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2021-01-07 冥維空間

火星,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離地球平均距離5,000萬公裡,這和金星離地球的距離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這三顆行星的存在,不得不驚嘆太陽系或許是宇宙最奢華的生命搖籃,這是一個幾乎是無懈可擊的生命工程的結構,似乎宇宙把所有失敗的可能性都考慮到了,因為它用三個星球的細微差異,把這個工程失誤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地球、金星和火星這3個物理尺寸非常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一起組成了一個創造生命的、夢幻般的豪華鏈條。終於就在這裡,宇宙中的奇蹟終於發生了,就在這三顆星球當中,宇宙實現了生命的創造。不過這三個星球當中,最終僅僅只是地球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擁有生命的星球。

生命的誕生是非常吝嗇的,即便這三顆星球已經如此相似,而且都在太陽身邊的「黃金距離」軌道上,但也只有一顆能夠誕生生命,因此似乎生命的誕生的最後滅絕或許就是不得不用多個相似的星球來碰運氣,其實宇宙的工程圖紙並不是簡單地重複這三顆星球,儘管在很多方面它們相互之間已經很像了,但實際上它們還是有雖然不明顯,但卻是至關重要的差別。

金星與地球·至關重要的差異

金星和地球是外形地相似,金星的尺寸幾乎和地球一樣,但是金星的運動方式卻和地球大不相同,金星進行自轉極慢,而地球自轉非常快,或許正因為這一點導致了兩個星球命運的不同。地球和金星命運的天壤之別就在於一個碰撞。

地球曾經在45億年前被一個類似火星大小的星球撞擊過,這個撞擊使得地球在這個外力的作用下,加快了旋轉的速度,而旋轉導致地球內部的熱核產生電流並形成磁場,同時地球也得到了作為撞擊的副產品——月球。

金星沒有遭遇這個碰撞,也就沒有得到快速旋轉的動力,於是就沒有形成磁場,同時也沒有衛星相伴。從生命的角度來說,磁場是非常重要的「星球盾牌」,可以說磁場幾乎就是星球的水庫大壩,因為太陽的光線中有一種危險能量,這些能量會破壞水分子,而磁場可以通過屏蔽這些危險的能量保護水資源。實際上,星球上的水都是非常稀缺的,因為在早期星球都形成在灼熱的星雲之中,星球上的原始水分子會被高溫以及太陽的能量破壞,因此星球誕生時往往都是沙漠星球。不過對付這種先天的乾旱,太陽系會動用自己的水資源來進行補償的,太陽系的早期有盲目的送水工程,因為早期太陽系的外圍邊緣有很多軌道不穩定的彗星,也就是大量的冰塊和塵埃的混合體,這就是「太陽系的水庫」。彗星幾乎是不停地飛向太陽系的各個星球,給它們送去冰凍的太空礦泉水,當時的太陽系就如同煙火晚會,大量拖著蒸汽尾巴的冰彗星穿梭在各個天體之間。地球和金星當然是這個煙火盛宴的受益者,它們都能得到這些來自太空的礦泉水,但是金星再一次失去了這些水資源。因為它的電力設備沒有啟動,沒有產生磁場,從而無法保護水分子,使得好不容易再次得到的水資源在太陽能量的攻擊下,再次流失掉了。而地球則依靠自己的磁場形成一個盾牌,來保護這些萬裡迢迢得來不易的水資源。「磁場」就像一個透明的天花板,既能讓光線透過又能夠阻擋來自太陽的危險能量,從而把限量供應的太空水留在了星球上,就是磁場這個盾牌讓地球成為了一顆生命星球,而金星由於沒有這個盾牌就與生命擦肩而過。

探討火星被撞的證據火星則是另一種情況,它比地球小,在體型上和地球並不像,但是在動態上火星和地球非常接近,或者說火星幾乎就是地球動態的袖珍版。火星和地球一樣,有很快的自轉,每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比地球的一天稍微長一點。地球的自轉軸是傾斜的,大約23度左右,而火星的自轉軸也是傾斜的,傾斜度也大致相同。

火星與地球有著極為相似的運動狀態,這只能是一種解釋,這就是很可能火星也遭遇過類似地球早期的碰撞的命運,而且碰撞的也很巧,和地球一樣造成自轉軸傾斜,並且大大加快了星球的旋轉。不同的是由於被撞出去的物質不夠多,所以沒有形成一顆像月球那樣大的衛星,而是紛紛落回了火星的表面。撞擊證據一:現在火星的兩顆衛星可能就是當年撞擊留下的殘留物,可以看出這兩顆衛星很小,保持著不規則的形狀,很可能就是撞擊後崩裂出去的碎塊的一部分,但是這些碎塊應該很多,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已經都落回了火星的表面,只剩下這兩塊——火衛一、火衛二。火星可以作為地球早期被撞的一個間接證據,因為早年的地球的地表狀態已經面目全非,而火星則是一顆一直沒有改變原始地貌的星球,火星沒有地殼運動,因此火星讓人們看到的就是幾十億年前星球形成初期時候的那張老臉,這對地球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早期面貌的參照。

撞擊證據二:火星地形是很規律的,北方是低洼的平原,南方是起伏的高地,也就是說火星的北半球有一半的皮沒了,讓火星地表出現如此巨大的不對稱,多半是來自外部的猛烈碰撞,很可能是碰撞揭去了火星北半球的地皮。因為根據星球形成的原理,一般星球的地殼都是均衡覆蓋在球體外部的,也就是說火星的南北半球的地皮本來都應該是完整的,只有遭遇到特殊的外力才能剝取一部分。但是火星的地皮有點剝落得太像外科手術了,這種 剝落似乎不太像是直接正面的碰撞。因此在碰撞理論中還有另一種與眾不同的說法,認為事情似乎是以相反的方式發生的,是撞擊摧毀了星球的外殼,但是受到碰撞的位置並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是失去地殼的北半球,恰恰相反是南半球。這種理論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宇宙中什麼樣的潛力都會發生。根據這種觀點,火星如今南、北地貌形成的圖景就是撞擊的天體打擊了火星南部外殼,撞擊的力量穿入火星內部構造,造成巨大的能量波,把對面整個火星北半球的外殼震掉一大層。這個意見的地質證據也發現了,就是在火星的南半球有一個「超級隕石坑」,而北半球則沒有,因為火星沒有地殼運動,它的地表上發生的所有事情現在都應該留下痕跡,這個位於南半球的隕石坑叫——「海拉斯」。「海拉斯」直徑達到2000公裡,深度達6千米,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上最大的隕石坑,根據計算形成這個隕石坑的撞擊力度,完全有可能製造出星球巨大的地殼崩裂的效果。這種碰撞導致火星同樣也能加速旋轉的結果找到理由,這就是「海拉斯」隕石坑正好有一些傾斜,這樣既能震掉對面的外殼,又能加快火星旋轉。

圖解:「海拉斯」隕石坑撞擊證據三:碰撞的動力和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邏輯,但是普遍認為碰撞是一定發生過的,有人甚至認為火星上位於赤道的大裂谷也是碰撞以後出現的地殼撕裂。這個裂谷長達4000多公裡,幾乎和中國東西的跨度一樣長,把它放在月球上幾乎能覆蓋半個月球。如果在月球上有這麼大的一個峽谷,那麼人類用肉眼就能看到這個峽谷的結構。火星的峽谷不僅長而且很深,達到7千米,不僅超過了地球上最深的大峽谷,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峽谷並不是形成在叢山峻岭之中,而是在平坦的地殼上。

地球上的峽谷一般都是在隆起的地殼上,也就是由風化·特別是雨水的作用在山和山之間切割成的峽谷,可以說地球上的峽谷基本上都是雨水衝洗出來的。人們很久以來一直對火星上的大峽谷的形成很迷惑,因為火星上的大峽谷周圍沒有山的構造,它似乎就是直接在平原上窪陷下去形成的,甚至有點像是人工的渠道。這個峽谷的形成動力並不是天上的雨水侵蝕而更像是被拽開的,這個大峽谷屬於是一種地質斷裂,但是如何形成這樣巨大的地質斷裂,一直沒有很好的解釋,這種超級地質大斷裂的動力就上火星曾經被撞擊過,這個大峽谷就是碰撞的一個證據。因為碰撞不僅直接會摧毀一部分地殼,同時對周圍的地殼也會產生一種牽扯作用,從火星的整體看,這種斷裂的確很像扯動,甚至這種扯動還斷斷續續地涉及了在這個大峽谷附近的其他一些區域,這裡形成了地殼崩裂的輻射區。

圖解:火星上的大峽谷地球曾經也遭遇到這樣的碰撞,但是由於地球自身有地殼運動、地表不斷地進行整容手術,海底的斷裂和移動不斷地發生,因此它上面馱著的陸地也被撕扯的七零八落。因此雖然地球不能把自己的創傷修補好,但是地球卻可以把原始的創傷的位置改得面目全非。「火星」被碰撞以後的地表結構,反應出「地球」地表結構的形成而火星則不同,它的地殼沒有運動,幾乎是剛剛形成時候的樣子,因此就給了一個可以大致推測當年地殼被撞擊以後可能的樣子——因為火星的動態和地球極為相似,這就等於是複製了和地球非常接近的當年的碰撞的物理過程以及產生的結果。這對我們理解地球生命的誕生以及演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早期地表結構的信息。實際上碰撞給火星製造了海洋,這種低於大陸地殼的低洼盆地在地球和火星上都大面積出現,這是金星所沒有的。地球上的低洼盆地大約佔全部面積的70%。火星上大約佔50%,而金星的地球上基本上都是平原。這大概就是地球和火星被撞擊過,而金星沒有被撞擊過的原因。

我們一直不能解釋為什麼地球會有海洋,總是覺得地球上的海洋都是被挖出來的,但是由於這些海洋分布太不規律了,無法看出它們是如何被挖出來的。火星的整體地殼完整地缺失,就給了我們理解地球的海洋形成的原因了,也就是說極有可能地球的構成海洋的海盆就是因為碰撞才形成的,只不過後來地球的地殼運動破壞了碰撞的現場。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巨大的坑或者叫「海盤」。恰恰是地球因為有了這些巨大的「海盤」才有了陸地,因為「海盤」可以容納水,才使得地球的陸地能夠露出水面,否則如果沒有「海盤」,地球就會被水均勻淹沒而沒有了陸地,在生命的演化上,最多也只是個魚的世界,人類或許也就不可能進化出來。火星地表結構的種種證據能夠給地球提供一個地殼的歷史診斷書,這讓我們對宇宙的神奇更充滿了新的敬意,可以說宇宙用一個瞬間的極為暴力和粗魯的方式,卻一下子解決了那麼多的問題,不僅創造了生命,而且讓生命在地球上蓬勃發展到最高的頂點。

同樣也遭到碰撞的火星,碰撞也讓火星產生了快速自轉,那麼火星是否也有磁場並且產生液態水和生命所需要的條件呢?火星上雖然有磁場,卻不僅非常弱而且很破碎,也就是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保護層,把火星包裹起來,等於火星的磁場是漏氣的,這種漏氣的磁場顯然是不能保護星球大氣中的水分子的。之所以火星的磁場如此微弱,因為火星太小了,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1/9,雖然火星和地球一樣旋轉,但是它內部的熱能不足以形成足夠的熱動力支持強大的磁場,沒有磁場就不能安全地曬太陽,就不能保護水資源,也就不會產生生命,因此火星儘管有了為生命演化準備的完美地殼,然而沒有液態水一切都談不上,在這一點上火星和金星是兩位難兄難弟,都是因為自身條件的缺陷,一個是因為太小能量不足,一個則是因為太惰性沒有旋轉,因此沒有能構築起磁場的盾牌,也就不具備有水的條件。

火星和金星雖然共同都是失敗在乾旱,但是它們的情況還是大相逕庭金星因為沒有水無法回收二氧化碳,因此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構成了可怕的濃厚大氣,形成強烈的溫室效應,造成它稱為一顆又熱又乾旱的行星。金星平均溫度是攝氏500度左右,足以融化金屬。火星因為離太陽遠,它沒有強烈的溫室效應,它的乾旱則表現為又冷又幹,它的溫度是平均零下50攝氏度左右,乾旱的表現最極端的方式是沙塵暴。火星非常的乾燥,它的地表就如同是地球上最惡劣的沙漠和戈壁。地球上的沙漠和戈壁只佔全部星球表面的1/10,而火星整個星球全都是沙漠和戈壁,因此火星的沙塵暴要比地球上的沙塵暴猛烈的多。當氣流稍稍擾動時,火星上大量的粉塵就會被抬升起來,形成不同規模的旋風氣流,實際上旋風氣流是火星大氣中常有的現象,它們導致局部的沙塵暴在火星上經常出現,而當氣流大面積的擾動時,就要出現全球性的沙塵暴。火星最大的沙塵暴可以一次性地覆蓋整個星球,這在地球上是不可思議的。然而這種級別的沙塵暴在每個「火星年」都會至少發生一次,一般發生在火星靠近近日點的時候,也就是火星的夏季,沙塵暴的發源點經常發生在南半球的 「海拉斯盆地 」附近。中心層雲在最初幾天慢慢擴展,然後很快蔓延開來,幾星期內就完全覆蓋南半球,特別大的沙塵暴還能擴展到北半球,進而掩蓋整個行星,這種全球性的沙塵暴往往能在火星的表面持續3~4個月左右。

「火星」上不可思議的奇怪現象今天的火星的確就是一顆極端乾旱的星球,不過就在人們認為火星是一顆極其乾旱的星球的時候,卻又發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奇怪現象。美國宇航局在上個世紀末用火星探測器拍攝了很多類似充滿水流痕跡的地區,發現的結果簡直令人震驚,因為這些圖片反映了火星地表的確有典型的水作用過的地貌,這些地貌上有明顯的類似河流運動以及水流衝刷的河道。在「火星河谷」圖片中可以清晰看到這些河谷有許多支流,這些河谷一眼看去與地球河谷相似,但是也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圖片顯示了火星上流體是怎樣流動的。火星上的水流更像是灌溉,而不像地球上的水流,地球上的河流是百川歸大海,這是雨水形成的河流氣候。火星上的水流則更像是一個集中的地下水源,從一個區域向河道往裡灌水,這似乎應該是地下水。

黃姤·結語或許火星是一個曾經有過一個由地下水形成的非常溼潤的歷史甚至有過一個海洋時期,水是生命的最重要依賴物質,只要存在過水就可能會產生生命,因此在今天火星乾旱的地表上,或許就存在著火星海洋時期誕生過的生命,但是這只是基於對地貌的直觀分析。火星上究竟是否有過水?這些水後來到哪裡去了?以及能否因此而產生過生命,這還要取決於更準確地登上火星表面的直接探測。

相關焦點

  •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宇宙浩如煙海,茫茫無際,類似地球的行星可以說是以萬億計。僅在太陽系,就有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和地球一樣同樣位於宜居帶,但令人驚奇的是,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並且進化出了人類。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太陽系內的其他六大行星,要麼太近,要麼太遠,比如水星距離太陽最近,白天表面溫度達到427攝氏度,再如木星和土星距離太陽太遠,表面溫度都在零下100攝氏度,生命無法生存。  「合適的溫度下才可能存在液態水,從人類發射探測器獲得的結果來看,金星和火星表面上都曾經存在過液態水,因此一般認為太陽系宜居帶為金星到火星的範圍。」
  • 太陽系的三姊妹:金星火星地球,出生相同但結局大不同
    人類從知曉太陽系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渴望著了解太陽系誕生的具體過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也不能再次觀察到太陽的誕生。但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如同太陽系的恆星系統,幾乎每時每刻,就會有新的恆星系統誕生,舊的恆星系統毀滅。因此,人類可以通過觀察這類的恆星系統來推演太陽系的變化。太陽系開始時只是一團混亂的星雲,受到周圍星系爆炸衝擊波影響後,導致星雲中的高密度區域塌縮,形成了最原始的太陽。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這話說對了一大半!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逕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地球是怎麼誕生的?
  • 火星,太陽系唯一「像地球」的天體,中國為什麼非去不可?
    火星與地球剛出生時有著相似的模樣,40億年前,它們一樣是海洋世界。兩姊妹在劇烈天體撞擊中活了下來,卻在隨後幾十億年分道揚鑣: 一顆蔚藍,誕生了生命的奇蹟,一顆火紅,走向了死寂與荒蕪。 40億年前的火星,親切!
  • 揭秘火星究竟有無生命?不能居住的原因?以及能否成為下一個地球
    火星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第二家園,倒不是說火星的生態環境是最接近地球的,而是在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發展面前,火星是人類最容易靠近的星球,畢竟人類在上個世紀打造的探測器,飛了快50年了,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即便是未來,旅行者1號順利離開了太陽系,對於人類產生的意義也不會太大,畢竟一失去了聯繫,二人類難道為了離開太陽系
  • 火星下一個地球?「螢火號」的失敗遭遇,人類苦尋星辰奧秘為何?
    2018年7月25日義大利航天局也宣布通過分析歐洲空間局火星快車號探測衛星的雷達數據,發現火星南極冰蓋下的一點五公裡處就是一片巨大且穩定的液態水體。雖然這是一塊寒冷的鹹水水域更加堅定了人類對於火星水的探索,畢竟尋找到了水就是尋找到了生命的第一步,義大利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羅伯特奧羅塞表示,這可能是我們在火星上找到的首個棲息地。
  • 為什麼木星對地球那麼重要?它是地球的守護神,保護著人類的安全
    不過,一顆像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想要誕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科學家相信像地球一樣的生命星球,在宇宙中必然也是非常稀少的存在。一顆行星從誕生到最後成為一顆生命星球,文明星球,需要滿足非常多的條件才行,這些條件除了星球本身有著優良的生態系統之外,更重要的則是需要有一個非常穩定安全的外部環境。
  • 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毫無徵兆的撞擊地球,人類能堅持多久?
    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毫無徵兆的撞擊地球,人類能堅持多久?要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非地球毀滅莫屬了。地球毀滅意味著人類以及所有動植物,都要走向一條不歸路,後果不堪設想。其實毀滅地球有多種方式,很多人普遍認為,核武器的威力巨大,可摧毀整個地球,也有人認為變異的病毒才會導致地球毀滅。
  • 為什麼地球能夠出現生命並一直延續下去?我們要感謝三個保護神
    地球最早的生命在38億年前就誕生了,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裡,生命不斷進化演化,在5.2億年前迎來了一次生命大爆炸。這一次生命在爆發讓大量不同種類的生命出現在地球上,為後來人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科學家一直認為生命能夠在地球誕生演化,主要是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各種條件,例如:厚厚的大氣層,太陽發出的光和熱,表面有大量液態水等等。
  • 火星是否曾經接近太陽,與金星「共舞」?
    早期潮溼的火星可能是在金星軌道附近開始,在它生命早期的引力作用將這顆紅色行星推到目前軌道之前。圖片:NASA/GSFC博科園-科學科普:發現這個過程不太可能,但卻是可能的——以這種方式開始的行星中,只有10%以上成功地到達了今天火星運行軌道的地方。今年6月在丹佛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32次會議上公布了這一結果。在火星遠離金星之後,事情就會變得有趣起來。
  • 中國科學家發現火星曾有生命證據:隕石有碳顆粒
    熔脈是隕石在火星上受到小行星的強烈撞擊時,巖石中的局部地方熔融而成的。碳顆粒被包裹在熔脈裡面,就說明碳顆粒形成更早,那麼當然這些碳顆粒就是在火星上形成的。第二個證據是我們用「納米離子探針」這種高精尖的現代分析儀器測出來的。這種儀器可以測定1微米甚至更小顆粒的化學和同位素組成。測量結果顯示,這些碳顆粒的氫同位素比地球上的有機質重很多,因此不是地球上的物質,而這種重的氫同位素,是火星物質的標誌性特徵。
  • 火星是下一個地球嗎?揭秘有關於火星的,那麼你不知道的秘密!
    由於受到距離時間,文明等級的阻礙,人類已經被困於地球數百萬年時間了。儘管,人類文明在近200年時間才快速發展,直到上個世紀,人類才將腳步邁入了外太空。但畢竟,人類自誕生於地球以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不知道是人類力量的不足,還是人為的力量將人類困在了地球上。地球就像是人類的牢籠一般。
  • 三大火星探測器奔向火星:路程已過半將尋找外星生命
    來自地球的三艘宇宙飛船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以尋找生命,並更好地了解這顆紅色星球的大氣和環境。這包括阿聯和中國的軌道飛行器任務,以及中國和美國航天機構的探測車將於2月中旬抵達。目前,每艘飛船都以每小時數千英裡的速度在太空中飛馳,收集兩個世界之間的空間數據並發回地球。
  • 缺乏磁場保護,火星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跑」,地球會不會也這樣?
    ,都無法使地球誕生生命。這樣來看火星根本就不適宜人類繼續生存,如果想要真正的移民火星,除非將來火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事實上就在地球和火星誕生之初,二者曾經有過相似的情況,那時候的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擁有厚厚的大氣層,而且那時候的地球中大氣層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很高,但是後來地球磁場形成強烈的保護下,大氣層可以免受太陽風的幹擾,基本的穩定在地球的表面上,而火星卻沒有受到這樣的保護。
  • 地球上有火星隕石,那火星上有地球隕石嗎?看看月亮的形成就知道
    地球上有不少來自火星的隕石,迄今已經發現了十多塊,比如著名的埃倫.希爾斯84001,科學家們還在上面發現了來早期火星上的細菌等,可以說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那麼火星上會有來自地球上的隕石嗎?或者說太陽系其他星球上會有來自地球的隕石嗎?
  • 45億年前火星海洋為什麼莫名消失?彗星和太陽風是「嫌疑犯」?
    筆者:三體-小遙提起火星,人們往往會想到外星移民計劃,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行星,火星在人類未來的探索之旅中將會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科技的發展也在告訴人們,這些只在科幻作品中才會出現的情節,在不久的將來都將成為現實。
  • 太陽系早期可能有三個地球,後來它們哪去了?並沒有離開我們
    我們的太陽系不是一個特殊的星系,而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統,除了生命星球地球的誕生之外,與其他恆星系統沒有太大區別。 太陽系的形成是在宇宙的大環境下誕生的,所以太陽系的形成過程自然與其他恆星系統相似。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和觀察其他恆星系統的誕生過程來模擬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 宇宙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
  • 火星有可能就是一顆荒蕪的行星嗎?
    有一句話叫「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這句話也特別適合於現在的火星生命,別看火星上現在是一片荒涼,可它曾經可以是生命的樂園,火星曾經擁有過溫暖而又潮溼的環境。在地球接近50億年的生命歷程中,劇烈的撞擊可能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有多少的碎片被撞擊到太空中或者墜落到其他的星球上。從理論上來說,火星上一定會有來自地球的隕石。
  • 地球上的火星地,這些是屬於地球嗎?這分明就是火星的樣子
    這裡有一個沙漠叫做阿塔卡馬沙漠,這個沙漠的名氣是很大的,它是現在地球上最乾燥的一個沙漠,位於南美洲的高原之上,這個沙漠非常的乾燥,幾乎就像是位於地球上的火星樣子一般,科學家找到這個沙漠,並且在這裡研究希望能夠尋找到生命,而對於這個地方的生命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未來去尋找火星上生命存在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