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早期可能有三個地球,後來它們哪去了?並沒有離開我們

2021-01-19 騰訊網

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人類終於走出了地球,看到了廣闊的宇宙。在宇宙面前,地球那麼小,地球所在的星系就是一個恆星系統,我們稱之為太陽系。

太陽系的中心是一顆恆星,其質量佔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它周圍有八顆行星。地球從內到外是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生命行星。

太陽系是人類生活的家園,科學家們自然想知道它是怎麼來的。至於太陽系的起源,我們不可能回到50億年前去看整個形成過程。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不能知道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當然不是。

眾所周知,浩瀚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系統。我們的太陽系不是一個特殊的星系,而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統,除了生命星球地球的誕生之外,與其他恆星系統沒有太大區別。

太陽系的形成是在宇宙的大環境下誕生的,所以太陽系的形成過程自然與其他恆星系統相似。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和觀察其他恆星系統的誕生過程來模擬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

宇宙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新的恆星系統誕生了,舊的恆星系統每時每刻都在被摧毀。通過觀察其他恆星系統的演化過程,我們也對太陽系的演化過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大約50億年前,當時太陽系還是一個混沌星雲,我們稱之為太陽星雲。受周圍超級星系爆炸的影響,巨大的衝擊波開始震動太陽星雲。星雲內部的一個緻密區域開始坍縮,從而形成了最原始的太陽。

這時太陽還沒有形成恆星,只是一個普通的天體。原始太陽形成後,依靠自身的引力優勢,開始不斷將星雲中的物質吸收到體內,密度和質量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它達到了核聚變點火的水平,完全進化成了一顆明亮的恆星。

太陽形成後,留在星雲內部的殘餘物形成了行星、小行星和隕石。據科學家估計,早期太陽系剛形成時,行星數量至少是100顆,而不是現在的8顆。

因為早期的太陽系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整個星系非常混亂,經常發生天體碰撞,不斷碰撞的過程中行星數量不斷減少,最後只剩下八顆。據推測,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太陽系早期行星碰撞的結果。

在這樣混亂的狀態下,地球自然很難獨處,還會被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上。這次碰撞改變了地球的命運,不僅給地球帶來了生命誕生所需的碳、氮、硫,還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

月球在地球生態的形成中起著關鍵作用。沒有它,地球自轉速度很難快速減速,無法形成地球和月球強大的潮汐力。旋轉速度和潮汐力對生態系統的形成非常重要。沒有一個完善穩定的生態系統,就不會有後來生命的誕生和進化。

在建立了太陽系的演化模型後,科學家們神奇地發現,幾十億年前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既然太陽系很久以前就有三個「地球」,為什麼現在只剩下一個了,另外兩個呢?其實他們並沒有消失,他們一直在守護著地球。

這兩個「地球」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金星和火星。它們也是宜居行星,是地球的三個鄰居。科學家們通過探測器觀察到,金星和火星是類地行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金星,無論是質量還是體積,都和地球過於相似,科學家也稱其為姐妹行星。

兩者都在宜居帶,所以科學家推測,在太陽系早期,這兩顆行星也可能是美麗的生態行星,與地球沒有太大區別。它們也有磁場、大氣、海洋,可能和地球一樣,誕生了早期生命。

雖然金星和火星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是有生命的行星了,但在行星的後期演化中,它們走了一條與地球不同的道路。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金星可以稱之為煉獄星球。它的表面溫度高達460攝氏度,氣壓是地球的92倍。

金星之所以環境如此惡劣,是因為它的大氣96%是二氧化碳,3.5%是氮氣,還有一層厚厚的酸雨。是什麼導致金星從美麗的生態星球變成煉獄星球?

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大規模小行星撞擊造成的。很久以前,金星被一顆大規模的小行星撞擊。巨大的衝擊波導致金星的火山不斷噴發,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流。這些溫室氣體不斷上升,改變了大氣的結構,最終徹底改變了生態系統,成為一個炎熱荒涼的星球。

火星與金星的災難不同,主要是磁場消失帶來的後續生態劇變。眾所周知,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它的核心半徑只有1800公裡,遠小於地球的3470公裡。

核心的大小太小,再加上頻繁的火山活動,使得火星的磁場不斷減弱。要知道磁場對於一個生態星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抵禦太陽風和宇宙輻射,還可以防止大氣的不斷流失。

火星核心不斷冷卻,磁場開始減弱,火星本身引力太小。於是太陽風猛烈地進入了火星的大氣層和表面,開始不斷地剝離大氣層,同時表面的液態水也不斷地蒸發,最後變成了一個荒涼的沙漠世界。

但是,火星的情況比金星好得多。根據近幾十年的探索,火星兩極仍有冰蓋,冰蓋下可能仍有大量液態水。而且火星的核心也不是完全無法重新激活。只要人類未來的科技實力再進一步,我們或許就有辦法讓火星的核心再次移動,恢復它的磁場,一步步改變火星的大氣層,最終讓火星成為適合人類生存的新家園。

通過金星和火星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個星球的生態環境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只要發生一些災難,很容易讓一個星球變得荒涼,但人類的工業活動實際上正在惡化地球的環境。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改變,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地球會成為第二個金星或火星,到那時,人類將失去地球的家園。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太陽系曾有三個「地球」,另外兩個去哪了?
    據科學家的估計,太陽系最開始形成的時候,至少有100多顆行星,但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太陽系中各行星相比碰撞,久而久之,就剩下現在的8大行星。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也經歷過碰撞的混亂時期,據說,有一顆行星和地球相撞,這次撞擊拋散出的物質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月球。
  • 太陽系內,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地球排名第幾?
    地球「更多的水」在地下如果我們從太空當中看向地球,我們就會發現,地球就好像是一顆水球一樣。地球表面70%左右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放眼整個太陽系各個天體,幾乎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類似於地球這樣的「水球」了。但是如果我們要問,在太陽系當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到底是哪個?
  • 地球在太陽系內,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銀河系又在哪裡?
    地月系在地月系之外,還有三顆和地球靠得比較近的行星。它們是水星、金星和火星。這幾顆行星就像是地球鄰村的。地球和這幾顆行星共同組成了內太陽系。以小行星帶為界,內側是內太陽系,外側是外太陽系。太陽系又在哪裡呢?從大一點的範圍來看,太陽位於銀河系內。但是我們知道銀河系非常的大,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太陽只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中的普普通通的一顆。因此,從太陽繫到銀河系我們還可以再具體地劃一下片兒。目前太陽位於本星際雲中。這是一個太陽系運行其中的星雲,直徑大約30光年。科學家認為太陽在大約15萬年前就進入到了本星際雲。今後可能還會在這裡待上一兩萬年。
  • 為什麼地球能夠出現生命並一直延續下去?我們要感謝三個保護神
    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走出地球之後對宇宙有了進一步的認知。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地球能夠出現生命並一直延續下去,並不僅僅是因為地球的各種條件符合生命的演化,更重要的還是來自於外部的一個穩定的環境。如果沒有地球之外太陽系給我們創造的一個優良星空環境,即使地球的生態條件再好,能夠誕生早期生命,可是想要穩定進化演化下去根本不可能。
  •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竟在太陽系?
    這個問題目前的答案是可能有。因為目前科學技術有限,人類的探測器最遠只能在太陽系內進行探測,即使是這樣,對於太陽系的整個情況目前也沒有完全摸清楚。 作證自然發生論的就是米勒-尤裡實驗,該實驗模擬早期地球環境,實驗的結果表明:地球早期地表物質有水、甲烷、氨、氫氣、一氧化碳等,因為早期地球溫度高,上空懸浮大量水蒸氣,所以經常有雷雨雲的存在,而閃電促進了這些物質進行反應,從而形成了多種有機化合物,比如胺基酸、糖類、脂質以及一些可以構成核酸的原料。
  • 為什麼太陽系行星布局如此的與眾不同?可能是木星背後引導的結果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在地球之外則是直徑達2光年有太陽系。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們的母星系太陽系,通過觀測我們了解了太陽系的行星結構,知道整個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中,有四顆是類地行星,有四顆是氣態行星,這種對半分的排列讓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最初科學家認為,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有上千億個恆星系,而我們的銀河系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 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早期存在一個神秘天體,會是「第九行星」嗎
    隕石碎片揭露了太陽系早期的秘密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有很多「不速之客」,這些「不速之客」有來自於木星和火星之間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也有來自於太陽系邊緣的彗星。不過,雖然地球上經常有「不速之客」光臨,但是因為大氣層的存在,所以這些「不速之客」在抵達地球後,一般沒有機會抵達地面就被燃燒殆盡了,當然,也有一些「漏網之魚」,它們普遍質量較大,在墜落地面後,被科學家們發現,也成為了重要的研究對象。
  • 太陽系的三姊妹:金星火星地球,出生相同但結局大不同
    而星雲留下的「大碎片」變成了地球和我們居住的其他行星,剩下的「小碎片」則成為了隕石和小行星,事實上,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當太陽系首次形成時,系統中的行星數量多達100多個,由於引力的作用它們不斷地撞擊減少,才形成了如今太陽系的模樣。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的小行星帶,也許就是早期行星碰撞的結果。
  • 如果太陽系出現了一個蟲洞,我們會穿越過去嗎?可能危險更大
    當1957年10月4日,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的那一刻,標誌著人類終於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了地球。後來太空科技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50年前,美國的阿波羅實現了載人登月,實現了人類的一大步。那個時候起,很多人都會著,我們何時能夠飛出太陽系啊?
  • 太陽系的早期碰撞十分頻繁,所有的巖石星球上都留下了碰撞痕跡
    地球和金星命運的差別就在於,地球有衛星,而金星沒有,而這個差別的形成很可能和它們的軌道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它的來歷有著一個非常難以置信的故事,月球上的物質成分與地球非常相似,它們的同位素幾乎相同,也就是它們有血緣關係。另外,月球的動態顯示著它一直在逐漸地離地球遠去,這表明它過去曾經離地球非常近。
  • 地球居然是太陽系密度最大的天體
    但是,我們無法看到物質是如何分布的,它們中的物質包括輕元素到重元素、簡單到複雜的物質分子,甚至有機分子。這裡有三個因素主導著物質如何分布。往外側,有一個界限,我們太陽系這一界限內側是巖質行星,外側是氣態行星。而且,整個恆星系統從內往外的物質分布可以看出,重元素逐步減少。 三、行星遷移 宇宙的時間尺度下,複雜的外部引力作用下行星的運行並不穩定,會發生遷移,可能撞向太陽,可能撞向其他天體,在靠近太陽時,原本的冰凍狀態物質會揮發。
  • 太陽系什麼樣?失真的太陽系圖片,讓我們誤會了太陽系真正的樣子
    在廣袤無邊的宇宙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區域就是太陽系了,因為太陽系就是我們的家園。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在太陽系之中有著唯一的恆星太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之下,八大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小行星以及其它的宇宙天體都在有序的運行。
  • 地球是一個海洋的世界,太陽系還有比地球水資源更多的星球嗎?
    浩瀚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系和行星。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探索太陽系外的行星,自然也不知道太陽系內各個行星的水資源。但是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它們中的一部分圍繞行星運行,成為衛星。 這些衛星中有些也有大量的水資源,那麼它們與地球的水資源相比如何呢?下面介紹一些簡單的家譜。說到富水行星,除了地球,我們還需要重點關注木星和土星的幾顆衛星。 眾所周知,木星和土星是太陽系行星的長子和次子。
  • 為什麼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人類還會出現嗎?
    著名的科學家費米曾經就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它們在哪?為什麼他們沒有找人類,人類又為什麼沒觀測到它們?這後來也被稱為:費米悖論。而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這不禁讓許多人開始思考:人類是不是孤獨的? 宜居帶模型 如果人類真的是孤獨的,那麼說明地球是獨一無二的。那地球有哪些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呢? 天文學上一般都是使用「模型思想」來研究具體的問題。
  • 8萬年前,兩顆恆星曾經闖入太陽系,距離地球不足1光年
    實際上,由於半人馬座α星的三顆恆星有著不停的相互運動,所以C星並非永遠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它的「優勢」只是暫時的。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它們會輪流成為比鄰星。它的引力還是不可小覷的,大量奧爾特雲的天體可能會因此受到引力的波動,然後闖入內層太陽系。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就有可能撞上地球,造成生物大滅絕事件。 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太陽系內目前還有一些小天體的詭異運行規律,可能就是肖爾茨星所留下的後遺症。
  • 怎麼也想不到這兩者早期有關係!
    一個是太陽,太陽系最耀眼的存在,半徑近70萬公裡,佔據著太陽系99%的質量,而一個是毫不起眼的月球,直徑僅3500公裡,怎麼也想不到這兩者早期有關係!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宇航局可能會在一個不太可能的地方發現太陽早期歷史的秘密,這個地方就是地球的月球,我們頭上的那片皎潔。
  • 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 為什麼木星有 79 個衛星,而地球只有一個?
    太陽系中沒有其他行星可以匹配這個數字。土星以其62顆經過驗證的衛星獲得亞軍,而天王星以27顆衛星而海王星有14顆。我們鍾愛的隔壁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Deimos和Phobos。而且,如果這使您對地球的寂寞月亮感到不安全,那麼至少您可以寬慰,因為水星和金星完全沒有自然衛星。木星有這麼多衛星而其他行星(例如我們的行星)卻很少有一個原因。 一切都歸結為引力。
  • 地球最高峰是珠峰,太陽系最高峰是哪座山峰?它在哪顆星球上?
    地球最高峰是珠峰,太陽系最高峰是哪座山峰?它在哪顆星球上?雖然地球是一顆「球形」的固態行星,但是它的表面並不是完全光滑的球形,而是在地殼板塊的運動和擠壓下,生成了許多的高低不同的地貌。而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的擠壓下,地球表面出現了一座海拔最高的山峰,那就是喜馬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珠峰現在的高度是8848米,而且還在以每年0.7毫米的速度不斷增長。我們地球上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是珠峰,但如果把視野放大,拓寬到整個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和無數的小行星上面,最高峰又是哪座呢?答案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 《流浪地球》中,地球離開太陽系後地表溫度會達到多低?-270℃?
    基本上我們可以認為,地球離開了太陽系之後將無法有效獲得輻射能,唯一的能量來源是地球熾熱的內核熱傳導和行星發動機的熱量!我們也可以看看在太陽系之前,太陽系各軌道上行星的溫度,可以為地球的未來參考一下!到海王星其表面已經達到了非常令人不適的-200度,那麼到達太陽系以外時地表會達到多少溫度呢?回力棒星雲宇宙中最冷的區域,為零下270.42℃(絕對零度為:-273.15℃),當然這是塵埃雲的快速擴散造成的,並且附近並沒有大質量的恆星照射,那麼其溫度趨向於絕對零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與地球在前往比鄰星的途中並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