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早期碰撞十分頻繁,所有的巖石星球上都留下了碰撞痕跡

2021-01-08 冥維空間

地球和金星命運的差別就在於,地球有衛星,而金星沒有,而這個差別的形成很可能和它們的軌道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地球的衛星是「月球」,它的來歷有著一個非常難以置信的故事,月球上的物質成分與地球非常相似,它們的同位素幾乎相同,也就是它們有血緣關係。另外,月球的動態顯示著它一直在逐漸地離地球遠去,這表明它過去曾經離地球非常近。

現代科學已經計算出月球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它是從地球上分離出去的。月球的形成來自於一個驚天動地的撞擊,在45億年前,一個大約相當於火星大小的星球撞擊了地球,在這顆星球墜毀在地球上的同時,地球被它彈出了一部分物質,這些物質形成了一個新的球體——「月球」。

不過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碰撞的瞬間,使得地球獲得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側轉能量,讓地球獲得了快速旋轉,從而啟動了地球的「發電裝置」。

「生命」誕生的號角·磁場

地球的結構就是一個「發電機」,它的內部是溫度很高的、帶電荷的「等離子體」,只要旋轉這些等離子就能「發電」,這種「發電」效應吹響了生命誕生的號角,因為地球能否有水,就取決於這個「發電」的功能。因為「發電」可以在星球的外部形成一個「磁場」,而磁場就能屏蔽「太陽風」,從而保護水資源。

圖解:地球磁場

「太陽」其實是一個巨大而且很粗糙,既沒有過濾也沒有包裝的「核鍋爐」,太陽有一個溫度極高的「核」,「核聚變」就是在這個核心發生的,在這裡原子核發生碰撞並產生巨大的核能,而這個核能通過它的鍋爐爐體源源不斷地到達表層,向外輻射,太陽的燃燒當然也有垃圾,不過太陽是有潔癖的,它的垃圾並不留在自己的體內,而是隨著它的能量一起隨時向外拋射,這種拋射的垃圾叫「帶電粒子」,也叫「太陽風」。

這些「太陽風」遠沒有太陽光那麼溫柔,而是到處攻擊各種分子,很多脆弱的分子就會被它們破壞,其中就包括水分子,正因為太陽的這種隨意亂扔垃圾的壞毛病,就使得宇宙中生命的出現變得步履維艱了。

圖解:「帶電粒子·太陽風」

宇宙中直接支持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質是「水」,而水分子是非常簡單的分子,僅僅由兩個氫和一個氧原子組成,宇宙沒有把它建造得很堅固,水分子是比較脆弱的,太陽的帶電粒子能輕易地打斷它們的鏈,分解水分子,如果沒有防護,在太陽附近水分子是很難存在的,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這大概就是宇宙中生命如此缺少的重要原因。

因此,一顆有生命的星球必須有一個「盾牌」才能既靠近太陽獲得能量,同時又避免水資源被太陽風破壞,電磁場就是這樣一個「盾牌」,能夠讓太陽的光和熱透過,又能把帶電粒子擋在外面。現在看來,電磁場可以說是地球的保護神,它保護著生命最重要的基本存在條件——「水」。

「金星」早期是存在水的「金星」這顆與「地球」幾乎一樣條件的天體上不可能沒有水,因為金星的大氣中探測到了很多「氘」,這是水分子瓦解之後留下的氫的同位素,在金星上發現有大量的氫同位素,表明過去有過大量的水分子。

星球不僅在形成的初期就保存著少量水分子,而且太陽系早期有一個龐大的「送水運輸隊」,大量的水資源就是通過它們輸送的,這支「送水運輸隊」就是——「彗星」。這些巨大的冰雪球,都是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冰庫——「柯伊伯帶」。

早期太陽系裡的彗星比今天多得多,它們不停地給各個行星送去凍結的水資源,宇宙並不缺少水,宇宙有很多冰庫,但宇宙缺少「遊泳池」,那就意味著要把水分子融化在一個星球上形成液態水,這似乎是一個特別難解決的問題。目前為止,只有地球做到了,從天空掠過的長長「彗發」那都是生命的驚鴻一瞥,因為其中的確蘊含了生命的信息和元素,但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悽然的落幕,因為找不到能夠落腳的港灣。

圖解:彗星·結構示意圖

水資源以及生命初級元素在太空中的揮霍和浪費,在宇宙中亙古不變地重複著,這支例行公事的「送水運輸隊」會挨家挨戶的供水,包括金星,但是金星沒有保護好自己的水資源,因為它沒有遭到地球那樣的碰撞,沒有快速旋轉形成的磁場,因此金星的水資源很快就被太陽風破壞而流失了,最後金星就變成徹底乾旱的星球了。

「金星」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只增不減實際上金星已經連一點水蒸氣都沒有了,今天金星的上空有幾十公裡厚的雲團,但它永遠不會下雨,因為這是高溫的硫酸云云,由於沒有水,二氧化碳無法回收,金星上的二氧化碳幾十億年來濃度只增不減,現在已經累積到了地球的幾十萬倍,於是它的「溫室效應」就表現出極端狀態。

儘管早期地球的表面也非常熱,可能一滴水都沒有,全部變成了水蒸氣,但是地球磁場使得這些水蒸氣始終沒有被太陽風破壞,磁場在地球上的上空漂浮,但不會離開地球,隨著地球不斷的降溫後,水蒸氣最終落在了地表,形成了海洋,於是回收二氧化碳的工程就開始了。

圖解:地球磁場示意圖

地球今天的二氧化碳只有金星的 1/10000,這都是水回收的效果,地球上曾經有過的二氧化碳基本上都變成了固態的碳酸鈣,也就是「石灰巖」。今天,石灰巖已經成為美麗的風景,但是在幾十億年前,正是構成這些美麗巖石的氣體曾經是多麼慘烈地折磨著地球, 是水把它們凝固了,完成了一個生命星球的構建。

圖解:石灰巖

可以說金星和地球只是因為一個動態的差異,因為地球遭到碰撞產生了磁場,而金星沒有,導致金星和地球的演化結果完全不同,而這個動態的獲得,也就是碰撞的概率,應該是由於地球和金星的軌道差異,很可能因為地球離太陽比較遠,從而得到了機會,而金星離太陽比較近,太陽的引力會把碰撞的機會更多地幹擾掉。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球和金星的不同命運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有著微妙的關係。

在生命星球誕生的過程中,除了所有的必須條件之外,還需要一個運氣

也許,如果碰撞發生在金星,而不是在地球,那麼今天有生命的星球很可能就是金星,而不是地球了,因為碰撞畢竟有著太多的偶然性。生命的誕生,那個不確定的碰撞概率,難道必須用兩顆星球來嘗試嗎?

至少,在太陽系裡是這樣的。也許,金星是地球失敗的替身,金星這個替身已經給我們表現出如果沒有磁場、沒有水,金星的地貌以及地質運動會和地球有哪些不同?也就是說,宇宙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通過金星的情況來了解一個沒有水的地球,經過了45億年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影響地球地貌的最大力量來自「板塊的移動」,這種移動的能量來自「地幔」,這種能量可以天翻地覆把舊的地殼重新回爐而促成新的地殼不停地生長,因此地球上的地貌都是比較年輕的。

圖解:地球板塊移動

和地球一樣,金星的地貌也是年輕的,它的內部熱量和地球差不多,因此也會出現熱量對地殼的更新,但是更新的方式卻與地球截然不同,金星更新地貌的力量主要是「火山」。

金星擁有的火山數目至少是地球的幾百倍,地球只有幾千座火山,而金星至少有幾十萬座,更令人吃驚的是,火星的火山分布遍及整個星球。造成金星的火山如此活躍,就是因為金星沒有地殼的運動,沒有板塊運動撕開地殼釋放能量,於是金星只能以大量的火山口形式把內部的能量釋放出來,那麼金星為什麼沒有板塊運動呢?

因為金星沒有遭到地球那樣的撞擊,沒有損失由於碰撞而被甩出去的地殼物質。地球的碰撞不僅獲得了快速的旋轉,而且大量的地殼物質被甩出形成了「月球」,而地球的地殼就變薄了。通過科學家的準確測定,月球的比重比地球輕一半,剛剛好和地球減輕的外殼物質比重一樣。也就是說,地球把一部分外殼變成了「月球」。

地球的地殼運動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水的存在。水一方面可以軟化地殼的硬度。另一方面由於水這種流動性的液體在月球的作用下能夠形成「蹺蹺板」式的潮汐力,使得地殼不斷地受到壓力,這種壓力導致板塊之間不斷發生擠壓和張裂,於是地球的地殼就在不停地運動。

圖解:潮汐力

金星的地殼明顯比地球地殼厚重很多,地下的能量很難推動它,金星沒有地殼的運動,於是就成了一個被火山主宰的世界。「火成巖」,火山噴出的物質覆蓋了金星表面85%的範圍,有大量的熔巖流到低洼地區,形成了溝渠,金星上最大的溝渠居然長達7000公裡,比地球上的長江還要長,很可能因為金星的溫度高,熔巖凝固所需的時間長,所以巖漿就能流淌得很遠。金星向我們揭示著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上,如果沒有涼爽的水河流,那麼它或許就會有熾熱的巖漿流成河。

· 地球的地貌是年輕的,因為陸地板塊在地球的表面不斷地移動,使得板塊的邊緣不停地再生和消亡,新的高山不斷隆起,而古老的海洋逐漸消失,地球的地貌一直在大拆大卸的重組之中。· 金星的地表也是年輕的,幾乎和地球一樣,金星的地貌也在不停地改變和更新著, 不過金星地貌的改變,不是拆遷而是油漆式的,它永遠不會更換地板,只是在地板上不斷地刷漆,火山巖漿以及煙塵幾十億年來不斷地覆蓋金星地表,因此金星的地表也是年輕的。轟轟烈烈的火山噴發遠不及板塊的移動對地貌的破壞力大,火山刷再多的漆也不會破壞古老的大地構造,因此我們現在依然可以看到金星幾十億年前的地貌狀況,或者說和地球相似的早期狀況。

圖解:金星地貌

太陽系的早期碰撞十分頻繁,所有的巖石星球上都大量留下了碰撞的痕跡——「隕石坑」

地球上的隕石坑不多見,這是因為地球地殼的不斷運動以及氣候的風化把「隕石坑」都破壞了,導致我們不知道過去的地球究竟被多少隕石撞擊過。

而金星的地貌幾十億年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基本是可以代表地球早期的情況,金星上的隕石坑不多,與其他的巖石星球充滿隕石坑的情況相比,金星的表面簡直太「光滑」了。如果說隕石坑是早年星球必須經歷的「青春痘」痛苦階段的話,那麼金星沒有這個煩惱。

圖解:金星、水星、月球表面對比圖

金星上的隕石坑為什麼會這麼少呢?

關鍵在於金星的大氣很濃密,隕石在進入金星大氣時會被大氣燃燒掉,只有大約1%較大的隕石才能夠落到金星的表面。

地球早期一定和金星比較相似,也是充滿了二氧化碳的星球,不過這個時候的二氧化碳是保護了地球,因為在地球誕生生命的早期階段,不能總遭到隕石的攻擊,一次大的撞擊可能就是一次大滅絕,因此早期的防毀滅性碰撞的緊迫性可能超過防溫度效應緩慢扼殺的緊迫性。正因為早期濃密的二氧化碳,使得生命能逃過無數次的滅絕性碰撞,所以我們還應該感謝二氧化碳對於地球生命的保護。

隨著太陽系越來越穩定,隕石碰撞逐漸減少,星球們度過了危險的「青青期」後,二氧化碳這個保護層就不需要了。在撞擊概率逐漸降低的過程中,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也在同步減少,太陽系的突襲警報徹底解除了以後,二氧化碳就達到了一個微量的水平。

歸根到底是碰撞、旋轉和磁場改變了地球的命運,使得我們能夠在太陽的身邊由衷地讚美它,而完全忽略它的殘暴和猙獰,因此我們要非常的慶幸,那40多億年前偉大的碰撞,我們要懷著非常感恩的心情來仰望天上的月亮,碰撞的副產品同時也是地球水資源和二氧化碳回收工程的參與者。

圖解:地球早期一定和金星比較相似

當環顧宇宙時,卻發現「金星」其實是如此的珍貴

人類對於宇宙一直懷有積極的期待,在廣大的宇宙之中一直在努力尋覓與地球相似的行星,目前的確發現了和太陽系相似的星系,其中甚至還發現了很多行星。

人類找到的第1個與太陽系相似的系統是「飛馬51」,距離太陽系有50光年,「飛馬51」是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1995年人們在它的周圍找到了一顆行星,它的質量比地球大150倍,相當於土星的大小,這顆行星名為——「飛馬51b」。

太陽系外行星系統「巨蟹55」,距離地球41光年,已經發現它擁有5顆行星,這些行星都很大,基本上都是氣體行星,沒有和地球以及金星相似的,其中最小的行星「巨蟹55e」質量也比地球和金星大80倍。

2007年4月發現了一顆比較接近地球和金星的行星,離我們只有20.4光年的「葛利斯581e」,它是太陽系之外所發現的最小、同時也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但是按其質量估計這顆行星也比地球大了一半,重了兩倍。

通過對太陽系以外天體的探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行星中,能夠達到金星與地球相似尺寸的星球很難見到,而金星因為一個並不大的失誤都如此地拒絕生命,那麼宇宙中找到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概率更小。當然對於「地外生命」的存在還是會不斷地去尋找,畢竟我們知道宇宙這個物質體系能夠創造生命。

金星依然是一個宇宙中比我們所知道的其它星球更多儲存著生命希望的,沒有被打開開關的生命工廠,它曾經在幾十億年前把生命的運氣給了地球,那麼作為它存在的受益者「地球生命」應該到了回報的時候了。

把金星改造成一個生命星球

1978年9月14日,前蘇聯發射了「金星12號」探測器,它在向金星下降的過程中,探測到金星上空閃電頻繁,僅在距離金星表面11公裡下降到5公裡的這段時間,就記錄到1000次閃電,金星上閃電的能量十分巨大,每一道閃電都達到5000萬伏以上,這樣巨大的能量,足以改變金星的大氣環境和各種分子生態,或許就是這樣的宇宙能量能把無機物焊接成有機物,只要電光閃耀金星就應該有生命的希望,當然這種希望必須改變金星地獄的狀況之後,才能成為現實。

現在我們知道金星和地球的命運區別只是源於那一次產生「月球」的撞擊,現在不妨做一個大膽的猜想——我們可以人為地給予金星一次猛烈的碰撞,把它撞歪,並且給它帶來高速的自轉,這樣金星內部的等離子體就可以開始「發電」產生磁場,金星這個閒置的生命工廠也可以開工了,從此太陽風對金星的傷害被屏蔽了,水就能在金星上保存了。雖然現在的太陽系已經停止了「送水業務」,但是人類可以為金星供水。

也許,真的會有那麼一天,我們能用自己的能力把金星改造成一個生命星球,那時我們的太陽系將會成為「多星球聯合的生命系統」」。這樣就是人類對金星深懷歉意的一種最好報答,也是人類對宇宙資源最偉大的開拓。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近地軌道為何是巖石星球
    太陽系內近地軌道為何是巖石星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近地軌道行星都是巖石星球,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水王星都是氣態星球,這是為何呢?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探討一下。首先,也許不是最大因素,星球演化的物質構成來源不同。
  • 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火星,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離地球平均距離5,000萬公裡,這和金星離地球的距離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這三顆行星的存在,不得不驚嘆太陽系或許是宇宙最奢華的生命搖籃,這是一個幾乎是無懈可擊的生命工程的結構,似乎宇宙把所有失敗的可能性都考慮到了,因為它用三個星球的細微差異,把這個工程失誤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 直徑可達1800公裡,專家確定,太陽系早期出現一顆未知星球
    突然一顆超新星爆發的衝擊波撲面而來,於是,這團塵埃雲不再安分,藉助衝擊波的能量,產生了不可思議的現象,塵埃之間出現碰撞、吸引、彈射、旋轉、集結,數億年後,一個完整恆星系在塵埃中形成了。    根據新星雲假說的觀點,這大概就是我們太陽系的形成過程。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太陽系內部比較混亂,跟現在不太一樣,除了八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外,還存在著很多未知的大型天體漂浮在太陽系內。
  • 40億年前,太陽系存在3個地球,為何現在只剩下一個?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在目前的太陽系乃至整個可觀測宇宙裡,地球都是唯一存在智慧文明和海量生命的星球,且在人類目前能勉強覆蓋到達的太陽系裡,地球的空間位置和宜居程度也是最好的,臨近的月球和火星以及太陽系其他星球,都需要進行長時間改造才能讓人類在上面生存,所以說「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並不是空話。地球真的是唯一的嗎?
  • 太陽系早期可能有三個地球,後來它們哪去了?並沒有離開我們
    據科學家估計,早期太陽系剛形成時,行星數量至少是100顆,而不是現在的8顆。 因為早期的太陽系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整個星系非常混亂,經常發生天體碰撞,不斷碰撞的過程中行星數量不斷減少,最後只剩下八顆。
  • 既然有潮汐力的存在,這兩顆星球曾經是如何能靠得那麼近?
    可以說,恰恰因為月球這種小型天體內部缺少熱能,地質運動的力量很弱,因此幾十億年以來月球的表面幾乎沒有變化,於是它就保存著一個幾乎是完好的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外殼,月球的外殼是人類可以讀到的太陽系早期的甲骨文。而由於月球離地球非常近,因此月球的早期歷史就很接近地球的早期歷史,月球是對地球缺失的早期歷史的重要補償。
  • 美麗的夜晚,太陽系中有哪些星體呢?
    除了太陽、行星和衛星,我們的太陽系中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型物體,如小行星、彗星、星星、流星和衛星。這些物體從很多方面都影響著地球上發生的事。小行星如果你有幸能看到一顆小行星,那必將是一幅壯觀的景象。在太陽系中,小行星是最普遍的小型物體。它們體積不大,巖石質地,形狀一般都不規則。太陽系中有成千上萬個小行星,大多數位於所謂的行星帶,即一批處在火星和木星運行軌道之間的小行星。
  • 銀河系在被仙女座系碰撞前或將被另一星系碰撞,太陽系會如何?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銀河系在被仙女座系碰撞前或將被另一星系碰撞,太陽系會如何?科學家們在對宇宙進行研究探測的時候發現,有一個星系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朝我們的銀河系而來,這一個星系就是仙女座星系。而科學家們也表示說,未來的80億年後,仙女座星系很有可能會撞上我們的銀河系,不過80億年的確是太遙遠了。不過近期,有英國的物理學家卻表示說,在仙女座星系碰撞銀河系之前,很有可能,我們的銀河系會遭遇另一場星系碰撞。
  • 太陽系曾發生過星際戰爭?這顆星球上非人為創痕,成為最好的證據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兩個星球不但沒有孕育出生命,甚至環境也變得異常惡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利用模擬推演發現,大約5億年前太陽系的氣候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許多行星都發生了很大的波動。我們應該知道,經過數十億年的演化,太陽系早已非常穩定,因此根本沒有理由產生更大的氣候波動,因此問題就是:為什麼會有更大的氣候波動?
  • 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
    土星位於遠離太陽的寒冷帶,它擁有美麗的光環,其實這個光環是由30萬公裡寬的固態冰塊和巖石行星組成,這些固態冰塊和巖石行星在土星強大的引力下形成了太陽系最壯觀的行星環。土星是一顆經歷過劇烈轉變的行星,這顆星球存在著許多我們未知的秘密,剛誕生的土星其實只是一個由巖石和冰塊構成的世界,它在太陽系中靜靜地圍繞著太陽旋轉。在太陽系外側,這裡被稱作寒冷地帶,因為距離太陽十分遙遠,溫度寒冷,所以水在這裡就形成了無數的冰晶顆粒,它們不斷的和土星巖石發生碰撞,就這樣經過幾千萬甚至上億年的演化,土星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一顆不僅有冰和巖石,還有大量氣體的另類行星。
  • 你知道嗎,太陽系曾經100多顆行星,地球如何從星球大戰存活下來?
    現在大家都知道太陽系是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但是大家知道嗎,大約在45億年前,太陽系是大約有100多顆星行星聚集的,那麼它們如何變成今天的局面的呢?大約45億年前,太陽系「人丁興旺」,共有一百多顆行星聚集在太陽的周圍,科學家是如此推測的:雖然當時有相當多行星,但由於空間有限,許多行星軌道互相重合,並沒有現在這樣井然有序,因此發生了互相碰撞的星球大戰,整個場面非常混亂。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星球大戰了,各個行星之間相互碰撞,最後留下了四顆行星,又經過幾十億年的發展才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八大行星。
  •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將上演驚天大碰撞,太陽系真的會平安無事嗎?
    太陽系是銀河系中幾千億顆恆星系中的一員,實際上並不十分突出。,仙女座星系比銀河系稍微大一些,但從科學家的尺度上看,銀河系直徑大概是15萬~18萬光年,而仙女座星系的直徑大約是20萬光年。
  • 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是什麼樣的星球?這裡有太陽系最驚豔的極光
    地球巨大無比,將近80億的人住在地球上,然而,實際上我們只佔領了地球的一小部分而已。海洋、沙漠、雨林、極地都不太適合我們居住,而這些幾乎佔據了地球的全部表面積。但是放眼整個太陽系,地球就顯得微不足道,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靠近太陽的4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巖石行星,而另外4顆則是氣態巨行星。
  • 一場碰撞事故後,太陽與其他恆星發生了物質交換?
    十分受歡迎的節目用宇宙的吸引來引誘觀眾去看比如《古董巡迴秀》。誰不想在閣樓或者地下室發現隱藏的寶藏呢?但等待我們去探索的不只是罕見的畫作和傳家寶的珠飾。外太空也藏匿著寶藏。那些圍繞著其他恆星的行星也許蘊藏著巨大價值。
  • 月球上曾經存在生命嗎?
    前情提要:據研究分析指出月球很有可能曾經是一個宜居星球,儘管現今尚無直接證據證實月球曾有生命痕跡,但不能否認在今後的探索中也許將會發現關鍵性證據。即使如今的月球因撞擊留下的火山口而顯得荒無人煙、麻麻賴賴,但是這項研究證實了它曾經為生命繁衍做出了貢獻。
  • 你知道嗎,太陽系曾有三個「地球」,另外兩個去哪了?
    太陽系的形成大約始於46億年前一個巨型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太陽系就是我們所在的恆星系統。它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的集合體:8顆行星(冥王星已被除名)、至少165顆已知的衛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組成。
  • 若太陽死亡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
    地球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不變的,這是一個真理,甚至延伸至我們所觀測到的所有天體。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之源,它釋放光線和熱量,傳遞給太陽系的每一顆星球,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將如何演變?會有哪些星球會倖存下來?
  •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之後,有什麼樣嚴重的後果?
    》之中,有一位讀者在留言區說:你整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有什麼用?懂得這些知識,可以當飯吃嗎?30億年之後,太陽系是不是還存在都不知道,也許人類早就滅絕很久了。第二,即使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發生碰撞,也不會對銀河系內部系統造成太過嚴重的後果,包括太陽系。我們說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之間發生碰撞,其實更加恰當是詞彙,不是「碰撞」,而是「融合」。這個「融合」更加貼切一些。在很多人的腦海之中,似乎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一接觸,這可了不得哇,好像幾千億顆恆星與幾千億顆恆星就直接幹上了。
  • 怎麼也想不到這兩者早期有關係!
    一個是太陽,太陽系最耀眼的存在,半徑近70萬公裡,佔據著太陽系99%的質量,而一個是毫不起眼的月球,直徑僅3500公裡,怎麼也想不到這兩者早期有關係!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宇航局可能會在一個不太可能的地方發現太陽早期歷史的秘密,這個地方就是地球的月球,我們頭上的那片皎潔。
  •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終將上演驚天大碰撞,太陽系不會平安無事?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終將上演驚天大碰撞,太陽系不會平安無事?仙女座星系(M31或NGC224)和銀河系同屬於本星系群,距離地球大約254萬光年,天文學家觀測其呈現藍移現象,它正在高速的向銀河系撞來,大約30-40億年和銀河系開始碰撞融合形成橢圓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