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還有七大行星,為什麼人類只對火星情有獨鍾

2021-01-07 奇點使者

如果說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有哪一顆行星最受人類關注,那應該就是火星了。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美國宇航局就研發出火星探測器,從此拉開了人類探索火星的序幕。這麼多年來火星上的火星車一代接著一代,目前已經發展到了「好奇號」和「洞察號」,它們將在未來繼續為人類探索火星深層次的信息。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人類為火星研發的探測器已經超過了為其他行星研發的探測器的總數。那麼問題來了,火星到底有什麼特別,值得人類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探索呢?

火星和其他行星比起來確實存在著許多獨特之處,下面讓筆者娓娓道來。首先是火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它和地球一樣位於人為定義的太陽系宜居帶。天文學家表示,隨著太陽內部核聚變反應不斷地發生,以氫元素為主的反應原料會被逐漸消耗完,導致太陽對外釋放的熱量越來越多。雖然地球現在的位置所能接受到的太陽能剛剛好,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之後地球將會變成第二個金星。而火星就在地球的後面,如果地球「淪陷」了,人類還有可能逃到火星上去避難。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現在對火星的探索是在為未來人類文明的延續鋪墊道路。再者,從目前所有關於火星的探測情況來看,人類已經在火星上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其中一些現象雖然還沒有得到證實,但是疑似與生命有關。不僅如此,種種探索結果說明了幾十萬年前的火星或許不是今天這副模樣,它的自然環境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火星表面有液態水流淌著,這一點從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的水流痕跡中可以看得出來。按照地球生命的發展軌跡,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也就是說存在液態水的火星也可能存在過生命。

總而言之,過去的火星可能是太陽系中「第二個地球」,儘管它的自然環境和地球的自然環境比起來還是稍微遜色一些。那麼問題來了,火星又是怎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呢?有科研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探測到的多項數據建立了火星原始生態系統的模型,結果發現是火星的磁場消失導致火星大氣層遭到破壞,一旦大氣層被破壞了那麼地表的自然環境也將不復存在。科學家表示,雖然這可能不是火星過去真實的歷史,但對人類未來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雖然地球失去磁場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人類還有其他方法對大氣層造成破壞,其中最為明顯的案例就是破壞臭氧層。如果人類對臭氧層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那麼地球生態系統也將陷入一片混亂。大量陸地生物因為遭受過量紫外線輻射而逐漸滅絕,最終就可能剩下海洋生物了。嚴重的話,地球還有可能演化成第二個火星,因此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未來一直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之外,人類能在上面生存幾秒?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之外,人類能在上面生存幾秒?地球的環境日益惡化,人類的生產生活已經讓整個蔚藍色的星球不堪重負。在這種情況下多國都希望能找到第2顆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距離就成為了最大的問題,所以科學家們首先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身上。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
  • 8大行星中為何只有地球適合人類居住?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出了地球之外的七個行星有生命嗎?為何只有地球合適人類居住呢?太陽系內八大行星,靠近太陽的四顆為巖質行星又是近日行星,遠離太陽的四顆為氣態行星。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地球是目前人類探測到的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其他七大行星為什麼不適合人類居住?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為什麼能不能到其他星球上去居住呢?除地球的七大大行星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
  • 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都叫「星」,唯獨地球要以「球」來稱呼呢?
    今天看到這麼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都叫『星』,唯獨地球要以『球』來稱呼呢?」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內容:其實,之所以叫「星」、「球」,都是以我們中國人現在的叫法。當人們不知道地球是個行星,「Earth」這個詞只是表示人們在它上面行走的大地。直到十六世紀左右,人們才證明地球只是一顆環繞著太陽轉動的行星。所以「地球」這個中文名應該就是那之後的產物。後來「地球」這個詞,不僅是表示我們腳下的大地,還漸漸地表示整個世界了!
  • 太陽系內除了地球有空氣,還有哪些內地行星有?金星表示不服
    我們從小就聽老師說,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就是太陽系內唯一一個演化出生命的行星,也是唯一一個水與空氣同時存在的類地行星。地球大氣層金星、地球、火星都是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唯獨地球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命之源的液態水、供呼吸的空氣、保護罩磁場、不冷不熱的適宜氣候……其實要說空氣,也不只是地球上獨有,金星與火星各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 為什麼木星對地球那麼重要?它是地球的守護神,保護著人類的安全
    不過,一顆像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想要誕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科學家相信像地球一樣的生命星球,在宇宙中必然也是非常稀少的存在。一顆行星從誕生到最後成為一顆生命星球,文明星球,需要滿足非常多的條件才行,這些條件除了星球本身有著優良的生態系統之外,更重要的則是需要有一個非常穩定安全的外部環境。
  • 人類在其他七大行星上能活多久?火星時間最久,這顆星球無法存活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的地球中,地球也是唯一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地球上不僅有豐富的氧氣、水資源,還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氣候,儘管人們一直想要將火星改造成「第2個家園」,但人們都非常清楚,在宇宙中人類很難再找到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了。
  • 假如八大行星都適合人類居住,那麼太陽系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這是一個開腦洞的題目,我們知道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只有地球適宜人類居住,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5℃,擁有合適的大氣層,也擁有大量液態水的存在。而其他七顆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而水星和金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都在400℃以上,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55℃,而且火星大氣層十分稀薄,這七大行星目前都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因此,在這裡提出一個假設,那就是我們把地球的狀況「複製」到太陽系的其他七顆行星中,讓它們也成為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星,也就是七顆個頭大小不同的地球,那麼太陽系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 為什麼太陽系行星布局如此的與眾不同?可能是木星背後引導的結果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在地球之外則是直徑達2光年有太陽系。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們的母星系太陽系,通過觀測我們了解了太陽系的行星結構,知道整個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中,有四顆是類地行星,有四顆是氣態行星,這種對半分的排列讓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最初科學家認為,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有上千億個恆星系,而我們的銀河系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 探秘火星|從地球上看為什麼會出現火星順行、逆行、留?
    2020年,人類探測火星,太空探索的徵程又向前邁進。本期由北京天文館李冰老師主講的「探秘火星」系列科普內容的主題是從地球上看為什麼會出現火星順行、逆行、留?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走,咱們一起探秘火星~古人把火星稱為熒惑,因為它看上去顏色熒熒如火,在恆星間不斷地順行、留、逆行、留、再順行的行進方式令人困惑。原來火星、地球都是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圍繞太陽公轉。火星在地球的外面繞太陽運行,公轉周期比地球長。就好像兩個運動員在繞著太陽賽跑,地球在裡道,火星在外道。
  • 七大行星資料
    我們都知道包括地球之外還有其他行星,太陽系有七大行星,如果不算最外面那顆的話。現在我來介紹一下七大行星的資料。
  • 如果人類到達其它七大行星,能夠在上面生存多久?可能活不過一秒
    有人曾經提出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人類到達其它七大行星,能夠在上面生存多久?人類是在地球大自然的影響下,經過漫長的數百萬年的進化演化,才形成現在的身體素質。而地球本身是一個非常溫和完美的星球,有著非常完美的生態系統。所以,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是一個舒適,穩定的溫床。
  • 在地球上,能肉眼看到的太陽系大行星有哪些?
    在地球上,有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可以很明顯地用肉眼看見,所以在七大行星中,也就只有這五顆行星在中國古代有名字,但是由於距離地球實在太遠,只有利用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這五顆行星的細節。土星土星屬於氣態行星,質量是地球的95倍,由於距離太陽太遠,表面平均溫度在零下100多攝氏度,最大視星等-0.4,公轉周期29.5767個地球年。
  • 為什麼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人類還會出現嗎?
    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宇宙那麼大,即便是外星文明出現的概率再低,人類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智慧文明。著名的科學家費米曾經就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它們在哪?為什麼他們沒有找人類,人類又為什麼沒觀測到它們?這後來也被稱為:費米悖論。
  • 火星和金星同樣位於宜居帶,人類為什麼只選擇登陸火星?
    你知道麼,人類一直都在探索宇宙,甚至想要發展自己的移民星球,想要成為移民星球必須具備以下幾點,這顆星球要處於宜居帶,也就是說太陽和這顆星球的位置必須要剛剛好,第二點這必須是一顆類地行星,它的環境要和地球差不多才可以,縱觀太陽系中星體,其實類地行星並不多,而且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就更不多了。
  • 火星,太陽系唯一「像地球」的天體,中國為什麼非去不可?
    攝影CFP 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 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 從人類未來看,地球遲早瀕臨人類生存極限,火星是太陽系中人類最可能移民的行星。
  • BBC巨製紀錄片《行星》,穿越太陽系的一場奇妙旅行
    看過的,無不驚豔在一段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中,BBC紀錄片《行星》拉開了帷幕,它講述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故事,以及圍繞這九大行星所產生的星體的「前世今生」。紀錄片基於目前人類對於太陽系的認識,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拍攝技術,為觀眾展現出一場真實且又美妙的行星穿越之旅。電影《小王子》,幻想的是一個很小的星球,一天可以看好幾次日落的那種。太陽系裡的水星,就是最接近那顆星球的行星。
  • 地球是一個海洋的世界,太陽系還有比地球水資源更多的星球嗎?
    但是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它們中的一部分圍繞行星運行,成為衛星。 這些衛星中有些也有大量的水資源,那麼它們與地球的水資源相比如何呢?下面介紹一些簡單的家譜。說到富水行星,除了地球,我們還需要重點關注木星和土星的幾顆衛星。 眾所周知,木星和土星是太陽系行星的長子和次子。
  • 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軌道都符合波得定律,只有海王星是個例外?
    科學家通過波得定律計算了各行星距太陽的距離,其中七大行星都符合這個定律,可唯獨海王星是個例外。海王星的實際距離與「波得定律」計算的距離偏差非常大,為什麼海王星的運行軌道就不符合「波得定律」?難道它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波得定律的正確性不用懷疑,通過七大行星以及其它的天體計算驗證,已經完全它是宇宙中天體運行規則之一。
  • 除了地球之外,五個大概率擁有生命的星球,你知道幾個?
    雖然人們目前沒有直接在宇宙中找到外星文明的痕跡,但是科學家們根據探測器傳回來的數據,卻在太陽系中找到了幾顆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下面就來看看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有哪些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吧。一、火星從19世紀開始,火星就成為了科幻小說家們的「寵兒」,人們幻想上面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生物,有城市也有山川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