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巨製紀錄片《行星》,穿越太陽系的一場奇妙旅行

2021-01-08 秒聞視頻

1872年人類第一臺攝影機誕生,它拍攝的畫面是一匹奔跑的馬。這是人類第一段紀錄性的畫面。到今天,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紀錄片,為觀眾呈現和記錄下了無數精彩紛呈的瞬間。最近BBC推出的紀錄片《行星》,就同時讓我們領略到了宇宙之奧妙、製作之精妙。看過的,無不驚豔

在一段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中,BBC紀錄片《行星》拉開了帷幕,它講述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故事,以及圍繞這九大行星所產生的星體的「前世今生」。紀錄片基於目前人類對於太陽系的認識,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拍攝技術,為觀眾展現出一場真實且又美妙的行星穿越之旅。

電影《小王子》,幻想的是一個很小的星球,一天可以看好幾次日落的那種。太陽系裡的水星,就是最接近那顆星球的行星。水星距離太陽大約5800萬公裡,它不僅是太陽系裡個頭最小的「小朋友」,也是公轉自轉周期最短的「小小隻」。

依照這個理論,「夸父追日」在水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只不過,水星不能住人,因為距離太陽最近,水星的正午氣溫高達430℃,午夜氣溫低至零下170℃,標準的「冰火地獄」。2004年人類發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經過七年的飛行,終於成功進入水星的軌道,「信使」發回的特寫鏡頭顯示,水星的表面除了布滿大小的隕石坑之外,還含有大量的鉀、硫等元素。這著實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因為它們是揮發性元素。

再根據這個發現,人們發現水星之所以變成「冰火地獄」,是因為水星原本並不待在距離太陽那麼近的位置,它曾與火星處在同一個軌道上,科學家有理由相信,如果水星處在那個區域,那麼它很有可能會是一顆真正的「水星」。但一切終止於若干年前的一場碰撞。

這場碰撞把水星推到了離太陽最近的位置,讓它變成了一顆「煉獄星球」,而散落的物質,最終形成了——距離太陽1.08億公裡的金星。關於這顆星球,它的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大氣層,而這,曾引起過人們的無數遐想。直到20世紀50年代,天文學家仍在猜測金星上存在生命,還有叢林、森林、河流和海洋

這樣的猜測甚至影響到,科學家設計金星探測器時,給它做好了「水上著陸」的裝置。不過當這顆蘇聯衛星真正發射並且抵達金星,它穿過雲層並且成功著陸,人們徹底失望了,這裡是另一個「地獄星球」。空氣溫度高達457℃,比水星還熱,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6.5%,這顆人類整整準備了20年探測器,在抵達金星的127分鐘之後,就解體了,因為金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89倍。強烈的溫室效應,讓生命在這裡根本無法存活。

金星,英文名VENUS,中文名「太白金星」,希臘名「阿佛洛迪特」,但無論如何,它都不是一個浪漫的地方。咱們再把目光轉到距離太陽2.3億公裡的火星。很多人說,如果火星有生命,那它一定會嫉妒地球,因為離得近,火星又被常稱為地球的「姐妹」,這也是人類最愛去幻想的一顆星球。

上個世紀的荒誕喜劇《火星人玩轉地球》,就把地球人和火星人都著實調侃了一番,幾年前的《火星救援》又讓人們對火星旅行充滿了嚮往,事實上,人類對於火星確實一直都在探尋。在35億年前,火星確實與地球很像,空氣適宜流水奔騰,但又因為火星提及太小,無法保留大氣層,所以幾億年後,火星的水大部分蒸發,它變成了荒蕪的不毛之地。

火星只保有極少量的水資源,可能含有微生物,不過是那種最簡單的生命形態。火星的環境已無法孕育出,像地球上這樣的複雜生命體和自然界。至於去火星種土豆?還得要期待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看了這些如同煉獄的星球,再回望咱們的家園——地球,為什麼它遠近剛好?大小合適?氣溫適宜?環境一直處於穩定,又沒有發生碰撞。空氣比例也剛剛好,地球的優勢萬中無一,簡直就是「天選之子」。

這部紀錄片用了最先進的視覺科技呈現技術,力求保證每一幀畫面都如果實拍。而觀眾看後的感受只有八個字:波瀾壯闊、震撼無比。它的每一幀畫面都精緻到如同壁紙,還原了最本真的星球模樣。太陽系九子,每一顆星球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愛恨情仇,因此紀錄片《行星》又堪稱太陽系的「後宮甄嬛傳」。

如果再放眼更宏觀的銀河系,太陽系也不過是非常普通的一員,星球萬萬億億,但以人類目前的認知,能容下生命的,只有咱們腳下的地球。

在冰冷黑暗、險象環生的宇宙空間,地球給我們提供了無比溫暖、獨一無二的家園。一個條件滿足是偶然,無數條件滿足就是必然。為什麼會有這種必然?為什麼會如此的幸運?值得我們深思,因為偶然的好運氣只會讓人產生僥倖,必然的幸運才會讓人心生真正的感恩,感恩造物者的奇妙!

相關焦點

  • 這部BBC巨製史詩級科幻紀錄片,帶孩子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而地球的誕生,是無數次驚險和意外的結果,是與太陽系其他7顆行星「愛恨情仇」的結果。最近播出的BBC紀錄片《行星》,就為我們上演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歷史大劇。BBC《行星》 總共有5集,在豆瓣上有9.5的高分。
  • BBC《太陽系七大奇蹟》DVD/BD發行
    我們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索時代,太陽系的行星和恆星不再是夜空中神秘閃爍的無人之境,BBC《太陽系七大奇蹟》(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記錄星球宏偉壯觀的成長一刻。我們每天仰望並能目睹的奇蹟——太陽,她所釋放的能量主宰整個太陽系,創造地球萬物的色彩,甚至足以改寫人類五千年文化史。
  • 豆瓣9.5分紀錄片,帶你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那麼今天我們所要介紹的這部BBC年度巨製《行星》則以渺小人類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宇宙的創世神話,數十億年的行星變化、毀滅與重塑在短短數十分鐘的逼真特效畫面中展露無遺,宏大而磅礴的配樂更給銀幕前的觀眾們帶來猶如神話史詩般的振聾發聵。在第一集《類地行星》中,透過影片擬人而生動的敘述、逼真而絢麗的畫面,我們可以看到類地行星誕生的不易與艱難。
  • 豆瓣評分9.6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太陽系家族的愛恨情仇
    相對保守並且需要有科學基礎的紀錄片,再做宇宙題材,能帶來哪些新意?是《行星》需要解決的問題。當藝綻君開始播放《行星》,這些疑問就迎刃而解。某種程度上說,《行星》的播出生逢其時,它並不是因為要拍這個題材而創作,恰恰是因為——《行星》的誕生處於紀錄片行業的新節點。
  • 免費資源 | 看BBC紀錄片《 木星揭秘》學英語(中英字幕視頻)
    學習英語的途徑有很多,看紀錄片無疑是最好的一個。紀錄片語音純正,語速適中,科學性和趣味性並存。
  • BBC又出神級紀錄片,霍金帶你生動有趣地了解奇妙黑洞
    Sir今天選了一部紀錄片,它的乾貨,正好能滿足日常裝X需求。《夜晚觀星:霍金與黑洞》The Sky at Night:Stephen Hawking on Black Holes選這部片,因為它足夠新。言談之間不經意說出來,絕不會被「哦我N年前也看過」之類的招數暗傷。(當然更建議低調行事,畢竟Sir的粉絲不少。)
  • 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土星,有沒有要去旅行的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符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排太陽系第六位。土星是氣態巨行星,中國古代人們把土星稱為瑞星,歐洲古希臘稱之為厲星(古希臘語:Κρνο;英語:Chronos)。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微型黑洞
    外層行星會偏離它們原來的軌道,在地球上,我們會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夜空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彗星發出的金屬閃光。彗星已經從奧爾特雲中寂靜的床上被撕裂出來,被送到太陽系的「腹部」,在那裡它們可能會撞擊任何行星,並在巖石表面撕開巨大的隕石坑。一個移動速度足夠快的黑洞將不受太陽引力的影響,並且不會造成更大的破壞。但是,如果太陽吸引了黑洞,一個毀滅性的故事就開始展開了。
  • 史詩級巨製,蟲洞旅行,星際穿越,五維幻境,這部科幻電影曾引爆網友...
    影片探討蟲洞旅行,星際穿越,五維空間等眾多科幻概念,不斷刷新人們對科幻作品的認知和觀念。 這部電影就是《星際穿越》!作為近10年來影響力和探討度最高的影響之一,《星際穿越》毋庸置疑是很多影迷乃至電影人推崇備至的科幻佳作。近日,小編再度看了這部電影,感想頗多!
  • 美學者猜想稱太陽系邊緣存在第九大行星(圖)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127光年的與太陽系十分類似的巨大星系。美國宇航局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偵測到了5顆行星。這5顆行星與其母星的距離與太陽系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十分相似。天文學家正在尋找另外2顆行星存在的證據。
  • 「X行星」是真實存在的嗎?它才是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筆者:三體-小遙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冥王星被確立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相關概念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認識到其他行星與冥王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此推出行星的劃分標準,於是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
  • 蘇美爾遺蹟中發現太陽系星圖,揭示「末日行星」真相,讓人害怕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在太陽系的邊緣,極有可能還存在著1顆未知的行星,因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繞日公轉軌道非常不正常,這表明,在尚未觀測到的地方,可能還存在著其它的天體,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科學家認為這顆未知的行星質量大約會是地球的5倍,圍繞太陽運轉的周期,繞一圈需要上千年的時間。
  • 在八大行星上看太陽,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讓去往八大行星的DUDU來告訴你答案吧!今天DUDU就要朝太陽系的各個行星進發啦!一場探索之旅蓄勢待發,去探訪廣袤的太陽系,在太空中尋找未知的美好。此次出行,DUDU需要提前接受嚴格的培訓!同時星際旅行的裝備也在緊張地進行著……【旅行裝備】恰逢今年是度廠研究所成立20周年,DUDU的新裝備上也印有20的標識,希望穿著自己設計的裝備穿越蟲洞,與新次元的自己相遇。新次元的我會是什麼樣呢?讓我們打開盲盒看看吧!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後來,發現冥王星的質量低於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
  • 太陽系邊緣發現新天體 或有助發現「第九大行星」
    L91天體在太陽系中的效果圖。   據《科學》雜誌在線版18日消息稱,天文學家確認了一個遙遠的冰冷世界,它位於太陽系的極遠端,公轉一周需要2萬年,軌道遠超冥王星。該天體目前暫名L91,其特殊的位置和軌道或將引導人類發現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L91由位於夏威夷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發現。研究人員目前還沒有獲得其大小與質量的確切值,但計算顯示,L91可能正處於從冷冰冰的奧爾特星雲向另一個冷冰冰的柯伊伯帶遷移的過程中,它擁有太陽系中已知最長的軌道——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萬多年。
  • 真實的太陽系行星運動更神奇
    我們被教科書太陽系運行配圖誤導了麼?在我們的常見課本中,太陽系的8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配圖一般是下圖這樣。而真實的行星運動,並不在一個圍繞恆星的固定盤面上。甚至包括恆星,星系…在更大的一個參照系內,自身均是如此。
  • 太陽系內第九大行星?或直達奧爾特雲,體積比木星大!
    地球確實是太陽系當中與眾不同的一顆行星,近些年來科學家們積極地想要尋找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這些行星被稱為類地行星,如果可以發現一顆和地球環境極為相似的星球,這也就意味著在太陽系內很有可能會有其他的生命存在。
  • 「漫步太陽系」系列旅行(一)| 關於水星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
    與其在家裡閒得無聊不如跟小編帶來一趟星際旅行吧在這趟旅行中小編將帶你們漫步太陽系逐個了解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原來每個行星都是那麼地特別另外,小編還將帶你們跟隨行星探測器來探索那神奇的外太空精彩的系列旅行即將開啟
  • 水星 太陽系晝夜溫差最大的行星 冰火兩重天的世界
    水星 中國古代稱為辰星 ,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相似的4顆類地行星之一,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在赤道的半徑是2440公裡,體積約為地球的17分之1。水星甚至比一些巨大的天然衛星,比如木衛三和土衛六還要小。從地球上觀察 水星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在最明亮的時候,比天空中的天狼星還亮,肉眼可以直接看到。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為八大行星?
    天文學家為了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於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制定了相關標準,而冥王星因為不符合行星定義,因此被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中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分為三種:行星、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我們現在來看一下行星的定義:①圍繞太陽運轉;②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自身形狀要近似一個球體;③軌道附近不得存在比它質量更大的天體而冥王星並不符合第三條要求,因其軌道特殊(比較扁,而且傾角還大,與黃道面存在一個17度的夾角),它的近日點甚至比海王星的近日點還要近,但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存在軌道共振,保證了冥王星運動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