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抱歉!
您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此視頻播放器,請用更高版本的瀏覽器試試!
攝影家徐家樹:穿越四十年的藏地生死書(07:22)
澳籍華人,攝影家,翻譯家,旅行家
國內最早進入藏地拍攝的攝影家之一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士,澳大利亞職業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第130屆國際攝影展銀獎、澳大利亞職業攝影協會全國攝影展覽銀獎(1991年)、美國「Communication Arts」傑出攝影獎 (1992年)等
出版作品:《那時•西藏》(中信出版社,2013年)
《水雲木石:風光攝影之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生死•朝聖》(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
譯著:《世界的眼睛》(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年)
《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訪談錄(1—4)》(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年)
▽
徐家樹部分攝影作品徐家樹老師出自名門世家,已年近80的他溫文儒雅風度翩翩。從80年代開始徐老師已經出入藏區近40年,他的攝影作品在國內外都影響了許多人也獲得了許多攝影界的榮譽。 由於年事已高,未來進行長途高原旅行將愈發困難。此次《可野談》核心成員隨徐老師進行藏地拍攝之旅,並進行了採訪內容的錄製。訪談全文將納入由可野策劃、「中國國家地理」出品、中信出版社出版並即將再版的徐家樹攝影作品集《那時•西藏》中。
徐家樹:藏區攝影的主題其實是不斷的擴展的。最初想要拍攝信徒內心的虔誠。人內心的想法以及感情都會從一些很微小的肢體動作、眼神、手勢流露出來,所以最初拍攝主題取名為「虔誠」。藏族信徒對宗教的虔誠深深打動我。我長期以來對宗教、哲學都非常感興趣。我認為基督教跟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基督教追求博愛,而藏傳佛教的核心是慈悲。昨天我們去寺廟轉經的時候,已經開始下雪了,有一群五、六十歲的藏民婦女在轉經,她們也邀請我跟著她們一塊轉,我就轉了幾圈。因為背著攝影包很重,我就在旁邊坐下休息。突然其中有一個婦女停下來在地上找,我以為她是什麼東西丟了,我就走過去問她在找什麼。她從地上撿起一條蚯蚓,然後非常小心把這個蚯蚓放到旁邊的泥土裡。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慈悲的表現。
對我來說,到藏地拍攝,最重要的就是尋找人,尋找人的內心,尋找人生命的價值,尋找人生的價值。
△ 徐老師的藏地旅行日記
△ 進出藏近40年的徐老師
Rachel:除了西藏之外,你還喜歡拍什麼主題?為什麼?徐家樹:我攝影的主題很廣泛,並沒有什麼限定。藏區主題的有高原的雲,經幡,虔誠系列等等。微距攝影也有。另外一個比較喜歡的主題是拍樹。樹跟人一樣是一個生命體,另外也跟我自己的名字有關,因為我的名字裡邊有一個「樹」字。所以「樹」是我長期拍攝的主題,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時候、不同的光線下取景,我拍樹也拍了幾十年了。
徐家樹:我並不認為中國攝影師在國外被認同很困難。80年代初的時候沒有網際網路,國內要看到西方國家的雜誌,或者是國外攝影師的作品很困難。但是非常偶然的一次,我在北京出版的一本「國際攝影」上看到一個很非常小的消息,說英國有一個「皇家攝影學會」,是一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攝影學會,有很多世界上有名的攝影師會加入,成為它的會員。就是一個非常小几句話的一條消息。我當時可能是因為年輕,也覺得希望能夠看到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就給英國寫了一封信,甚至連地址都沒有, 就是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收。但非常意外的是大概不到一個月就收到了他們非常詳細的回信,是他們主席寫的,有籤名的回信,告訴我怎麼樣可以參加,怎麼樣入會,有什麼條件……他把非常詳細的厚厚的一本說明寄過來了。一共4個檔級的會員制,普通會員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的,只要交了會費就可以。從初級再往上有三級,就初級會士,中級會士和高級會士。這個就需要考,需要用作品通過評審委員會的審核。評審委員由世界上著名的攝影師組成的。考到高級會士時是十三位評選評委,要2/3的評委通過才可以取得高級會士。我在四年裡達到高級會士。
△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頒發給徐老師的證書
△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刊物封面使用徐老師作品
另外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每年有一次國際攝影比賽,我也遞交了一幅藏地的照片並取得了一個銀獎。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攝影師要被國外認同其實並不困難。問題在於前幾十年與國外聯繫比較少。第二個方面我覺得拍攝的主題可能是一方面,語言也是一個方面(的障礙)。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我覺得只要能夠大膽的跟國外交流、交往,很快的中國的攝影師就能夠被承認。
△ 《心不在焉》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第130屆國際攝影展銀獎(1986年)
Rachel: 你最仰慕的攝影師是哪幾位? 最看重作品的特質是什麼?徐家樹:我敬佩很多攝影師,只要攝影師能夠把人性以及人的內心活動在他的作品裡反映出來就非常了不起,不管他是有名的還是沒有名的我都很佩服。因此我是敬佩作品不是特定某個人。
△ 「虔誠」系列作品/拍攝時間:1980—1985
Rachel:對當下喜歡藏地攝影的朋友有哪些建議?徐家樹:只有一個建議,就是要帶一個敬畏的心,而不是一種獵奇的心。
Rachel: 如果這是你最後一次藏地拍攝旅行,你是否會有遺憾?
徐家樹:如果是最後一次是很正常的,因為年紀越來越大,體力各方面肯定是不適合於高原旅行,甚至別的地方的旅行都會很困難。我不但不會覺得遺憾,我每天都很感恩。我曾經在一本書裡講到,在十多年前我生過一次大病,動過一次很大的手術,住院十多天,當時覺得可能生命已經快到盡頭了。但是上蒼給我很大的恩惠,讓我在兩年以後又開始了藏地旅行,然後之後每一、兩年就到藏地來,所以我不但不遺憾,我覺得非常感恩。
徐老師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ashuxu,是一個寶藏噢~不吝分享的徐老師的深度博文「從廢片到大片----談照片的後期處理」詳盡的分享了後期處理的技巧,乾貨滿滿;讀者還可以看到徐老師親手製作的獨一無二的手工書!
關鍵詞 >> 西藏,攝影,自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