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合唱交響樂《人文頌》當地時間21日晚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奏響。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鄭東升 攝
深圳特區報巴黎9月21日電(特派記者 楊媚)當地時間9月21日晚,來自中國深圳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響樂《人文頌》應邀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演出,為第32個國際和平日 奏響了恢弘華章,塞納河畔迴蕩起了浩蕩磅礴的華夏正音。這是中國文藝團體首次受邀於國際和平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常駐使團尤少忠大使、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文化參贊呂軍,與各國常駐教科文組織使團代表、巴黎文化藝術界人士、當地多家媒體記者及華人、華僑和留學生代表等約1300名觀眾欣賞了這曲和平與人文的頌歌。
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班德林和承辦方法國「文明間對話音樂協會」主席瑪麗·瑪達莎希在演出前的致辭中高度讚揚了深圳文化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為世界和平文化做出的努力。
班德林表示,這是一場向新人文主義和創意文化精神致敬的音樂會。新人文主義崇尚文化多樣性與創新,而創意文化則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深 圳一直大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創意文化的先鋒城市。班德林說,深圳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履行全球文化使命的重要夥伴,他代 表教科文組織向本次音樂會的組織者和交響樂團及合唱團的藝術家表示感謝。
「有一種學說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它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他告訴人類做人的主張……」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邀,由深圳交響樂 團及合唱團近百名音樂家組成的演出團體,在這座樸素莊重的會堂裡奏響了飽含東方意蘊的合唱交響音樂會。39位巴黎當地合唱團的團員也參加了演出。
《人文頌》以儒家文化核心要義「仁、義、禮、智、信」為五個樂章,並綴以序曲與尾聲,用音符、樂章和人聲描摹出一幅沛然和諧的中國文化景觀,當 中傳達出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令法國各界觀眾沉浸其中。全曲在恢弘磅礴的高潮中畫上句號後,他們全體起立,用如潮的掌聲為深圳人不遠萬裡帶來的 「中國故事」喝彩,音樂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音樂會舉行前夕,深圳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韓望喜博士還為瑪麗·瑪達莎希女士頒發了「深圳國際文化顧問」聘書,以表彰其在促進深圳與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的不懈努力。
《人文頌》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策劃、撰稿,並協同市文體旅遊局、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和深圳交響樂團實施。作品委約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王寧作曲。作品從最初創意至創作基本完成,歷時6年有餘。
進入專題
■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楊媚/文 鄭東升/圖「咚——咚——咚——」9月21日晚8時許,沉著渾厚、綿延不絕的鼓聲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傳出,猶如孔子邁著大步從遠古走來,又象徵著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鏗鏘足音。在第32個國際和平日,深圳以這曲金聲玉振、天地和鳴的合唱交響樂《人文頌》,在國際舞臺奏響了來自東方的人文頌歌。「深圳之聲」響徹塞納河畔演出當晚正值星期六,不同膚色和語言的觀眾都早早地來到了會堂,欣賞這臺周末之夜的精彩音樂會,7∶10,入口處已經有許多觀眾手持宣傳冊靜候入場,有一位觀眾甚至從300公裡開外法國東北部的洛林地區趕到了演出現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坐落於法國官方機構分布密集的第七區。當晚的演出地點為頂部呈貝殼寫意造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是教科文組織舉行全體會議的地方。8點整,會堂座無虛席,演出前大屏幕上播放了4分鐘的深圳宣傳短片,來自遙遠東方的這座現代化城市以「鋼琴之城」、「圖書館之城」、「設計之都」的美好面貌呈現在法國觀眾眼前,不少觀眾輕聲用不大標準的發音重複著「深圳」二字。對於很多法國人來說,這是他們與深圳的第一次相遇。嘉賓致辭後,在著名指揮家張國勇的執棒下,《人文頌》以提煉自中國古琴曲《幽蘭》的序曲開場,西方交響樂語彙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完美融合,讓臺下的法國觀眾馬上意會到了東方的意境和趣味,迅速將觀眾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中。
法國觀眾排隊入場觀看《人文頌》演出。
人文頌歌,穿越古今整場演出,猶如一場穿越古今的文化尋根之旅,帶領觀眾一同感受儒家文化以人為本的智慧,體味孔子深刻入微的人文情懷。作品的歷史韻律與現代節奏、東方內涵與西方形制、文學主體與音律表現達到了奇妙的和諧,極富時代性和開拓性。在舒緩遼闊的《仁》後,作品進入了最具戲劇性的《義》樂章。驟然間,金鼓齊鳴,大提琴緊張地嘶鳴,塑造著一個不畏強暴的義士形象,與平時在交響樂中很少見的民族打擊樂器梆子、板鼓等之間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鏖戰。合唱強而有力的呼應,令音樂的張力感不斷增大,臺下觀眾無不屏氣凝神。而在《禮》樂章中,樂隊的多聲部交替鳴奏則營造出古樸典雅的氣氛。《智》則縈繞著神秘靈性的氣氛,樂手現場演奏出的水滴聲,如泉之汩汩,滴滴晶瑩,與眾多樂器的呼應時而又如海之浩浩,風暴雷霆。奇妙的樂曲結構引得許多觀眾好奇地引頸找尋水聲的來源。《信》則用節奏鮮明而清晰的音樂表達著對秩序的追求,帶來金石一般的鏗鏘質感。作品中,每一個樂句都有其思想源流,每一個樂句的起伏轉折都深深地印入聽者的心田。深圳交響樂團及合唱團以幾近完美的表現,使之成為外國觀眾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聲音密碼」。指揮三次返場加演主題曲晚9時許,當張國勇以乾脆利落的指揮手勢結束最後一個音符的瞬間,會堂掌聲雷動,人們以潮水般長達5分鐘的掌聲和歡呼聲表達了對這曲人文頌歌的讚賞,張國勇三次返場鞠躬後依然難平觀眾的熱情,最後他指揮樂團和合唱團加演了作品尾聲部分的主題曲《人文頌》。「啊,溫暖思想,永如朝陽,穿越時空住心房……」由藝衡作詞的主題曲再度響起,「仁、義、禮、智、信」的主題再次得以強調,音樂會在恢弘磅礴的高潮中畫上了圓滿句號,全場觀眾紛紛起立,再次為音樂家們的精彩演繹送上了熱烈的掌聲。走出會堂,許多觀眾依然不願離去,三三兩兩地駐足交流彼此對《人文頌》的觀演感受,不少西方觀眾用「震撼」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更好地了解了 『中國人』。今晚的音樂會讓我發現中國文化中浸潤著人文關懷的溫暖,這為我們共同建立一個美好世界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法國前衛生部部長羅斯琳娜·巴什洛女士在演出結束後深有感觸地說。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文化參贊呂軍興奮地對記者說:「演出取得了超乎預料的巨大成功,我身邊的很多法國朋友都盛讚你們的演奏非常震撼。這是中國文化的光榮,也是深圳的光榮。《人文頌》彌足珍貴的地方就是用五個儒家文化要義非常明確地告訴了西方觀眾中國人做人的主張,這正是『中國夢』在傳統文化承繼、對外文化傳播和藝術創作理念上的具象化。」明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他熱情邀請深圳交響樂團再次赴法巡演《人文頌》。(深圳特區報巴黎9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