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和平日《人文頌》獻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2020-11-29 環球網

大型合唱交響樂《人文頌》當地時間21日晚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奏響。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鄭東升 攝

深圳特區報巴黎9月21日電(特派記者 楊媚)當地時間9月21日晚,來自中國深圳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響樂《人文頌》應邀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演出,為第32個國際和平日 奏響了恢弘華章,塞納河畔迴蕩起了浩蕩磅礴的華夏正音。這是中國文藝團體首次受邀於國際和平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常駐使團尤少忠大使、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文化參贊呂軍,與各國常駐教科文組織使團代表、巴黎文化藝術界人士、當地多家媒體記者及華人、華僑和留學生代表等約1300名觀眾欣賞了這曲和平與人文的頌歌。

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班德林和承辦方法國「文明間對話音樂協會」主席瑪麗·瑪達莎希在演出前的致辭中高度讚揚了深圳文化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為世界和平文化做出的努力。

班德林表示,這是一場向新人文主義和創意文化精神致敬的音樂會。新人文主義崇尚文化多樣性與創新,而創意文化則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深 圳一直大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創意文化的先鋒城市。班德林說,深圳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履行全球文化使命的重要夥伴,他代 表教科文組織向本次音樂會的組織者和交響樂團及合唱團的藝術家表示感謝。

「有一種學說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它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他告訴人類做人的主張……」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邀,由深圳交響樂 團及合唱團近百名音樂家組成的演出團體,在這座樸素莊重的會堂裡奏響了飽含東方意蘊的合唱交響音樂會。39位巴黎當地合唱團的團員也參加了演出。

《人文頌》以儒家文化核心要義「仁、義、禮、智、信」為五個樂章,並綴以序曲與尾聲,用音符、樂章和人聲描摹出一幅沛然和諧的中國文化景觀,當 中傳達出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令法國各界觀眾沉浸其中。全曲在恢弘磅礴的高潮中畫上句號後,他們全體起立,用如潮的掌聲為深圳人不遠萬裡帶來的 「中國故事」喝彩,音樂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音樂會舉行前夕,深圳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韓望喜博士還為瑪麗·瑪達莎希女士頒發了「深圳國際文化顧問」聘書,以表彰其在促進深圳與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的不懈努力。

《人文頌》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策劃、撰稿,並協同市文體旅遊局、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和深圳交響樂團實施。作品委約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王寧作曲。作品從最初創意至創作基本完成,歷時6年有餘。

進入專題

■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楊媚/文 鄭東升/圖「咚——咚——咚——」9月21日晚8時許,沉著渾厚、綿延不絕的鼓聲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傳出,猶如孔子邁著大步從遠古走來,又象徵著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鏗鏘足音。在第32個國際和平日,深圳以這曲金聲玉振、天地和鳴的合唱交響樂《人文頌》,在國際舞臺奏響了來自東方的人文頌歌。「深圳之聲」響徹塞納河畔演出當晚正值星期六,不同膚色和語言的觀眾都早早地來到了會堂,欣賞這臺周末之夜的精彩音樂會,7∶10,入口處已經有許多觀眾手持宣傳冊靜候入場,有一位觀眾甚至從300公裡開外法國東北部的洛林地區趕到了演出現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坐落於法國官方機構分布密集的第七區。當晚的演出地點為頂部呈貝殼寫意造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堂,是教科文組織舉行全體會議的地方。8點整,會堂座無虛席,演出前大屏幕上播放了4分鐘的深圳宣傳短片,來自遙遠東方的這座現代化城市以「鋼琴之城」、「圖書館之城」、「設計之都」的美好面貌呈現在法國觀眾眼前,不少觀眾輕聲用不大標準的發音重複著「深圳」二字。對於很多法國人來說,這是他們與深圳的第一次相遇。嘉賓致辭後,在著名指揮家張國勇的執棒下,《人文頌》以提煉自中國古琴曲《幽蘭》的序曲開場,西方交響樂語彙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完美融合,讓臺下的法國觀眾馬上意會到了東方的意境和趣味,迅速將觀眾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中。

法國觀眾排隊入場觀看《人文頌》演出。

人文頌歌,穿越古今整場演出,猶如一場穿越古今的文化尋根之旅,帶領觀眾一同感受儒家文化以人為本的智慧,體味孔子深刻入微的人文情懷。作品的歷史韻律與現代節奏、東方內涵與西方形制、文學主體與音律表現達到了奇妙的和諧,極富時代性和開拓性。在舒緩遼闊的《仁》後,作品進入了最具戲劇性的《義》樂章。驟然間,金鼓齊鳴,大提琴緊張地嘶鳴,塑造著一個不畏強暴的義士形象,與平時在交響樂中很少見的民族打擊樂器梆子、板鼓等之間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鏖戰。合唱強而有力的呼應,令音樂的張力感不斷增大,臺下觀眾無不屏氣凝神。而在《禮》樂章中,樂隊的多聲部交替鳴奏則營造出古樸典雅的氣氛。《智》則縈繞著神秘靈性的氣氛,樂手現場演奏出的水滴聲,如泉之汩汩,滴滴晶瑩,與眾多樂器的呼應時而又如海之浩浩,風暴雷霆。奇妙的樂曲結構引得許多觀眾好奇地引頸找尋水聲的來源。《信》則用節奏鮮明而清晰的音樂表達著對秩序的追求,帶來金石一般的鏗鏘質感。作品中,每一個樂句都有其思想源流,每一個樂句的起伏轉折都深深地印入聽者的心田。深圳交響樂團及合唱團以幾近完美的表現,使之成為外國觀眾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聲音密碼」。指揮三次返場加演主題曲晚9時許,當張國勇以乾脆利落的指揮手勢結束最後一個音符的瞬間,會堂掌聲雷動,人們以潮水般長達5分鐘的掌聲和歡呼聲表達了對這曲人文頌歌的讚賞,張國勇三次返場鞠躬後依然難平觀眾的熱情,最後他指揮樂團和合唱團加演了作品尾聲部分的主題曲《人文頌》。「啊,溫暖思想,永如朝陽,穿越時空住心房……」由藝衡作詞的主題曲再度響起,「仁、義、禮、智、信」的主題再次得以強調,音樂會在恢弘磅礴的高潮中畫上了圓滿句號,全場觀眾紛紛起立,再次為音樂家們的精彩演繹送上了熱烈的掌聲。走出會堂,許多觀眾依然不願離去,三三兩兩地駐足交流彼此對《人文頌》的觀演感受,不少西方觀眾用「震撼」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更好地了解了 『中國人』。今晚的音樂會讓我發現中國文化中浸潤著人文關懷的溫暖,這為我們共同建立一個美好世界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法國前衛生部部長羅斯琳娜·巴什洛女士在演出結束後深有感觸地說。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文化參贊呂軍興奮地對記者說:「演出取得了超乎預料的巨大成功,我身邊的很多法國朋友都盛讚你們的演奏非常震撼。這是中國文化的光榮,也是深圳的光榮。《人文頌》彌足珍貴的地方就是用五個儒家文化要義非常明確地告訴了西方觀眾中國人做人的主張,這正是『中國夢』在傳統文化承繼、對外文化傳播和藝術創作理念上的具象化。」明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他熱情邀請深圳交響樂團再次赴法巡演《人文頌》。(深圳特區報巴黎9月21日電)

相關焦點

  • 彭麗媛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致賀詞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12日通過視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致賀詞。彭麗媛向來自斯裡蘭卡、肯亞的獲獎者表示衷心祝賀。彭麗媛表示,2015年,中國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設立女童和婦女教育獎。
  • 聯合國確定九月三十日為國際翻譯日
    2017年5月24日,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第A/71/L.68號決議,將每年九月三十日正式確定為國際翻譯日。決議肯定了專業翻譯工作者在加強各國交流、增進相互理解、促進和平與發展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認可了專業翻譯工作者在各項人類事業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並強調了在各國之間互動、合作、協作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培養下一代專業翻譯和術語工作者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必要性。
  • 於洪君:中國參與聯合國事務的歷史省察及國際貢獻
    [3] 1971年10月29日,中國政府就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發表聲明,指出美國剝奪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政策和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已經破產。聲明對堅持原則、主持正義的國家表示衷心感謝,同時宣布,中國將同世界上一切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為維護各國的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為維護國際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而共同奮鬥。
  • 國際和平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紀念
    9月21日是國際和平日。200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國際和平日固定為每年的9月21日。決議還確定國際和平日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呼籲各個國家和各族人民在國際和平日停止敵對行動,並通過教育和提高公眾意識來紀念這一天。 事實上,人們對和平的嚮往不僅僅表現在紀念日活動上。
  • 走過75年的聯合國,有哪些「第一次」?
    41946年1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一個決議,主要關注點為「和平使用原子能和消除原子能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51947年10月24日,聯合國大會設立「聯合國日」。61948年5月,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設立,這是聯合國設立的第一個維和行動。7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
  • 9月21日:國際和平日
    1921年7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5月出席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後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總部主任,1925年參與領導了省港海員罷工。1933年5月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    這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資料照片)。
  • 為什麼設立國際和平日 每年和平日都有相應主題
    很多網友都在期盼這周早點過完,迎來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對於明天的國際和平節不是很重視,其實這個節日對於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2001年9月,聯合國大會在其通過的第55/282號決議中決定,從2002年開始,每年9月21日為「國際和平日」。
  • 聯合國總部鬧鼠災 職員不敢用餐
    聯合國總部鬧鼠災 職員不敢用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3日 07:54 來源:廣州日報 兩隻老鼠正在吃雪梨。(廣州日報資料圖片)     英國媒體3月2日稱,據聯合國總部的職員透露,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因年久失修,如今各種老鼠、蠕蟲也正佔據著這處「權力中心」,有工作人員甚至不敢到總部的餐廳用餐。     多次向供應商投訴     2日的報導稱,聯合國總部因年久失修,致使老鼠在總部走廊四處亂竄,不時搶佔著這處世界的「權力中心」。
  • 背景資料:國際和平日
    原標題:背景資料:國際和平日  新華網北京9月21日電 背景資料:國際和平日   9月21日是國際和平日。為紀念聯合國大會《人民享有和平權利宣言》發表三十周年,今年國際和平日的主題是「人民享有和平權利」。
  • 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日獻詞《回望烏孫國》
    2020年12月16日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之後的第七個國際日,也是"和平公主"劉細君誕辰兩千多年,以及"世界樂聖"貝多芬誕辰兩百五十周年的日子,這是東西方人民文化互鑑與古今聖賢輪迴重逢的時刻,兩千多年前的"和平公主"劉細君給一帶一路國際日賦予了和平的內涵,兩百多年前的"世界樂聖"貝多芬給一帶一路國際日帶來了美妙的音樂。
  • 國際和平日:守望和平 中國與世界在一起
    今天是國際和平日2001年,聯合國決定從2002年開始將每年的9月21日定為國際和平日並確定國際和平日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呼籲各國和各族人民在這一天停止敵對行動中國第16批赴黎維和部隊授勳儀式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亞村的多功能工兵分隊營區舉行,全體410名維和官兵榮獲聯合國「和平榮譽勳章」。
  • 聯合國會員大會確立每年6月23日為聯合國公務員日
    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共同主辦的「2009聯合國公務員日和諧之聲文藝演出」及「聯合國水墨聚焦國際藝術展」活動的新聞發布會於2009年6月9日在北京健一公館隆重舉行。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等出席。
  • 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圓滿閉幕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南京9月21日電 (楊亞瀾)9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與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國駐華系統合作主辦的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南京成功舉辦。不僅僅是政府,我們需要讓不同國家、不同機構的人,甚至孩子都了解「和平」是一個文化問題,都為和平作出貢獻。這樣的和平,基石才會堅固,時間才會長久。 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民間組織和智庫專家在行動 民間組織和智庫專家在推動世界和平安全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二十四節氣
    2016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10月17日將在成都舉行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9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北京舉行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七屆非遺節將於10月17日至10月22日在成都舉行。
  • 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
    歷史上的今天 6月23日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1662年6月23日,中國明清之際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逝世,年僅38歲。鄭成功是福建南安人,1661年4月,他率軍隊2.5萬人進軍臺灣,經8個月浴血奮戰,於1662年2月1日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侵佔達38年之久的臺灣。後在臺灣建立行政機構,屯田開墾,發展貿易,促進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  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共有49個體育組織和12個國家的79名代表參加在巴黎舉行的成立大會。國際奧委會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 聯合國紀念2020年世界哲學日 鼓勵對新冠危機的哲學思考
    人民網聯合國11月20日電 (鄭思寧)11月19日是世界哲學日,今年的主題是:呼籲全世界共同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意義,並強調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訴諸哲學思考,哲學思考能幫助應對當前的多重危機。
  • 聯合國裡的中國元素——來自中國的四大藝術贈品的故事
    眾所周知,聯合國不僅是當今世界最大最權威的國際多邊舞臺,同時也是世界瑰寶薈萃最齊全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廢墟上誕生的聯合國,給世界和平和經濟復甦帶來了希望。世界各國對這個新的國際組織寄予厚望,紛紛送來本國最具意義的藝術品以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