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職場,我們都知道,要進阿里門,必先起花名。阿里的這個花名,真不是隨便說說就算了。拿到offer,登錄阿里入職系統,第一個要求就是你必須先給自己起個花名。這花名一旦提交系統,通過審核後,就不能再更改了,這比身份證還嚴格。一但起名不規範,日後……絕對是兩行淚。
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感慨到。阿里花名真難取,想從古詩詞裡找,看了幾天的古文了,較好的詞都被佔了,心累。這樣的感慨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再來看看網友都是怎麼說。
有網友就說到。延陵季子、鴻蒙大仙、無人也行,哈哈,泰迪。想起了韓寒小說長安亂中取名橋段,(心累)這個花名應該還在,樓主可以試試。
也有網友說到。你翻翻莊子,一大堆選擇,啁啾,鷦鷯,南郭子綦……較好的詞都被佔了,為何不選擇個性的呢,凸顯個性的,拔都,這個霸氣嗎?中國漢字,博大精深。
也有網友建議到。張遼,只要你不在螞蟻就行,張遼800破孫權10萬,古文,好詞,被佔,心累。這幾個都不錯啊,之前看到考拉一個,賣給阿里後,自己發朋友圈,解釋自己為啥取那個花名,叫不繆,**物流崗。
無所謂,好念好記最重要。比如花名叫姚明,我也想了好幾天花名了。我一直好奇,阿里巴巴的花名夠用麼這麼多員工 花名會被復用麼,退役麼
也有網友打趣到。福報1,福報2,……,福報10000,怎麼會重複呢?越往後越是無名小卒了,有沒有叫宋兵乙的?大娃,二娃十萬娃,金庸作品裡的角色都被用完了吧?
也有網友感慨到。早就用完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文字組合都用上了。還有生僻字,早已經不要求用武俠名了,翻開字典,隨便找兩個生僻字,湊在一起,不重複就能用。根據同學的朋友圈來看,似乎好多人是在詩句裡隨便挑兩個字……其實就是隨便兩個漢字組合,已經沒有實際含義了。
也有網友爆料到。知足吧,想想那個取名叫老狗的同事,如果BU出幾次P1事故,領導覺得是因為你花名起的不吉利,就可以改了,真事。我知道的唯一一個改了花名的情況,有個人花名起的,讀音是爸爸,具體是不是這兩個字不確定。後來入職了一段時間被要求改花名。
也有網友分析到。花名叫「尼瑪」的人都有,還是個妹子,你就知足吧。花名這東西,看起來好玩,實則抹掉了個人在社交圈子中的存在,出了阿里這個圈子,你甚至不知道以前合作的同事的真名叫什麼,資本家真的很聰明。
也有網友吐槽到。現在都只能取兩個字的花名,文化程度有限,能想到的都被人取了。昨天起花名,發現啥樣的都有人起,不吉利的很多,更有好多能笑死人。很多人我都只能叫出來花名,真名如果是類似花名的諧音也許還能記住,否則真心記不住。
看了網友這麼多回復,筆者最後也總結幾句。
如今的企業裡,很多公司普遍出現這種因為某某領導愛好而風靡全單位的活動,而很多時候這種老闆愛好與文化活動聯繫還頗為緊密,於是一些馬屁文化者就將老闆文化和企業文化劃上等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企業領導的自我膨脹強加於員工,於是,這種垃圾文化就成了員工的負擔。領導的愛好,通常能帶動一項愛好在企業中的潮流。這種現象雖然自然但又不正常,就好比沈騰跟馬麗小品《投其所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再說回阿里巴巴,馬雲對於公司的文化推動作用很大,但要指出的是,武俠文化這是你馬雲個人的文化,而不是阿里的文化,而且筆者也不明白的是,馬雲在公司引導出這種潮流到底有何意義呢?是不是也滋養了很多馬屁精呢?
誠然,老闆文化很重要,但是,企業文化絕對不是老闆文化,另外,處於企業成熟階段的領導,還將自己的老闆文化當企業文化來說辭,那麼,筆者只能覺得該領導是對企業管理的無知,更是對法治社會的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