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開篇序
佛說:不動己心,不亂他心,就是最清淨的戒律。人生在世,如身在荊棘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即不動,則不傷;心如動,則妄動,傷其深、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然而,紅塵自古多紛擾,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的人世間,常常也會被一些俗事所困,因而心生妄念,毀了自己的清淨心,荒廢了自己的修行。所以,別讓妄心主宰你的人生,儘早悟得此禪理,方能時時與佛同在:
02不動心,自見清淨本性
宋朝時期,蘇東坡曾被貶謫到江北瓜洲,由於他信奉佛學,便結實了金山寺的和尚無相禪師,兩人相交甚密,常常在一起參禪禮佛,談經論道,逐漸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那一日,蘇東坡興致大起,作了一首五言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此詩作完之後他甚為滿意,拿著再三吟誦,覺得其中含義深刻,頗得禪家智慧之大成。
蘇東坡形象,無相禪師見到這首詩後一定會大為讚賞,於是,便想即刻將這首詩交給無相,但苦於公務煩惱,只好讓自己的小書童將詩稿送過江去請無相品鑑。
書童見到無相禪師之後,說明了來意,隨後將詩稿交給了無相禪師,無相拿起看完之後微微一笑,提筆在原稿的背面寫了兩個個字,然後讓書童將其帶回給自家主人。
蘇東坡非常高興地打開了信,一看之下先是一驚,而後雷霆大怒。原來無相禪師一點面子都沒給這位大才子,只在宣紙背後寫了兩個字:「狗屁!」
蘇東坡生氣的同時又百思不得其解,他坐立難安思考無相此舉何意,然而硬是想不通,索性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和公務,吩咐書童備船親自過江。
誰知蘇東坡的船剛剛靠岸,就見無相禪師已經在岸邊等候多時。蘇東坡剛見到無相的人影便怒不可遏地大聲說道「和尚,你是看不起人嗎?你我相交甚好,為何要這般侮辱於我呢?」無相豁然一笑,而後說道:「此話從何說起?我怎麼會侮辱居土呢?」
蘇東坡於是立刻將詩稿拿出來,指著背面的「狗屁」兩個字給無相禪師看,質問其中緣由。無相接過來,指著蘇東坡的詩問道:「居士不是自稱「八風吹不動」嗎?現在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來了呢?」蘇東坡瞬間明白了無相的用心良苦,而後滿臉慚愧,不知如何作答。
03結語
蘇東坡是古代名士,既有很深的文學造詣,同時也兼容了儒、釋、道三家之長,可有時候,他也不能真正領悟到「心定」的感覺。我們如今整日生活在浮躁的人世中,心動則容易生雜念,導致很難認清自己,而真心有時就像一面被灰塵遮蔽了的鏡子,無法清晰地映照出物體的形貌。
真心不顯,妄心就會成為我們的主宰。但只要我們有一顆寸絲不掛的不動心,不生是非分別的想法,不起憎愛怨親的顛倒,就能夠安穩如山,明淨如水,悠閒如雲,自在如風。
星雲大師曾說過:「不動心,才能時時與佛同在。」這所謂的「不動心」正是一個人修養和定力的體現,如果一個人無此定力,則很容易被外境所左右,並隨外境而動搖。
一個人如果想獲得這種禪心,就要做到不為情動,不為名動,不為利動,不為褒動,不為謗動,不為苦動,不為難動,不為力動,不為氣動。面對誘惑時,不起貪念;面對批評時,保持淡定,這就是修禪修來的篤定。
願大家在未來的日子中,心如蓮花,在安靜的歲月裡面露微笑,摒棄內心的掙扎、邪念和虛榮,活得灑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