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國」北鬥九星現蹤 從天文觀測到天人合一

2020-11-24 騰訊網

位於黃河與洛河匯流的河洛地區,自古被視為「居天下之中」,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帶,也許藏有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鑰匙。日前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宣布階段性考古成果,經過多年在河南省鞏毅市河洛鎮雙槐樹遺址進行考古後發現,雙槐樹遺址極有可能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而將其命名為「河洛古國」。遺蹟中以「北鬥九星」軌跡排列的陶罐,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

圖為河南雙槐樹遺址埋藏的北鬥九星陶罐,代表當時已有「承天之命」的觀念。

考古人員在雙槐樹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一座相當特別的建築遺蹟,地上埋有一頭向南方的麋鹿骨架與九個朝某個特定位置擺放的陶罐。從高處往下看,陶罐連起來恰好是「北鬥九星」。專家推測,該房屋的主人應是一位有地位且深諳巫術、天文學的古國首領,用這樣的方式設計居室來達到神化自己的目的,代表向各部落宣示自己是呼應天上的王。因此,這座建築遺蹟還具有政治禮儀的功能,表示整個雙槐樹遺址的布局已有禮儀化思維與「天地之中」的宇宙觀,也代表中國古代聚落文明已出現「承天之命」的觀念。

上圖:為河南鄭州滎陽市的青臺遺址所發掘的北鬥九星陶罐,其「柄」的位置與雙槐樹遺址的陶罐相同,都朝著北

這並非是考古學者第一次在考古遺址發現北鬥九星陶罐,過去在河南鄭州滎陽市的青臺遺址,也發現了同樣用陶罐擺放而成的北鬥九星圖案。而且這兩個遺址的北鬥九星,其「柄」的位置都朝著北方、代表節氣「冬至」。學者表示,由於冬至對於古人的意義重大,都會選擇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活動。遺蹟出土的北鬥九星陶罐,說明早在5000多年前,中原先民已對「北鬥」天象和「鬥柄授時」已有一定的觀察,像是當時已發現北鬥鬥杓所指的方位會隨季節變化而不同:鬥杓東指為春、南指為夏、西指為秋、北指為東,以此來確定節氣與農時的推移非常準確,並開始有把星辰神格化的現象。

北鬥九星是由九顆恆星組成,在中國古代天文書籍與道教文化裡,北鬥九星的每一顆星都有名字,括號內的名字為中國天文的傳統稱呼。(來源百科)

為什麼天上星辰在中華文化裡這麼重要,甚至還影響到今日?!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或稱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以及左輔與右弼,仍在風水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並主導傳統建築工匠在使用魯班尺丈量房宅吉兇時的取捨。這是因為在尚未發明指南針的上古時代,夜間人們只能依賴天上的星星來辨別方向,以此逐漸形成星辰崇拜,許多中國新石器時期的巖畫裡,都有非常豐富的日月星辰崇拜之圖畫。

不過考古遺蹟發現的北鬥九星與今日所說的北鬥七星,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呢?學者認為,上古時期應為北鬥九星,因歲差導致有兩顆星今日看不見,而改稱北鬥七星,但先秦文獻裡仍多見北鬥九星的說法。中國古代天象就是圍繞著北辰(北極星)與北鬥七星而架構出來的,如《論語.為政》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因北辰位居北極點,且靜處不移(今日天文證實因歲差的關係,不同時代的北極星有所差異),被古人視為眾星之依歸;而北鬥七星因為繞著北辰在極圈作圓周運動,則被視為北辰的代理,並以此建立出中國人的宇宙觀與信仰:「天人合一」、「天人感應」。

在往後的朝代,星辰與皇權、國運更緊密地連繫在一起,延伸「三垣二十八宿」的星象觀,即是將天空分為三十一大區,除了二十八宿外,還有紫微垣、天市垣與太微垣三區。基本將黃河流域(約北緯36度)全年所見的星空劃為紫微垣。紫微垣內的星座以帝王、皇室眷屬與皇宮設施命名;天市垣與太微垣則分列於紫微垣兩側,前者星座以三公九卿等官署為名,後者則以地名劃分。可見中國古代的星空,與帝王、社稷國祚息息相關。

比如被視為大兇的「熒惑守心」,就是古人觀察星象,發現熒惑(火星)偶有逆行的情況發生,並停留在代表帝王的「心宿」裡,意味著脫離常軌,並與國家衰亡、帝王氣運結合,將發生「大人易政、主去其宮」的不祥之事。不過今日的天文觀測技術已較古代有飛躍式的進展,學者考證中國歷史上發生的「熒惑守心」記錄,23次裡有17次根本沒有發生,實際發生過的「熒惑守心」共有38次,但中國史籍卻多無記錄。細探偽造天文紀錄的原因,可能是王莽(公元前45─23年)為打擊政敵、時任丞相的翟方進(?─公元前7年)指使他人所為,代表中國雖有長久的天象記錄,但仍有因政治鬥爭而嚴重失真的情況。

這失真的天文記錄,也影響1990年代推行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其針對武王克商的年份判定。有關武王克商前後的天象傳說,主要見《國語.周語下》所載的伶州鳩(周景王時的樂官)的話語:「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其中最緊要的是「歲在鶉火」一句。不過根據今日學者考證,認為伶州鳩所說的天象並非當時人的記載,而是後人添加。因為代表鶉火的張、翼、軫三宿,屬二十八宿,而二十八宿星象觀的概念形成,經學者研究,不會早於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56年),所以比春秋時期早300年的周武王樂官,自然也不會懂何謂「二十八星宿」。這也是為何「夏商周斷代工程」推出《夏商周年表》後,遭到中外學者批評的主因之一。

雖然中國有非常悠久又持續不斷的天文觀測記錄,讓今日的中國考古能夠以此與天文學合作,一同分析上古時期重大事件的準確年份。不過卻沒有仔細考證古史記載的真偽,更忽略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星辰崇拜,與對天象記載的真實性與正確性。不過雙槐樹遺址北鬥九星陶罐的發現,不僅破解北鬥九星之謎,也把中國古人的「天命觀」提早了好幾千年。

相關焦點

  • 「河洛古國」發現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蘊藏著怎樣的「文化密碼」?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了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經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等專家的確認,其是距今約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河洛古國」挖掘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發現了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 考古:北鬥九星再現,遺址定名「河洛古國」,或許正為黃帝之都?
    河洛地區素來有「居天下之中」的美譽,被視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帶,而最近關於雙槐樹遺址的發掘表明,這的確是距今5300年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巨型聚落,因此專家建議將其命名為「河洛古國」,其性質極有可能為黃帝之都。
  • 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北鬥九星奧秘被揭 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炸
    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當天,「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一舉登上熱搜,「河洛古國」這一說法便產生了破圈傳播之勢,成為考古界內外熱議話題,引發越來越多人的好奇和關注。5月10日,鄭州圖書館邀請專家再度解讀該遺址,河南商報記者專訪相關專家,為你解讀更多關於河洛古國的有趣發現。「北鬥九星」的發現是否太玄乎?
  • 河南鞏義發現的河洛古國:北鬥九星所在,疑為黃帝故都
    前不久,一則轟動人心的消息從河南鞏義傳來: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學術機構多位知名考古學家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認為雙槐樹遺址為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易·繫辭上》寫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 北鬥九星那些事兒
    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中發掘的「北鬥九星」 ◎謝玩玩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中國最早甕城的雛形……宏大的建築規模,前殿後寢的格局,包括北鬥九星與「天下第一」的關聯,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專家因此建議命名為
  • 中國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在鄭州
    通過北鬥七星,就可以在群星燦爛的夜空中,找到永遠在正北方向的北極星,也就實現了定嚮導航。所以,將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取名「北鬥」,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彰顯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淵源。可你知道嗎?目前國內考古發掘出的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就在鄭州,並且有兩處。一處是在鄭州青臺遺址,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遺蹟。
  • 「北鬥九星」遺蹟隱藏了多少秘密?蘊含天人地合一觀念
    8月27日上午,與會專家學者參觀了鞏義雙槐樹和滎陽青臺兩處新石器時期遺址,這兩處遺址因曾發現最早的彩色絲綢、最早的雕刻家蠶文物及「北鬥九星」天文遺蹟而聞名於世。那麼,這些發現是否可以揭示鄭州就是當今世界絲綢之源?5000多年前的鄭州先民是否已具備天象授時和成熟的禮制了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 中國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在鄭州:青臺遺址和雙槐樹遺址
    青臺遺址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的北鬥遺蹟□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實習生鮑彌佳文圖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這個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何會命名為「北鬥」?你知道在河南考古發現的「古代北鬥遺蹟」嗎?
  • 北鬥星辰原來被誤讀了幾千年,不是北鬥七星,而是北鬥九星!
    在風水術數裡有北鬥七星的說法,即觀測北鬥七星的不同位置、明暗情況可判斷國運和人之命脈。有所謂「北鬥注死,南鬥注生」的說法,諸葛亮在五丈原觀測北鬥七星可知自己命在旦夕,而司馬懿觀測北鬥七星也能預測到諸葛亮之死,可要是本來北鬥七星不是七顆星,而是九顆星,那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佔星術,或有瑕疵。
  • 北鬥到底是是七星還是九星?
    從小學生開始,我們就知道北鬥七星,這是七顆能夠連成一把勺子形狀的星星,也是最容易辨別方向的七顆星。古代的北鬥也是七星嗎?先秦文獻中曾經提到「北鬥九星,七見二隱」。意思就是北鬥有九顆星,七顆能夠顯現,兩顆若隱若現。那兩顆若隱若現的星星去了哪裡?怎麼一點影子都沒有了?
  • 傳了幾千年的北鬥七星,原來是「北鬥九星」
    「北鬥九星」這個概念其實很早就存在,只是我們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只記得北鬥七星。原因是九星中的兩顆星已經「消失」了很多年,所以我們無緣相見,其實它們並沒有消失,只是暗淡到我們幾乎看不見。沒想到,傳了幾千年的北鬥七星,原來是北鬥九星。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曾經的北鬥九星。要了解九星,先了解七星。
  • 北鬥九星變成北鬥七星,它們經歷了什麼?另外兩顆去哪了?
    這些星宿也都擁有這各自的名字,我們熟知的「北鬥七星」就是星象的重要角色。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北鬥其實是有九星的。在古代,北鬥七星可以判斷季節變化北鬥七星因為它惟妙惟肖的勺子形狀,成為了判斷方向的重要手段。而在遙遠的古代,古人是通過北鬥九星來夜觀天象的除了我們熟知的七顆星辰外,海域兩顆星辰——左輔和右弼。
  • 考古發現神話時代的黃帝遺址,居然出現「北鬥九星」
    考古發現神話中黃帝都邑身高八尺、英明神武的我這兩天又得知了一個大事件: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我的天哪,皇帝時代?公元前2717-前2599年啊,比公元後的時間還長呢,我年少讀書少,以我《朝代歌》的基礎我心慌的發現,這是在對神話時代考古啊。
  • 河南出土北鬥九星,或解河圖洛書千古之謎,專家:黃帝不只一人
    2020年5月,鄭州鞏義市河洛鎮對距今5300年左右的雙槐樹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仰韶文化晚期的牙雕家蠶以及帶有封閉性質的大型中心居址遺蹟,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上古時期的一處古國都邑,專家稱之為河洛古國。
  • 西域古國的天文曆法,先進到讓你不敢相信
    阿斯塔納古墓曾經屬於西域古國高昌國,因此這份曆法很快被專家們認為可能代表著高昌國的天文曆法。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昴星團並不是很出彩,遠不如北鬥七星來得知名。在漢族的佔星學中,昴星團只被用來匹配二十八宿中的昴宿,屬於比較次級的天體。
  • 你聽說過「北鬥九星」嗎?河南發現國內最早「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歌詞裡的「北鬥」就是眾所周知的「北鬥七星」。和它有關的事物總是散發著一股神秘的力量。比如「七星燈」,「七星劍」,還有「北鬥大陣」「北鬥神拳」,可你知道嗎?「北鬥七星」其實不只七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古時候,人們把北方天空上七顆星星連起來的形狀想像成舀酒的勺子,並給它們取名為「北鬥七星」。那麼,你聽說過「北鬥九星」嗎?
  • 深度分析北鬥九星和大禹九鼎的關聯
    說起北鬥勺子星,小編也是前幾日才知道「北鬥九星」的說法,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的新聞讓我漲了見識。本著不盲從的原則,小編這幾天親自查閱了文獻資料,探究了一下北鬥九星的來龍去脈。我國的天文學發展雖然起於巫文化,但自成體系,依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 被刷屏的「北鬥九星」是怎麼回事?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的雙槐樹遺址資料中,確認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匯流入黃河處的河南鞏義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認為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