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神話時代的黃帝遺址,居然出現「北鬥九星」

2021-01-15 滿江紅劍出龍泉

考古發現神話中黃帝都邑

身高八尺、英明神武的我這兩天又得知了一個大事件:

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

我的天哪,皇帝時代?公元前2717-前2599年啊,比公元後的時間還長呢,我年少讀書少,以我《朝代歌》的基礎我心慌的發現,這是在對神話時代考古啊。

我無知者無畏,趕緊上網查了一下神話時代是什麼時候,一看就彪尿了。

神話時代是就是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是遠古存留於人類記憶裡面的一個時期,是遠古人類族群記憶與經驗的一個抽象整合體,是上古時代的代名詞。

就是說:這個時期有沒有語言都不確定啊,文字是肯定沒有的,所有的記載都是有文字之後的人根據老人的口頭禪寫的。

各位老闆想一想,商朝還演繹封神榜呢,神話時期的三皇五帝是不是人都不敢說哦。

對於結果我超級期待,搞不好我也是神的後裔啊。

前妻說的好:你一個鐵匠天天這麼胡思亂想、不務正業,活該窮死哦。

國家大事,匹夫有責,我窮但我不缺鈣啊,我腰板還是很直的,所以正事必須要提幾句的。

這次考古發現屬於新世紀2001年就開始的國家重點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起因是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我們,是唯一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但是其他國家對於我們的文明如何起源發展常有質疑,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說法更是長期不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

而這次對中國文明的探源考古,將用事實說話,揭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歷程。

其結果可能將改變「中原的中心地位是從夏代才開始的」這一認知,如果確定,那歷史教科書將一併修改。

「雙槐樹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實證了河洛地區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也表明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

北鬥九星

當我還在期待黃帝的遺物的時候,另一個驚人的發現出現了——北鬥九星。

就是「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的那個北鬥。

北鬥七星怎麼就成北鬥九星了呢?

我年少讀書少,不能老唬我。

但是中國古人對於天象是絕對不會出錯的,我趕緊上網看了一下,一看就又彪尿了。

「北鬥九星」是確實存在的,那多出來的二星從何而來?

古人認為,北鬥實為九星,只不過是「七現二隱」,即七顆星是能被看到的,另外兩顆則是隱藏起來的。

另外,北鬥九星的位置、形狀與現在不同,後由於歲差(麻蛋啊,還得查:歲差是一種天文學現象,指地球自轉軸長期進動,引起春分點沿黃道西移,致使回歸年短於恆星年的現象。你們懂沒懂我不知道,反正我沒懂)或觀察地的原因,有兩星或隱,所以有北鬥七星的說法。

網上資料裡說,在先秦的文獻中,仍保留有北鬥九星的說法。

九星就九星吧,誰長的好看誰說了算。

北鬥九星在民間信仰中又稱「九皇」,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鬥之俗。

古時全國許多地方,如廣東、雲南、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均於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鬥之俗,謂之九皇會。

那在河洛古國遺址發現的 「北鬥九星」,據專家推測說,房屋的主人應該是一位有地位且諳習巫術和天文的古國首領,以這種方式設計自己的居室實際是在神化自己。

用我前妻的話說就是:滿腦子都是意淫。

七星寶劍

說點我們鐵匠的正事吧,大家都知道傳說中龍泉出的第一把名劍叫《七星龍淵劍》,是歐冶子和他徒弟幹將做的,之所以叫七星就是因為當初做劍是在一個七星環列的池子裡做的,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把「淵」改成「泉」,叫「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

我們之前說過,中國古代工匠造物講究「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這個北鬥七星的環列其實就是對自己造物的心裡寄託,期望得到上天的成全。

當然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鑲嵌七星的龍泉寶劍也是一個馳名商標,一年創匯好幾萬呢。

而在劍上鏨刻鑲嵌七星的還有另一波人,就是道士,陶弘景的《太清經》(又叫《劍經》)中說:「凡學道術者,皆須有好劍、鏡隨身。」

劍在道士的手中稱為「符劍」,東晉道教學家葛洪的《抱樸子·遐覽篇》中說:「符劍可以卻鬼闢邪」。

道士在符劍上刻北鬥七星也是在「象法天地」,借天地正氣行正義之事,經過道士在民間的不懈普及,寶劍也終於有了鎮宅闢邪祛汙的作用。

在此向道兄作揖道謝啦。

天師降魔劍

好了,就到這吧,後續咱們就聊聊龍虎山的天師劍。有需要鎮宅劍的可以關注我的號:滿江紅劍出龍泉,或者私信、留言,都會回的,請注意查看。

古人鑄劍為什麼要童男童女燒爐?甚至滴血、人溶?

手工製作的寶劍主要有哪些工序?

以廚刀為例,解讀傳統刀劍是如何做到削鐵如泥又吹毛斷髮的

簡單有效,測試刀劍鋒利度的7個方法,玩家必看

天天喊著要砍鐵,什麼刃型的刀劍能砍鐵趕緊看看,可長點心吧

相關焦點

  • 考古:北鬥九星再現,遺址定名「河洛古國」,或許正為黃帝之都?
    翻開史前文明尤其是距今約5000年的分布圖,會發現在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長江中下遊的凌家灘、良渚文化,以及陝北高原的石峁遺址等,都出現了高等級的都邑,顯示出文明化進程加速的傾向,然而地處中原的河南地區,卻呈現出「
  • 河南鞏義發現的河洛古國:北鬥九星所在,疑為黃帝故都
    作者丨首席媒體官很早之前的考古學界,都探明了東北地區的遼河流域、江南地區的長江流域,曾經在5000多年前都有了大型都城遺址。然而,在黃河流域、中原腹地,儘管有著黃帝建都有熊的歷史記載,卻始終沒有地下考古實證。
  • 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發現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8月27日消息,發現於20世紀30年代的河南滎陽青臺遺址又有了新發現。自2015年以來,文物部門對青臺遺址又進行了系統調查、劼探和發掘,在遺址東部發現了九個陶罐組成的北鬥九星圖案,九星罐東部有黃土圜丘,西部及東南部不同方位擺放四個翁棺將九星罐和圜丘半包圍,南部有一個祭祀坑,內置一個非正常死亡骨架,祭祀區北部、西南部、東部均有較多地臼的遺址。經過考證,此處遺蹟時代主體為仰韶文化中晩期。 韓章雲 攝圖為8月27日的滎陽青臺遺址,有工作人員在現場忙碌。
  • 河南出土北鬥九星,或解河圖洛書千古之謎,專家:黃帝不只一人
    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南岸、伊洛河東,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區域。雙槐樹遺址不僅處於黃帝有熊國的範圍之內,而且直接出土了象徵黃帝受天命的北鬥九星,正如《史記》所言:「招搖、天鋒(多出的兩顆星)皆為黃帝武備」。
  • 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發現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
    新華社鄭州3月29日電(記者桂娟)發現中原地區史前最早土坯房屋和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的「滎陽青臺遺址發掘」項目,29日當選「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青臺遺址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遺址。
  • 「河洛古國」發現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蘊藏著怎樣的「文化密碼」?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了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經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等專家的確認,其是距今約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河洛古國」挖掘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發現了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 河南考古發現北鬥九星、彩色絲綢 5000年前先民已會觀象授時、養蠶...
    本報記者 喬 地  「河南青臺遺址發現的『北鬥九星』標誌物大小與天體實際亮度基本一致,為天文遺蹟無疑。」8月27日,正在鄭州參加「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的考古學家們在現場考察滎陽青臺新石器時期遺址時再次發出驚嘆,認為5000多年前的鄭州先民已會觀象授時,並具備成熟的禮制。
  • 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北鬥九星奧秘被揭 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炸
    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當天,「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一舉登上熱搜,「河洛古國」這一說法便產生了破圈傳播之勢,成為考古界內外熱議話題,引發越來越多人的好奇和關注。5月10日,鄭州圖書館邀請專家再度解讀該遺址,河南商報記者專訪相關專家,為你解讀更多關於河洛古國的有趣發現。「北鬥九星」的發現是否太玄乎?
  • 中國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在鄭州:青臺遺址和雙槐樹遺址
    青臺遺址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的北鬥遺蹟□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實習生鮑彌佳文圖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這個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何會命名為「北鬥」?你知道在河南考古發現的「古代北鬥遺蹟」嗎?
  • 「河洛古國」北鬥九星現蹤 從天文觀測到天人合一
    日前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宣布階段性考古成果,經過多年在河南省鞏毅市河洛鎮雙槐樹遺址進行考古後發現,雙槐樹遺址極有可能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而將其命名為「河洛古國」。遺蹟中以「北鬥九星」軌跡排列的陶罐,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
  • 北鬥到底是是七星還是九星?
    專家們的說法,都是在詮釋「北鬥九星,七見二隱」。可萬一是古人們以訛傳訛呢?畢竟現代人誰也沒有見過所謂的北鬥九星。近日,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河洛古國」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發布會上,專家解釋,遺址的9個陶罐和1頭麋鹿,按照一定的規則埋在房屋下面。房屋的主人每天就像騎在麋鹿身上,向諸部落氏族宣示自己是呼應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
  • 你聽說過「北鬥九星」嗎?河南發現國內最早「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歌詞裡的「北鬥」就是眾所周知的「北鬥七星」。和它有關的事物總是散發著一股神秘的力量。比如「七星燈」,「七星劍」,還有「北鬥大陣」「北鬥神拳」,可你知道嗎?「北鬥七星」其實不只七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古時候,人們把北方天空上七顆星星連起來的形狀想像成舀酒的勺子,並給它們取名為「北鬥七星」。那麼,你聽說過「北鬥九星」嗎?
  • 雙槐樹和青臺遺址中的陶罐能解釋成北鬥九星嗎?|後漢書·天文志|...
    《科技日報》5月9日刊發了其記者喬地採寫的新聞《9個陶罐,有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發》,再次重複了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等人關於「青臺遺址和雙槐樹遺址中9個陶罐為北鬥九星」的觀點。此前我已經寫過兩篇關於「北鬥九星」的文章,看過喬地記者大作,我覺得有必要再闡述一次。
  • 「北鬥九星」遺蹟隱藏了多少秘密?蘊含天人地合一觀念
    8月27日上午,與會專家學者參觀了鞏義雙槐樹和滎陽青臺兩處新石器時期遺址,這兩處遺址因曾發現最早的彩色絲綢、最早的雕刻家蠶文物及「北鬥九星」天文遺蹟而聞名於世。那麼,這些發現是否可以揭示鄭州就是當今世界絲綢之源?5000多年前的鄭州先民是否已具備天象授時和成熟的禮制了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 中國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在鄭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實習生鮑彌佳文圖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這個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何會命名為「北鬥」?你知道在河南考古發現的「古代北鬥遺蹟」嗎?「北鬥」對於古人意義重大。
  • 深度分析北鬥九星和大禹九鼎的關聯
    說起北鬥勺子星,小編也是前幾日才知道「北鬥九星」的說法,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的新聞讓我漲了見識。本著不盲從的原則,小編這幾天親自查閱了文獻資料,探究了一下北鬥九星的來龍去脈。我國的天文學發展雖然起於巫文化,但自成體系,依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 北鬥九星那些事兒
    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中發掘的「北鬥九星」 ◎謝玩玩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中國最早甕城的雛形……宏大的建築規模,前殿後寢的格局,包括北鬥九星與「天下第一」的關聯,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專家因此建議命名為
  • 新疆木壘考古意外發現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圖)
    亞心網記者 記者 馬永平 霍延磊 攝  亞心網訊(記者 馬永平 霍延磊)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對坐落在距木壘縣城約14公裡的照壁山鄉河壩沿子村六十餘座古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考古人員在墓葬中共挖掘出73件春秋戰國、漢、唐等朝代的文物,同時,還在該古墓群所在地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處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將此地人類活動時間比史料記載推前了近千年。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最典型的就是1995年10月,中日兩國考古專家發掘了尼雅遺址(精絕古國),並發現了一塊織錦, 這塊織錦上面寫道:「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中國指著中原、中土,表示漢朝,五星則是古代的佔卜術詞,指五大行星:水、火、木、土、星。
  • 北鬥星辰原來被誤讀了幾千年,不是北鬥七星,而是北鬥九星!
    其實,在我國很早的時代裡,就一直有北鬥九星的說法。在先秦時代的典籍中就有記載「北鬥九星,七見二隱」,可見至少在先秦之前,人們是知道天上的北鬥不止有七顆,而是九顆的。那時候的人們,很可能已經在用北鬥九星作風水預測,比如有「見大電繞北鬥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這種吉兆,還有「有星孛入於北鬥,周內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這種噩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