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神話中黃帝都邑
身高八尺、英明神武的我這兩天又得知了一個大事件:
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
我的天哪,皇帝時代?公元前2717-前2599年啊,比公元後的時間還長呢,我年少讀書少,以我《朝代歌》的基礎我心慌的發現,這是在對神話時代考古啊。
我無知者無畏,趕緊上網查了一下神話時代是什麼時候,一看就彪尿了。
神話時代是就是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是遠古存留於人類記憶裡面的一個時期,是遠古人類族群記憶與經驗的一個抽象整合體,是上古時代的代名詞。
就是說:這個時期有沒有語言都不確定啊,文字是肯定沒有的,所有的記載都是有文字之後的人根據老人的口頭禪寫的。
各位老闆想一想,商朝還演繹封神榜呢,神話時期的三皇五帝是不是人都不敢說哦。
對於結果我超級期待,搞不好我也是神的後裔啊。
前妻說的好:你一個鐵匠天天這麼胡思亂想、不務正業,活該窮死哦。
國家大事,匹夫有責,我窮但我不缺鈣啊,我腰板還是很直的,所以正事必須要提幾句的。
這次考古發現屬於新世紀2001年就開始的國家重點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起因是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我們,是唯一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但是其他國家對於我們的文明如何起源發展常有質疑,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說法更是長期不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
而這次對中國文明的探源考古,將用事實說話,揭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歷程。
其結果可能將改變「中原的中心地位是從夏代才開始的」這一認知,如果確定,那歷史教科書將一併修改。
「雙槐樹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實證了河洛地區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也表明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
北鬥九星
當我還在期待黃帝的遺物的時候,另一個驚人的發現出現了——北鬥九星。
就是「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的那個北鬥。
北鬥七星怎麼就成北鬥九星了呢?
我年少讀書少,不能老唬我。
但是中國古人對於天象是絕對不會出錯的,我趕緊上網看了一下,一看就又彪尿了。
「北鬥九星」是確實存在的,那多出來的二星從何而來?
古人認為,北鬥實為九星,只不過是「七現二隱」,即七顆星是能被看到的,另外兩顆則是隱藏起來的。
另外,北鬥九星的位置、形狀與現在不同,後由於歲差(麻蛋啊,還得查:歲差是一種天文學現象,指地球自轉軸長期進動,引起春分點沿黃道西移,致使回歸年短於恆星年的現象。你們懂沒懂我不知道,反正我沒懂)或觀察地的原因,有兩星或隱,所以有北鬥七星的說法。
網上資料裡說,在先秦的文獻中,仍保留有北鬥九星的說法。
九星就九星吧,誰長的好看誰說了算。
北鬥九星在民間信仰中又稱「九皇」,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鬥之俗。
古時全國許多地方,如廣東、雲南、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均於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鬥之俗,謂之九皇會。
那在河洛古國遺址發現的 「北鬥九星」,據專家推測說,房屋的主人應該是一位有地位且諳習巫術和天文的古國首領,以這種方式設計自己的居室實際是在神化自己。
用我前妻的話說就是:滿腦子都是意淫。
七星寶劍
說點我們鐵匠的正事吧,大家都知道傳說中龍泉出的第一把名劍叫《七星龍淵劍》,是歐冶子和他徒弟幹將做的,之所以叫七星就是因為當初做劍是在一個七星環列的池子裡做的,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把「淵」改成「泉」,叫「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
我們之前說過,中國古代工匠造物講究「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這個北鬥七星的環列其實就是對自己造物的心裡寄託,期望得到上天的成全。
當然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鑲嵌七星的龍泉寶劍也是一個馳名商標,一年創匯好幾萬呢。
而在劍上鏨刻鑲嵌七星的還有另一波人,就是道士,陶弘景的《太清經》(又叫《劍經》)中說:「凡學道術者,皆須有好劍、鏡隨身。」
劍在道士的手中稱為「符劍」,東晉道教學家葛洪的《抱樸子·遐覽篇》中說:「符劍可以卻鬼闢邪」。
道士在符劍上刻北鬥七星也是在「象法天地」,借天地正氣行正義之事,經過道士在民間的不懈普及,寶劍也終於有了鎮宅闢邪祛汙的作用。
在此向道兄作揖道謝啦。
好了,就到這吧,後續咱們就聊聊龍虎山的天師劍。有需要鎮宅劍的可以關注我的號:滿江紅劍出龍泉,或者私信、留言,都會回的,請注意查看。
古人鑄劍為什麼要童男童女燒爐?甚至滴血、人溶?
手工製作的寶劍主要有哪些工序?
以廚刀為例,解讀傳統刀劍是如何做到削鐵如泥又吹毛斷髮的
簡單有效,測試刀劍鋒利度的7個方法,玩家必看
天天喊著要砍鐵,什麼刃型的刀劍能砍鐵趕緊看看,可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