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3月29日電(記者桂娟)發現中原地區史前最早土坯房屋和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的「滎陽青臺遺址發掘」項目,29日當選「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青臺遺址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遺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進行的「青臺遺址絲綢起源」考古發掘項目,經過近3年努力,發現仰韶時期環壕3條,聚落內各類遺蹟豐富,功能區布局明顯。
遺址擁有三重環壕,出入口形制不一,為研究仰韶時期防禦體系、工程技術和利用水資源等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在遺址東部、內環壕外側。九個陶罐組成疑似北鬥九星圖案,九星罐東部有圓形祭土臺,祭土臺東部有大、中、小3個甕棺,南部有一個祭祀坑,內置一個非正常死亡骨架,整個祭祀區周圍有較多疑似地臼遺存。
「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的發現,說明5000年前的先民們已具備一定天文知識,對北鬥天體的崇拜可能形成一套隆重祭祀儀式。」該項目負責人魏青利介紹說,「北鬥九星歷史上有兩種排列方式,新的發現將為此項研究提供極其重要的新素材。」
青臺遺址居住區已清理長方形房址43處,這些房屋有著多種形制和多種建造方法、建築結構,為揭示仰韶時期的社會組織結構、婚姻家庭形態、生產力水平等提供了多向思維方式。
「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中原地區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這間只殘存底部的房屋,由土坯砌築而成,說明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們已有意識地製造和使用建築材料。」魏青利說。
遺址內還發掘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189座,較為普遍地使用了木棺,遺體也多疑似經過纏裹,對研究仰韶時期的葬俗、葬制有重大意義。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副會長魏興濤說,青臺遺址一系列重要考古的發現,揭示了文明因素在鄭州地區仰韶晚期遺址中的孕育,為探索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階段的社會、人類精神世界和文化成就等問題有著重要學術意義。
同時當選「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還有「二里頭遺址宮殿區東北部5號基址發掘」「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掘」「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宋東京城順天門遺址發掘」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