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楞嚴經》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基本上有點佛法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部佛經。
在末法時代,善知識稀少,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意思是不懂佛法出來講法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佛就有了難度。
不多不必擔心,釋迦摩尼佛早在幾千年前,就考慮到了現在的問題,為此佛說要依照佛經進行修行。
總的來說學佛之人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學佛人最近本的要求。那麼諸惡中,殺生算是很大的惡。
【一】四種清淨明誨
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楞嚴經》中有很多章節,其中有一部章節叫做四種清淨明誨。有的修行者把四種清淨明誨單獨拿出來作為修行的依據。
這是很正確的做法,學佛就要依據經典而行,但佛經都是文言文,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並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有的人說讀誦佛經不必理會其中的意思。其實這句話說的對但也不完全對,按理說修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獲得清淨心。
如果一味的揣摩佛經中的意思,無異於以一顆凡心揣度聖意。但也能完全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忙修苦練。
這樣和讀普通的書又有什麼區別了?所以讀誦佛經的時候,儘量要以一顆清淨心去讀誦,當然平時也要多聽聽法師講經說法。
這樣能夠慢慢體悟佛經中的意趣,對於指導自己的修行更有好處。但大部分的佛經根據字面意思還是很好理解的。
四種清淨明誨中,列出了修行人不能犯的四種錯誤,第一就是不能邪淫,第二是不能殺生,第三是不能偷盜,第四是不能妄語。
這四種惡行,還是很好理解的,和五戒中的前四戒是一一對應的。只不過佛在這裡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下邊我們單獨來說說殺生這一惡行。有的網友說殺生和吃肉是兩回事,因為有五淨肉之說,其實如此說的人大多數是因為自己嘴饞。
確實佛在四種清淨明誨中說到,佛讓出家的比丘吃五淨肉,這個肉食佛用神力化生的。這個肉是沒有命根的。
那麼佛為什麼要用神力化生五淨肉呢?是因為婆羅門一族,土壤惡劣,不能長出來莊稼蔬菜,所以這是佛慈悲救護他們,給他們化現出五淨肉。
才能保證婆羅門一族能活下去,就好比有一些海島上的居民,島上不生長蔬菜糧食,只能以捕魚為生。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吃就會餓死。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今世我們能夠得到人身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既然投胎為人,就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修行,早日成佛普度眾生,而不是為了不吃肉,把自己餓死,這樣就捨本逐末了。
【二】食肉的壞處
食肉人必沉生死苦海。
佛在四種清淨明誨中,說的非常明確,這些食肉的人,縱使修行到心開似三摩地,但依舊是大羅剎,不是正道。
食肉的人修習佛法,只不過是修得了一些福報而已,當福報受盡之後,一定會沉入生死苦海,是無法實現解脫的。
並且佛說食肉的人不是佛弟子。而且不斷殺業的人,修習禪定,佛說就好比是把自己的耳朵堵上,然後大聲叫,自己聽不到以為別人也聽不到。
這就和掩耳盜鈴是一個道理。並且佛在三千年前便告誡佛弟子,在佛滅度之後,末法時代會有很多人說吃肉也能實現菩提路。
這樣的人罪業是很大的,因為不僅自己沒有做到斷除殺心,還蠱惑別人也去吃肉,這種人屬於罪加一等。
有很多在家居士,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做到不食葷腥,其實已經是行為有失偏頗,不僅不發心改正,還在自我麻醉。
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脫離生死苦海呢?所以還沒有斷除葷腥的人,要立刻發願吃素。因為人的生命真的是很短暫。
這一世如果不能修成正果,下輩子有不一定投胎成什麼,如果是投胎成為畜生或者鬼道或者下了地獄,那再遇到佛法就遙遙無期了。
只能是自己種下的惡業,自己去承受,這就叫做自食其果。所以不要心存僥倖和惰性,做人尚且要嚴格要求自己,何況是修習佛法更是要嚴於律己。
【三】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
萬物皆有生命。
嚴格意義上來說,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吃植物也算是殺生。但植物與動物比起來還是有不同的。
動物屬於有情眾生,植物屬於無情眾生,動物是有五蘊的,有一個叫做「識」的東西存在,而植物是沒有靈魂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吃動物對對方的傷害程度要遠遠大於吃植物。作為人來說,要想生命得以生存,在你還沒有修成正果之前,是要吃東西的。
那麼就儘量減少,因為自己活命給外部帶來的傷害,所以吃植物是傷害最小,即便是吃植物比如蔬菜糧食這些,也不能無節制的吃。
修行的人吃飯吃個七八分飽就可以了,沒必要遇到可口的飯菜就吃撐。那樣無異於是犯了貪心。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放下。
尤其是自己的欲望,更是要嚴加控制。吃飯不能當做滿足欲望來吃,而是要把飯當做藥來吃,是為了治療自己的餓病。
並且吃了飯生命得以繼續,要抓緊時間,努力精進修行,不能對不起自己吃的這些糧食。否則渾渾噩噩度日,就浪費了自己吃的糧食。
所以網友的疑惑,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嚴格意義來說算,但是你還能不吃麼?正是因為我們吃了糧食,所以才要珍惜眼下的機會,好好修行。
結語:
總之,我們修行的人,在吃素的時候,內心不要糾結於植物也有生命這件事,佛祖當年禁止有天眼的弟子用天眼看水,為什麼呢?因為水中也有很多生命,在沒有成佛之前,如果看見水裡的生命,不忍心殺生不喝水,就會渴死。反而會流轉於生死,無法成佛救渡眾生了。這就好比高考你能考上名校,不要糾結於是否佔用了別人的名額,因為你在學業有成的時候,會造福更多的人呢。
--END
【歷史像一壺陳年老酒,需要細細的品,在這裡,靜下心,我帶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來,你會更加粉嫩。關注你的老朋友:閱史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