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食肉人必沉生死苦海,網友: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

2021-01-08 閱史明心

導語:《楞嚴經》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基本上有點佛法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部佛經。

在末法時代,善知識稀少,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意思是不懂佛法出來講法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佛就有了難度。

不多不必擔心,釋迦摩尼佛早在幾千年前,就考慮到了現在的問題,為此佛說要依照佛經進行修行。

總的來說學佛之人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學佛人最近本的要求。那麼諸惡中,殺生算是很大的惡。

【一】四種清淨明誨

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楞嚴經》中有很多章節,其中有一部章節叫做四種清淨明誨。有的修行者把四種清淨明誨單獨拿出來作為修行的依據。

這是很正確的做法,學佛就要依據經典而行,但佛經都是文言文,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並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有的人說讀誦佛經不必理會其中的意思。其實這句話說的對但也不完全對,按理說修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獲得清淨心。

如果一味的揣摩佛經中的意思,無異於以一顆凡心揣度聖意。但也能完全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忙修苦練。

這樣和讀普通的書又有什麼區別了?所以讀誦佛經的時候,儘量要以一顆清淨心去讀誦,當然平時也要多聽聽法師講經說法。

這樣能夠慢慢體悟佛經中的意趣,對於指導自己的修行更有好處。但大部分的佛經根據字面意思還是很好理解的。

四種清淨明誨中,列出了修行人不能犯的四種錯誤,第一就是不能邪淫,第二是不能殺生,第三是不能偷盜,第四是不能妄語。

這四種惡行,還是很好理解的,和五戒中的前四戒是一一對應的。只不過佛在這裡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下邊我們單獨來說說殺生這一惡行。有的網友說殺生和吃肉是兩回事,因為有五淨肉之說,其實如此說的人大多數是因為自己嘴饞。

確實佛在四種清淨明誨中說到,佛讓出家的比丘吃五淨肉,這個肉食佛用神力化生的。這個肉是沒有命根的。

那麼佛為什麼要用神力化生五淨肉呢?是因為婆羅門一族,土壤惡劣,不能長出來莊稼蔬菜,所以這是佛慈悲救護他們,給他們化現出五淨肉。

才能保證婆羅門一族能活下去,就好比有一些海島上的居民,島上不生長蔬菜糧食,只能以捕魚為生。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吃就會餓死。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今世我們能夠得到人身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既然投胎為人,就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修行,早日成佛普度眾生,而不是為了不吃肉,把自己餓死,這樣就捨本逐末了。

【二】食肉的壞處

食肉人必沉生死苦海。

佛在四種清淨明誨中,說的非常明確,這些食肉的人,縱使修行到心開似三摩地,但依舊是大羅剎,不是正道。

食肉的人修習佛法,只不過是修得了一些福報而已,當福報受盡之後,一定會沉入生死苦海,是無法實現解脫的。

並且佛說食肉的人不是佛弟子。而且不斷殺業的人,修習禪定,佛說就好比是把自己的耳朵堵上,然後大聲叫,自己聽不到以為別人也聽不到。

這就和掩耳盜鈴是一個道理。並且佛在三千年前便告誡佛弟子,在佛滅度之後,末法時代會有很多人說吃肉也能實現菩提路。

這樣的人罪業是很大的,因為不僅自己沒有做到斷除殺心,還蠱惑別人也去吃肉,這種人屬於罪加一等。

有很多在家居士,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做到不食葷腥,其實已經是行為有失偏頗,不僅不發心改正,還在自我麻醉。

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脫離生死苦海呢?所以還沒有斷除葷腥的人,要立刻發願吃素。因為人的生命真的是很短暫。

這一世如果不能修成正果,下輩子有不一定投胎成什麼,如果是投胎成為畜生或者鬼道或者下了地獄,那再遇到佛法就遙遙無期了。

只能是自己種下的惡業,自己去承受,這就叫做自食其果。所以不要心存僥倖和惰性,做人尚且要嚴格要求自己,何況是修習佛法更是要嚴於律己。

【三】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

萬物皆有生命。

嚴格意義上來說,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吃植物也算是殺生。但植物與動物比起來還是有不同的。

動物屬於有情眾生,植物屬於無情眾生,動物是有五蘊的,有一個叫做「識」的東西存在,而植物是沒有靈魂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吃動物對對方的傷害程度要遠遠大於吃植物。作為人來說,要想生命得以生存,在你還沒有修成正果之前,是要吃東西的。

那麼就儘量減少,因為自己活命給外部帶來的傷害,所以吃植物是傷害最小,即便是吃植物比如蔬菜糧食這些,也不能無節制的吃。

修行的人吃飯吃個七八分飽就可以了,沒必要遇到可口的飯菜就吃撐。那樣無異於是犯了貪心。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放下。

尤其是自己的欲望,更是要嚴加控制。吃飯不能當做滿足欲望來吃,而是要把飯當做藥來吃,是為了治療自己的餓病。

並且吃了飯生命得以繼續,要抓緊時間,努力精進修行,不能對不起自己吃的這些糧食。否則渾渾噩噩度日,就浪費了自己吃的糧食。

所以網友的疑惑,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嚴格意義來說算,但是你還能不吃麼?正是因為我們吃了糧食,所以才要珍惜眼下的機會,好好修行。

結語:

總之,我們修行的人,在吃素的時候,內心不要糾結於植物也有生命這件事,佛祖當年禁止有天眼的弟子用天眼看水,為什麼呢?因為水中也有很多生命,在沒有成佛之前,如果看見水裡的生命,不忍心殺生不喝水,就會渴死。反而會流轉於生死,無法成佛救渡眾生了。這就好比高考你能考上名校,不要糾結於是否佔用了別人的名額,因為你在學業有成的時候,會造福更多的人呢。

--END

【歷史像一壺陳年老酒,需要細細的品,在這裡,靜下心,我帶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來,你會更加粉嫩。關注你的老朋友:閱史明心】

相關焦點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
    該經堪稱「小三藏」,涵蓋禪、淨、密、律、教,五宗八教,統攝萬法。無論修任何法門,若有志於今生有所成就,必須通達楞嚴義理。本文恭錄從唐代到近代高僧對楞嚴經的精選開示,以饗同修。  唐·百丈懷海大師:  百丈大師最早將《楞嚴咒》納入叢林之朝暮課誦內容。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有情眾生更為顯著,由父母和合而成身命,生命相續。須由二性和合而成或陰或陽之性,再求和合,由矛盾而統合,由統合而矛盾。故欲界特性,即依淫慾。淫慾亦是意欲之一,為人類欲之一種。人類在天性上即有男女、飲食之意欲。欲界眾生,賴食與色生命相續,不斷地造作和享受。 對於欲界人類意欲的發展或制止,中外聖傑賢豪,主張不同。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怎麼背誦
    其實楞嚴經的背誦方法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背誦楞嚴經的經驗分享一下,到時候諸位師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方法修行。下面就是末學的背誦楞嚴經的方法和經驗:1、基礎之一(楞嚴咒先背熟;楞嚴咒熟背後可增強背經信心,同時亦可得咒力加持)儘量每天堅持拜佛 拜懺 以消業積福 祛除我慢2、儘量一心不亂,嚴持淨戒,恭讀全經100部以上(以達到經文熟練,消除文字障) 經文熟練後,法師警示我們一定要避免讀三句經(如是我聞,一片妄想,信受奉行),若伏滅妄想,心定在經文上,功德不可思議。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咒背誦方法
    楞嚴咒出自《楞嚴經》,全稱「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藍無上神咒」。《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2622字),佛經上說這個咒關係整個佛教的興衰,加持力量無比強大。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存在。在寺廟中,《楞嚴咒》是早課的必誦之咒。
  • 《楞嚴經》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佛說:如是所說楞嚴大乘法門,先於過去世恆河沙那麼多的劫數中,有微塵數那麼多的如來,都是因得楞嚴法門而心開意解,開悟自性,終得無上大道的。一切修行人,要想求證菩提,都必須要破五陰,只有徹底降伏了五陰中的五十種陰魔,才能得無上道。五陰中以識陰為重中之重,識陰破盡後,頓斷一切見思無明,滅了界內生死煩惱,現前即得六根互用,即現:1、眼通:能看見三界內十二類眾生生死輪迴等種種相狀。
  • 永遠不要瞧不起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的人
    1、《楞嚴經》:「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早在唐朝房融把《楞嚴經》獻於武則天,但又被武則天將此經存在宮中,未有流通。後來,是國師神秀禪師發現了此經,才將它流通出來。《楞嚴經》在宋朝非常受到士大夫的歡迎。
  • 楞嚴經解釋:楞嚴咒功德利益讀誦
    諸位師兄都知道誦持楞嚴咒語會得到無上的功德和福報,那是因為和楞嚴咒在佛學中的地位有很大的關係,楞嚴咒被奉為萬咒之王,同時也是佛學中最重要,最長的一個咒語,很多人都是喜歡將楞嚴咒做成護身符一樣的存在,他們將楞嚴咒製作成可佩戴的視頻,佩戴在自己的身上,有時候它們的家裡也會懸掛上楞嚴咒,以此來達到退避諸邪和保一家安寧的目的
  • 楞嚴咒的秘密之:楞嚴咒為什麼要安排在楞嚴經的第七卷
    熟悉佛家文化的人,大概都會對楞嚴咒有所了解。楞嚴咒是一條長達2600多字的長咒語,出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因為出自楞嚴經,所以大家習慣於稱之為楞嚴咒,在楞嚴經中對這條咒語給出的名稱為: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又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
  • 楞嚴經·卷七|楞嚴咒的出世間功德(05)
    受持楞嚴咒的功德非常殊勝,它是救護一切眾生的大白傘蓋。在真性覺光的照耀下,能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就涅槃佛果。佛陀從出世間和世間兩個方面,詳細說明了此咒於眾生的功德利益。繼續邊讀邊聊《楞嚴咒》。【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羅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
  • 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讓你找到真實的自己
    今天給大家介紹佛教三大經典:《楞嚴經》、《心經》、《金剛經》。1、《楞嚴經》《楞嚴經》又叫《大佛頂經》,由唐般刺密諦譯,唐中宗元年,般刺密諦口誦,沙門懷迪證譯。《楞嚴經》來之不易,般刺密帝為了惠及中土之人,把《楞嚴經》藏在身上,不料卻被守邊界的官吏查獲,不允許出境傳授。
  • 誦楞嚴咒好處多,看看《楞嚴經》裡怎麼說?
    在《楞嚴經》中佛告訴弟子們,末法時期想有禪定,不誦楞嚴咒無有是處。可見楞嚴咒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法師也常說:誦楞嚴咒,下下根基增長,上上根基成就,我們業障如猛風吹沙一樣,日漸消損!好像開水澆冰,慢慢就化了,不知不覺中你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知不覺你業障消了,不知不覺你有智慧了,不知不覺你做到了,不知不覺你莊嚴了。
  • 誦讀楞嚴經有何功效?這幾點學佛的人千萬牢記
    楞嚴經,作為佛教經書中的重要典籍,其影響力可謂不言而喻,同時楞嚴經被佛教的人譽為」經中之王「,是因為此經關係到佛教的興衰,相傳楞嚴經是支持著天地沒有毀滅的靈書,所以深受佛教及學佛者的追捧與親睞,但提及楞嚴經有何功效,所有學佛者的答案都各有不同,為了讓學佛者能明白楞嚴經的功效,我特意查閱了功德人生
  •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楞嚴經是如何輾轉來到我國的?
    不過呢,我以前在初接觸佛法的時候,接觸過一部非常了不得的經典,這部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所以不論是否經過灌頂都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沒有佛學基礎,我個人還是不建議學習的,這部經典既《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者《首楞嚴經》。
  • 《楞嚴經素解》:楞嚴咒全文解析,護佑眾生脫離愛別離苦等
    阿難又說道:「雖然承蒙如來佛頂無上楞嚴神咒,冥冥之中獲得其護持神力,但是那也是聽文殊菩薩念無上神咒救我,但是尚未能親自聽聞如來佛宣說。但願我佛大慈大悲,重新為眾生宣說一遍,以大悲心救渡此法會中同修的修行人,不僅僅救渡法會中的同修,還要救渡末法時期將來在輪迴苦海當中的眾生。眾生能夠秉承佛的密音密法,身體和心裡都能得到解脫。」
  • 《楞嚴經》:釋迦牟尼七日成佛,「打禪七」到底多重要?
    眾所周知,《楞嚴經》是一部極重要的大經,也可以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楞嚴經》在古代被收入《禪門日誦》中,成為了僧眾每日必做的早課;而在歷代在打禪七之前,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嚴法會」。因此,到現在還有很多寺廟的僧人每天的早課都會誦讀《楞嚴經》。由此可見,楞嚴咒對於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
  • 楞嚴經常識:楞嚴咒如何背誦
    其實很多人現在都比較注重家中的避邪,所以很多人都在家中掛上了楞嚴咒,還有的人就想要將楞嚴咒背誦下。但是苦惱於楞嚴咒的背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說我們要找到正確的背誦楞嚴咒的方法才可以:1.利用手機記憶進入網站或將楞嚴咒全文下載到手機,利用上下班手機,或是工作休息時間看上幾眼,能讀幾句是幾句。每天重複讀誦,不用花專門的時間,也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 《太上感應篇》:算盡則死
    今天我們看第九句,《感應篇》第九句:【算盡則死。】這四個字。這一句是總結前面所說的,「天地有司過之神」,按照世間人造惡的輕重加以懲罰,前面說了六句,這一句是總結,『算盡』這人就死了。這一句是太上苦口婆心對我們的教誡,也是給我們的警告。眾生惡習氣太深,這個情形從我們自己本身去省察,我們就會有很深刻的理解,明明知道自己的過失,也很想把它改掉,就是改不了。
  • ...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66):畜生業盡為人為仙,再生六天不出欲界
    2.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1):初大開修證之門  3.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2):一示三觀之體  4.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3):二示三觀之相之略示觀門  5.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4):二示三觀之相之總示迷悟之根  6.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5):二示三觀之相之正示一心三觀之相  7.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
  • 佛法漫談|菩薩也有煩惱?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為何功德無量?
    有情生命與手機、電腦、桌椅、米麵等無情生命雖然不同,也有一個共性:生命。生命與非生命也有個共性:有。——他們都是「存在」的。都是存在。有與非有,乃至非非有,也有個共性,那就是:空。——存在的,可以不存在;非存在的,也可以不存在;非非存在的,仍然可以不存在;乃至原本就不存在的,本來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