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陳琦的作品《別處》。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首站,《「Re-睿」——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將於21日亮相北京嘉德藝術中心。
藝術家費俊的作品《睿-尋》。主辦方供圖
作為「藝術界的奧林匹克」「雙年展之母」,擁有百年歷史的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不僅是國際藝術界兩年一度的嘉年華盛會,更一直扮演著當代藝術領域的風向標角色,成為當今全球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
中國國家館策展人吳洪亮回溯東方文化的傳統和東西方對話的歷史,以「Re-睿」來回應這一主題。「Re」是西方多種語言詞彙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前綴,有「回、向後」之意,給後綴的詞彙構成一個往前回溯的動勢。中文裡有一個相似讀音的字:睿,其意為智慧。面對今天的新問題,回眺或許才能獲得由「Re」及「睿」的洞察。
藝術家耿雪的作品《金色之名》。主辦方供圖
將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展覽帶回中國巡展,展覽空間從威尼斯水城轉移到了古都北京,從古代歐洲的軍械庫建築切換到了當代中國的嘉德藝術中心。對此,吳洪亮表示,展覽一方面沿用了威尼斯中國國家館的核心理念與元素,另一方面又根據嘉德藝術中心的展廳空間、功能分區、地理位置等,重新推演,為觀眾帶來新的遊觀體驗。在作品呈現上,四位藝術家都在之前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作品,更為全面地呈現出自己的創作譜系和思想脈絡。
此次的四位參展藝術家——陳琦、費俊、耿雪、何翔宇的作品分別從文明的共識、生活的日常、自身的感知等不同維度呈現了中國藝術家們「Re」的探索。
藝術家何翔宇的作品《口腔計劃-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自己12-1 》 (銅 尺寸可變)白立方畫廊供圖
陳琦的作品《別處》以空間裝置的方式,為觀眾提供一套情景,在其中靜思冥想。一本被蛀蟲蠶食後的古書,當光透過破碎的紙張,形成迷離的情景,讓人仿佛置身於另一個時空。這些光影的形態來自古書被書蟲咬噬的蟲洞,隱喻著人類文明與自然力量的衝突與和諧。「Re」在這裡是回溯文明的歷程而獲得的認知,時間在這裡獲得了永恆。
費俊創作了基於地理位置的應用程式作品《睿·尋》,觀眾可以在手機上下載相關應用程式,在威尼斯水城裡搜尋並體驗藝術家「移植」在當地橋梁上的來自中國各地水域的25座橋梁,並通過VR全景方式來體驗這些橋梁以及水域周邊的景觀和聲場,以此既展現了兩個文明之間的相通性,又呈現了兩個地域之間的差異性。
耿雪的《金色之名》是一件影像裝置作品。故事情節用泥土塑造了人物,象徵著那些不可迴避的困境和磨難,故事的脈絡則暗示著人必須主動面對林林總總的問題和現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像中逐漸出現了金色,在黑與白的現實中指引方向。與此同時,配合幕牆影像存在的裝置散落在屏幕周圍,讓觀眾的觀看充滿魔幻主義色彩。
何翔宇的裝置作品《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自己》將身體內部的觸覺感知外化,他用舌頭碰觸上顎,再將觸覺感受到的形狀轉譯出來做成鑄銅雕塑。通過這種個體的體驗和轉化,經由傳統的手工翻模鑄造工藝,原本內凹的、私人的感受轉化成了外凸的、可被所有人分享和思考的結構與形象。
據悉,展覽將在嘉德藝術中心展出至2020年3月8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