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觀測到最古老天文現象(組圖)

2020-11-29 搜狐網

  新華社供本報專電 美國和英國天文學家4月28日宣布,他們觀測到一次發生於大約131億年前的恆星死亡現象。這是人類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古老天文現象。

  這一恆星死亡現象發生於宇宙的幼年時期,當時宇宙「年僅」6.3億歲左右。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SWIFT衛星本月23日觀測到一次持續大約10秒的伽馬射線爆發,將其命名為「GRB090423」爆炸。

  由於伽馬射線爆發往往在恆星死亡時發生,美國宇航局捕獲的這次爆發引起多國研究人員興趣。科研人員動用歐洲南方天文臺設在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分析爆發餘輝後確認,這次爆發源於131億年前一顆恆星死亡。這一數字比先前紀錄高1億至2億年。

  這同時也是人類觀測到離地球最遠的一次天文現象。這顆死亡恆星所在位置距離地球大約131億光年。英國萊斯特大學天文學家奈爾·坦維爾說:「這是我們觀測到最遙遠的伽馬射線爆發,也是我們觀測到最遠的天體。」  

數字報點擊排行

  更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第A06版:時事新聞 · 朝鮮稱將再次進行核試驗 · 《旅行社條例》「五一」施行 · 歐巴馬迎來執政百日 · 標題新聞·薩科齊擬在巴黎建十大建築 · 韓國將改為行人右側通行 · 科學家觀測到最古老天文現象 · 席哈克說全球治理需要中國·首季城鎮職工平均工資7399元

  瀋陽日報報業集團 瀋陽網技術中心製作

  本站地址:瀋陽市瀋河區北三經街67號(110014)

  營銷客服:電話:(024)22690689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宇宙最古老的恆星
    一顆編號為HD140283的恆星,它的年齡達到了驚人的144.6億年,是已知最古老的恆星,因此它也獲得了一個名字「瑪土撒拉星」瑪土撒拉星是聖經中最長壽的人,而在目前主流的宇宙模型中,國外科學家推測,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那這顆瑪土撒拉星怎麼可能比宇宙還要古老呢?
  • 科學家預測出最罕見的天文現象
    科學家預測出最罕見的天文現象Phys.org網站發布消息稱,美國萊斯大學的天文學家計算出,在12月21日日落之後,木星和土星將在夜空中以最小距離相互靠近。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觀察到這種現象,但是最理想的條件是在赤道附近。
  • 科學家完成對后髮座阿貝爾星系團的觀測
    哈勃信息中心6月10日表示,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和歐空局哈勃天文望遠鏡上的先進考察相機,完成了對Coma星系團大範圍的觀測,觀察到了橢圓星系、S0星系和螺旋星系,並發現了一個受到擾亂的螺旋星系。
  • 科學家觀測的恆星出現莫名消失,究竟發生了什麼?
    前段時間某天文研究團隊對一張拍攝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豺狼座星空圖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目前豺狼座的星空比半個世紀前竟然減少了上百顆恆星,為了確認消失恆星的情況又單獨對每顆恆星的位置進行了拍照對比,顯然這些恆星在人類完全未知的情況下失蹤了,而且在失蹤的周圍並沒有發現有超新星爆發的痕跡,顯然在這個區域發生了讓科學家無法解釋的天文事件。
  • 盤點今年出現的罕見的天文現象
    同時,在這期間,也發生了許多罕見的天文現象。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2020到底發生了天文奇觀。事情得從2019年末說起,在10月11日凌晨,吉林長春上空出現了一顆火流星,照亮了整個東北的上空。根據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數據,撞擊體是一顆阿波羅或阿坦型小行星,直徑大約為2-4米。據科學家估計,此次大約有10千克的隕石到達地面。
  • 行星能有多古老?
    人類發現127億歲的行星,科學家如何確定它的年紀 宇宙中天體的年齡一般都以「億歲」作為計量單位,那麼你聽過的年齡最大的行星有多古老呢? 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已經有46億歲的高齡,這個數字相對於我們人類區區百年的人生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畢竟我們整個人類文明才不過數千年。
  • 科學家在宇宙中觀測到行星的誕生,發生在520光年外的御夫座!
    科學家希望通過觀測新生恆星了解我們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發現了行星誕生的過程,這個宇宙事件發生在距離地球有520光年的御夫座AB的恆星系統中,在御夫座AB恆星的周圍聚集了一大團密集的氣體和塵埃,這種情況與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狀況非常相似
  • 福利 | 觀星必備:《天文星座觀測——全天88星座漫遊指南》
    再加上東南方全天最亮的大犬座天狼星,以及西北方的昴星團(七姊妹星團),似乎在天空中上演著一幕精彩絕倫的無聲話劇。 編: 一提起星座總能讓人想起很多西方的星座故事,您覺得最有意思的故事是什麼?編:即使是科學家,偶爾也會固執地相信一些「轉發錦鯉得好運」之類的小迷信。作為天文學領域的專家,您也會相信這些嗎?你怎麼看待這種小迷信的廣泛流傳呢?
  • 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觀測指南來了
    雖然月亮的直徑大約只有太陽直徑的1/400,但由於它離地球更近,所以看起來要大得多,因此能夠遮蔽太陽圓盤,形成日全食現象。這一月亮遮天蔽日的天文現象,將把正當中午的南美籠罩在一片夜幕之下,可以在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觀測到。
  • 2017年10月24日晚上演土星會彎月天文現象 屆時可肉眼觀測
    土星是夜空最美麗的星球之一,也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土星有一個顯著的行星環(可以通過望遠鏡直接觀測),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巖石殘骸以及塵土。由於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被譽為「指環王」。土星繞日公轉周期為29.458年,所以每過15年,土星的光環就會「消失」一次。
  • "觀測"中學天文社團 "看天一族"沒想像中浪漫
    觀測還常常會遇到考試,這些持續到半夜的天文觀測活動對師生都是一種煎熬。為了觀測流星,朱雙韻曾籤過被他們戲稱為「生死狀」的承諾書,其中一條為:「我在參加天文社團觀測活動後,保證第二天上課不打瞌睡。」  天文社活動可以分為兩部分:知識普及與野外觀測。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特色。罕見天象的成功觀測常常是通宵作戰,是對學生天文知識、技能和個人意志力的極大考驗。
  • 流星雨、日全食……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一份觀測指南...
    雖然月亮的直徑大約只有太陽直徑的1/400,但由於它離地球更近,所以看起來要大得多,因此能夠遮蔽太陽圓盤,形成日全食現象。這一月亮遮天蔽日的天文現象,將把正當中午的南美籠罩在一片夜幕之下,可以在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觀測到。
  • 天文觀星必備:《天文星座觀測——全天88星座漫遊指南》|尺規書院
    鍾狼將: 您最喜歡的星座是哪個?為什麼喜歡?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鍾狼將:即使是科學家,偶爾也會固執地相信一些「轉發錦鯉得好運」之類的小迷信。作為天文學領域的專家,您也會相信這些嗎?你怎麼看待這種小迷信的廣泛流傳呢?
  • 太陽長痣了(組圖)
    「大炮」瞄準「黑痣」  本報記者 徐維強 攝這是金星剛進入太陽不久拍攝的畫面  朱坤顯 攝  本報訊(記者 徐維強)百年奇觀———「金星凌日」昨日出現在天空,記者跟隨眾多天文愛好者前往鹹陽漢陽陵爭睹了這一天文現象
  • 天文之最,這些天文知識,你了解多少?
    小編準備了五個居世界之首的天文知識,一起去看一下吧!1 世界上最高的氣象探測站在進行了幾十年的地面氣象觀測之後,20世紀初期,人們又開始向高空進軍。最初,人們在力所能及的高山地區設立觀測站,測定氣壓、氣溫、溼度和風的變化情況。後來,施放氫氣球觀察高空風向的變化和風力的強弱。30年代,人們發明了無線電探空儀,能探測到幾千米到幾萬米高度的氣壓、溫度、溼度和風向風速的連續變化情況。但是,所取得的資料都僅僅是局部地區的。
  • 科學家觀測到蛇夫座黑洞大噴發,這是銀河系在打噴嚏?
    人類自通過望遠鏡觀測宇宙以來,看到了許多此前從未見過的廣闊世界,也看到了在銀河系中有數千億顆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然而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依然非常有限,宇宙中許多事件依然還只是理論中存在,直到去年科學家首次拍攝到了黑洞的照片,首次證明了這個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真實存在,近日天文學家觀測到距離地球3.9億光年的銀河系中心的蛇夫座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宇宙事件——黑洞大爆炸,根據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
  • 全球最恐怖 最罕見的動物(組圖)
    全球最恐怖最罕見的動物(組圖)【老爺樹蛙】上一頁 下一頁原標題:絕對沒見過!全球最恐怖最罕見的動物(組圖)【皺鰓鯊】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東部,日本到澳大利亞的西太平洋,以及美國加州到智利的東太平洋地區。全球最恐怖最罕見的動物(組圖)【exocell】cfgoa生物顧問小組發現了一種被稱為【exocell】的新生物。最初被認為是某種烏賊的"exocell"目前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因為該生物在退潮過後的阿拉斯加海灘上被發現時正附著在一具屍體的頭部。上一頁 下一頁原標題:絕對沒見過!
  • 水星逆行預示著不祥之兆,科學家闢謠,只是一種正常的天文現象
    在人際溝通方面:和客戶訂單,沒過幾天,客戶取消、老闆說的要提職,最終卻沒有出現在這個名單裡等等,天文學上的水星逆行事實上,水星逆行是一種正常的天文現象,在許多年前,科學家已經破解了水星逆行的原理,其實水逆本質上是人類在地球上觀察水星時產生的一種相對的視覺錯覺。
  • 專訪天文奇才James Gunn:為何能在觀測、理論、儀器同時取得矚目成就 | 賽先生天文
    這位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工作間隙還要給家裡洗衣機通下水道的科學家,是天文界公認的奇才。研究天文的人,能同時涉足觀測、理論、儀器的已經不多,在三大領域裡都取得矚目成就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而Gunn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可謂天文界的「大三通」。
  • 40千米高空,科學家要放個氣球當天文臺
    氣球相較於其他觀測手段有何優勢?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古老的飛行器是否還會繼續存在於觀測任務中?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慶文教授。 保護地球的大氣也是個障礙 地球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大氣層有效保護地球表面免受宇宙線、紫外線、太陽風粒子等各種輻射的致命轟擊,大氣是孕育地球生命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