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心包經的主要穴位,開啟三焦經的第一穴,關衝穴,治頭面疾患

2021-01-09 古今醫案研讀

心包經的穴位我們講了一段時間了,今天就來回顧一下。

並開始學習手少陽三焦經。

心包經的穴位我們講了六個,分別是中衝,勞宮,大陵,內關,間使,曲澤。

中衝是心包經的井穴,溝通厥陰心包經與少陽膽經,針刺它可以調通陰陽,急救催醒,治療昏迷、中暑等。具體可以看此文:《路上遇到有人倒地,你要怎麼救?中醫急救穴中衝穴用在什麼時候?》

勞宮是心包經的滎穴,善治外經病及熱病,可以用於口臭、口腔潰瘍;勞宮還是鬼門十三穴的鬼窟,可以治療神志病,比如癲、狂、癇等。具體可以看此文:《勞宮穴,鬼門十三針之鬼窟|有三個主要功效:心臟、口臭、精神病》

大陵還是心包經的輸穴,輸穴也善治外經,可以治療手腕痛,胸脅痛;大陵還是心包經的原穴,原穴善於治療臟腑的疾病;並且大陵也是鬼門十三穴的鬼心穴,善於治療神志疾病。具體可以看此文:《大陵穴,心胸、脘腹部疾患常用之穴,是心包經的原穴,也是輸穴》

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可以溝通少陽三焦經,能通三焦,降衝逆,善於治打嗝;內關還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能通陰維脈,溝通全身陰經,尤其是溝通陰經的氣血,能調理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的問題,比如心悸,心痛,嘔吐,呃逆等。具體可以看此文:《生活中打嗝你是怎麼處理的?掌握正確掐內關方法,十多秒治打嗝》

間使是心包經的經穴,經穴善於治療本經的疾病,心痛、心悸。具體可以看此文:《五腧穴的經穴善於治療本經疾病,心包經的經穴間使尤其善於調心》

曲澤是心包經的合穴,合治內府,所以善於治療心臟的疾病,特別是降心火的作用。

下面我們開始講下少陽三焦經的第一個穴位,關衝。

關衝是承接著中衝過去的經氣的,中衝是厥陰經,關衝是少陽經,陰陽交匯。具體位置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主要用於治療頭痛,咽喉痛,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白內障一類疾病),熱病,心煩,舌強等。

三焦經是從手走頭的,主要治療的是頭目部的疾病,而且關衝屬於井穴,能洩熱,故而其主治有咽喉痛,眼睛紅腫,頭痛,眼昏花,心煩等。

了解下關衝這些治療作用的具體機理。

①關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五輸穴中的井穴。三焦經為少陽經,主表,從手走頭,主氣所生病,氣火有餘則發熱、頭痛、目赤腫痛,在關衝穴淺刺放血有清熱火作用。

②關衝,手少陽三焦經之井穴,具通利三焦、醒神開回陽救逆之功。井穴主「病在髒」,故可以用於昏迷時的急救。

講一下具體的運用配穴

①三焦經是從關衝開始往頭面走的,所以《黃帝內經》中說關衝是手少陽三焦經的根穴,曾給出一個方子,關衝配陽池、支溝、外關、天牖來治療中風偏癱或者小兒腦癱後手腳不能用的情況。

②《靈樞厥病篇》中有記載同氣相求法治療耳聾、耳鳴的方子。

具體來講就是同時選擇手少陽三焦上的穴位與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來治療,比如關衝配足竅陰。

三焦經通三焦,膽經疏肝膽,兩經相配可以肝鬱氣滯引起的耳鳴、耳聾,比如關衝、中渚、翳風配聽會、俠溪疏通三焦與膽經經氣鬱滯而治療病。

如果肝膽火盛,可以配上太衝。外感風邪,配上合谷、外關。腎虛就加上腎俞、三焦俞、關元。

③如果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可以配上滋陰降火的,清胃火的穴位,比如關衝伍太溪、三陰交以滋陰降火,佐足三裡清陽明經之熱。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裡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望得到關注,轉發,讚賞,歡迎留言,歡迎一起每日打卡。

相關焦點

  • 陽池穴,是治療寒熱往來的要穴,陽氣聚集而成池子,常灸溫陽祛寒
    少陽三焦經我們講了兩個穴位了,一個關衝,一個中渚,關衝、中渚都可以治療耳聾、耳鳴、眼睛不舒服,這是因為三焦經循行路線經過了這些地方。所以可以說是少陽三焦上穴位主治的一個特色。而關衝,位於手指末端,溝通陽經少陽與陰經厥陰,能參與急救,能洩熱;而中渚穴是輸穴,主治外經病,主體重節痛,能治療手指屈伸不利,咽喉腫痛,手臂疼痛等。具體可以點擊下方藍色的連結,具體了解詳情。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手少陽三焦經從手走頭,首穴關衝,末穴絲竹空,三焦經的穴位在身體的左右對稱分布,總共46個穴位,三焦經的氣血在晚上21~23點最旺。三焦經走身體側面,所以偏頭痛和三焦經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了解了三焦經的整體情況,接著來看看,在三焦經的46個穴位當中,到底哪幾個穴位是該經的五輸穴呢?三焦經的這5個穴位具體的位置在哪裡?他們各自的主要功效又是什麼呢?
  • 手少陽三焦經有什麼作用?原來該條經絡可緩解脾胃、心肺的疾患
    在前面的文章中看完了手厥陰心包經上主要的腧穴及其功效後,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下手少陽三焦經上腧穴的作用。在了解其穴位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三焦的生理病理。何謂三焦呢?三焦是內臟的外腑,基本上包括所在臟腑的病證,特別是與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有著密切的關係。
  • 口腔潰瘍壓關衝——關衝穴!
    關衝穴歸屬手少陽三焦經,為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而井穴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就是去火。中醫認為口腔潰瘍是由於肝火過旺導致的,這個時候按摩關衝穴,對於口腔潰瘍具有卓越的治療效果。因為關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的脈氣相互交界的地方,而足厥陰與手厥陰同屬於厥陰之脈,同氣相求,厥陰經的氣血也是相通的。如果肝經有熱,肝膽火旺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關衝穴來洩肝火,作為手少陽三焦經井穴的關衝穴,最善於清上焦之熱。刺激這裡就相當於吃了牛黃上清丸,把在上面的火氣降下來,潰瘍自然也就不藥而愈了。關衝穴位於手環指尺側端,距離指甲角0.1寸處的位置。
  • 手三陰手三陽起止與分布——看雲思維記憶法如何妙記
    分布特點方面,手太陰肺經分布於上肢內側的前部(平舉時上部),起點是胸部的中府穴,終點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手厥陰心包經分布於上肢內側的中部(平舉時中部),起點是乳頭外側一寸的天池穴,終點是中指的中衝穴;手少陰心經於上肢內側的後部(平舉時下部),起點是腋窩正中的極泉穴,終點是小指的少衝穴。手太陰肺經11個穴、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陰心經都是9個穴,一共29個穴位。
  • 人有十二井穴,艾灸井穴會有特殊的作用!
    在臨床應用中,井穴還可以用來調理癲狂、失眠、小兒驚風、憂鬱症等多種神經疾患;發揮其安神鎮靜的作用。比如少衝為心經井穴,心主神志,悲喜無常、煩躁不安時就可以按摩或針刺少衝,達到緩解病症的作用。◆ 概念十二經井穴的總稱,五腧穴中「井、榮、腧、經、合」之一,意指各經脈之氣由井穴而起,如泉水初湧。
  • 艾灸養生之「五輸穴」應用十二:心包經的五輸穴詳解
    這個在著名的中醫典籍《難經》上說的就比較詳細,書上是這樣描述五輸穴的:「井穴專主心下滿, 滎穴瀉火主身熱,輸治體重與節痛,經主喘咳並寒熱,合當逆氣而下洩。」這裡說的心下滿指的就是胃脘部痞悶脹滿的病證。 滎穴主要用於各種熱症,經穴主要用於喘咳之症,而合穴主要用於飲食不節之症。在往期的文章中,我已經講過了身體12條經絡當中的11條,今天我們來說說最後一條重要經絡:心包經的五輸穴。
  • 回顧三焦經的七個穴位,開啟足少陽膽經的第一個穴位,瞳子髎
    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我們講了很多,前天講到絲竹空後就已經講完了,在開始了解下一條經脈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三焦經的穴位,有關衝、中渚、陽池、外關、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絲竹空。三焦經行走於人體的側面,從手指走向外側眼角,特別是在頭面五官有很好的停留,所以三焦經的穴位多可以治療偏頭痛、眼疾、耳疾。其中每一個穴位又各有特色。
  • 刮痧十二經穴之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經脈循行始於無名指末節尺側關衝穴承接心包經,沿其 背面尺側、第4掌骨間隙上行至腕,經前臂背面兩骨(橈骨與尺骨)之間上行 至肘,沿前臂背面上至肩部,與膽經相交叉,並交會於督脈大椎穴;再向 前行,經缺盆進入胸腔,分布於羶中(兩乳之間),與心包相聯絡
  • 中醫所指「八脈交會穴」是什麼?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說起十二正經,想必有過養生經歷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他們分別是:1、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2、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3、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4、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以上的這十二條經絡被稱為十二正經,無論是艾灸、刮痧、拔罐還是其他中醫理療方式
  • 癸亥日穴位按摩子午流注逐時開穴
    為了方便親友們自我按摩養生和調理各種不適症狀,本人計劃整理出點穴按摩的時候每日諸時辰應該首先選取的穴位(根據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等),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調養任何疾病時,首先按照時辰選取對應的子午流注穴位,然後再根據臟腑、氣血、虛實、表裡、寒熱辨證選取對應經絡上的其他穴位,這樣取穴可以達到最好的養生和治療效果。
  • 穴位查詢!手少陽三焦經穴圖解
    導讀:手少陽三焦經穴,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左右兩側共46個穴位,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 針灸大成調神穴位總結
    1心煩易怒 《針灸大成》中記載的有關治療心煩易怒的穴位有35個,分別是手太陰肺經的少商、魚際、尺澤,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陽溪,手少陰心經的神門,手太陽小腸經的少澤、腕骨,手厥陰心包經的勞宮、大陵,足陽明胃經的太乙、足三裡、解溪、陷谷,足太陰脾經的公孫、太白、商丘,足厥陰肝經的行間,足少陽膽經的足竅陰、懸釐、完骨,足少陰腎經的湧泉
  • 【手少陽三焦經】經絡穴位圖講解
    導讀:手少陽三焦經穴,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左右兩側共46個穴位,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部位之病症。以下詳解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導讀:手少陽三焦經穴,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左右兩側共46個穴位,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 艾灸這個三焦經上的「人體小太陽」,手腳都是暖暖的!
    艾灸,是通過艾草燃燒時產生的熱力刺激人體的經穴,使經絡中的氣血循行加快,從而加強對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營養,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抗病的目的。手腳冰涼怎麼辦?除了食療,我們也可通過艾灸我們身上的「小太陽」來改善手腳冰冷症狀,在我們的手背手腕上,順著小指下來有個穴位,叫作陽池穴。
  • 艾灸這12個募穴,護你一生臟腑周全,你知道幾個?
    中府穴位於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此穴有肅降肺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的功能。穴位功能: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與支氣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現壓痛,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現代常用於治療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等。
  • 手少陽三焦經23個穴位位置,圖高清穴位圖解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於人體無名指、上肢外側中部、肩頸及頭面部,循行23個穴位,首穴為關衝,末穴為絲竹空。其中有13個穴位在上肢的外側,其餘10個穴位則分布在側頭、頸和肩部。手少陽三焦經起始於無名指末端的關衝穴,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沿手背出於前臂伸側兩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再向上通過肩部,進入缺盆穴,分布於羶中;分支由羶中向上,經鎖骨、頸側抵於耳後,一支繞耳上循面頰連於顴[圖片]穴,另一支穿耳斜上行至目外眥。頭面五官病症:頭痛,目赤痛,牙痛,口眼歪斜,耳鳴,耳聾,咽喉腫痛。
  • 手少陽三焦經23個針灸穴位圖,高清穴位圖解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於人體無名指、上肢外側中部、肩頸及頭面部,循行23個穴位,首穴為關衝,末穴為絲竹空。其中有13個穴位在上肢的外側,其餘10個穴位則分布在側頭、頸和肩部。手少陽三焦經起始於無名指末端的關衝穴,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沿手背出於前臂伸側兩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再向上通過肩部,進入缺盆穴,分布於羶中;分支由羶中向上,經鎖骨、頸側抵於耳後,一支繞耳上循面頰連於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