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這個三焦經上的「人體小太陽」,手腳都是暖暖的!

2021-01-10 掌門談養生

雖然現在已經是陽春三月,但是還是有很多女性會有手腳冰涼的現象。許多人認為手腳冰涼是小事,都不太在意。卻不知道手腳冰涼其實隱藏著許多健康隱患…..

西醫認為手腳冰涼是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暢;而中醫則認為陽氣不足,氣血虧虛可以導致氣血不能溫煦營養四肢百節。

艾灸,是通過艾草燃燒時產生的熱力刺激人體的經穴,使經絡中的氣血循行加快,從而加強對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營養,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抗病的目的。

手腳冰涼怎麼辦?

除了食療,我們也可通過艾灸我們身上的「小太陽」來改善手腳冰冷症狀,在我們的手背手腕上,順著小指下來有個穴位,叫作陽池穴。這個穴位是手腳冰冷的剋星,中醫認為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和人的元氣中的熱能有關。

何謂陽池?陽是指天上陽氣;池是指囤物的器皿。該穴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囤聚太陽熱量後化為陽熱之氣。因此,經常艾灸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並將熱能傳達到全身。

穴位釋義

陽池穴出自《靈樞.本輸》,是三焦經上的要穴。陽,天部陽氣也。池,屯物之器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中渚穴傳來的弱小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受外部傳入之熱,此水氣吸熱脹散而化為陽熱之氣,如陽氣生發之池,故名。中醫認為背為陽,本穴位於手背凹陷處,故名陽池穴。

取穴位置

陽池穴位於腕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中。伏掌取穴。俯掌,於第三、四掌骨間直上與腕橫紋交點處凹陷中取穴;或於腕關節背部指總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處取穴。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

《外臺秘要》: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

《類經圖翼》: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穴位功能

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而三焦是五臟六腑的總指揮,是元陽之氣的主通道,你把它用好了,身體上的很多毛病就會迎刃而解,不治自消!

陽池穴具有通調三焦、舒筋活血的功效,常用來治療肩臂痛、手腕痛、耳聾、口乾、咽喉腫痛等疾患。除此之外,陽池穴還有一個最大的功效,即緩解手腳冰涼。

穴位功能一:緩解手腳冰涼

陽池穴是支配人體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經常艾灸這個穴位,就可以使血液循環迅速得以暢通,並且平衡體內荷爾蒙的分泌,讓身體變得暖和,從而消除發冷的症狀。除了艾灸陽池穴,還可以將關衝、命門兩處穴位和「手心」配合起來對穴位加以刺激,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穴位功能二:治療食欲不振

吃飯前灸一灸陽池穴,可振奮中焦脾胃陽氣,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脾胃主管飲食消化,脾胃陽氣足則食慾正常,消化功能正常,否則就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而且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溼」,三伏天暑溼的氣候也很容易造成脾胃運化功能失調。

相關焦點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因此,五輸穴在艾灸養生的臨床應用上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掌握了這五輸穴以及他們的陰陽五行屬性,在艾灸養生領域裡你算是入了門了,當然「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這個領域你修行水平的高下,還是取決於你個人的努力。今天我們繼續接著之前的文章,講一講這個五行在穴位的應用—五輸穴的相關知識。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全面羅列了心、肝、脾、肺腎等人體9條經絡各自的五輸穴。
  • 掌握這14經絡不通的常見症狀,你就是艾灸養生的高手了!
    說起經絡,當然離不開艾灸,艾灸療法是祖國中醫的瑰寶。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靈樞經》上就已經這樣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是說灸法有獨到之處。明代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艾灸是以有「長壽之草」之稱的艾草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愛的諧音,代表著偉大的母愛,可無私的賜予萬物生命而不求回報。
  • 只艾灸「上半圓」,不灸「下半圓」,等於白灸了!
    我之前灸了幾個月都沒問題的啊?  也有灸友留言問:為什麼我艾灸後月經變少(推遲、閉經)?艾灸不是活血的嗎?為何反而月經變少?  細問之下,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沒有灸腿。  一、艾灸,不能忘了灸腿    這一點很多灸友都知道,但是仍然有不少灸友連續多日或幾個月只艾灸胸腹部穴位,沒有艾灸腿部穴位,導致月經不來,導致上火嚴重(牙齦腫痛、咽喉疼痛、舌質紅、胸悶煩躁等等)。  人體是個圓,腰腹部是上半圓,腿就是人的下半圓,如果不灸腿,氣血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環,單灸腰腹部,氣血只在上半圓局部打轉,氣血就沒有往下走的引導,特別是在你的上半圓灸量過大、經絡不通時,上火是不可避免的。
  • 艾灸養身的大功效 艾灸這樣做,肩頸一通,全身輕鬆!
    其實,身體勞累首先會反應在肩頸上,而研究發現,只要酸痛超過1年,大腦就會萎縮5%~11%!01肩頸酸痛超過1年,大腦會萎縮5%~11%這個研究結果爆紅網絡!!對那些上班天天電腦辦公的人來說過不了10年腦子萎縮完了網友掐指一算,大腦沒了...
  • 陽虛體質的人如何艾灸?掌握這5個扶陽大穴就可以了
    同時中醫發現很多女性都屬於陽虛體質。陽虛體質的人容易出現畏寒、手腳冰涼等問題,甚至會有疾病困擾,所以,如果你是陽虛體質應該及時調理和改善。陽虛體質如何飲食?陽虛體質的人應該多吃一些溫補忌清補的東西,少吃或者不吃性寒生冷之物,可多食溫熱之性的食物。如荔枝、榴槤、櫻桃、大棗、核桃、腰果、南瓜、胡蘿蔔、山藥、黃豆芽等。
  • 艾灸這個大腸經郄穴,祛除體內寒邪,緩解急性腹痛!
    這時,您就不妨試試中醫祛除寒邪之法:艾灸溫溜穴。溫溜穴位於人體前臂,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郄穴。郄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
  • 艾灸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改善睡眠,提升睡眠質量灸法艾灸的作用廣泛,現代研究認為,艾燃燒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並且比未燃燒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強。施灸局部皮膚中過氧化脂質顯著減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燒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燒不僅沒有破壞其有效藥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強。
  • 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氣,是人體的動力,血則是這個動力的源泉,它們共同推動著身體內的能量轉化和新陳代謝。氣與血,一陰一陽,一虛一實,和肉體、靈魂等一道構成了神奇精妙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總會在人的臉上留下痕跡。如果把人體比作植物的話,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於人體,使其茁壯成長。一旦氣血不足,將導致人體機能全面性潰敗。人最重要的是氣血。
  • 經常艾灸這個手臂上的穴位,一輩子不怕「心肌梗塞」!
    大家都任何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是要經過一個過程的,心肌梗塞也同樣有發病的前兆,只是很多人容易忽略,加上平時不注意保養,因而延誤病情,丟失了最好的時機。心臟病的形成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心肌梗塞、心絞痛只不過是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時的必然表現。
  • 小拇指長短代表先天心腎功能強弱,怎麼艾灸小拇指有強腎防癌作用
    我們來聊一下小拇指在艾灸之後出現的幾種神奇的效果。再說小拇指之前咱們的就連同著五個手指和大家簡單的說一說,因為我們艾灸的時候肯定是離不開經絡,而經絡在五個手指之上,他都有自己的一個循行的路線和對應的一個臟器。比如說我們的一個食指,它對應的就是脾胃,因為這個地方他有大腸經的經過,所以說和消化吸收功能相關。中指對應的是心臟,因為這個地方有心經的一個經過。無名指對應肝膽。
  • 這樣艾灸就對了
    太白穴是脾經上的原穴,只要常常按揉它或者艾灸,就可以起到補脾的效果。2、中脘穴中脘穴,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是胃的募穴,脾胃為後天之本,中脘穴也被稱為後天之本,五臟六腑,特別是胃的精氣都取聚集於此,所以用好此穴可以健脾強胃,還能起到減肥的作用。3、豐隆穴釋義:豐隆穴系足陽明胃經的絡穴。
  • 三焦經,人體的出氣筒,女人最重要的一條經絡
    三焦是人體的六腑之一,是人體的氣之通道,每一焦裡都蘊含著一種人體的「生命之氣」。 人體氣的來源有三種:自然之氣、水谷之氣、先天之氣。 自然之氣來源於呼吸,水谷之氣來源於飲食也就是吃喝,先天之氣來源於父母。
  •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教你打通三焦經
    前部分學者認為三焦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在人體臟腑中,唯它最大,故有「孤腑」之稱。上焦、中焦、下焦合起來叫三焦,位於胸腹之間。其中胸膈以上為上焦,胸膈與臍之間為中焦,臍以下為下焦。岐黃小廣告睡覺敷肚臍,可以調理腸胃、養血安神,改善手腳冰涼、宮寒痛經、失眠,對風寒感冒也有效果。晚上睡覺貼一帖,扶陽排寒全搞定三焦,是很重要的一條道路三焦主一身之氣,是調氣的一個大通道。
  • 三焦經的作用 按摩三焦經讓你免疫力提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焦經的作用 按摩三焦經讓你免疫力提高 三焦經集中於人體頭部、頸部以及手臂外側。經常按摩拍打可以幫助身體排毒,那如何按摩三焦經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一、保養三焦經的 方法和時間 三焦經集中於人體頭部、頸部以及手臂外側。
  • 艾灸當順應天時四:大腸經上的穴位,啥時候艾灸效果好?
    當我們用艾灸祛治療疾病的時候,往往是哪條經絡出問題了,我們就去找到這條經絡上的關鍵穴位,然後再施灸。舉例來說,我們經常咳嗽,那麼就要在肺經上取相應的穴位,同時也要在相關經絡(如母經、子經)上選擇跟肺臟對應的穴位,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可以說身體的每個穴位都是一味中藥,而經絡就相當於一個中藥的方子。這方子好不好用,直接就決定了治病保健的效果。
  • 艾灸養生離不開這些常用的穴位,你知道幾個?
    艾灸是中醫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養生保健作用。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葉製作成艾柱或艾條通過燃燒產生近紅外和熱量作用於人體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自然療法。
  • 艾灸之後全身發冷,是不是不適合艾灸
    大家好,關於艾灸之後的表現,有的人艾灸之後發現的他的湧泉穴足底有冒涼氣的情況,並且感覺全身都發冷。但是體溫是正常的,就覺得說是不是不適合艾灸的,其實不是的。這種反應的屬於是排風寒的一種反應,屬於是艾灸之中排病反應的一種。是比較常見的。
  • 艾灸湧泉的3大好處
    據現代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布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了一條直線,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腑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給人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揚,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經常艾灸或者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健康長壽。
  • 回顧三焦經的七個穴位,開啟足少陽膽經的第一個穴位,瞳子髎
    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我們講了很多,前天講到絲竹空後就已經講完了,在開始了解下一條經脈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三焦經的穴位,有關衝、中渚、陽池、外關、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絲竹空。三焦經行走於人體的側面,從手指走向外側眼角,特別是在頭面五官有很好的停留,所以三焦經的穴位多可以治療偏頭痛、眼疾、耳疾。其中每一個穴位又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