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已經是陽春三月,但是還是有很多女性會有手腳冰涼的現象。許多人認為手腳冰涼是小事,都不太在意。卻不知道手腳冰涼其實隱藏著許多健康隱患…..
西醫認為手腳冰涼是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暢;而中醫則認為陽氣不足,氣血虧虛可以導致氣血不能溫煦營養四肢百節。
艾灸,是通過艾草燃燒時產生的熱力刺激人體的經穴,使經絡中的氣血循行加快,從而加強對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營養,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抗病的目的。
手腳冰涼怎麼辦?
除了食療,我們也可通過艾灸我們身上的「小太陽」來改善手腳冰冷症狀,在我們的手背手腕上,順著小指下來有個穴位,叫作陽池穴。這個穴位是手腳冰冷的剋星,中醫認為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和人的元氣中的熱能有關。
何謂陽池?陽是指天上陽氣;池是指囤物的器皿。該穴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囤聚太陽熱量後化為陽熱之氣。因此,經常艾灸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並將熱能傳達到全身。
穴位釋義
陽池穴出自《靈樞.本輸》,是三焦經上的要穴。陽,天部陽氣也。池,屯物之器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中渚穴傳來的弱小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受外部傳入之熱,此水氣吸熱脹散而化為陽熱之氣,如陽氣生發之池,故名。中醫認為背為陽,本穴位於手背凹陷處,故名陽池穴。
取穴位置
陽池穴位於腕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中。伏掌取穴。俯掌,於第三、四掌骨間直上與腕橫紋交點處凹陷中取穴;或於腕關節背部指總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處取穴。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
《外臺秘要》: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
《類經圖翼》: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穴位功能
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而三焦是五臟六腑的總指揮,是元陽之氣的主通道,你把它用好了,身體上的很多毛病就會迎刃而解,不治自消!
陽池穴具有通調三焦、舒筋活血的功效,常用來治療肩臂痛、手腕痛、耳聾、口乾、咽喉腫痛等疾患。除此之外,陽池穴還有一個最大的功效,即緩解手腳冰涼。
穴位功能一:緩解手腳冰涼
陽池穴是支配人體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經常艾灸這個穴位,就可以使血液循環迅速得以暢通,並且平衡體內荷爾蒙的分泌,讓身體變得暖和,從而消除發冷的症狀。除了艾灸陽池穴,還可以將關衝、命門兩處穴位和「手心」配合起來對穴位加以刺激,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穴位功能二:治療食欲不振
吃飯前灸一灸陽池穴,可振奮中焦脾胃陽氣,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脾胃主管飲食消化,脾胃陽氣足則食慾正常,消化功能正常,否則就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而且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溼」,三伏天暑溼的氣候也很容易造成脾胃運化功能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