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艾灸這個手臂上的穴位,一輩子不怕「心肌梗塞」!

2021-01-08 掌門談養生

心肌梗塞也被稱為心肌梗死,是最兇險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壽命的主要疾病。近些年因為心肌梗塞死亡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猝死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往往青睞年輕人。那麼在生活中有什麼好辦法預防?

大家都任何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是要經過一個過程的,心肌梗塞也同樣有發病的前兆,只是很多人容易忽略,加上平時不注意保養,因而延誤病情,丟失了最好的時機。心臟病的形成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心肌梗塞、心絞痛只不過是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時的必然表現。

從中醫的經驗傳承來看,事實上艾灸是可以防治心肌梗死的,不僅如此艾灸對於各種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艾灸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找打相應的穴位,再加上懂得幾個基本要領就可以防治心肌梗死。今天掌門師兄要分享的手臂上的這個穴位:天泉穴,對心臟疾病就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經常艾灸這個穴位,對於「心肌梗塞」就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穴位釋義

天泉,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天溫。屬手厥陰心包經。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是從高處飛落而下。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地部溫熱經水,由天池穴上部傳至本穴時是從高處落下,氣血物質如同由天而降,故名。天溼名意與天溫同,溼指心包經經水下行時散發大量水溼。

取穴位置

人體穴位之一,該穴位於人體的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文獻典籍

《針灸甲乙經》:石水,天泉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心病,胸脅支滿,咳逆,膺背胛間、臂內廉痛。

《針灸大成》:主目不明,惡風寒,心病,胸脅支滿,咳逆,膺背胛間、臂內廉痛。

《針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煩滿,脅下支滿,臂內廉痛,肘中攣急。

《類經圖翼》:主治惡風寒,胸脅痛,支滿咳逆,膺背胛臂間痛。

穴位功能

天泉穴主要用於心肺、胸脅疾患等:如心痛,心內膜炎,心悸,支氣管炎,咳逆,胸脅支滿,上臂內側痛及臂神經痛,咳嗽,胸滿,脅脹,臂痛,胸脅脹痛,胸痛,胸脅脹滿,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內側痛,肘中攣急,心絞痛,心動過速,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上臂內側痛,視力減退等。

穴位功能一:通絡活血、預防心肌梗塞

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臟器,它的收縮和舒張主宰著血液的流動,全身各組織器官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又全靠血液來供給。中醫認為很多心臟疾病都可以歸結為一種叫「血瘀」的致病因素。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天泉穴具有通絡活血、理氣寬胸的功效,常用來預防和治療各種心臟疾患,稱得上是心臟保健穴之一。

穴位功能二:理氣化痰

天泉穴專門治療那種聲音很重濁、覺得是從胸裡面憋出來的胸悶咳嗽。總之,天泉穴不僅有給心臟補血之效,還具備理氣化痰通經絡之功。

相關焦點

  • 這個手臂上的穴位,卻能調理腹脹,腸胃健康一身輕!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個穴位叫下廉穴,雖然這個穴位在手臂上,但是經常艾灸卻能夠很好的調理腹脹,腸胃健康了,人才能輕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穴位釋義下廉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聖濟總錄》稱手下廉。屬手陽明大腸經。廉,廉潔清明也。手,指本穴位於手部。下廉名意是指本穴下部層次的氣血物質潔淨清明。
  • 艾灸當順應天時四:大腸經上的穴位,啥時候艾灸效果好?
    當我們用艾灸祛治療疾病的時候,往往是哪條經絡出問題了,我們就去找到這條經絡上的關鍵穴位,然後再施灸。舉例來說,我們經常咳嗽,那麼就要在肺經上取相應的穴位,同時也要在相關經絡(如母經、子經)上選擇跟肺臟對應的穴位,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可以說身體的每個穴位都是一味中藥,而經絡就相當於一個中藥的方子。這方子好不好用,直接就決定了治病保健的效果。
  • 腿部常用的五個保健穴位,艾灸這五穴位對身體有什麼幫助與作用
    大家好,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關於養生的話題,最近發現一些朋友在艾灸的時候,他們總是針對這幾個部位艾灸的比較多,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肚子,第二個就是背部。發現很少有朋友去艾灸腿部或者說艾灸腿部的時候,大家可能就認識兩個穴位,一個是足三裡穴,一個是湧泉穴。除了這兩個穴位之外,腿部還有哪些重要穴位呢?
  • 艾灸這個三焦經上的「人體小太陽」,手腳都是暖暖的!
    艾灸,是通過艾草燃燒時產生的熱力刺激人體的經穴,使經絡中的氣血循行加快,從而加強對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營養,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抗病的目的。手腳冰涼怎麼辦?除了食療,我們也可通過艾灸我們身上的「小太陽」來改善手腳冰冷症狀,在我們的手背手腕上,順著小指下來有個穴位,叫作陽池穴。
  • 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艾灸養生是一種從古至今都有的保健方法,也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們施灸之前往往是先找到跟病症相對應的穴位,然後通過燻烤身體穴位的方式進行自然理療。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由此可見,熟練的掌握穴位的知識,對於艾灸養生治病有著重要的意義。
  • 艾灸這個穴位讓你心平氣和、神清氣爽
    疏肝的方法有很多,在這裡掌門師兄不得不提的是艾灸太衝穴。因為太衝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能夠平肝清熱、清利頭目,與中藥中菊花的功效很像,對心煩氣躁、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很有效。說到肝火,說到生氣,就不得不提到太衝這個奇妙的穴位。 太衝穴:心平氣和的良方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原穴是腑臟原氣匯聚的地方,可以雙向調節腑臟也就是說,掌門師兄對太衝穴一直懷有一種敬畏的情感,因為它太像是一位不怒而威而又寬厚睿智的長者。
  • 熬夜最傷肝,艾灸這6個穴位統統補回來!
    很多人晚上經常熬夜,或者大吃大喝,我們都知道這樣很傷身體,特別是對肝臟的傷害最大,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除了不熬夜,平時我們艾灸什麼穴位能保護我們的肝臟呢?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看看。中醫養生理論告訴我們,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每天晚上的11點到凌晨兩點,是肝臟排毒的時間。
  • 日常養生,手上的這個穴位堪比足三裡,知道的人卻很少!
    很多人知道足三裡對於養生的意義重大,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們的手上也有一個穴位叫手三裡,經常艾灸的話,同樣可以調理脾胃、增強機體免疫力,應該說跟足三裡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穴位吧。手三裡穴位釋義手三裡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手三裡。手,指穴所在部位為手部。三裡,指穴內氣血物質所覆蓋的範圍。
  • 艾灸養身的大功效 艾灸這樣做,肩頸一通,全身輕鬆!
    其實,身體勞累首先會反應在肩頸上,而研究發現,只要酸痛超過1年,大腦就會萎縮5%~11%!01肩頸酸痛超過1年,大腦會萎縮5%~11%這個研究結果爆紅網絡!!對那些上班天天電腦辦公的人來說過不了10年腦子萎縮完了網友掐指一算,大腦沒了...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中醫養生的核心思想是講究整體的平衡性,而五行學說就是這一理論的具體體現,在指導艾灸養生方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那麼你懂穴位的五行嗎?正確的理解和運用五行,可以在使用艾灸治療疾病和養生的時候,找到一個清晰的思路。可以說我們祖國的中醫理論,時刻離不開陰陽五行,不能嫻熟運用五行理論推斷身體的病理病機就不可能入上古中醫之門。
  • 手臂上的養肺大穴,老咽炎、老菸民的寶貝穴,老厲害了!
    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或手臂向前,仰掌向上,用另一隻手握住手臂中段處,拇指指甲下壓即是此穴。你只需在穴位上先刮灸,疏通一下,然後艾灸10-30分鐘,症狀就會緩解,甚至消失。感冒時發熱不出汗,整個人感覺會很不舒服,就趕緊艾灸孔最穴,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有大汗淋漓的感覺了。孔最穴對身上毛孔的開合有奇效,被稱為熱病無汗的第一要穴。所以遇到無汗的情況,不妨試試。
  • 肺經經絡走向和作用 肺經可以艾灸嗎
    平常我們又能不能對肺經進行艾灸呢?  一、肺經經絡的走向  手太陰肺經是人體十二正經之一,其起始於腹部的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向上穿過膈肌,入屬肺部,然後再沿胸部外上側的中府穴出腋窩下,再沿經腋下向手臂內側前緣下行,過大魚際,止於大拇指橈側指甲蓋上0.1寸的少商穴。
  • 艾灸這個大腸經郄穴,祛除體內寒邪,緩解急性腹痛!
    這雖然不算是什麼大毛病,但經常如此,對身體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因為中醫有「汗為心之液」的說法,也就是說,汗出多了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尤為不利。這時,您就不妨試試中醫祛除寒邪之法:艾灸溫溜穴。溫溜穴位於人體前臂,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郄穴。郄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
  • 按摩腳底這個穴位功效大,養腎、緩解疲勞,經常按的人都說好
    其中以這個穴位來說,更是有著獨特的作用,這就是湧泉穴,在接下來文章中,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按摩湧泉穴對身體保健有哪些益處?湧泉穴在哪?想要按摩湧泉穴獲得健康,首先你要知道湧泉穴在什麼地方?湧泉穴在我們的腳底,把腳部繾綣起來,腳部前方凹陷的地方就是湧泉穴。這個穴位是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對於緩解腎臟不適,以及緩解身體其它病症有著驚人的效果。
  • 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那麼艾灸調理氣血兩虛可以艾灸中脘、關元和足三裡穴等穴位。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艾灸調理氣血的主要穴位。經常艾灸這6大穴位能有效提升女人的氣血,延年益壽。大椎穴,傳統中醫稱它為「諸陽之會」,因為這個穴位在背部的最高點,背部本來就屬陽,所以大椎穴堪稱陽中之陽。大椎穴是一個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人體戰略要地。如果大椎穴不通,將會堵塞7條經絡,分別是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經絡如果不通,氣血自然也就不通。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艾灸養生離不開這些常用的穴位,你知道幾個?
    艾灸是中醫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養生保健作用。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葉製作成艾柱或艾條通過燃燒產生近紅外和熱量作用於人體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自然療法。
  • 幽門螺旋桿菌最怕的三穴位,每天艾灸讓胃更健康
    hp,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簡稱 在用碳14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時候,這個hp的數值如果在100以內,一般認為是陰性 數值越大,一般認為是病症情況相對而言越重,這個朋友最開始檢查的時候是1335,停藥後艾灸21天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6大功效1、止痛大穴合谷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們身體上的「止痛片」,幾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這個穴位來止痛。男子左手臂按摩完畢,再做右手臂。女子反之。按摩功效:按揉合谷穴能祛風解表,通絡鎮痛,對牙痛、咽痛、頭痛、腹痛有較好的鎮痛效果,還能治療感冒、頭昏、睏倦、耳鳴、耳聾、神經衰弱等症。小兒驚風時點按合谷穴,具有回陽救逆、散驚去熱之功效。癲癇病發作時,重手法點按合谷穴,能緩解症狀。牙痛都說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命。現在合谷穴幫你治療這個要命的疼痛啦。
  • 掌握這14經絡不通的常見症狀,你就是艾灸養生的高手了!
    說起經絡,當然離不開艾灸,艾灸療法是祖國中醫的瑰寶。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靈樞經》上就已經這樣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是說灸法有獨到之處。明代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艾灸是以有「長壽之草」之稱的艾草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愛的諧音,代表著偉大的母愛,可無私的賜予萬物生命而不求回報。
  • 傻瓜式艾灸有奇效之一:艾灸肘窩,疏通三條經絡,調理心肺疾病
    大家好,咱們來聊一下艾灸,大家找不準穴位,但是又想調理身體,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跟大家分享一個地方就是我們雙手的肘窩。這個地方其實有三條經絡經過。第一個是心經,第二個是心包經,第三個就是肺經。這三條經絡,他如果一旦受阻,那麼無形中對我們的一個心臟,肺臟,都是特別有影響的,所以說,如果想解決心臟和肺的一個相關病症和疾病,那麼這個地方也就是肘窩,我們可以經常地進行艾灸,也可以經常用手進行拍打,對我們的三條經絡起到一個疏通的作用。其實肘窩這個地方,它連接著兩個很重要的穴位。一個是肺經上的是尺澤穴。另一個是心包經上的曲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