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工作壓力大,總是很容易心煩氣躁,一點小事情心理就不痛快,總想發火,自己也總是控制不住,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常見現象。很多女性朋友可能會發現,動不動就喜歡發脾氣,鬱悶也是家常便飯,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大姨媽」也會因為我們的脾氣而變得不守規矩,時早時晚,讓人捉摸不透。殊不知,這其實都是肝火惹得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梳理好肝氣,別讓肝氣鬱結,化為滿腔怒火。
心煩氣躁是咋回事?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心煩氣躁屬於陰虛生內熱的熱症,屬於五心燥熱的一種。如果還有失眠多夢,心煩,心慌,老想生氣的現象,那就是陰虛火旺的表現,這種情況一般的情況往往是可以採用疏肝降火滋陰的方法來治療。
疏肝的方法有很多,在這裡掌門師兄不得不提的是艾灸太衝穴。因為太衝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能夠平肝清熱、清利頭目,與中藥中菊花的功效很像,對心煩氣躁、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很有效。
平時脾氣暴躁的MM們一定要多多重視此穴,點按或者艾灸太衝穴,當然不要在經期施灸,要在月經來臨之前5天就開始,每天艾灸10分鐘左右,或者用最新科技的艾灸貼敷貼,要產生那種明顯的酸、脹感,每個月經周期都堅持做,不到2個月就會有明顯效果,經期開始恢復正常了,經前的緊張煩躁也沒有了,痛經的也不痛了。
女性發脾氣不是壞事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發脾氣並不是一件壞事,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每當男性朋友們向我抱怨太太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掌門師兄總會勸他們當做一件值得慶幸的好事來坦然接受。因為我知道,很多時候發脾氣不是由於修養差、學問低,而是不由自主的,是體內的濁氣在作怪,它在你的胸腹中積聚、膨脹,最後爆發出來,控制不住。
那麼這種氣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從根源上來講是由情志誘發而起的。其實這種氣起初是人體的一股能量,在體內周而復始地運行,起到輸送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
肝功能越好的人,氣就越旺。肝幫助人體將能量以氣的形式推動全身物質的代謝和精神的調適。這種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我們在它生成的時候壓抑了它,如在生氣的時候強壓下怒火,使它不能及時宣發,那麼這時它就成了體內一種多餘的能量,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上火了」,「氣有餘便是火」,這火就是因為沒有正常的通路可宣發,就變成了一匹脫韁的野馬,在體內橫衝直撞了,這種火上到頭就會頭痛,衝到四肢便成風溼,進入胃腸則成潰瘍。所以讓她河東獅吼,宣洩出來,豈不妙哉!
大哭一場也是治病
有一種人愛哭,你可別阻止她,有煩心委屈的事能夠隨感而發,將體內的鬱結及時疏解,真是痛快!「肝之液為淚」,這是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的自然解毒法,可以迅速化解肝毒,為何不用呢?
有些人大哭了一場,將多年的積鬱一湧而出,頓時無毒一身輕。所以這是最高明的治療方法。哭也會消耗大量的氣血,因為濁氣不會自行排出,需要調動大量氣血將它趕出來。所以大哭之後通常疲憊不堪,睏倦思睡,這時就要及時補充氣血。另外,也不可總是哭哭啼啼,像林妹妹一樣,那就又會造成氣血兩傷了,所以凡事要恰到好處,過猶不及。說到肝火,說到生氣,就不得不提到太衝這個奇妙的穴位。
太衝穴:心平氣和的良方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原穴是腑臟原氣匯聚的地方,可以雙向調節腑臟也就是說,掌門師兄對太衝穴一直懷有一種敬畏的情感,因為它太像是一位不怒而威而又寬厚睿智的長者。它總能給你注入能量,總能為你排解鬱悶,總能讓你心平氣和,甚至在險象環生之時讓你臨危不亂、勇往直前。
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太衝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釐米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太衝穴的位置在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凹陷處,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太衝也是肝經上用的最多的一個穴位,可以說是個明星穴位。為什麼稱其為「太衝」呢?太,大的意思;衝,衝射之狀。「太衝」的意思是指肝經的水溼風氣在此穴位向上衝行。《黃帝內經》中有「五臟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的說法,所以太衝穴可以治療和肝有關的各種疾病,在養生保健及臨床治療領域有廣泛的作用。
中醫講,肝為將軍之官,將軍能統領千軍萬馬,可以看出來古人對於肝極其重視,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肝是人體極其重要的器官。太衝穴也如將軍一樣,時時刻刻保護著我們的身體,而且是有求必應。當我們感到頭暈腦脹時,太衝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感到有氣無力時,太衝穴會給我們補充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衝穴會讓我們平定心神;當我們怒氣衝天時,太衝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
「肝藏魂」,有一個成語叫「魂不守舍」,就是魂不能踏踏實實地在肝臟這個屋子裡呆著,非要跑出來。有的人整天精神渙散,思想難以集中,就像丟了魂一樣,這就是肝氣虛弱造成的。還有人夜裡總做噩夢,兩三點鐘便會醒來,再難入睡,這都是肝臟鬱結的濁氣在作怪。太衝穴可以解決這如此眾多的問題,所以你一定要善加利用。太衝穴還可以在你發燒的時候幫你發汗,可以在你緊張的時候幫你舒緩,可以在你昏厥的時候將你喚醒,可以在你抽搐的時候幫你解痙。
艾灸施灸方法
雖然我們知道生氣會傷身體,但生氣也是在所難免。這裡有一個很好的補救方法,那就是補救方法,那就是艾灸太衝穴。其方法為:艾條懸灸或者艾灸貼敷貼施灸,時間上每次10分鐘左右,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1日可進行下一個療程。如果效果不夠理想,可以加灸行間和肝俞穴,在順序上先灸太衝,再灸行間,最後灸肝俞。
這個穴位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有淚往肚子裡咽以及那些鬱悶、焦慮的人。脾氣大的人有時是因為肝火太旺,情緒很難控制,肝火很大的人按這個穴位會覺得很疼,所以要多灸一灸。常灸太衝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瀉作用。
最後,很多女性月經總是提前或者延長,總時沒規律,月經的顏色深紅,量比較多,有的還有血塊,經前幾天特別煩躁不安、想發脾氣。這是肝熱引起的。治療的話,可以在經期來之前7天開始灸太衝穴,每次10分鐘,效果不明顯可以加行間、歸來、三陰交,順序上先灸太衝和行間,然後灸歸來和三陰交,後兩個穴位順序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