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當順應天時四:大腸經上的穴位,啥時候艾灸效果好?

2021-01-12 掌門談養生

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提出防病於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艾灸不像針療,需要專業的手法。艾灸的實際操作比較簡單、效果也很好,適合作為日常強身健體的保健方式。

不過要想艾灸發揮最大的作用,施灸的方法尤其重要。當我們用艾灸祛治療疾病的時候,往往是哪條經絡出問題了,我們就去找到這條經絡上的關鍵穴位,然後再施灸。

舉例來說,我們經常咳嗽,那麼就要在肺經上取相應的穴位,同時也要在相關經絡(如母經、子經)上選擇跟肺臟對應的穴位,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可以說身體的每個穴位都是一味中藥,而經絡就相當於一個中藥的方子。這方子好不好用,直接就決定了治病保健的效果。

因此經絡艾灸的重要性首先在於這「方子」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也就是艾灸時選擇什麼穴位,其次在於什麼時間服用這個方子,這個中藥方子在早上喝還是晚上喝,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換句話來說,我們身體的每條經絡都有各自運行的時間規律,在一天當中,選擇這條經絡經氣最強的時候來艾灸,就可以事半功倍!

在前面分享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把膽經、肝經和肺經這三條經絡的最佳艾灸時間做了一個詳細的分析,今天我們接著來了解一下,艾灸大腸經上重要穴位的時候,應該如何順應天時?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看看吧。

(05:00—07:00時)卯時:大腸經當令

一般情況下,早上5點到7點,太陽剛剛露出小紅臉,人們基本也都陸續起床了,大多數人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上廁所,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大腸經當令的時候,此時大腸經經期最旺,我們能明顯感覺到腸道開始自然蠕動。

這樣的生活規律,實際上就是受到了大腸經的指揮。中醫認為,大腸經的功能就是傳導糟粕,及時將人體內的垃圾清理出體外,以維護我們內環境的潔淨,確保經絡氣血在體內正常運轉。

如果這個時候喝杯溫開水就更好了,不但能夠補充一個晚上身體運作導致的水分不足,還可以幫助大腸把身體的廢棄物排出體外。

大腸經主治病症

大腸經上的穴位主治有關「津」方面所發生的病症:眼睛昏黃,口乾,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嚨痛,肩前、上臂部痛,食指疼痛、活動不利。

如果手陽明大腸經出問題,那麼人會有牙齒疼痛、頸部腫痛、目黃口乾、鼻子出血、咽喉腫痛、肩膀前部痛,食指活動不利等問題。換而言之的話,如果我們遇到上述的症狀,就可以取用大腸經上的穴位來進行治療。

大腸經艾灸重要穴位

大腸經艾灸的重要穴位:大腸原穴合谷穴,大腸俞穴,大腸經募穴天樞穴。之前我們說到肺和大腸相表裡,由於肺經運行時間艾灸不合適,所以在這個時間段,我們既可以艾灸大腸經的主要穴位,也可以艾灸肺經的穴位。比如肺經的絡穴—列缺穴,就是聯絡肺經和大腸經的「聯絡員」。此時艾灸它效果就很好。艾灸合谷穴加上列缺穴就可以有效的通降腸胃,緩解感冒頭痛。

大腸經當令艾灸重要穴位

1、大腸經原穴:合谷穴

合谷,俗稱「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就在雙手手背的虎口處。

2、大腸背俞穴:大腸俞穴

大腸俞穴位於骨盆兩側最高點連線,第4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處。

3、大腸經募穴天樞穴

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2寸處(食指、中指、無名指合併的寬度)

4、列缺穴

肺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

各位老鐵,你平時有做艾灸嗎?你一般都是在什麼時間艾灸的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艾灸養生的心得體會。

相關焦點

  • 艾灸這個大腸經郄穴,祛除體內寒邪,緩解急性腹痛!
    這時,您就不妨試試中醫祛除寒邪之法:艾灸溫溜穴。溫溜穴位於人體前臂,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郄穴。郄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
  • 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而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穴位,都相當於是一味中藥,如果我們能很好的掌握穴位本身的「藥性」,就可以在艾灸時去合理的利用,事半功倍。這就好比打仗,仗打的好不好,第一要看士兵強不強,第二,要看排兵布陣水平怎麼樣。從施灸的角度來說,士兵的強弱就像是穴位本身的屬性和功效,而排兵布陣就等於是合理的配穴。穴位治療非常講究配伍,如果穴位配伍得法,就會讓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6大功效1、止痛大穴合谷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們身體上的「止痛片」,幾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這個穴位來止痛。在施治的時候應該使用交叉治法,就是您右邊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側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如果患牙齦炎引起牙齦腫痛,並且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頭痛神經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頸後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經性頭痛是常見病。
  • 艾灸養生離不開這些常用的穴位,你知道幾個?
    艾灸是中醫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養生保健作用。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葉製作成艾柱或艾條通過燃燒產生近紅外和熱量作用於人體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自然療法。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中醫養生的核心思想是講究整體的平衡性,而五行學說就是這一理論的具體體現,在指導艾灸養生方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那麼你懂穴位的五行嗎?正確的理解和運用五行,可以在使用艾灸治療疾病和養生的時候,找到一個清晰的思路。可以說我們祖國的中醫理論,時刻離不開陰陽五行,不能嫻熟運用五行理論推斷身體的病理病機就不可能入上古中醫之門。
  • 肺經經絡走向和作用 肺經可以艾灸嗎
    平常我們又能不能對肺經進行艾灸呢?  一、肺經經絡的走向  手太陰肺經是人體十二正經之一,其起始於腹部的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向上穿過膈肌,入屬肺部,然後再沿胸部外上側的中府穴出腋窩下,再沿經腋下向手臂內側前緣下行,過大魚際,止於大拇指橈側指甲蓋上0.1寸的少商穴。
  • 掌握這14經絡不通的常見症狀,你就是艾灸養生的高手了!
    在數千年前,我們的古人就已經發現,有一部分人在生病的時候身體會出現紅色發燙的「線條」,通過按摩或其他方式刺激這些「線條」可以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這裡所謂的「線條」,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身上的經絡。說起經絡,當然離不開艾灸,艾灸療法是祖國中醫的瑰寶。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靈樞經》上就已經這樣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是說灸法有獨到之處。
  • 經常艾灸這個手臂上的穴位,一輩子不怕「心肌梗塞」!
    那麼在生活中有什麼好辦法預防?大家都任何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是要經過一個過程的,心肌梗塞也同樣有發病的前兆,只是很多人容易忽略,加上平時不注意保養,因而延誤病情,丟失了最好的時機。心臟病的形成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心肌梗塞、心絞痛只不過是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時的必然表現。
  • 艾灸哪個部位對女性最好?
    3、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是胃經募穴(可以理解為有胃病一般都會用中脘穴),八會穴的腑會(六腑出現病證一般也會用腑會,即中脘穴),也是任脈上重要的穴位。用補法進行艾灸,能夠起到溫中散寒、緩急止痛,培補正氣的作用。4、三陰交穴,位於內踝尖上直上3寸,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 艾灸養生之「五輸穴」應用十二:心包經的五輸穴詳解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艾灸養生的時候,合理的選穴和配穴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熟悉身體的各個穴位,而「特定穴」在我們所有的穴位當中數量不在少數,如果掌握了我們這些「特定穴」,艾灸養生治病就可以事半功倍。何為特定穴?在我們身體的十二條正經當中,有一部分穴位,他們它們除具有經穴的共同主治特點外,還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療作用,這些穴位就被稱為「特定穴」。
  • 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那麼艾灸調理氣血兩虛可以艾灸中脘、關元和足三裡穴等穴位。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艾灸調理氣血的主要穴位。經常艾灸這6大穴位能有效提升女人的氣血,延年益壽。大椎穴,傳統中醫稱它為「諸陽之會」,因為這個穴位在背部的最高點,背部本來就屬陽,所以大椎穴堪稱陽中之陽。大椎穴是一個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人體戰略要地。如果大椎穴不通,將會堵塞7條經絡,分別是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經絡如果不通,氣血自然也就不通。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腿部常用的五個保健穴位,艾灸這五穴位對身體有什麼幫助與作用
    大家好,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關於養生的話題,最近發現一些朋友在艾灸的時候,他們總是針對這幾個部位艾灸的比較多,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肚子,第二個就是背部。發現很少有朋友去艾灸腿部或者說艾灸腿部的時候,大家可能就認識兩個穴位,一個是足三裡穴,一個是湧泉穴。除了這兩個穴位之外,腿部還有哪些重要穴位呢?
  • 幽門螺旋桿菌最怕的三穴位,每天艾灸讓胃更健康
    hp,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簡稱 在用碳14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時候,這個hp的數值如果在100以內,一般認為是陰性 數值越大,一般認為是病症情況相對而言越重,這個朋友最開始檢查的時候是1335,停藥後艾灸21天
  • 艾灸養身的大功效 艾灸這樣做,肩頸一通,全身輕鬆!
    頸部雖然只佔了我們全身短短的一截,但可稱得上是「第二個大腦」人體的督脈、任脈、胃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膀胱經絡都從頸部經過!一旦堵塞,就會出現圓胖臉、雙下巴、臉部浮腫、頸部鬆弛的問題!更嚴重還會引發頸部方面的疾病!肩頸堵了——頭疼,頭暈了。肩頸堵了——血壓上來了。
  • 傻瓜式艾灸有奇效之一:艾灸肘窩,疏通三條經絡,調理心肺疾病
    大家好,咱們來聊一下艾灸,大家找不準穴位,但是又想調理身體,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跟大家分享一個地方就是我們雙手的肘窩。這個地方其實有三條經絡經過。第一個是心經,第二個是心包經,第三個就是肺經。這三條經絡,他如果一旦受阻,那麼無形中對我們的一個心臟,肺臟,都是特別有影響的,所以說,如果想解決心臟和肺的一個相關病症和疾病,那麼這個地方也就是肘窩,我們可以經常地進行艾灸,也可以經常用手進行拍打,對我們的三條經絡起到一個疏通的作用。其實肘窩這個地方,它連接著兩個很重要的穴位。一個是肺經上的是尺澤穴。另一個是心包經上的曲澤穴。
  • 艾灸治失眠 失眠可以用艾灸來解決
    艾灸來幫助你解決。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艾灸治失眠怎麼個治療法、失眠是什麼原因以及失眠吃什麼好。艾灸治失眠艾灸是中醫傳統的保健手法以及治療手法,若是失眠了,不妨讓中醫幫你針灸幾個穴位。這樣又有利於健康還能治療疾病,一舉多得的事情。1、百會穴百會為督脈經穴,位居人體頭部正中最高點,乃諸陽之會,通過足太陽膀胱經的背俞穴而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
  • 艾灸和溫灸的區別 艾灸時注意這些事情
    艾灸和溫灸的區別簡單來說,溫灸和艾灸都是中醫灸法,不同的是,艾灸是點燃艾條直接在皮膚上灸,這樣直接刺激穴位,效果更直接,但是損傷皮膚的風險更大;而溫灸是將艾條直接懸掛起來離皮膚有一段距離的治療,這樣溫度沒那麼高,比較容易承受,但是相應的速度也會慢下來,效果也是一樣好的,只是過程要漫長些。艾灸和溫灸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主要就是手法的不同。
  • 艾灸這3穴位讓你擁有好睡眠
    失眠艾灸什麼穴位?治療失眠,不應過於依賴醫藥,自我調理很重要,睡前灸3穴位,讓你擁有好睡眠。助眠穴位一:大椎穴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是督脈、手足三陽經的交會穴,有「諸陽之會」之稱」。所以,湧泉穴是防病治病的要穴,艾灸湧泉穴可以治神經衰弱、失眠、多眠症等。助眠穴位三:神門穴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原穴,是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兌衝穴,中都穴,銳中穴,兌骨穴。在手腕部,手腕掌側橫紋的尺側一段,尺側的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心主神明,心藏神。看名字就知道,神門這個穴位善治「神」之疾病。
  • 艾灸這個穴位讓你心平氣和、神清氣爽
    因為太衝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能夠平肝清熱、清利頭目,與中藥中菊花的功效很像,對心煩氣躁、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很有效。平時脾氣暴躁的MM們一定要多多重視此穴,點按或者艾灸太衝穴,當然不要在經期施灸,要在月經來臨之前5天就開始,每天艾灸10分鐘左右,或者用最新科技的艾灸貼敷貼,要產生那種明顯的酸、脹感,每個月經周期都堅持做,不到2個月就會有明顯效果,經期開始恢復正常了,經前的緊張煩躁也沒有了,痛經的也不痛了。
  • 口臭多來自三火(胃火、心火、肝火)艾灸快速祛火還你清新口氣!
    通常情況下,艾灸是可以治療口臭的。艾灸可以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調理內環境,從而起到去除口臭的作用。那麼口臭艾灸什麼穴位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在中醫看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在穴位選取上略有差異。脾胃積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