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2021-01-08 掌門談養生

艾灸養生是一種從古至今都有的保健方法,也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們施灸之前往往是先找到跟病症相對應的穴位,然後通過燻烤身體穴位的方式進行自然理療。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

由此可見,熟練的掌握穴位的知識,對於艾灸養生治病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穴位,都相當於是一味中藥,如果我們能很好的掌握穴位本身的「藥性」,就可以在艾灸時去合理的利用,事半功倍。這就好比打仗,仗打的好不好,第一要看士兵強不強,第二,要看排兵布陣水平怎麼樣。

從施灸的角度來說,士兵的強弱就像是穴位本身的屬性和功效,而排兵布陣就等於是合理的配穴。穴位治療非常講究配伍,如果穴位配伍得法,就會讓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而說起穴位的配伍和「藥性」,就不得不提到陰陽五行,因為它是我們中醫的基礎理論,掌握了穴位的五行屬性,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穴位的「藥性」了。

那麼,什麼是穴位的五行屬性呢?實際上所謂的五行指的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屬性元素。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元素組成的,這五種元素之間「相生」同時又「相剋」,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穴位的五行,就可以在施灸時靈活而有效的配穴了。

說到穴位的五行應用,就不得不提十二經絡的「五輸穴」。什麼是五輸穴呢?我們身體的每一條經絡都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論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 (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因此掌握這個五輸穴,對於穴位的五行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說明了心、肝、脾、肺、腎等10條經絡以及它們各自的五輸穴。今天我們接著來認識一下,我們人體另外一條重要經絡:手陽明大腸經上的五輸穴。

那麼到底哪幾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五輸穴呢?這5個穴位具體的位置在哪裡?他們各自的五行屬性和主要功效又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大腸經之井穴是商陽穴,大腸經之滎穴是二間穴,大腸經之輸穴三間穴,大腸經之經穴陽溪穴,大腸經的合穴曲池穴。

大腸經本身的五行是屬金的,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大腸經是屬於陽經的,根據陽經五輸穴的五行判斷準則,這5個穴位的五行屬性分別是:商陽穴五行屬金,二間穴五行屬水,三間穴五行屬木,陽溪穴五行屬火,曲池穴五行屬土。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經五輸穴各自的具體位置和功效吧。

一、大腸經之井穴:商陽穴

商陽穴在我們的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商陽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井穴,屬金。大腸經與肺經相合,行於陽分。艾灸商陽穴可以清洩陽明火熱,調節大腸經氣,具有消腫止痛、解毒利咽、聰耳明目的功效。

商陽穴第一個比較出名的功效就是治療嗓子疼,有被稱為隨身攜帶的「金嗓子喉寶」。商陽穴第二個比較典型的功效就是治療便秘。對於大便已經到肛門卻出不來的便秘,艾灸這個穴位就相當於「開塞露」。對於肚子脹卻拉不出來的氣虛型便秘的話,還是艾灸支溝穴效果好。

二、大腸經之滎穴:二間穴

大腸經五行屬金,二間穴五行屬水,金生水,因此二間穴是大腸經的子穴。根據虛則補其母,實則補其子的規律,二間穴善治大腸經的實證。何為大腸經實證呢?像腹脹、易便秘、易患痔瘡、肩背部不適或疼痛、牙疼、皮膚異常、上脘異常等症狀都是屬於實證的。

二間穴是大腸經的滎穴,滎主身熱,因此艾灸二間有瀉火清熱的作用,被主要用於頭面五官疾患,能有效緩解治療頭暈、目痛、咽喉腫痛、牙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三、大腸經之輸穴:三間穴

三間穴在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後凹陷中。主治:身熱頭痛、咽喉腫痛、口乾齒痛、鼻衄目痛;胸悶氣喘、腹脹腸鳴、洩瀉痢疾;嗜睡。經常艾灸三間穴,可以調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三間穴用的比較多的就是治療痔瘡,只要艾灸三間就能快速因痔瘡引起的疼痛,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四、大腸經之經穴:陽溪穴

陽溪穴五行屬性屬火,具有清瀉陽明鬱熱火毒的功效,可治療頭面五官疾患。因為艾灸陽溪穴可以瀉火,因此它第一個比較重要的功效就是治療痰火擾心或蒙蔽清竅的心煩、癲狂等症狀,經常艾灸此穴有安神的功效;第二個比較出名的就是治療腕關節酸痛,因為它具有通絡活血,舒筋利節、祛風除溼,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調理邪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五、大腸經之合穴:曲池穴

大腸經五行屬金,曲池穴五行屬土,土生金。所以曲池穴既是大腸經的合穴,又是它的母穴。根據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如果遇到大腸經的虛症就要找曲池穴了。大腸經的虛證主要有:腹痛,腹鳴腹瀉、大腸功能減弱、肩膀僵硬、皮膚無光澤、肩酸、喉幹、喘息、宿便等症狀。

曲池穴對人體的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艾炙曲池穴可以清熱利溼、疏風止癢,因此被常用於各種風疹蕁麻疹的治療。曲池穴另外一個常用的功能是降血壓,當血壓驟升時,可通過艾灸曲池穴來放鬆神經系統,使呼吸逐漸均勻,心氣平和,血壓便可逐漸恢復正常。

相關焦點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中醫養生的核心思想是講究整體的平衡性,而五行學說就是這一理論的具體體現,在指導艾灸養生方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那麼你懂穴位的五行嗎?正確的理解和運用五行,可以在使用艾灸治療疾病和養生的時候,找到一個清晰的思路。可以說我們祖國的中醫理論,時刻離不開陰陽五行,不能嫻熟運用五行理論推斷身體的病理病機就不可能入上古中醫之門。
  • 艾灸養生之「五輸穴」應用十二:心包經的五輸穴詳解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艾灸養生的時候,合理的選穴和配穴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熟悉身體的各個穴位,而「特定穴」在我們所有的穴位當中數量不在少數,如果掌握了我們這些「特定穴」,艾灸養生治病就可以事半功倍。何為特定穴?在我們身體的十二條正經當中,有一部分穴位,他們它們除具有經穴的共同主治特點外,還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療作用,這些穴位就被稱為「特定穴」。
  • 經絡養生之特定穴「五輸穴」應用七:足少陽膽經之五輸穴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中醫講求人是一個整體,而不是由各種零部件孤立的構成的,而很多我們身體的功能是無法用現代醫學來解釋的,人體的經絡也是如此,通過經絡養生,我們確實可以調理我們的身體,這冥冥中一定是暗合了某些規律。既然經絡是科學且對人的健康那麼中醫,而穴位就相當於經絡上的一個個開關,因此學習穴位的知識就是為我們開啟了健康之門。
  • 艾灸當順應天時四:大腸經上的穴位,啥時候艾灸效果好?
    當我們用艾灸祛治療疾病的時候,往往是哪條經絡出問題了,我們就去找到這條經絡上的關鍵穴位,然後再施灸。舉例來說,我們經常咳嗽,那麼就要在肺經上取相應的穴位,同時也要在相關經絡(如母經、子經)上選擇跟肺臟對應的穴位,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可以說身體的每個穴位都是一味中藥,而經絡就相當於一個中藥的方子。這方子好不好用,直接就決定了治病保健的效果。
  • 艾灸養生離不開這些常用的穴位,你知道幾個?
    艾灸是中醫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養生保健作用。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葉製作成艾柱或艾條通過燃燒產生近紅外和熱量作用於人體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自然療法。
  • 腳上的這個保健要穴,艾灸它居然還有這4種妙用
    的確如此,得病後給自己、給家人都會帶來很多的痛苦,為了不生病或者少生病,我們平時就應該注意預防,穴位養生保健,防患於未然。其實我們身上有很多的仙藥田,隨處可得,隨手可得,幫我們防治百病,今天掌門師兄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穴位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穴位就是足厥陰肝經上一個重要穴位:大敦穴。 穴位釋義大敦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
  • 三叉神經痛,牙痛,腰痛等各種疼痛的穴位調治法
    「 ▼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輸穴,是五輸穴之中,「井滎輸經合」之中的第三類穴位,人體的十二經絡之中,每一條經絡都有一個輸穴。 3.在《難經》這本書中有言:輸主體重節痛。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輸穴可以調節身體沉重和身體關節的疼痛問題。
  • 掌握這14經絡不通的常見症狀,你就是艾灸養生的高手了!
    說起經絡,當然離不開艾灸,艾灸療法是祖國中醫的瑰寶。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靈樞經》上就已經這樣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是說灸法有獨到之處。明代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艾灸是以有「長壽之草」之稱的艾草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愛的諧音,代表著偉大的母愛,可無私的賜予萬物生命而不求回報。
  • 日常養生,手上的這個穴位堪比足三裡,知道的人卻很少!
    眾所周知,足三裡穴,是中醫界公認的,治病、養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唐代的中醫文獻《外臺密要》中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裡,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裡下氣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足三裡穴可補氣壯陽,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秘訣。
  • 手陽明大腸經20個穴位定位、主治大全
    而關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針灸大成》中有這樣一段詩文——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五裡近,手陽明大腸經一邊有二十個穴位,左右共四十個穴位。(xueweitu.net)【手陽明大腸經穴位】點擊下方穴位名可查詢詳情經絡走向商陽穴
  • 艾灸這個大腸經郄穴,祛除體內寒邪,緩解急性腹痛!
    這雖然不算是什麼大毛病,但經常如此,對身體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因為中醫有「汗為心之液」的說法,也就是說,汗出多了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尤為不利。這時,您就不妨試試中醫祛除寒邪之法:艾灸溫溜穴。溫溜穴位於人體前臂,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郄穴。郄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
  • 一個大腸經上的穴位,你知道它有哪些養生妙用嗎?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還有奇經八脈,這些經脈上都有各自的穴位,除此之外還有經外奇穴,這些穴位平時可以用於養生保健,生病時可以用以治癒疾病,每一個穴位都有其對應的部位、器官,和善於應對的疾病。而有的穴位,在臨床治療使用中,人們逐漸發現,它們作用廣泛,所以用之也多,比如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合谷穴。
  • 腿部常用的五個保健穴位,艾灸這五穴位對身體有什麼幫助與作用
    大家好,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關於養生的話題,最近發現一些朋友在艾灸的時候,他們總是針對這幾個部位艾灸的比較多,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肚子,第二個就是背部。發現很少有朋友去艾灸腿部或者說艾灸腿部的時候,大家可能就認識兩個穴位,一個是足三裡穴,一個是湧泉穴。除了這兩個穴位之外,腿部還有哪些重要穴位呢?
  • 口臭多來自三火(胃火、心火、肝火)艾灸快速祛火還你清新口氣!
    艾灸快速幫你解決,而且是根除喲!  口臭原因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食源性的口臭,比如食用了像洋蔥、大蒜之類的刺激性食物,或者是某些藥物,還有吸菸酗酒,以及食物殘渣引起的口臭。
  • 艾灸哪個部位對女性最好?
    關於艾灸哪個部位對女性最好,應該先了解女性的體質特點。不同的體質灸的穴位不一樣,補瀉手法也不太一樣。一般來說女性的體質容易出現兩種傾向於:一種是虛寒體質這種體質的人平時容易手腳冰涼,比較怕冷,喜歡吃溫性的,稍微吃點涼的容易肚子疼,月經推遲,有痛經,血塊,顏色比較暗,月經不規律,舌淡苔薄白,脈弱等。虛寒體質的人,平時可以用艾條灸哪些這些穴位呢?
  • 一藥一方一穴位:地骨皮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有什麼奧秘
    一藥一方一穴位:地骨皮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有什麼奧秘 2020-04-2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14:43:00 《科學養生》是一本以培養現代人養生意識,傳播養生保健知識的刊物。  穴位名如下: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穴位圖如下:  陽明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平時一定要注意疏通手足陽明經的氣血。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絡屬的腸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的器官。
  • 熬夜最傷肝,艾灸這6個穴位統統補回來!
    除了不熬夜,平時我們艾灸什麼穴位能保護我們的肝臟呢?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看看。中醫養生理論告訴我們,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每天晚上的11點到凌晨兩點,是肝臟排毒的時間。因為肝臟是我們身體裡唯一的解毒器官,平常吃進嘴裡的食物,肝臟要把有毒的部分全部留下來,進行解毒,分解,再排除體外,而晚上是肝臟集中精力的「工作時間」,正常排毒是需要在熟睡中進行。
  • 手陽明大腸經:疏通氣血,排毒潤腸!
    《黃帝內經》中說「陽明經多氣血」,這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人體的消化、吸收以及排除廢物,如果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會很強,而且胃腸排洩功能正常,人體產生的垃圾就能夠及時排出,那麼由內在性人產生的疾病自然就會減少。
  • 「四總穴歌」所說的人體最重要的4個穴位,你知道怎麼用嗎?
    對於很多剛剛學習艾灸的朋友來說,艾灸似乎是一種難懂又難學的技術,儘管艾灸需要的穴位理論知識確實有不少,但也是有跡可循的。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簡單易懂、又很實用的「四總穴歌」,這個歌訣總共有四句話:第一句叫肚腹三裡留,第二句叫腰背委中求、第三句叫頭項尋列缺,第四句叫面口合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