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手上的這個穴位堪比足三裡,知道的人卻很少!

2021-01-08 掌門談養生

「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眾所周知,足三裡穴,是中醫界公認的,治病、養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唐代的中醫文獻《外臺密要》中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裡,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裡下氣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足三裡穴可補氣壯陽,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秘訣。

有過養生經驗的人都知道,足陽明胃經上的足三裡穴,是一個治病防病,強壯身體的大穴;有長壽之穴之美稱,傳統中醫認為,常按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的作用。很多人知道足三裡對於養生的意義重大,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們的手上也有一個穴位叫手三裡,經常艾灸的話,同樣可以調理脾胃、增強機體免疫力,應該說跟足三裡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穴位吧。

手三裡穴位釋義

手三裡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手三裡。手,指穴所在部位為手部。三裡,指穴內氣血物質所覆蓋的範圍。 該穴名意指大腸經冷降的濁氣在此覆蓋較大的範圍。本穴物質由上廉穴傳來,上廉穴的水溼雲氣化雨而降,在該穴處覆蓋的範圍如三裡之廣,故名。三裡、上三裡之名意與此穴同。

怎麼找手三裡的準確位置?

手三裡穴就在我們前臂的背側,手肘橫紋盡處曲池穴往下三指寬的地方。取穴時,先將手臂彎曲成直角狀,然後將對側食、中、無名三指併攏放在手肘彎曲的地方,手肘彎曲處向前三指寬的位置就是手三裡穴。用手按一下,如果會痛就說明你的定位正確。

典籍記載

《針灸甲乙經》:腸痛時寒,腰痛不得臥,手三裡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手臂不仁,肘攣不伸,瘰癧。

《雜病穴法歌》:手三裡,治舌風舞。

《針灸大成》:主霍亂遺矢,失音,齒痛,頰頷腫,瘰癧,手臂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僻,手足不遂。

《席弘賦》:手足上下針三裡,食癖氣塊憑此取。

《雜病穴法歌》:頭風目眩項捩強,申脈、金門、手三裡。

穴位功能

手三裡主治肘臂疼痛,肢癱瘓麻木,上肢不遂,上肢神經痛,中風半身不遂,肘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腰背痛,頰腫,瘰癧,腹痛,腹脹,腹瀉,霍亂,吐瀉,齒痛,口,三叉神經痛,失音,喉痺,咽炎,眼目諸疾,胃炎,消化性潰瘍,瘰癧等。

手三裡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上的「合穴」,此穴五行屬性為「土」,而大腸經的五行屬性也為「土」,因「土」生「金」,常灸此穴,亦可對肺起到一定的保養作用。按揉此穴可治療由腸道疾病所引起的噯氣、嘔吐、腹瀉。

穴位功能一:調理腸胃

現代社會中,青壯年人很容易患上腸胃病。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飲食習慣很不好,加上平時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按時吃飯,而且喜歡吃大葷,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吃的很少。還有學生人群平時喜歡喝飲料等等,這些都是造成腸胃疾病的溫床。

如果想要你的腸胃更健康,不僅要注意日常生活習慣,還要經常艾灸手臂上的手三裡穴,它可是調理腸胃的好幫手。不僅如此,手三裡穴還可以增強體質,是人體的強壯穴。

穴位功能二:治療頸椎病

我們的身體比世上任何機器都要精密,而且要求各方面都要平衡,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的運轉狀態。這包括肌肉、骨骼、筋脈、經脈等各方面的平衡,各方面平衡了,才能保證身體整體上的陰陽平衡,才能保證經脈上氣血通暢。頸椎病主要是肌肉和骨骼失衡引起的,所以只要好好調節這兩部分的平衡,所有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督脈上的風府穴、手大腸經的手三裡穴。

相關焦點

  • 足三裡穴位注射
    一,穴位注射法是將藥水注入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俗稱的打水針就是穴位注射。它可以將針刺的刺激和藥物的性能,及對穴位的滲透作用相結合,發揮其綜合作用,故對某些疾病有比較好的療效。穴位注射適應的範圍較廣,凡是針灸治療的適應症,大部分都可以採用穴位治療,在消化內科多數用於腹瀉、腹痛、痢疾的治療。
  • 腿部常用的五個保健穴位,艾灸這五穴位對身體有什麼幫助與作用
    大家好,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關於養生的話題,最近發現一些朋友在艾灸的時候,他們總是針對這幾個部位艾灸的比較多,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肚子,第二個就是背部。發現很少有朋友去艾灸腿部或者說艾灸腿部的時候,大家可能就認識兩個穴位,一個是足三裡穴,一個是湧泉穴。除了這兩個穴位之外,腿部還有哪些重要穴位呢?
  • 各種病都能找到對應的穴位,收藏分享!|曲池穴|足三裡|內關穴|風池...
    專家介紹:肩背痛、頸椎病的時候,可以常按壓這個穴位,可以促進頸部、腦部的血液供給。對於咳嗽、氣喘、看不清東西時,也可以按壓這個穴位,效果不錯。按壓的時候,感到酸脹為宜。  肩部不好:肩井  專家介紹:要養生,少不了百會穴。想要滋補大腦,不用花錢買什麼腦白金、黃金搭檔等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個滋補大腦的穴位,就是百會穴。大小便憋不住,很是尷尬,是影響社交的危險分子。如果有這種情況,按壓百會穴,也可以進行緩解。  心痛胃痛:內關
  • 在我們的手上有著六個養生的穴位
    在我們的手上有著六個養生的穴位 時間: 2015-01-08 17:12  來源: 生命時報   編輯: 人體經絡一旦被堵塞,氣血便會受阻,內臟也會失衡,長期累積會形成疾病。
  • 艾灸養生離不開這些常用的穴位,你知道幾個?
    艾灸是中醫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養生保健作用。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葉製作成艾柱或艾條通過燃燒產生近紅外和熱量作用於人體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自然療法。
  • 學習穴位按摩打通健康養生「筋絡」
    編者按:中醫認為,經絡腧穴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不僅在疾病治療方面療效卓著,而且在養生保健方面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推拿、點按、艾灸、刮痧、貼敷等方法刺激體表特定的穴位,來激發經絡之氣,以起到通經活絡、調節人體臟腑氣血功能的作用,達到預防保健、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目的。
  • 「四總穴歌」所說的人體最重要的4個穴位,你知道怎麼用嗎?
    如果是我們身體面部的病患,比如我們的嘴巴和臉部的病症,都要用到合谷這個重要的穴位。當我們掌握了這首歌訣,在艾灸養生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有了基本的框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那麼歌訣當中提到的這4個穴位具體有什麼樣的功效?這背後的機理到底是什麼呢?接下來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手部穴位能健身,你知道多少?
    我們的手上有很多穴位,很多穴位我們都不清楚具體位置,但是平時經常按摩手部,就算沒有找到具體位置,也會有不錯的養生保健效果。我們的手上分布著很多穴位,經常按摩手部就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當然,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太清楚穴位的具體位置,具體的穴位按摩我們可能做不到,但是手部穴位很多,簡單的摩擦、手指伸屈都會有養生效果。
  • 一個大腸經上的穴位,你知道它有哪些養生妙用嗎?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還有奇經八脈,這些經脈上都有各自的穴位,除此之外還有經外奇穴,這些穴位平時可以用於養生保健,生病時可以用以治癒疾病,每一個穴位都有其對應的部位、器官,和善於應對的疾病。而有的穴位,在臨床治療使用中,人們逐漸發現,它們作用廣泛,所以用之也多,比如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合谷穴。
  • 常按身體三大穴位 疏通肝經益氣活血
    隨著秋季的到來,空氣中的水分逐漸消失,空氣變的乾燥容易造成我們變的肝火旺盛,肝火旺的人容易發脾氣,長痘、口舌生瘡,心情煩躁。傳統中醫認為,常對身體進行穴位的按摩,可有效的護肝降火、起著保健養生的作用。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來介紹,肝火旺的人群平時可經常按摩以下3大養生穴位來疏通肝經、益氣活血。
  • 初伏就按這 3 個穴位,健脾祛溼壯陽,一個不落!
    中醫講「溼氣通於脾」,所以健脾祛溼是三伏養生的重點。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三個穴位,平時堅持按摩或艾灸,就能化溼、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取穴: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 「肚腹三裡留」消化不良就按足三裡
    下面中醫為大家介紹緩解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法。  足三裡穴  脾胃是後天之本,足三裡就是人體裡的一株靈芝仙草,用好它,幾乎包治百病。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對消化系統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們中醫裡有句話叫「肚腹三裡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腸消化方面的問題,用足三裡裡就能治好。
  •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推出「2021牛年養生月曆」
    這個月容易失眠的人適合吃點香麥菜,也叫油麥菜。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楊曉輝博士介紹,香麥菜有「鳳尾」之稱,有防治神經衰弱、清燥潤肺等功效,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蔬菜,適量食用,有助於睡眠。【養生穴位】玉枕穴。玉枕穴位於人體的後頭部,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左右各一。該穴有「升清降濁」之功效,有助於防治春困。
  • 穴位養生大揭秘,手臂上的這些穴位如何使用
    |穴位釋疑|溫,溫熱,是對穴內氣血物質性狀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功能主治|有清熱理氣的作用。主治鼻出血、牙痛、前臂痛、腹痛、口腔炎、麻木、扁桃體炎。|配伍治病|溫溜配曲池,主治喉痺不能言。溫溜配足三裡、上巨虛,主治腹瀉、腹痛。溫溜配僕參,有豁痰寧神作用,主治癲疾。
  • 感冒、便秘、消化不良,這些病都可以找穴位治療,養生其實很簡單
    每個人的身體難免會出現小病,其實治病的原理在於修復人體自愈能力,人體有多個「開關」,按摩可防治疾病,兼能養生。肩不好、頸椎不適:按摩肩井穴人體出現肩周炎、肩頸疾病可按摩肩井穴。其清熱祛風,消腫活絡之力強,按摩可緩解眼睛疲勞、耳鳴、頭部酸痛、落枕等問題。
  • 背部的這個穴位是調節帶狀皰疹的要穴!你知道嗎?
    提起這個穴位就一定避不開人人都知道一條經脈,它就是督脈,督脈被稱為是諸陽經之海,也就是說全身所有的陽經經脈都都與它息息相關,而在這條經脈上面,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幾個穴位,如百會、命門、大椎等穴位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穴位,它叫至陽穴。
  • 手部常做這3個動作能防病養生
    對於每一個進行養生的人來說,都希望通過健康的方式來對身體進行保健,所以也一直在尋找有效的方法,以此更好的養生防病。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存在一些簡單有效的養生良方,其中手部只要經常做3個動作便能起到極好的防病作用,可以說是手上自帶的"養生藥"。
  • 想防病養生,先辨識中醫體質!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體質也不同,認清自己的體質,才能對症下藥。你是什麼體質呢?人的體質不同,養生的方法也不同。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嗎?下面,我將先介紹九種體質中的其中四種~1、陰虛體質陰虛體質,是指人體精血津液等陰液不足,機體失於濡養,而形成的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體質狀態。
  • 每天一個小妙招 | 8個穴位治療8種常見慢性疾病!
    8個實用的養生穴位,可治8種常見急慢性疾病。  1、治休克掐壓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  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症。  我們常說「掐人中」,這句話在人暈倒的時候用的最多。當然掐人中只是一種簡便的應急急救措施,還應及時與醫院聯繫,進一步搶救,以免延誤病情。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我們說如果要很好地掌握艾灸的方法,必定要知道穴位的五行。何為五行?實際上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屬性元素。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元素組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相生」又「相剋」的規律,成為了闡釋天地萬物聯繫的基本法則,從而也成了祖國中醫的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