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腹三裡留」消化不良就按足三裡

2021-01-09 央視網

  很多上班族經常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時間不規律,暴飲暴食等,誘發了不同程度的胃病,消化不良是我們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消化不良呢?下面中醫為大家介紹緩解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法。

  足三裡穴

  脾胃是後天之本,足三裡就是人體裡的一株靈芝仙草,用好它,幾乎包治百病。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對消化系統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們中醫裡有句話叫「肚腹三裡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腸消化方面的問題,用足三裡裡就能治好。養胃護胃,扎針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樣。

  四縫穴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四縫原本被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後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後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就可以找四縫解決,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離脾胃很近。我們中醫裡有個選穴原則,叫「臨近選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圍和附近選穴,這有點兒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這種選穴方法,實踐證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內庭相配,可以清胃瀉火,消食化積。

  以上三個穴位在胃部不適情況下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狀況會有所緩解。建議有空就做,長期堅持,不知不覺中胃口就會好起來。尤其是足三裡,中醫曰:要想身體安,三裡永不幹。可見此穴位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感冒、便秘、消化不良,這些病都可以找穴位治療,養生其實很簡單
    人體嗎叮啉:按摩大陵穴飯後難以消化,可按揉大陵穴促進心臟搏動,增加胃腸血流量,提高消化效率,猶如西藥嗎叮啉,可增加胃動力;除此外,它兼有健脾功效。腎虛腰痛:按摩腎俞穴雖然它不是腎經原穴,但腎臟的健康維護卻不能缺少它。它是補腎抗衰老的好穴位,受用群體廣泛,除了男性外,老人、婦女等都適用,可緩解腰酸腰痛,治療腎虛。
  • 冬季體寒怕冷,多按這幾個穴位生發陽氣
    用指腹按順時針方向揉百會穴,每次5分鐘,每日2次。  中府生肺陽: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胸悶氣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狀。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可點按中府穴。    中脘生胃陽:胃陽不足常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 胃不好怎麼辦,經常按這幾個穴位,或可幫助你按出好胃
    當身體出現亞健康的狀態時,我們可以通過按摩這些穴位讓胃更加健康:1、按摩足三裡一般在吃飯之後立即感到胃部不適的症狀,就叫做缺酸症。足三裡——位於膝蓋下方,小腿肌腱外側的穴位。如果我們用力按摩足三裡穴的話,可能會感覺到有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腳尖。而且還可以用炙條炙烤3-7次,也會對缺酸症有所改善的。
  • 日常養生,手上的這個穴位堪比足三裡,知道的人卻很少!
    「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眾所周知,足三裡穴,是中醫界公認的,治病、養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唐代的中醫文獻《外臺密要》中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裡,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裡下氣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足三裡穴可補氣壯陽,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秘訣。
  • 喜歡鑽對手肚腹,一招致敵,為何沒人敢學孫悟空?看他肚裡有什麼
    孫悟空一言不合,就鑽對手肚腹,這絕活為何沒人敢學?他肚裡有啥初借芭蕉扇無果,孫悟空又一次悄無聲息地來到翠雲山芭蕉洞中,化成了一個蟭蟟蟲兒,落入了鐵扇公主的香茶杯中。剛剛在洞外,與孫悟空大戰35個回合,鐵扇公主早已累得氣喘籲籲,手軟得再難以掄起扇子,便躲回到洞中,緊閉洞門,以作休整。
  • 按三穴皮膚光澤
    建議睡前靜坐5~10分鐘,最好配合腹式呼吸,幫助身體放鬆。按三穴,皮膚紅潤光澤中醫認為,皮膚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其中,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強大,皮膚才會紅潤有光澤。因此,經常按揉、艾灸能調理脾胃的穴位,可改善皮膚狀況。
  • 足三裡穴位注射
    二,常用藥物:甲氧氯普胺——10毫克 雙下肢交替異丙嗪——25毫克 雙下肢交替山莨菪鹼——2毫克 雙下肢交替三,用具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根據藥物的劑量大小和針刺的深度選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