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工程學認為,健康的胃腸道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但三分之一的現代人每周或每月都會出現某種消化問題。事實證明,很多現代生活方式雖然帶來了便利,卻也犧牲了胃腸道健康。
人體需要的營養幾乎都需要經過腸胃;腸胃成為消化最重要的器官。我們大家都知道腸胃健康十分重要,但是腸胃健康很少引起我們的重視,那麼當我們的腸胃出現問題的時候,中醫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調理腸胃呢?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個穴位叫下廉穴,雖然這個穴位在手臂上,但是經常艾灸卻能夠很好的調理腹脹,腸胃健康了,人才能輕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穴位釋義
下廉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聖濟總錄》稱手下廉。屬手陽明大腸經。廉,廉潔清明也。手,指本穴位於手部。下廉名意是指本穴下部層次的氣血物質潔淨清明。本穴物質是由溫溜穴傳來的水溼雲系,此水溼雲氣在本穴的位置是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氣血物質相對處於廉潔清靜,故名。
下廉穴在哪裡?
下廉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側腕屈肘,在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4寸處取穴。
文獻怎麼記載?
《針灸甲乙經》:溺黃,下廉主之。眼痛,下廉主之。
《針灸大成》:主飧洩,癆(勞)瘵,小腹滿,小便黃,便血,狂言,偏風熱風,冷痺不遂,風溼痺,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脅痛滿,狂走,俠(挾)臍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乾涎出,乳癰。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頭風,臂肘痛。
《針灸資生經》:胸脅小腹痛,偏風,熱風,冷痺不遂,風溼痺。
《循經考穴編》:腦風眩暈,腹痛如刺,狂言狂走。
穴位功能
下廉有調理腸胃,通經活絡的作用。下廉主治頭痛,眩暈,目眩,目痛,腹痛,腹中氣塊,腹痛如刀刺不可忍,腹脅滿痛,消化不良飲食不化,飧洩,腹脹,洩瀉,便血,溺血,唇乾,流涎,乳癰,癲狂,狂言,狂走,肘臂痛,網球肘,肘關節炎,半身不遂,落枕,肺結核,哮喘,急性腦血管病等。
穴位功效一:治療運動系統疾病
下廉對運動系統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如網球肘、肘關節炎、肘臂痛等。疼痛難忍時,可將食指與中指併攏,以指腹垂直按壓此穴,左右臂各1~3分鐘,或者艾灸5到10分鐘,疼痛就會減輕。經常配合按摩上廉穴、下廉穴,每次1~3分鐘,對手臂具有良好的保養作用。
穴位功效二:治療胃腸疾病
《新華字典》「廉,形聲。從廣(yǎn),兼聲。從「廣」,表示與房屋有關。本義:廳堂的側邊」。在易經裡,房屋為艮卦;在體內,胃為艮卦;所以,胃就好比體內的房屋。下廉,就是指胃的下端,包括胃底、幽門等。
在十二地支裡,大腸經對應酉,酉有一個超級重要的功能,就是負責各地方的建設。下廉穴是大腸經的穴位,從而是管理人體胃底和幽門出現異常而修復的穴位。胃底或者幽門的疾病,可以補益此穴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