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這3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老是背著孩子了,要讓孩子學到

2021-01-08 文熙媽媽談育兒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句話用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是,只要自身行得正坐得直,即使是沒有命令別人也會跟著你行動;但若是自身的行為不端,即使是下了命令,那麼別人也不會心甘情願的服從。

同樣,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忽視了子女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就以身作則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沒有規範自己的行為,那麼如何要求孩子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幾乎都模仿成人的行為。事實上,家長的一些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孩子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家裡父母的模樣。

1、和人交往是積極真誠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沒有注意到,當大人在交談的時候,小孩子也會在聽。當大人坐在一起聊天時,玩玩具的孩子們也在認真的聽。

作為父母,他們儘量讓孩子看到積極和陽光的一面。在和別人交談時,他們也應該多說些積極的話。孩子們也會在這些對話中獲得很多積極的能量,並且總能看到事情的好的一面。

父母也應該和孩子說真話。雖然在與人相處時有些善意的謊言,但孩子們有時會了解事情的真相。有時候父母欺騙了他們的孩子,他們就會戳穿父母。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誠實,多說一些誠實的話,否則你的孩子會認為說謊沒什麼大不了的。

2、行為習慣隱藏在每一件小事中

有時候父母會忽略一些不起眼的事情,比如對陌生人微笑,幫鄰居按電梯,救助流浪動物等等。

這些日常瑣碎的小事,往往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孩子在父母的行為舉止中學會了尊重和禮貌,這些珍貴的品質往往反映在生活的細節上。

家和萬事興。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香精長輩。不管現在老人是否需要照顧,都要適時表達關心和關愛,休息時帶孩子和老人一起出行,組織家庭會議。

一個在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未來會有很多美好的希望和期待,讓孩子看到孝敬長輩的做法,同時也讓孩子學會感恩。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則

作為引導孩子的榜樣,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樹立榜樣。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呢?我覺得至少要符合以下標準。

1) 良好的品德和文化素養

首先,父母應該學會熱愛生活,給孩子帶來正確的價值觀。想像一下,當一位家長每天回家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辛苦時,孩子們可能想學些什麼?

如果父母繼續前進,孩子們會盡到父母的職責。如果父母愛讀書,孩子也會在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享受閱讀。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好男人,你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樹立一個好榜樣。

2) 對自己苛刻點

父母應該學會對嚴格要求自己。很多家長應該離開麻將桌和酒桌。當他們的孩子學習的時候,許多父母一邊打麻將,要麼醉醺醺地回家。

父母給孩子的印象是麻將或者是喝醉酒,對孩子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要「有所不為」!父母再愛孩子,這3件事情堅決不能做
    文丨福林媽咪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句話放在我們做事情上,意思是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棄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別的事情上做出成績;放在我們教育孩子上就是有些事情可以做,而有些事情堅決不能做。我們愛孩子,我們可以給孩子關心愛護,我們可以在孩子餓的時候立馬去做飯;可以在孩子冷的時候,趕快給孩子找衣服穿。但是我們不以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放縱孩子的壞脾氣;不可以在孩子學習不思進取的時候,不理會孩子的成績。父母可以把愛給孩子,但是教育孩子要有所不為,有些事情是絕對不能教給孩子的,下面3件事情,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堅決不能做。
  • 孩子懶惰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還你一個自律的孩子
    楊鎖漸漸的長大,父母依然將他當做小孩子看待,就連上小學的時候,父親也是每天都要背著孩子上學,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手拉手的去學校了,村裡面的鄰居看見父母對待楊鎖的如此溺愛
  • 孩子性格暴躁怎麼辦?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讓孩子擺脫性格暴躁
    不過對於有些孩子而言,卻很難做到性格平和,因為他們的性格總是一如既往的暴躁。我身邊的李先生就以為內這件事情而感到困擾,那就是自己的孩子總是性格暴躁,總是無法收住自己的脾氣。最近這一段時間孩子的作業比較多,再趕上疫情出不了門,所以孩子的脾氣開始沒有辦法收斂,每次在家裡的時候孩子都會對家裡的人大呼小叫,甚至會各種暴怒。
  • 和孩子相處時,家長多和他們說這三句話,引導孩子心理成長
    其實就是家長平時的語言還有生活習慣,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都能影響孩子成為一個什麼人。尤其是語言,聰明的家長總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樣孩子不用家長說,也能做的很好。甚至有的家長對待孩子就是責罵或者老是批評孩子,將來孩子也能成為家長的性格。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比較敏感,很多家長說的話孩子都能記在心上。當家長說一些無心的話傷害到了孩子,孩子也會敏感感覺到不舒服。
  • 進入秋季「猛漲期」的孩子,家長做好3件事,讓孩子長高不發胖
    不過在孩子出生後,如果身高不理想,也是可以補救的,這就需要寶媽們利用好秋季"猛漲期",為孩子的身高保駕護航。秋膘這樣搶,長個兒不長肉雪麗的孩子今年12歲了,是一名初一新生,青春期正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中國的傳統習俗數不勝數,搶秋膘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媽媽們會變著法的給孩子們做美食,好像不讓孩子長二斤肉都對不起這個習俗。
  • 手把手教孩子做寒假計劃表!(老師轉發、家長收藏)
    - 這是好老師 2021年的第26 篇文章 -孩子們翹首以盼的寒假來臨了,假期是孩子放鬆娛樂的好時期,作為家長,不要阻止孩子「玩」,但是也不能放任孩子「玩」,重要的是讓孩子科學的安排時間,合理「玩」。那麼,什麼樣的寒假生活才是快樂而有意義的呢?
  • 孩子嘴笨不僅是情商低,教孩子學會表達到能說會道,家長要用3招
    A說,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嘴快」,說話仿佛不經過大腦,也不管會不會傷害到其他人,在家裡也是,所以總是被別的家長暗地裡說情商低不會說話,也不怎麼討人喜歡;B說,自家的是個男孩子,心思本來就不是很細,也不會體諒女孩子,該吵的時候絕對不退讓,真是讓人操碎了心。
  • 3年花費近5萬,朋友說要讓孩子放棄學小提琴,這次我表示贊同
    剛聽朋友說她要讓女兒放棄學小提琴的時候,我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我兒子是學習鋼琴的,我知道如果家有學習樂器的孩子,不論是家長還孩子都需要付出辛苦,堅持和毅力在這個時候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聽她說了原因之後,我也同意了她讓孩子放棄學琴的想法。Part 1她說一開始決定學小提琴的時候,孩子的確興趣很大。
  • 遇到叛逆期的孩子該怎麼辦?家長不要急躁,做好這4點
    孩子進入叛逆期,出現不聽話的情況,其實也說明父母教育方式的失敗,那麼家長該如何是好?學會這4點很重要。 ,可這樣做的後果,只會讓孩子更加仇視父母。,讓孩子找到成就感,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之後,就會更急積極去做對的事情。
  • 孩子越早用筷子越好?過早學筷子的危害,家長心裡要有數
    2、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因為孩子的手部力量還比較弱,對於筷子的把握往往會非常差,所以即使父母再耐心的引導孩子,可能也會學習非常慢,慢慢的,孩子自身就會覺得非常沮喪。當孩子一直學不會使用筷子時,受挫現象會非常明顯,內心會非常自信。慢慢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使用筷子上沒有積極性,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沒有自信,不敢去嘗試。
  • 孩子厭學,在學校老是逃課,不願意上學了,家長怎麼辦?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一心撲在學習上,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用管,有家長操心。可是有些孩子家長越催促,他就會越厭惡學習,出現不願意學習,不想學習,甚至出現不做作業,上課睡覺,逃學這樣的「厭學」行為。那麼是什麼原因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甚至逃學呢?孩子厭學逃學怎麼辦呢?
  • 孩子學什麼都很慢,不是孩子笨,只是你的孩子「氣質」與眾不同
    媽媽卻有點後悔自己剛剛的行為,她知道孩子學東西的速度很慢,可是自己總是忍不住去讓孩子去改變。當教孩子一些簡單的事情的時候,明明很簡單的東西,老是覺得孩子學不會,感覺對於孩子來說是個難題一樣。中國有句古話,描述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走。"
  • 「不會」變成了孩子嘴裡的口頭禪,家長要學會這幾點
    有的時候,孩子蹦出來的這句話是習慣性地秒出,根本不經過大腦思考。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當孩子說「不會」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允許他這麼說。千萬不要說「怎麼連這個都不會?」這種話。家長要做的就是共情,不要否定孩子的能力,可以說「沒事的,我們再試一次,我們都可以學。」    其次,這個時候我就要學會引導孩子怎麼樣才能做成。
  • 如何成為孩子的朋友?家長要從這些細節做起!
    而這樣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我們的寶媽們要耐心對待自己的孩子。例如:在寶爸情緒急躁的時候,先安撫寶爸;然後對孩子不要一開頭就叫:「對爸爸道歉,說對不起。」在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後,理解孩子的心情的同時安慰孩子、教育孩子。寶媽不能因為孩子一時氣憤委屈而不說話,就默認孩子做哪件事,這樣孩子會因此不信任你,不喜歡和你說話,與你造成隔閡。
  • 孩子不會做這件事,家長可以花5分鐘看一下!
    10÷1.43=0.143(千克)除此之外,孩子還非常抗拒列綜合算式,以前讀三年級的時候,因為考試不會扣分,所以也沒有特別要求孩子要列綜合算式。現在因為四年級學習簡便運算,有些應用題要求兩種列式方法,即普通列式方法和乘法分配律的列法。舉個例子:鋼筆每支10元,鉛筆每支1元,各買10支,一共需要多少錢?
  • 2歲孩子喜歡跑跑跳跳走不停?「行走敏感期」到了,家長這麼做
    所以,環境的塑造家長們要考慮安全和舒適度等多個方面,2、 替寶寶減去麻煩孩子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自然會比較笨拙,摔倒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家長們就要休息在孩子自己嘗試走路的時候,會不會因為磕碰而傷到自己,為孩子減去這些不必要的麻煩,也是我們必須完成的工作。
  • 聽說孩子學英語對學中文有影響,這是真的嗎?
    最近很多家長問我關於學習英文和中文會不會衝突的問題:孩子先學的英文,會不會對TA說中文有影響?孩子學了自然拼讀和學拼音會不會搞混淆?首先我很理解大家這樣的擔憂,畢竟3歲以下的小寶寶中文一般都說的不是很溜的情況下去學習英文,大家潛意識認為這樣操作會對孩子和家長的溝通帶來一些難度和障礙。
  • 「媽媽,我也要……」,面對孩子攀比,家長要學會「借題發揮」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一位網友私信「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要的東西越來越多。上次他們班裡有個孩子背著1000塊的書包,她回來非吵著鬧著要去買,這幾天又不停地說要吃海底撈。怎麼才開學半個月,大字不識幾個,攀比炫富倒是學的溜」。
  • 【家教】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學奧數要抱著訓練態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隨隨便便應付,學奧數最難得的是堅持,首先家長要堅持,做好情緒的疏導,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既然選擇了就堅持,既然堅持了就努力做好。3.英語三四年級英語是從聽說到讀寫的過度期,平時多看看英文繪本,要求孩子拼寫單詞等。
  • 孩子太大方也是問題,容易讓自己受委屈,家長要讓孩子懂得拒絕
    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分享,但是如果太大方,並不是一件好事,而孩子出現這種性格是有原因的。 1、受到父母老師教導的影響 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會讓孩子對人大方,樂於和他人進行分享,對他人的困難積極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