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農民工子女線上學習喜憂參半

2021-01-10 中國江蘇網

珠峰腳下的大二男生每天騎車6小時找信號上網課;父親帶女兒去村支部蹭網上課;女孩為了找信號每天晚上到山頂學習……連日來,一些偏遠地區孩子的線上求學經歷感動了無數網友。江蘇農民工家庭的孩子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線上課程主要通過手機進行

從2月9日迄今,家住南京楓丹白露城市花園小區架空層的初三學生朱志康已經上了20多天的課了。每天早上8:00到11:30、下午1:15一直到4:00結束。朱志康說,他們上的是新課,每門課都是自己老師上,每天8點開始點名,群裡布置作業,完成後每人上傳老師批改。

朱志康的爸爸媽媽在小區開了個小菜場,疫情期間每天要給小區100多戶居民買菜送菜,很辛苦。「我們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時間,孩子學習完全靠自覺。」朱志康的父親說,由於家裡忙不過來,朱志康開學前每天要給小區三四十戶居民送菜。網課開始後,送菜少了,但放學後還會幫著送一點。

朱志康通過手機連上耳麥上課。「效果沒有在學校好,沒有課堂氛圍,網絡還經常卡。」因為家就在菜場,不時有人進出拿菜,難免造成幹擾。而且手機屏幕小,老師課上通過白紙寫的例題經常看不清楚,雖然可以回看,但效果難免打折。「老師的作業也布置在網上,只能一點點從手機上抄下來做,眼睛很累,如果家裡有臺印表機就好了」。

射陽縣四明鎮三年級學生蔣宇豪,最近每天一早都要去同學家一起上網課,因為他家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他只好去離家不遠的同學家「蹭課」。

「我帶了本子和筆,把老師講的內容記下來,回家再複習。」蔣宇豪上午上完課,中午回家吃飯,下午還要再去同學家。「幸虧兩家離得不遠,而且熟悉,要是陌生人,疫情期間擔心互相傳染肯定不讓去的。」蔣宇豪媽媽無奈道。

記者採訪發現,農民工子女家庭基本上都有手機,但有電腦的家庭不多,絕大多數孩子的線上課程都在手機上進行。有的家庭由於沒有安裝寬帶,持續線上課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負擔。

不見面教學考驗孩子自覺性

網課雖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疫情期間給全體學生上網課,給平時習慣於線下授課的老師們帶來了不小壓力。

「今天剛上了四節課,上午兩節,下午兩節。不是教材上的,而是我們自己準備的綜合課程,有古詩詞賞析、小古文閱讀、寫作等。」射陽縣解放路小學語文老師何建香告訴記者,全縣五所學校的老師承包了6個年級的課程。考慮到鄉鎮實際情況,全縣鄉鎮老師沒有參與此次線上直播任務。

「有些家長希望我們上新課,但縣裡嚴格執行省裡政策,不在網上教授新教材。」何建香介紹,原因是部分孩子家裡沒有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有的沒有網絡或流量,還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沒有買到紙質教材。如果統一線上複課,會帶來教育不公平。

以解放路小學三年級為例,50%以上的學生來自鄉鎮,有些孩子父母在外地,和老人居住;有些孩子寄住在親戚家。前期摸底調查,全校還有十幾個孩子家裡沒有智慧型手機或電腦。學校原本想組織老師捐出閒置的手機或電腦,但由於有的家庭沒有網絡,一樣沒法上課。

「我們老師以前也沒上過網課,都是臨時自學的。」何建香說,經過20多天磨合,老師和學生已逐步適應。「現在像數學課的互動就非常好,學生提問、搶答,老師解答,互動充分。但網課出勤率還達不到100%,目前在80%-90%。」

張老師是南京郊區一所中學的初三物理老師,班裡有一半孩子是外來工子女。2月10日開學後,孩子的上課設備有手機、IPAD和電腦。「電腦屏幕大,效果最好,手機屏幕小效果最差,但班裡六成以上孩子用手機上課。」張老師說,一個班50人,線下一堂課點名回答問題的孩子不會超過10個,線上一次課往往要點一半以上,因為擔心孩子走神,課堂效率也就低了。張老師發現,有的同學線上作業很認真,但有的孩子會在課上偷偷和同學QQ聊天。「缺乏面對面監督,線上教學更多考驗的是孩子的自覺和自學能力。」張老師擔心,隨著線上課程時間延長,自學能力強的孩子和自覺性差的孩子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線上教育為教育公平帶來契機

連日來,國家相關部門先後出臺多項政策,提高鄉村線上課程的普及率。工信部鼓勵電信企業重點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精準幫扶舉措,減輕困難學生用網資費壓力。江蘇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推出多項適合中小學生的公益課程,有的地區還給貧困學生贈送電腦、IPAD等學習設備。一些商業機構如騰訊、好未來等公司,也積極開發免費實用的線上教育平臺,為農村、農民工孩子接受線上教育打開了通道。

「線上教育資源的普及,對推動教育均衡化、促進教育公平,是有積極作用的。但目前線上課程資源,主要集中在市場化的收費階段,沒能在農村和偏遠地區普及開來,首先是硬體和軟體條件不匹配。」南京市社會培訓行業協會會長樊飛坦言,線上教育普及,一般需要家庭配備電腦、平板電腦、開通網絡,這些硬體投資不能到位,線上教育資源的普及就無從談起。此外,不少家長思想上還不太能接受線上教育,擔心給孩子電腦和網絡,無異於「讓孫悟空看管蟠桃園」。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提醒我們,不僅僅是特殊時期,就算平時,也需要有一個線上公益教育平臺,即便不上教材內容,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線上教育的普及也該提上議事日程。」樊飛說,不僅僅是主課,像農村孩子渴望的繪畫、舞蹈等藝術課程,更適合廣泛線上傳播,以彌補藝術課程在農村推進的不足,促進藝術教育資源在這些區域的均衡和公平發展。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方長春則表示,農村、農民工孩子的線上教育環境與城市孩子還存在一定差距,效果也無法等同於線下教育。但線上教育無疑為促進城鄉教育公平提供了契機,「它讓更多農民工孩子通過網絡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鑑於目前現狀,方長春建議學校目前先不急於上新課,「非常時期,對於家長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網課設備不齊的農村孩子,線上教育效果如何很難評估。」本報記者 唐 悅 黃紅芳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農民工子女線上學習喜憂參半 手機上課免費多 學習自覺有...
    珠峰腳下的大二男生每天騎車6小時找信號上網課;父親帶女兒去村支部蹭網上課;女孩為了找信號每天晚上到山頂學習……連日來,一些偏遠地區孩子的線上求學經歷感動了無數網友。江蘇農民工家庭的孩子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線上課程主要通過手機進行從2月9日迄今,家住南京楓丹白露城市花園小區架空層的初三學生朱志康已經上了20多天的課了。
  • 石景山區為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開設線上課堂
    這幾天,來自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大二年級的趙天昊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通過網絡為石景山區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進行課業輔導。日前,石景山團區委啟動「同心戰疫 靜候春回」活動,招募高校志願者組建服務團隊為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子女提供線上「一對一」課業輔導服務。
  • 武漢大學生與環衛工人子女「線上結對」輔導課業
    人民網武漢3月20日電 武漢工程大學的百名大學生志願者開始一對一為武漢環衛工人子女進行網上課業輔導,這70名環衛工子女主要是15個城區的抗擊疫情一線的環衛突擊隊員以及一線環衛先模代表。「同心協力、共克時艱。」
  • 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網絡學習心理建議
    原標題:《用「心」戰「疫」》系列23: 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網絡學習心理建議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造成了生命威脅,也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脅。
  • 疫情期間線上追薪 河南高院通報10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
    3.疫情期間線上追討農民工欠薪案【基本案情】2017年11月,原告李某某等12人在被告唐某某承包的某工地務工,工資按200元/日支付,工程完工後統計工資共計1.84萬元。唐某某為李某某等12人打下欠條。後經催要無果,2020年1月9日,李某某等12人一紙訴狀將唐某某訴至法院。案件審理正值疫情期間,承辦法官遂與唐某某所在村委聯繫,請村委幫忙留意唐某某的下落。
  • 為醫護人員子女線上家教,志願服務的光與熱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流動的渠道,承載著公眾對「讀書有用論」的價值認同;為了避免「出身越差,上的學校越差,將來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的上演,許多家長不斷激勵和鞭笞孩子們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對於不少「最美逆行者」而言,他們最大的「後顧之憂」,就是因為他們的「失陪」影響孩子們的學習。
  • 志願者王琇琨:為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搭建線上家教平臺
    ▲ 王琇琨在武大校園很快,王琇琨主動加入武漢大學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這讓王琇琨內心萌生一個想法: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將武漢大學在各地的志願者召集起來,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關愛。2月9日,王琇琨與4名同學組成的核心團隊發起了「與逆行者同行·為奉獻者奉獻」志願服務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關愛行動,面向全校招募志願者團隊,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在線家教和心理輔導服務。王琇琨告訴記者,招募通知發出後,僅48小時,3個500人QQ群就報名滿員。
  • 山大志願者線上輔導醫護人員子女
    最近一段時間,作為山東大學戰「疫」前線醫務工作者子女線上輔導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她每天與洋洋一起畫畫、跳健身操,教洋洋古詩詞,「很開心自己的陪伴能獲得小朋友的認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共派出四批醫療隊、295名醫護工作者前往湖北抗疫一線。
  • 線上學習讓家長崩潰,家長對線上學習的態度,影響孩子學習的效果
    家庭經濟緊困的情況下,家長更希望,投資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能取得成效,一旦孩子不認真學習,對家長真是個致命的打擊。老同學說:你說這手機上上課,到底有沒有價值?一、線上學習的利受疫情的影響,預定的開學日期開不了學,各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要求,停課不停學,線上學習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 農民工子女如此「寒門貴養」「未富先奢」為哪般?
    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卻很捨得花錢——一雙760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為明星偶像打榜每月花掉1000元……「寒門貴養」「未富先奢」在農民工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並不鮮見。教育專家表示,父母關愛孩子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真正的富養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養,而不是過分追求超出能力範圍的物質「富足」,吃苦耐勞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
  • 鼓勵春節期間就地過年?網友:企業發紅包,給補貼,還有本地流量
    由於疫情影響,許多企業倡導就地過年,也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各級政府和企業也出臺了不同的物質補助政策和經濟扶持資金,有的企業給就地過年的人員發紅包,給補貼,發放消費券,甚至還有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等等,吸引廣大農民工或工人就地過年。
  • 不熟網絡和預約,老年人疫情期間看病有點難怎麼破
    疫情期間大力推行的網際網路就醫新形式,無論是預約還是配藥,均極大便捷了廣大病家,作為就醫主體人群的老年人,又該如何適應新的就診形式?【線上就診:老年人比想像中接受度更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網際網路醫院近日上線運行。其中,首批上線的科室有老年科、內分泌科、腎臟科、婦科、肝臟外科等。院方介紹,運行平穩後,在線就診科室範圍還將逐步擴大。
  • 戰疫情!山東高校在行動!(十二)線上開學第一課
    據統計,本學期2385門次本科課程將開展線上教學,老師們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了多個教學平臺互補、多種教學方式結合來組織,老師開展遠程指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做到「標準不降低、學習不停頓、研究不中斷」,確保延期開學期間本科教學的有序開展。
  • 為醫護人員子女做線上公益家教,重慶大學800多名學生報名
    為醫護人員子女做線上公益家教,重慶大學800多名學生報名 「我不記得多久沒見到媽媽了」,5歲的涵涵低著頭計算時日,沒有看攝像頭這邊的志願者。身後的爸爸一邊幫涵涵計算日子,一邊替涵涵回答說「過年後就沒見過了」。
  • 石家莊:停課期間不安排線上線下教學
    1月6日,河北省石家莊教育局就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有關工作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停課期間,全市各級各類學校不再安排線上、線下教學,要引導教職工和學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做好「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健康監測。
  • 這些名師線上課全免,疫情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還免線下課
    這個寒假不一般,全國一心抗擊疫情,學校開學將延期,寧波的中小學將在2月17號後開學。
  • 省外農民工能回家過年嗎?新冠肺炎疫苗打不打?假期如何做好個人...
    省外農民工能回家過年嗎?校外培訓機構寒假期間能線下教學嗎?農村疫情防控如何做?師生在假期怎樣做好防護?2021年1月1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0年河南省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我省疫情防控最新進展情況,並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目前河南已9個多月無本土病例2021年1月12日0時-24時,我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 69歲老教師姚翠萍:上完網課去執勤 疫情期間忙不停
    全媒體記者張苗苗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市民並沒有因為疫情的困阻而閒下來,反而有些人的生活變得更為忙碌了。69歲的姚翠萍家住空分社區,雖然已經退休,但她返聘在我市一家補習學校擔任班主任工作,疫情防控期間,她需要給學生上網課,同時,身為黨員的她還是社區疫情防控卡點的志願者,每天下午需要在卡點執勤,這樣一來,她每天的生活充實而忙碌。3月中旬的一天17時許,記者來到空分社區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近的疫情防控執勤卡點,胳膊上戴著疫情防控紅袖章、胸前戴著黨徽的她正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執勤。
  • 《用「心」戰「疫」》系列23: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網絡學習心理建議
    圖片來源:新華網疫情防控期間,居家環境中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們,難免遇到一些問題:如設備跟不上、在家學習效率低下、網絡教學達不到課堂面授的效果等。面對這些問題,大學生該如何處理?網絡課程本身與線下課程雖有不同,但也有其獨特優點。與其一味排斥,不如主動學習網課必需的相關技能,主動提高內在接受度,提升網課學習興趣。二、設立目標與獎賞,提升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主動提高並保持自己的學習興趣?首先,需要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習內容既符合老師要求又與自己的興趣有機結合起來。
  • 趨勢篇|疫情過後,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 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