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從四個方面 向佛陀提出了圓覺法門的修行問題

2021-01-09 以智見佛

在聽了佛陀對文殊菩薩講解完本起清淨的圓覺法門以後,普賢菩薩即從自己的禪修墊上站起來,像文殊菩薩一樣,恭敬地對佛陀行禮後,向佛陀提出如何修行圓覺法門的禪修問題。

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未來末世一切痛苦煩惱的眾生,先明白了佛法的修行原理,再進行禪修的大乘佛法的修行者們,在聽聞圓滿清淨的解脫境界以後,該如何修行呢?

修大乘者,是指先在理論上徹悟了佛法覺悟和解脫的義理,然後才開始進行打坐禪修的修行者。在清楚了圓覺的修行境界以後,大乘佛法的禪修者,該怎樣著手修行呢?普賢菩薩就此,從四個方面向佛陀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

如果天下諸眾生,從沒有進行過任何佛法的學習和修行,自己內心常處於種種幻化的生死的變化之中,未曾了知自己內心的幻化狀況,如何才能讓這些眾生的妄想心得到解脫呢?

世間生活的大部分人,都難有機緣接觸到真正的佛法,了解到真正的佛法,根本沒有進行過任何禪修。

每個人的內心,始終受控於自己的欲望、分別和焦慮,在不斷地發生著起起滅滅的變化。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內心,在發生著無常和輪迴的變化,以及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要以怎樣的方法,才能讓眾生了解自己內心變化的狀況,走上覺悟解脫之路呢?這是普賢菩薩,向佛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相關焦點

  • 普賢菩薩以大願大行聞名 華嚴三聖踐行第一(圖)
    儘管這樣,普賢菩薩卻常悲愍眾生,總是想方設法地通過種種方便法門,示現述說自己從前在因位上的修行經歷,來啟發、鼓勵人們。佛經中記載普賢菩薩的修證事跡不少,現在選擇四個經典事例,給予介紹。我剛才說了自己從前開始學佛時,正是用這種心聞的方法,發明悟入圓通法門的,從而生起自在運用分別心的微妙作用,我認為這是首要的法門。(三)請問菩薩因地修證法門普賢菩薩位居僅次於佛的等覺位,依然能夠始終上求佛道不厭,下化眾生不倦,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4記載了普賢菩薩就有關一些菩薩因地修證法門的疑問,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的事跡。
  • 佛教:十二圓覺菩薩,圓滿之覺醒,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
    《圓覺經》共有十二章,主要內容是釋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和賢善首菩薩就有關修行菩薩道所提出的問題,以長行和偈頌形式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方法。此經在《開元釋教錄》中被列於大乘「修多羅藏」,後收入華嚴部。
  • 十二圓覺菩薩修成圓滿正果 佛陀曾親自教導修行(1/12)
    菩薩:「菩提薩埵」的簡稱,意思為「覺有情」,包括自覺和覺他兩層意思。菩薩是已經「覺悟的眾生」,又是以覺悟他人為己任的有情。  圓覺:有「覺性圓滿」之含義,即所謂「修行得道,功德圓滿」。
  • 普賢菩薩,生日快樂(附贈:普賢菩薩手機壁紙)
    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二脅侍,普賢侍右,主侍定德門;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門。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的特徵,文殊代表智慧、觀音代表慈悲、普賢代表行踐、地藏代表願力普賢菩薩在華嚴大法會中,宣說了十大行深誓願:一、禮敬諸佛,二、稱讚如來,三、廣修供養,四、懺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請轉法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
  • 佛陀宣示得《法華經》之四法,普賢菩薩說神咒護佑持經者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此品為勸化眾生當奉持《法華經》。普賢啟問如來滅度後,如何能得《法華經》,佛陀宣示若能成就四法,當得斯經。普賢菩薩說陀羅尼神咒,並發願當於未來護持此經,及受持眾生。
  • 圖說《十二圓覺菩薩》,轉發功德不可限量!
    十二圓覺菩薩來源於唐代佛陀多羅翻譯的《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經文內容是佛與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妙理和觀行方法。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
  • 智慧法語:佛說為度化眾生 菩薩也會示現妻子恩愛相
    山西雙林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經原文】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
  • 師父說:學佛第一步先要像普賢菩薩一樣熱愛生活!你做到了嗎?
    大乘佛法是在生活中修行,也是在事相中認知。一邊走一邊認識佛法,什麼都不耽誤,上班不耽誤,做事不耽誤,修行也不耽誤,但是我們要具備禪定的基礎——起碼明白「止」怎麼修,「觀」怎麼修。我們的核心在哪裡?普賢十大願。
  • 什麼是「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也叫遍吉菩薩。大家都很熟悉,是我們中國四大菩薩之一,有「一切如來長子」之稱。我們經常聽說的華嚴三聖:文殊、普賢、毗盧遮那佛,其中就有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解門,普賢菩薩代表行門。普賢菩薩有三位:第一位是「位前」。
  • 農曆二月廿一恭迎普賢菩薩聖誕日,向普賢菩薩祈福
    普賢菩薩是農曆二月廿一出生的,所以這天是祂的誕辰。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是佛祖左右脅侍,文殊菩薩騎著獅子在佛祖左側侍衛,普賢菩薩則乘著大象在佛祖右側侍衛,一佛二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和文殊齊名,文殊菩薩曾經在發願偈中這樣稱讚普賢菩薩: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
  • 消除業障的殊勝法門:觀虛空藏菩薩法
    這部經的當機眾是優波離尊者,他向佛陀請法道:「世尊,您以前在功德經中曾經提及虛空藏菩薩的聖號,說他能夠消除一切不善業。那麼應該如何觀虛空藏菩薩呢?修學此法門之後,又如何知道自己業障已經消除?有何驗證呢?祈願世尊慈悲,為我們宣說這一殊勝法門。」於是,世尊就為優波離尊者開示了觀虛空藏菩薩的法門。
  •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
    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普賢菩薩 的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 普賢菩薩像 普賢菩薩,梵名Samantabhadra ,或 Vis/vabhadra。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三曼陀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普賢為十大願的願王,十大願王又稱為普賢願海,代表一切菩薩的行願,所以菩薩發心修行,又稱為入普賢願海。
  • 為何普賢,文殊,觀音,地藏王被稱為四大菩薩?各個不簡單!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的菩薩中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後來又加上地藏菩薩,變成「四大士」。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大悲)般若智慧文殊菩薩(大智)德行圓滿普賢菩薩(大行)解救苦難地藏菩薩(大願)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本願,救苦救難為目的。經中說:救度諸末法,觀世音為最。悲是拔除眾生之苦。當然,必須施與眾生快樂,才能離苦。
  • 佛教:佛陀一生說法有五大階段,分別都講了什麼經?
    正因為留下的佛經和法門如此之多,所以釋迦佛也被稱為是「釋迦文佛」,這個「文」指的是文字般若,畢竟釋迦佛也是老師,如果沒有文字般若的話是沒法教好弟子的。世尊從菩提樹下得道大徹大悟開始,一直到八十歲涅槃,一共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後來天台宗智者大師又專門進行了分時判教,把佛陀一生說法分為了五個階段,所有佛經又分為了八個種類,合稱五時八教。
  • 佛教:普賢菩薩留下的五道密咒,願您常持念,功德無量
    其實並非如此,密咒並非一定要神秘難懂才行,只要能夠念到心口合一,一心不亂,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比如淨土宗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一句最殊勝的密咒,雖然這六個字非常簡單,連不識字的阿婆和老大爺都會。而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之中也有五句這樣的殊勝密咒,我們就來一一介紹。
  • 雲上金頂 天下峨眉: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菩薩像(圖)
    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及微塵數佛。
  • 佛教本命佛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福佑生肖兔、龍、蛇
    據佛教傳承,每個人從先天一生下就有位菩薩或佛在守護您,所生之日與有緣之佛結緣,被稱為「本命佛」!現在就開始介紹佛教本命佛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福佑生肖兔、龍、蛇:文殊菩薩是生肖「兔」人的本命佛。文殊菩薩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善薩智能、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是象徵佛陀智能的菩薩,稱"大智"。
  • 佛教:普賢菩薩第六大願有何意義?如何繼承本師衣缽?別明白太晚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編對於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的第六大願。在佛陀入滅之後,難道再也沒出現過嗎?答案是否定的,在佛陀時期,以真身傳播佛法,教誨眾生,在入滅前都在傳播佛法的路上。佛陀入滅之後,釋迦牟尼佛曾化現出多種身份,依然孜孜不倦的教誨眾比丘與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