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高僧對「六相圓融」和金獅子的開示,令武則天懂得何謂圓滿

2021-01-11 禪說國學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法藏大和尚繼續為女皇武則天開講華嚴經,當講到「六相圓融」時,武則天不禁一時聽入了神,問道:「何謂六相?「

法藏大和尚回答道:「『六相』又稱「法相』或『事相』,就是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的事物現象。「六相』包括事物的整體和局部,佛門稱為總相和別相;相同和相異,佛門稱為同相和異相;生成和毀壞,佛門稱為成相和壞相等六個方面。相』由因緣和合而起。世界上的一切緣起現象,都可以具足六相。」

「大師所說甚是,可否舉個具體例子?」武則天聽了,心裡若有所思,不甚了了。

「當然可以。」法藏的勁頭可真不小。他道:「比如舉金獅子為例。金獅子是總相,在這一緣起中,卻又具足了總和別,同和異,成和壞六相』。何以言之?金獅子有眼、耳、鼻、舌、身『五根』,五根』對於整個金獅子的總相來說,就分別屬於局部的別相。

眼、耳、鼻、舌、身彼此相依相恃,共同合成一個獅子的總體,這是同相;但眼、耳、鼻、舌、身畢竟各不相同,豈非異相?眼、耳、鼻、舌、身『五根』,由緣起而成為獅子,所以說是成相;但眼、耳鼻、舌、身又各就各位,保持分離狀態,便是壞相。」

武則天皇帝經他這麼一分析,心裡就亮堂多了:「那麼,六相圓融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讓則天皇帝多一重感性認識,法藏又恭敬虔誠地另舉一例分析:「我們現在舉屋舍為例:屋舍是總相,構成屋舍的瓦椽是別相;瓦等共同構成屋舍是同相,瓦櫞和瓦椽各不相同是異相。

瓦橡構成屋舍是成相,瓦橡和瓦橡各自為政而不成其為屋舍時就是壞相。六相中,總相、同相、成相是事物的共性;別相、異相、壞相是事物的特殊性。所謂『六相圓融』,說的就是整體和局部,共性和特殊性之間的圓融關係。」

武則天正聽得入神,哪肯就此罷休?便又刨根究底地問:「那麼,究竟怎麼個圓融法呢?」

法藏從容地說:「這是說,世上事物,整體和局部,共性和特殊性相即相入,圓融無礙。離開了總相就沒有別相,離開了同相就沒有異相,離開了成相就沒有壞相。

因此,總相就是別相,別相就是總相;同相就是異相,異相就是同相;成相就是壞相,壞相就是成像。這種關係,遍及世界上的一切現象。

從這一角度理解,所謂「相即』,就是總相、同相、成相,即是別相、異相、壞相;所謂「相入』,就是別相、異相、壞相,能夠入於總相、同相、成相。

六相彼此相即相入,屋舍即是瓦椽,瓦椽即是屋舍;瓦椽能夠容納屋舍,屋舍能夠人於瓦椽。」說到這裡,法藏為說法界緣起道:一切緣起法,不成則已,成則相即熔融,無礙自在。

聽到這裡,武則天方才恍然悟徹,原來法藏為她說了半天,目的就在於啟示:不管你想把握佛的真理,還是成就佛的覺悟,都可以偏概全,通過個別法門,在一念心中得到圓滿的實現。

這也就是佛經所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一切惑障,一斷一切斷…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則一顯一切顯。」

對於法藏的辯才,當年武則天在賞識之下,曾把法華經中賢首菩薩的名字賜給法藏,所以人們又稱法藏為「賢首大師」。此後,法藏還因此成了華嚴宗,也就是賢首宗的實際創始人。

後來,法藏把為女皇武則天宣講華嚴經義理的講稿整理成書,就是被華嚴宗奉為經典著作的華嚴金獅子章。

作為華嚴宗四法界、六相圓融、十玄緣起等說教,六相圓融具有明顯的思辨哲學味道。其時法藏為武則天講經,簡直就像是在上哲學課。

「六相圓融」的要妙,在於揭示事物整體和局部、同一和差異、生成和毀壞三對矛盾,六個側面彼此對立、互相依存的辯證關係。任何只看到總相、同相、成相,或只看到別相、異相、壞相的一面,都是片面和錯誤的,這就帶有較多的辯證法成分了。

然而,法藏的辯智,在於運用辯證思維,承認事物之間差異的同時,卻又認為瓦椽即是屋舍,瓦椽能夠容納屋舍,從而以偏概全,巧妙而又不著痕跡地兜售推銷了自己的「六相圓融」學說。

若說「六相圓融」之外另有智慧,法藏當年通過金獅子等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如此深奧的佛法,闡述得如此的淺顯明了、頭頭是道,讓聽者饒有興味地欣然接納,可謂是馬到成功。

這對於我們今天還鑽在深奧術語堆裡的廟堂哲學家,或者搞著商業經濟的推銷員來說,是否也有著那麼點啟示呢?若要你的學說或商品,進入千家萬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欣然接受的話。

相關焦點

  • 圖解華嚴宗的教理「六相圓融」,古建築的房子用在這裡很形象!
    華嚴宗的創始人法藏和武則天的關係不一般,沒有他用佛教給武則天登基上位做輿論宣傳,武則天掌控朝政是很難的事情,當然了,如果沒有武則天也就沒有華嚴宗的創立。華嚴宗的思想有很深的哲學意味,比如互為因果,法界緣起,六相圓融等理論。
  • 淺談《華嚴金師子章》的「十玄無礙」和「六相圓融」思想(上)
    一、緒言《華嚴金師子章》是唐代法藏法師為武則天宣講華嚴義理的記錄整理稿。法師借鎮殿金師子為喻,闡明華嚴思想的基本綱要。本篇試根據章中重點「六相」和「十玄」,說明華嚴宗事事無礙法界的思想。《華嚴金師子章》全文共分十段,一如喜好用「十」數來論述佛教教義和各種問題的華嚴宗哲學特點,亦包含了法師讚嘆其派別教義圓滿無盡的用意。
  • 什麼是六相圓融?如果用全息來解釋就更方便了
    華嚴宗把法界緣起的相狀總分成六種,總、別、同、異、成、壞。其中總與別相對,同與異相對,成與壞相對。共三對範疇。華嚴宗就用三對範疇來籠統地解釋法界緣起的圓融思想,其中包含了某種程度的辯證法思想。法藏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中對這六相有經典性的解釋:「總相者,一含多德故;別相者,多德非一故,別依止總,滿彼總故。同相者,多義不相違,同成一總故;異相者,多義相望,各各異故。成相者,由此諸緣起成故,壞相者,諸義各住自法不移動故。」
  • 佛教故事:近代六大高僧臨終開示
    這一首開示大眾要以戒為師,精進修行,才能得出輪迴苦海。最後一首:「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各宗各派,殊途同歸,信此信彼,信仰自由。相互尊重,不立門戶,六和無諍,團結互助。依教奉行,五戒十善,四攝六度,逐步修煉。」這是告誡大眾各人修習適合自己的法門,不要互相排斥,團結互助,依教奉行。  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了「悲欣交集」四個字,交給侍者妙蓮師。
  • 何謂緣起性空?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之前和一些佛學愛好者在微信群裡聊天,聊佛法,聊自己對於人生的徹悟,聊著聊著就有一位道友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他說自己在翻閱佛經時發現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緣起性空」,自己學佛時間不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想請高僧解釋一下。
  • 觀音從「男相」變成「女相」,竟然跟武則天有關,她的用意太明顯
    漢傳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印度大月氏貴霜皇朝等時代,其勢力範圍曾直接覆蓋到西域諸地,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傳入中國南方,如:達摩,真諦等大祖師,均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由於佛教在中國風靡多年,所以哪怕是無信仰人士,亦對佛學知識有一定了解。
  • 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
    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雖然佛教不是中國本地的所產生出來的宗教,但是卻在很早的時候就傳進了中國,所以佛教在中國也非常的盛行,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就曾經產生了6大佛教高僧,見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排名不分先後。第一就是法顯。
  • 大雲寺、大雲經、 女皇帝武則天與涇川大雲寺復建因緣
    山西省佛教文化基金會     王寶庫     普天之下,古剎禪林伽藍梵宮無數,其名稱之命定及其內涵,必然與佛菩薩和佛教諦義有關,並且大多可以見字而知義,唯以「大雲」為寺名者,令人莫名其妙:狀雲之語有黑、白、烏、彩、彤、雨、濃、淡……之謂,卻不以「大」「小」論之。
  •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高僧(值得你收藏)
    佛教起源於印度,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佛教在中國十分盛行,傳入我國大約在兩漢之際,歷代名僧無數,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高僧。一、 法顯(取經第一 佛教革新)法顯俗姓龔, 上黨郡襄垣(今山西長治襄垣)人,東晉時期得道高僧。他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
  • 佛教之中,何謂「九乘」佛法?學佛之人該如何認識?
    在佛教之中,我們都知道佛法有大小乘之分,從整體上來說,小乘的佛法更接近原始佛教的教旨,而大乘的佛法更像是後世佛法的豐富和演變的產物。那麼,何謂「九乘」佛法呢?其實所謂的「九乘」佛法,只不過是在大小乘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細化,具體的分類如下:小乘分為兩類,一是聲聞乘,二是緣覺乘。大乘分為七類:一、顯宗的菩薩乘。二、事部。三、行部。四、瑜伽部。王、瑪哈瑜伽。六、阿努瑜伽。七、阿底瑜伽(大圓滿)三種次第。
  • 隆慧法師:佛教與中國哲學相遇相持相融
    中國化的佛教思想深受中國固有傳統思維的影響,甚至大量吸取儒、道兩家的哲學術語,表現為更加重視圓融,強調返歸本性,主張在現實生活中求得解脫。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到五四運動的2000多年以來,儒家學說始終是中國思想界的主流思想。中國佛教在哲學上竭力與儒家心性論、道德觀、境界說相協調。道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僅次於儒學,它的宇宙論、本體論思想對後世影響在相當長時期甚至超過儒家。
  • 何謂衝,何謂合,何謂煞‖取六之數為合,一七為煞
    何謂衝?地支逢七數為衝。如子肖起數至午為七,因此子午相衝。十二地支六雙為對,因此子午相衝,醜未相衝,寅申相衝,卯酉相衝,辰戌相衝,巳亥相衝等。合,有六合和三合之意,以五行金木水火土而定屬性。子醜六合化土、寅亥六合化木、卯戌六合化火、辰酉六合化金、巳申六合化水,午未六合化火。
  • 白光長老圓寂坐缸三年期滿:圓滿成就肉身舍利
    坐缸三年,白光長老肉身不腐,圓滿修成肉身舍利。白光長老肉身舍利(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天津峰山藥王古寺)在佛教舍利的種類,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自古以來,有很多高僧留下不壞肉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祖惠能。另外在九華山也有多尊肉身舍利,近代也有幾位高僧留下肉身舍利。白光長老生前曾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佛學院原副教務長、普陀山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天津峰山藥王古寺導師等職。他1926年生於四川省新津縣,出生不久,其母過世,由祖父撫養。祖父信佛,故自幼即會念觀音神咒。
  • 佛教:散亂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嗎,大安法師開示
    佛教:散亂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嗎,大安法師開示。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譽,可見阿彌陀佛和我們有很大的緣分。出家人之間見面都會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也一樣,這是一種問好,也是祝願對方早日往生西方淨土。
  • 佛教:讀經可以開智慧,持咒可以得到功德,為何都比不上一句佛號
    不用,但是遍數念多了,自然會記得,那是附帶作用,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開智慧,是用讀經方法修禪定,這個要懂得。《楞嚴經》是佛教上的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了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
  • 修行懂得一個道理,不僅有福報,且功德無量,圓滿究竟
    佛教都講究福報,不管是在順境與逆境中,懂得忍辱精進就是大福報。廣欽老和尚關於忍辱開示中就說:「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懂得忍辱福報、福德自然而來。廣欽老和尚說「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大高僧,「唐僧」榜上有名,還有一位是外國人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大高僧,「唐僧」榜上有名,還有一位是外國人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之後,因為其教義非常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因此佛教在中國快速的盛行起來。就算是現在信奉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中國悠久歷史中產生的六大佛教高僧。(排名不分先後)第一位高僧的名字叫做法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歷經千辛萬苦前往海外求取真經的高僧。
  • 拜佛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定要懂得的,看法師開示
    拜佛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定要懂得的,看法師開示。我記得過去,我曾兩度拜佛。一次是我們這的普照寺,那時只知道按照法師的方法怎麼拜,並沒有發下什麼願。那時去寺廟裡,主要是想找經書,尤其是《金剛經》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