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

2021-01-09 歷史我在線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

雖然佛教不是中國本地的所產生出來的宗教,但是卻在很早的時候就傳進了中國,所以佛教在中國也非常的盛行,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就曾經產生了6大佛教高僧,見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就是法顯。法顯是山西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歷經艱難險阻,去到海外求取真經的高僧,他從長安出發,歷經了20多個國家,最終經過西域來到了天竺,期間用了14年的時間。

第二位就是鳩摩羅什。鳩摩羅什從小就天資聰穎,七歲就隨母出家,對梵語、又嫻、漢文和佛學又有著極高的造詣,並且對經藏、律藏和論藏都非常的精通,所以又被稱為「三藏法師第一人」。

第三位就是菩提達摩。達摩本是印度高僧,後來在南北朝時期來到我國,創立了中國佛教的禪宗,而且還創立了少林七十二絕技,在我國佛教中具有很多神奇傳說。

第四位就是智顗。中國的第一個佛教宗派是天台宗,而智顗就是天台宗的始祖,創立了五時八教的潘教方法,並且還發明了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

第五就是玄奘。玄奘就是就是我們熟知的唐僧,曾經西遊,去至印度求取震驚,著有《大唐西域記》等歷史著作,為現代研究印度和中亞地區的古代歷史遺蹟地理有著很重要的貢獻。

第六就是慧能。「菩提本無樹」 一偈就是慧能大師做作,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大高僧,「唐僧」榜上有名,還有一位是外國人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大高僧,「唐僧」榜上有名,還有一位是外國人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之後,因為其教義非常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因此佛教在中國快速的盛行起來。就算是現在信奉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中國悠久歷史中產生的六大佛教高僧。(排名不分先後)第一位高僧的名字叫做法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歷經千辛萬苦前往海外求取真經的高僧。
  • 中國古代的佛教高僧有這幾位,看看有沒有你知道的
    佛教傳入我國的年代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在秦始皇時代就有沙門利室防等人來中國傳法,也有說是在西漢時代。佛教傳到中國並沒有顯得和中國的道教,儒教格格不入,而是和風細雨,不讓人拒絕,他們的寺院不只是佔遍了名山大川,而是滲透到藝術形式,文學作品中,成為一門學問,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高僧(值得你收藏)
    佛教起源於印度,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佛教在中國十分盛行,傳入我國大約在兩漢之際,歷代名僧無數,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高僧。一、 法顯(取經第一 佛教革新)法顯俗姓龔, 上黨郡襄垣(今山西長治襄垣)人,東晉時期得道高僧。他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
  • 這位最長壽的中國佛教高僧,臨死前留下一樣東西,至今無人能參悟
    這位最長壽的中國佛教高僧,臨死前留下一樣東西,至今無人能參悟不知道大家對佛教有沒有了解,現如今,身邊還是有很多人信佛的。但是我們對於佛教的一些知識和傳說並不了解,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個相對冷門的佛教故事,中國佛教歷史悠久,其中有一位壽命最長的德高望重的僧人,他活了一百多歲,在死前他給子弟們留下了一樣東西,而這樣東西至今無人能完全參透其中的道理。中國的佛教,最早是印度佛教傳入的,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極富中國特色的佛教。
  • 中國近代佛教界三大高僧法號有共同一字被尊為佛教三虛
    中國近代佛教界三大高僧法號有共同一字被尊為佛教三虛中國近代出現的三位高僧,他們的法號裡面有一個共同的字:虛。他們就是虛雲老和尚、倓虛大師、太虛大師,他們被並稱為民國三虛,同為中國近代佛教界的三大高僧。這三位高僧及其眾多的弟子徒孫們,都弘揚人間佛教,倡導六祖大師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 風靡中國的禪宗是怎麼來的?這三個傳說故事告訴你禪宗的來龍去脈
    佛教源自古印度,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從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產生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在這八大宗派中,禪宗的中國化程度最高,在中國流傳甚廣,是中國最流行的兩個宗派之一(另一個是淨土宗)。那麼禪宗是怎麼來的呢?也許這三個傳說故事可以給你答案。不過這三個故事太過奇幻,是真是假需要你自己判斷。
  • 會議︱從中國禪到當代禪修:東亞禪宗的歷史形成與思想建構
    在此之前,也有大量文獻提到了「禪」,慧皎《高僧傳》和道宣《續高僧傳》都有「習禪篇」,記載了大量以禪修聞名於世的僧人,他們基本上都生存在禪宗之前。一般來說,學界將此種範圍的研究領域稱之為中土早期禪學,它是禪宗的「前史」。就此而言,學愚(香港中文大學,《早期中國禪法表現形式的典範轉換》)思考了禪宗成立前的中土早期禪學「典範的轉換」(Paradigm Shift),這就是從神通向般若玄學化的過程。
  • 重磅:大國佛教又一年!2016中國佛教八大成就
    2016年5月和6月,習近平又連續兩次對「文化自信」加以強調。綜觀2016年的佛教界,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極大地增強了文化自信。【關鍵詞:班禪主法】金剛灌頂法會是藏傳佛教最高級別的灌頂法會,唯有佛學造詣深厚的高僧活佛才能舉行這項神聖的儀式。數據顯示,第十一世班禪大師接受了包括時輪金剛灌頂在內的1000多項密宗灌頂,顯密佛學造詣日益精進。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一、本書是一本以追尋禪宗的發展為主的遊記散文作品。作者從北京出發,由北往南一路尋覓到香港,這個路線與禪宗從北往南的發展、壯大吻合,也是作者精心設計安排的行程。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中國地域的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通。
  • 佛教福地蘄州廣濟縣與禪宗四祖道信大師禪緣「四緣"
    馬祖道一(今四川什仿),卉服布裝度日,日夜經聲不絕,如是涉三十載,於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坐終(詳載唐《高僧傳》三集卷第二十五)。對此,廣濟縣佛教文化"廣″為傳播力和"濟″度四方影響力窺見一斑。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教學院院長傳印大師曾親自題書「廣濟佛國」贈送禪宗四祖廣濟禪寺,時任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北京廣濟寺方丈釋演覺,為廣濟與禪宗文化出版題書「揚四祖禪風 護武穴庶民」。
  • 僧人起名有規矩 禪宗按70字排輩
    自佛教傳入中國後,在最初的幾百年內與中華傳統文化不斷結合,並吸收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字輩的使用,逐漸形成了僧侶需使用法號及法名的傳統。地處嵩山的禪宗祖庭少林寺歷史悠久,宗法世系清晰嚴密,也因此成了法號法名使用的最初推行地。
  • 中國歷史上最有佛緣的15個皇帝
    佛,講究一個「緣」字。在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話說,中國歷史上就有那麼十五位「佛門皇帝」弘揚佛法,與百姓們建立了佛緣,使得佛法在中土興盛,善莫大焉!當時派去的使臣一個叫蔡音,另一個叫秦景。蔡、秦二人到西域大月氏國(今阿富汗)時,正好遇到了在大月氏國傳教的天竺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邀二僧到漢講佛,還用白馬馱載來一批佛經、佛像。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一行四人抵都城洛陽。劉莊為此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遂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劉莊這段求佛故事,史稱「永平求法」。
  • 中國翻譯人物介紹
    釋道安(公元312—385年)東晉時高僧,翻譯家。本姓衛,常山撫柳(河北冀州)人。是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東晉高僧。釋道安在朝廷的支持下首創譯場制度,採用「會譯」法來研究翻譯。他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奠基者,依國主立佛法的倡導者,佛門釋姓的統一者,中國僧制的首創者,中國第一部佛經目錄的編纂者,淨土信仰的倡導者,六家七宗之首「本無宗」的創立者。他為創立中國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鳩摩羅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世代為相。
  • 農曆九月二日 唐玄奘法師譯成《大菩薩藏經》
    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9月25日,農曆九月二日, 《大菩薩藏經》,共二十卷,唐玄奘法師譯。玄奘法師西行求法,攜帶大量佛經返回東土,其後致力於佛教經論的翻譯事業。玄奘法師翻譯出一千數百卷佛經,其中最先譯出的佛經就是這部《大菩薩藏經》。 《大菩薩藏經》講述四無量、六度、四攝等等大乘教義,該經譯出之後,菩提流志又將本經編入《大寶積經》,稱為「菩薩藏會」。
  • 這位到達「耶提婆國」的中國高僧,可能是西半球的發現者!
    大唐玄奘法師西行求經,有了家喻戶曉的《西遊記》。其實,早在玄奘西行前200多年,東晉高僧法顯就已踏上前往印度取經的道路。玄奘向印度出發時,年方29歲,而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顯從長安出發時,他已經62歲,年歲走過花甲,正在邁向古稀。在經歷14個寒暑之後,法顯途經30餘國,行程約5萬裡,終於在76歲時攜經回國。
  • ...深圳圓桌會》新聞發布會在深圳舉行 國外高僧:中國是世界佛教中心
    》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召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柬埔寨佛教法宗派布格裡僧王,尼泊爾比丘協會主席美特裡比丘,蒙古國烏蘭巴託善廟寺乃爾貴·賽不彥方丈出席並答記者問。《海佛教深圳圓桌會》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 《楞伽經》是一部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的經典
    《楞伽經》是一部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的經典而佛教對人的關懷卻是從自身開始,以現世獲得福祉安康,來世享受榮華富貴為主旨的因果論深深打動了人們的心。佛教的理論可以滿足人們多層次的需求,普通民眾可以通過信佛向佛菩薩祈求福祉禎祥,追求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僧人和士大夫可以通過信佛追求精神領域的臻善直至最終覺悟,這成為佛教被廣大民眾所接受並得到迅速發展的重要機緣。
  • 從五祖到一休,禪宗為何大師輩出?︱佛坐嶺宿世因果
    不可思議的法脈佛教傳入中國,經過演變、發展、改革,至晚唐已逐漸分出八個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禪宗」便是其中一派。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來自印度,北魏時,曾在洛陽、嵩等地傳授禪教,弟子有慧可(二祖)、道育、僧副和曇林等。中國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到三祖僧璨,其門徒都行頭陀行,一衣一缽,隨緣而住,並不聚徒定居於一處。
  • 中國「富有」的2個寺廟,一個珍藏佛家舍利子,吸引世界高僧關注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數千年,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重要的宗教地位,自古以來,各大皇帝來到大佛寺院為國家祈福,許多寺廟都是為皇家的寺廟,只有準皇親貴族參拜,因此,寺廟建得比一座更華麗雄偉,表達了對神佛的尊敬之情,我國有很多寺廟,規模各不相同,中國最富有,屬於以下兩座寺廟,我們一起珍惜中國「富裕」的兩個寺廟
  • 得道高僧手裡拿的禪杖還有一個名字,你絕對想不到
    在很多影視劇當中,都會有得道高僧手持禪杖的形象,可這個禪杖到底是幹嘛用的部分人並不是很了解。可並不是所有的僧人都像法海一般會法術,例如《西遊記》當中的唐玄奘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高僧,而他手中也持有禪杖,在整部《西遊記》當中除了撥草開道外,幾乎沒有看見過其他作用,由此看來禪杖倒像是一種象徵某種意義的裝飾品,就如古代的書生都喜佩劍一般,古代書生佩劍展示的是一種君子風範,具有家國情懷的象徵意義。那麼禪杖就叫禪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