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中國的禪宗是怎麼來的?這三個傳說故事告訴你禪宗的來龍去脈

2021-01-08 夢露居士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佛教源自古印度,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從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產生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

在這八大宗派中,禪宗的中國化程度最高,在中國流傳甚廣,是中國最流行的兩個宗派之一(另一個是淨土宗)。

那麼禪宗是怎麼來的呢?也許這三個傳說故事可以給你答案。不過這三個故事太過奇幻,是真是假需要你自己判斷。

一、拈花一笑

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又被尊稱為世尊。

有一天,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為眾人說法,他拈起一朵花向眾人展示,大家都不解其意,默然無語,只有釋迦牟尼的得意弟子摩訶迦葉破顏微笑。

於是釋迦牟尼說:「我有佛法的精髓要義,十分微妙,無法通過文字表述,我已經傳給摩訶迦葉了。」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所傳的,就是禪宗的心法,因此摩訶迦葉被尊為禪宗西天初祖。

那麼釋迦牟尼手拈鮮花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摩訶迦葉破顏微笑又是領悟了什麼呢?其實夢露居士也不知道,如果居士我能領悟,那我也成高僧大德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禪宗的特點: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禪宗傳法,不像別的宗派那樣靠大部頭的經典,而是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禪宗不施設文字,不安立言句,直傳佛祖心印,是在釋迦牟尼言教以外的特別傳授。

釋迦牟尼除了將禪宗心法傳給摩訶迦葉,還給了他兩件信物:釋迦牟尼自己用的袈裟與缽盂。

摩訶迦葉圓寂前,將禪宗心法與衣缽傳給釋迦牟尼的另一個得意弟子——阿難。因此阿難是禪宗西天二祖。

當然了,夢露居士認為,這段故事並非真實的歷史事件,而是後來的禪宗人士創造出來以說明禪宗宗旨的,是一種寓言。

摩訶迦葉和阿難,就是《西遊記》中管理藏經閣,向唐僧師徒索賄的那兩個人物。當然吳承恩是以這個情節諷刺當時官場行賄、索賄成風的現象,並非有意對佛教不敬。

二、達摩西來

禪宗在西天傳了二十八代,第二十八代祖師叫做菩提達摩。達摩乘船從天竺來到中國傳法,在廣州登岸。

當時中國正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皇帝梁武帝篤信佛教,聽說從天竺來了一位高僧,便派遣使臣到廣州迎請。達摩一路北上,到達金陵,見到了梁武帝。

梁武帝問他:「朕繼位以來,營造佛寺,譯寫經書,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麼功德?」

達摩說:「並沒有功德。」

梁武帝問:「為什麼沒有功德?」

達摩說:「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然有,卻不是實有。」

梁武帝說:「怎樣才是真功德呢?」

達摩說:「清淨、睿智、圓妙,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是在塵世上追求的。」

梁武帝又問:「什麼是聖諦第一義?」

達摩說:「空寂無聖。」

梁武帝又問:「回答朕的問話的人是誰?」

達摩說:「不知道。」

帝問:「朕自即位而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祖云: 「並無功德。」帝云: 「何得無功德?」祖云: 「此但人天小果,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云: 「如何是真功德:」祖云: 「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問, 「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雲, 「廓然無聖。」帝云:「對朕者誰?」祖云:「不識。」帝不領旨。(《聯燈會要》)

這一段對話出自宋代的《聯燈會要》,距離達摩的時代已經過去幾百年了。因此很多學者認為,這個故事並不真實,只是後人為了說明禪宗的宗旨而創造出來的。

因為梁武帝不能領悟達摩話中的玄機,所以達摩離開了金陵,腳踏一片葦葉渡過長江,來到少林寺。達摩在少林寺面壁參禪,長達九年。

這時有個叫神光的僧人來向達摩求法。達摩一直不理他,說真正求法的人,必須能忍他人不能忍。神光為了證明自己的信心,在雪地裡一直站立著,達摩也不為所動。

神光是個狠人,他拿刀砍斷自己的一條胳膊,放在達摩面前,以表明自己的信心。於是達摩知道他是真正的法器,才把禪宗心法與衣缽傳給他,並為他取法號「慧可」。

達摩被稱為禪宗中土初祖,慧可是二祖。

三、惠能得法

慧可將衣缽傳給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是禪宗五祖。

弘忍門下有個得意弟子,名叫神秀,大家都認為弘忍會將衣缽傳給他。弘忍門下還有個舂米的行者,叫做惠能。

有一天,弘忍對弟子們說,你們各去寫一首偈給我,誰寫得好,我就讓他做我的傳人。

因為弘忍的弟子們都公認神秀為學霸,所以大家都不敢寫,等著神秀寫。

神秀的壓力也很大,他戰戰兢兢地想了一首:「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他還不敢直接交給弘忍,而是趁半夜寫在了牆上

第二天弘忍看了這首偈子,把神秀叫來對他說,你還沒見性,回去再想想。

這時惠能聽說了這件事,他不會寫字,於是叫人幫他在牆上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句句打神秀的臉。

弘忍看了這偈子,讓惠能半夜來自己房中,把禪宗心法傳給了他,還把象徵禪宗祖師之位的袈裟和缽盂也給了他。

弘忍擔心其他弟子謀害惠能,讓他連夜下山去了南方。後來惠能創立了禪宗南宗,南宗最終戰勝神秀的北宗,因此惠能被後人尊為禪宗六祖。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相關焦點

  • 《禪林寶訓》,一本常被忽略的禪宗經典,告訴我們真實的禪宗
    《禪林寶訓》源自宋代,千年來盛行於禪林,是一部常被忽略的禪宗經典著作,記錄了禪宗南嶽下一派黃龍祖師等人的遺訓。說是遺訓,真的翻開讀起來才發現其中妙趣橫生,典故故事寓教於樂,並不死板生硬。祖師大德的原文開示,讓人感到開卷有益。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是,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宋朝時期的我國本土佛教宗派,已經完美地融合了我國道家思想、儒家文化與佛家修行。
  • 三水國學│禪宗南北之爭始末
    說起「南頓北漸」四個字,相信很多朋友對此並不陌生,它代表了中國禪宗史上最大的公案——南北禪宗的分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已是當下很多人的口頭禪,六祖大師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惠能大師早年喪父,家居嶺南煙瘴之地,雖不識字但是無師自通,在五祖門下八個月便以一首偈蓋過了當時的「大師兄」神秀,得到了五祖弘忍秘傳心印。
  • 專訪|小川隆:日本禪宗是否介入政治和戰爭?
    澎湃新聞:日本禪宗是從中國傳入的,與中國禪宗有何區別?小川隆:現代學者當然把日本禪宗和中國禪宗做了完全的區分。但按照現代的國名、國境來區分過去的歷史和文化,這完全是現代人的看法。還有一點要補充的是,在室町時代成立各種新的「傳統」文藝的時候,他們特地把自己的系譜連接到禪宗的「傳燈」系譜上,比如,日本茶道傳說是從大德寺的一休和尚傳下來的(就是那個一休,但動漫裡的小和尚形象是後代的故事中創造出來的)。澎湃新聞:您覺得歐美學者研究禪宗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
  • 會議︱從中國禪到當代禪修:東亞禪宗的歷史形成與思想建構
    被譽為當前日本禪宗(尤其是語錄)研究最重要學者、駒澤大學的小川隆教授對此給出了新答案。在論文《中國禪宗的特徵:系譜、清規、問答》裡,小川教授並未將「禪坐」視為禪宗的特質,在他看來,佛教的其他宗派乃至非佛教的其他許多宗教和思想也強調「靜坐」,故禪宗不能被視為坐禪的宗教。中國禪的特徵可從另外三個方面來界定:系譜的宗教、清規的宗教和「問答」的宗教。
  • 從五祖到一休,禪宗為何大師輩出?︱佛坐嶺宿世因果
    千百年來,諸多禪宗弟子在這裡修行,因此,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被薰染,縈繞著淡淡禪意。自古以來,石蓮洞看作是一處修行證道的洞天福地。禪宗五祖弘忍37歲離開雙峰山來到這裡,一住13年。大師隱修之處,被人們稱為「仙居谷」,半山腰那塊兒蓮石是大師經常冥想的地方,這座山也因這樣的因緣被稱為「佛坐嶺」。作為五祖弘忍大師的修行道場,後人在佛座嶺半山腰上建起一座五祖禪院。
  • 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
    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雖然佛教不是中國本地的所產生出來的宗教,但是卻在很早的時候就傳進了中國,所以佛教在中國也非常的盛行,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就曾經產生了6大佛教高僧,見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排名不分先後。第一就是法顯。
  • 關於禪宗六祖惠能,你不可不知的三個典故,每個都是經典流傳
    南北朝初期達摩祖師入中土,開創禪宗,到禪宗六祖惠能,禪宗衣缽有序流傳。所謂「衣缽」,客觀點來說就是「袈裟、缽盂」,此袈裟為「木棉袈裟」。因為得衣缽為傳人,自然也傳其佛法,因此後世也以「衣缽」代指佛教傳承。六祖慧能與我國歷史上所有僧眾來比較,他是唯一留有「佛經《六祖壇經》」的高僧。
  • 佛教福地蘄州廣濟縣與禪宗四祖道信大師禪緣「四緣"
    馬祖道一(今四川什仿),卉服布裝度日,日夜經聲不絕,如是涉三十載,於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坐終(詳載唐《高僧傳》三集卷第二十五)。對此,廣濟縣佛教文化"廣″為傳播力和"濟″度四方影響力窺見一斑。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教學院院長傳印大師曾親自題書「廣濟佛國」贈送禪宗四祖廣濟禪寺,時任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北京廣濟寺方丈釋演覺,為廣濟與禪宗文化出版題書「揚四祖禪風 護武穴庶民」。
  • 農曆五月十三 中國禪宗第七祖神會禪師圓寂日
    德宗邀諸禪師,共推神會為禪宗第七祖。(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6月10日,農曆五月十三,唐代高僧、中國禪宗第七祖神會禪師圓寂紀念日。神會(668~760),唐代禪宗高僧,荷澤宗創始人。經數十年努力,南宗禪終於在北方奠定基礎,逐漸替代整個禪宗。貞元十二年(796)時,德宗邀諸禪師,共推神會為禪宗第七祖,並親撰《七祖贊》,敕碑置神龍寺。神會禪師著作有《顯宗記》《南陽和尚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南陽和尚問答》等,後人輯為《神會語錄》行世,其法流則稱荷澤宗,門下英才甚多,有無名、法如等。
  • 在禪宗裡,真正見性了,才知道過去用功都是白費,佛
    一般人可能要說,到了京城,見了皇上,就可以也揚禪宗啊!這是庸俗和簡單的看法。現在有的人得少為足,唯恐不為人知,如果有個大人物看上他了,再與什麼海外關係拉上了鉤,覺都睡不著。到大地方逛逛,到海外走走,開開眼界,增點見識有什麼不好呢?作為世間知識,或者搞點經濟和名望,當然可以,如果是見道,那就大可不必了。道並不在長安,不在紐約、巴黎、倫敦,也不在香港,要開悟,要修行,那裡也未見得適合於你。
  • 佛法:一句名言背後的境界,被日本宮本武藏和中國禪宗推崇備至
    網圖一直到後來有緣接觸到了佛教的禪宗,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佛擋殺佛」這句話的後面,並不只是如字面意思上的那般殺意波動,而是隱藏著佛教禪宗所極力稱揚的無上甚深境界在內。如果能夠證入「佛擋殺佛」這句話背後的境地,實際上就已經是達到了佛祖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境了,而這,可能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那麼為什麼禪宗的前輩大德們為什麼要用佛來佛斬這句話來形容自己宗門所修的佛法境界呢?難道是對自己所信仰的佛祖還有什麼不滿,以至於有什麼仇什麼怨以至於要用如此殺氣騰騰的字眼呢?
  • 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
  • 禪宗般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拘泥於任何經典
    在喧囂的世界裡品一品禪宗智慧,再從世俗的智慧升華到般若,讓一顆躁動的心安靜下來,看清自己的分別心,從最根本上明白自己,知道自己,從而更合理的生活著。這是學習禪宗般若智的大方向,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曉得的事情。
  • 農曆正月初八 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出山紀念日
    東土禪宗六祖大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2月26日,農曆正月初八,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出山紀念日。 惠能(638~713年),唐代高僧,中國禪宗六祖。俗家姓盧,先世是河北範陽人,其父因謫官至嶺南新州,貞觀十二年生惠能。 惠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家境貧困,依靠賣柴養母。一日,惠能正在市中買柴,聞客讀《金剛經》,有所感悟,而問客曰:「此何法也?得於何人?」客曰:「此名《金剛經》,得於黃梅忍大師。」惠能遂直造黃梅之東山,時為鹹亨二年。
  • 禪宗六祖慧能10大經典名言,句句直指人心,了悟人生
    這跟孔子一貫主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關。也就是說:「你只管按照聖人說的去做就可以,不用問為什麼?」孔子在這裡也是有一番良苦用心的,也不完全是愚民思想。他說的道理肯定沒問題,大部分都是對的,但是到了操作層面,總感覺跟自己的內心隔著一層,因為他本身就沒給咱說透嘛。這一點,禪宗就做得非常好。禪宗講「成佛」,但是不是說讓人人都去當和尚。
  • 禪宗揭秘,全面深刻通俗,厲害!
    他所宣講的「禪」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和尚而來。禪宗源遠流長,釋迦牟尼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為初祖,到菩提達摩尊者為二十八祖;達摩祖師西來東土傳慧可大師,慧可大師傳僧璨大師,僧璨大師傳道信大師,道信大師傳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傳惠能大師。為什麼弘忍大師被稱為五祖?是因為中國人將達摩祖師尊為中國禪宗的初祖。這樣弘忍大師就是中國禪宗的第五代傳人,六祖惠能大師便是第六代。
  • 真禪與妄禪,禪宗南北之爭,佛教如何辨別真偽?
    禪宗由達摩傳入中國,成為第一代祖師,之後每一代傳一人,到了第六代慧能時期,禪宗分裂為兩派,一派是慧能為首的南宗,一派是神秀為首的北宗,兩派在對佛法的禪修上有不同的看法。神秀入京傳法使得北宗盛極一時,從當時禪宗在全國範圍的勢力對比來看,北宗佔有絕對優勢,南宗基本上只在曹溪一帶活動,其它還有一些傳自弘忍的派別,北宗沒有必要對南宗進行排斥。
  • 禪宗開悟到底是什麼?六祖慧能大師說:佛之知見就是我們的心
    悠然處在這白雲高岫之間的我,四時常處清淨,雙眼只見青巒疊嶂的我,雙耳只聞猿鳴鶴嘯的我,看來只能獨自享受這暢快而逍遙的神仙般的時光了!形容寒暑遷,新珠甚可寶。儘管寒暑變遷,儘管形容漸老,但一顆解脫覺悟的「心珠」卻是永遠不老的「寶」!這是寒山大士的一首詩,這就是成就者的心的境界!稱嘆之餘,真的是令人神往啊!何者是菩薩?就是出現在你我需要的時候!
  • 經典禪宗小故事:一顆心之間
    很久以前,看過這麼一個禪宗故事。 有一個悟性很高,禪境也深的弟子,有一天突然遇一事想不通,便前去尋找他的師傅,求問道:「師傅,為何有的人能成就大事,有的人卻不行呢?」 師傅看了他一眼,道:「心大心小之別。」
  • 《楞伽經》是一部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的經典
    《楞伽經》是一部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的經典也就是說,慧可禪師門下除了一脈單傳的禪宗法系外,還衍生出了「楞伽經師」(以善老師、豐禪師、明禪師、大聰師、道蔭師等為代表)和「楞伽禪師」(以璨禪師、那禪師、慧禪師、盛禪師等為代表)兩大派系,他們皆以《楞伽經》為心要,隨說隨行,次第傳燈,分化各地,這就是達摩祖師以後,以《楞伽經》相傳授的楞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