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知道,此生我不可能參與偉大的事件以期不朽。如此,世俗的生活總引導我平庸乃至墮落。誰能告訴我,在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能否通過個人的努力來改變歷史!我唯一關心的是社會的進步與個人價值的永恆性。我能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更好的人生坐標與生命的目標?
二
人和人類要生存,必須在精神界建立起意義世界。生命的世界即意義世界,也就是將無意義變成意義。
人在其生活中不斷地廢棄舊的意義而確立新的意義。當舊的意義使人太沉重或舊的意義變得無足輕重的時候,人有理由拋棄它或改變它。
人既不能把一切都納入意義軌道,又不能拋棄一切意義。
三
生命是一次性的!
人性的舒展和痛快淋漓的人生態度--灑脫與自由,強烈的生命意識,熱血與活力,能夠使個體生命充分體驗那份自在的歡樂。
這是一種境界:生得舒展,死得坦然。
四
對個體來說,死亡是絕對的荒誕;對大自然來說,死亡是絕對的自然。
五
死關聯著永恆。若無死亡這一痛苦而真實的事實存在,我們如何把握與感知永恆呢?
六
生是大自然意外的喜悅,死是大自然預定的會餐。
七
個人無法選擇一種生產方式或社會制度,卻能夠選擇一生的生活道路。怎樣活著,是人的人生自由和權利。人只有擁有這種選擇的權利和自由,他才能履行並深知人之為人的責任。
八
也許現實人生充滿著艱辛與痛苦,但是,只有現實的人生才有滋有味。遁入空門是一種選擇,然而與現實人生的豐富性相比,那種清寧空寂的樂趣又算得了什麼?
九
不存在最好的人生,正如不存在最好的哲學。我們能找到的,是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與哲學。
十
當你走到十字路口,需格外小心。
十一
一位朋友在參觀一個獨身女人的居室後,以羨慕的語氣對我說:「看人家的生活多麼自由!」我對她說:其實人只能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獨身只是一種生活樣式罷了。你看到了獨身者的自由,卻看不到獨身者的清寂與孤獨。」
人生面臨選擇。凡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並無優劣之分。本質上是一介文人,卻硬要經商;善於經商,卻貪圖權力的榮耀,都不是明智之舉。人得深知自己的本分,並安於本分。這話似乎有些保守,但卻實在。
十二
人生價值是人生創造與享受的統一。
生命存在,只是當它自身發展完善時才有價值。而發展完善則是這樣一個過程:生命主體的創造和享受互為條件,融合為一。若生命不在創造的同時享受創造的價值、創造的成功與歡樂,那麼就將喪失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奴隸的創造,是沒有享受的創造,正是這無權享受生命創造的成功、創造的價值的生活,使奴隸失去人之為人的生命尊嚴,生命受到屈辱和踐踏。
人生價值在於生命運動--生活本身,而生活就應當是創造性的,又是享受的。一個既善於創造性生活,又善於享受生活的人,才不枉來世上走一遭。
十三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無我」境界。「無我」,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對象性的開放。
當人生達到無我境界時,他心明如鏡,豁達坦蕩,純樸如璞。
在無我境界,人的智力可得到最佳發揮,因全身心的和諧有序,他拋去了無謂的因素對心智的幹擾,因而智慧的寶庫便打開了。我驚異地發現,凡是卓有成就的人,都有著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物上的品質特徵:藝術創造、技術設計、體育競技、哲學思辯、政治運作……無不如此。
無我狀態又是全身心的享受。當人生整體地達到這種境界,他就能最大程度享受宇宙自然和社會生活賦予主體生命的樂趣,他最大程度體驗著生活的美快感、價值感。
無我是這樣一種生命的存在狀態,個體生命渾然忘卻一己之存在,而整個身心地融化於宇宙進化之趨向中。他的生命無限展開著、實現著,渺小變成偉大,短暫變成永恆。
十四
人生有如下不同的境界。
遊戲人生:對生命的一切均不重視,浪費生命。不明了生命活動的意義,對人生宇宙的進化完善無責任感可言,無絲毫悟性。得過且過,欺世欺己。
重負人生:背負沉重的生命十字架--太多的責任感,太多的道德戒律充斥了他的生活,將其作為生活的全部,這種人生缺乏明朗的色調,喪失其活脫、舒展的自然本性。
靜觀人生:對生命的思考,代替了生命的實踐,用沉甸甸的思想代替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淡然、恬然、安然的生命小舟之上,永懸著浪漫的想像之虹雲,忽略了生命展開的絢麗的美。
勞碌人生:忙忙碌碌,一刻也不願平靜的生活。瑣碎的工作和生活代替了深沉的思想。這種人生同樣不明了生命的意義。
十五
人生一旦走出狹窄低下的境界,生活便會豁然開朗。我追求不斷超越有限的境界的人生,讓生活的真實展現於面前。
最能顯現生命境界的是心靈的寧靜,它抵得住世俗的煩擾而直入審美境界。獨得其樂的寧靜,不是無血肉無欲望的狀態,而是直面現實和自然界的主觀進取狀態,是洞達世情,與自然交流的狀態。寧靜的快樂超出了世俗的有限而可憐的快樂。可以說寧靜是對人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生活審美的超脫。
十六
能夠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力度,無論是痛苦還是幸福的體驗,都推向於無限,這是生命本身所要求的。即是說越是較少壓抑的生命狀態,就越能開掘生命力度。醉,酩酊大醉;哭,嚎陶大哭;樂,融融大樂;如此等等。
寧靜是靈動的母體。身處寧靜狀態才能體驗生命運動的力度和強度。以靜主神,主身,遇樂而樂,逢悲而悲,樂也悲也而後復歸於寧靜之墟。因此寧靜是一種無染於塵世之自覺(自主)的狀態。
十七
每超越一種人生境界,就如同登上一座高山,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人生境界的不斷超越,有賴於精神空間的展拓。除了讀書與思考,精神空間的拓展還需不斷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否定既存的價值感,而追求更具價值的事物。
十八
生活枯燥無味的感受,是人生無限豐富性受挫,生命體驗多樣性受挫的感覺,是生命無意義的感覺。
人生意義通常被日常瑣碎的生活和忙亂的工作日程所淹沒,因而從淹沒中發現意義是很艱難的。無意義感,就是生命的無能和無力量感。不付出或很少付出生命的能量,就不會有生命的有價值的感覺。
當一個人面對著的是一個狹隘有限的世界時,他感到在這個有限的世界上,他自己更為有限;而當他面臨無限展開的世界,他的生命便展開了,投入無限之中。由是他體味了生命的意義之境,感到人生的世界如此美麗。
十九
把人生看得透澈,不再痴愚、執迷、呆滯,不再背負重負、沉重,自然會從心靈深處湧流出豁達的輕鬆。那便是真瀟灑。
然而,人生之瀟灑,必得經過背負使命的沉重,人生責任的重負才能感受到。一種執著、執迷甚至痴愚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我們不會探到人生的深度。瀟灑的「勁兒」正在於此。釋迦牟尼面對人生苦難,把普度眾生的重命放在自己博愛的心靈上,幾乎把自己壓垮。但他許下的宏大心願,使他在苦行修道中達到了後人難以期及的境界。他放棄了王位,芥千金而不盼,屣萬乘其如脫,瀟瀟灑灑,達到了心靈自由與靈魂超越之境。像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這樣的人類優秀兒女,以科學為使命,投入生命,而後領略人生的大瀟灑,視榮譽如玩具,是何等灑脫!
所以,瀟灑只能是背負過人生苦痛與重負的瀟灑,是攀登過高山一覽眾山小的心靈舒展與喜悅。從未嘗過人生的艱辛,世事的紛擾,心靈的苦痛的人,絕對不會達到瀟灑的人生境界。
二十
瀟灑是一種生命的豐富,人生的充實;飽受滄桑,懂得自然地去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樂趣;洞悉世事,知道盡其天性,不作無謂的苦鬥、窮思;明察人性,瞭然世間唯一能救己的是我們自己;關懷別人,但又同時堅持我們個性的自由。
只要個性壓抑著,思想苦悶,心靈空虛,我們就瀟灑不起來。人生苦短束縛多,當解脫時當善自解脫。正因活得很累,才需要放浪形骸;正因心為形役,才需要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浪蕩子的所謂瀟灑,是對生命尊嚴的踐踏;人慾橫流的「瀟灑」,是毫無生活內蘊的空泛。私慾的釋放,滑稽和無聊,都與瀟灑的人生境界無緣。
二十一
瀟灑需要人生智慧。大智大悟。只有智慧才能冷眼向洋看世界,笑看人生的繁華。人生變化無奈,瀟灑又何妨!
因此,瀟灑又是熱鬧時的冷靜,浮躁時的安恬,渾純時的清醒,愚頑時的智慧。
當然,在智者那時裡,你也不會找到純粹的瀟灑人生。即使是聖人,他心中必盛著更大的困惑,更深的焦慮。問題是,我們常人的困惑與焦慮滋生不出智慧,只能在心中混沌成一團迷霧,困擾著我們瀟灑不起來的心靈。而智者卻瞭然於心中的困惑與焦慮的深度,它是一種哲學形態或宗教形態,也是一種美感形態。智者將困惑與焦慮變成或清晰、或朦朧的思想,或優美、或激越的旋律。而我們只能將困惑與焦慮變成對人生,對生活無盡無止的抱怨和牢騷。因此,雖然智者有著較常人更大的困惑、焦慮與心靈苦痛,他們的人生卻仍然是瀟灑的。
二十二
人在確立信仰的過程中可能陷入精神危機,而他擺脫精神危機的過程,恰是確立信仰的過程。所以,為了信仰,你要準備受難。
二十三
人生的意義我已找到了,那沉醉的靈魂唱著牧歌。
二十四
大學畢業時我將到家鄉工作的機會讓給了同學,獨自來到這座邊城。這或許是命緣讓我在邊陲的群山峻岭之中構築一個屬我世界罷。
二十五
人是唯一能感知時空的動物。人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活動,時空對人不能不產生影響。一切神秘文化都試圖解開時空對人影響與暗示的秘密。
二十六
細想,聽天由命是有些道理的。常把聽天由命掛在嘴邊的人,多半是宿命論者,那是他們不懂聽天由命的真義。
人是天地共同孕育出來了生命物種。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從大處著眼,得聽天的。天是什麼?天是宇宙自然秩序和規律。人的行為得聽從天的安排,包括吃、穿、住、行,均要合乎天道,合乎季節節律。人類工業革命之後,完全不把天放在眼裡,是謂無視天規。總有一天是要受到天遣(天的懲罰)的。
至於由命,那是說人生要盡命定的本份,也就是先天素質對人命運的規定。你適合做什麼,就老老實實做什麼。你適合做學問,見了別人發了大財便硬要去經商;你適合做一個文化人,卻羨慕人家權力顯赫。這些都非把自己的正事耽誤了不可。當然,有的人天生精力旺盛,多才多藝,總不能滿足一種特定的生活領域,這種人也應由命的規定,不斷冒險與創業才是。
二十七
人生境界不能從純精神領域去尋找。也許純精神的境界是存在的,然而這種境界若不生活化、現實化,那是難以維持的,也無助於我們度過世俗人生。
二十八
人生體驗到的任何境界,都不能視為最高的或最後的境界。如果有這樣最高和最後的境界,那只能意味著死亡。佛教的最後境界是涅槃,無非是追求超然的死。這種以消解整個塵世人生為代價的肉體寂滅,既是人生最後的幸福,也是一大悲哀。然而我又想,世上有什麼樣的死,比佛之涅槃更安然、更近自然呢?
二十九
人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必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但對我來說,職業只能是謀生手段。現實社會中的任何職業都不能滿足我的心靈需要。我所追求的不是某種職業上的成功,而是生命境界的提升。因為我知道,有了生命境界,那怕最普通、最平凡、最淡而無味的工作,也能使我感到幸福。在我看來,幸福與職業有關,也與職業無關。
脫離職業對人生價值的限定,我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呢?
三十
至境無境。囿於私見者,不足以與之論人生宇宙之道。
三十一
苟陷泥澤心猶潔,縱然伏首亦昂然。
三十二
人生當求慧美互映之境界。
三十三
人生經歷大概就是一再重複得樂園、失樂園、尋樂園這三部曲。找到了旋即失去,失去了再歷盡千辛萬苦地尋找。
三十四
有一樣寶物,我們找它需要跑到天崖海角。而它就藏在我們出發的地方。
三十五
人過於關注目的,會失去壯美的過程。江河都將歸入大海,目的一也。然而有多少江河,便有多少過程,那或舒展、或險竣、或激越的一路風情!
三十六
世上深刻的事物總是藏起來,深刻的人生也是。
三十七
追求新的精神境界對人腦的開發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及其運用,在不同的境界中是不同的。普通人的腦細胞只用了百分之十,而愛因斯坦是這個數的三倍。若愛因斯坦只是求解某個具體科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絕不可能如此卓越地開發自己的大腦。有意味的是,愛因斯坦所具有的博大心靈,高尚的精神境界,以及哲學思維、藝術素質使他成為關心著人類命運的科學家。結論是,他所達到的精神境界,促使他取得了那樣大的科學成就。
三十八
愛是一種近於神的境界。真的,愛使人近乎神。
三十九
將世界詩化,將人生哲學化,這是我內心激蕩著的旋律。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卻不妨礙我以完美的心靈去感受;這個世界也非盡善,卻不影響我以盡善的理性來把握。
四十
人們外在的生活大抵相似,而內裡的心靈生活則有天壤之別。同是飲酒,有的人成了酒鬼,而李白卻是鬥酒詩百篇的酒仙。
四十一
人生是一場全身邊心投入的精神遊戲:靈借人形來完成自己的遊戲歷史。
四十二
只有在人生高境界狀態中,人才能夠享受純粹的精神遊戲的樂趣。
四十三
沒有愛情和友誼滋潤的人生,長不成參天大樹。
四十四
最壯闊的人生是悲劇的人生。人生的深度只有在悲劇的崇高中方能顯現。
四十五
能真味悲劇人生的崇高之美的人,是偉大的。
四十六
人生的智慧在於知道人生的限度。因了這種限度,我們變得豁達起來。人吃有限的食物,住有限的空間,消費有限的金錢。食性皆有限。於此,我們何必窮盡生命以求那無限的物慾呢?
四十七
世上沒有人能夠超脫於人的生存狀態,天國的幻想和涅槃的境界都不足以誘使我們背棄人性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