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也說過不能把腐敗的原因完全歸結為體制和社會,我想第一個理由就是說古今中外都有貪腐,都有貪官,都有清官。另外一個就是說,在同樣的體制下,同樣的社會制度裡,有的人貪,有的人就不貪。
【編者按】中央紀委監察部1日在其官方網站推出著名作家莫言專訪。莫言表示,中國現在的反腐力度超過了他的想像。以下是專訪全文:
莫言在家中接受專訪
只要真抓實管,無論多麼頑劣的歪風邪氣都可以得到遏制、得到整治
問:這兩年來,全黨上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在這方面,讓您感受最深的有哪些?您認為在哪些方面還有待加強?
莫言:八項規定,反對「四風」,這個確實是非常及時。我也想到,前些年實際上也有類似一些規定,類似一些口號。但是那個時候多數都是一陣風就吹過去,或者說經常被強調,但落實的程度比較差,所以有一些口號就是掛在嘴上,有一些規定就是掛在牆上。這次我覺得確實是動了真格兒,效果大家有目共睹。過去我曾經也認為有很多東西不可逆轉。比如公款吃喝,鋪張浪費,我覺得這些東西好像是禁止不了,也制止不了。現在看來只要真抓實管,無論多麼頑劣的歪風邪氣都可以得到遏制、得到整治。
除了表面的,其他變化也很深刻,表現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很多領導幹部心裡,他們過去不以為然的東西,現在他們都很重視。這樣一來提高了他們對自律的警惕性,這種內心深處的變化,我想可能是最可貴的。
問:我看您在《酒國》這本小說裡,對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風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禁絕這種歪風也感到無奈無助,是這樣的嗎?
莫言:當時我也覺得這個好像根本制止不了,怎麼可能制止呢?但現在看來,只要真管真抓還是管得住的,事實證明,這不,才兩年時間就基本管住了。可以這樣說,中國現在的反腐力度超過了我的想像。
不能把腐敗的原因完全歸結為體制和社會,我想第一個理由就是說古今中外都有貪腐
問:您一直十分關注現實,您的《天堂蒜薹之歌》、《酒國》等小說都對腐敗現象和官僚主義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您曾談到,腐敗問題對國家來講是嚴肅的政治問題,對作家來講還是人的問題,要分析人的欲望跟法律、道德、制度之間的矛盾。請您具體談一談。
莫言:我曾經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屬的檢察日報社工作了十年,採訪過一些基層檢察院,了解過一些案件,也寫過這方面的小說和電視連續劇。反腐題材的文學作品要涉及到一些案件,但是不應該滿足於用文學的語言來講述一個反腐敗的故事,而是要寫人,要塑造典型人物,要把寫人、塑造人物當作最根本的目的。
貪官當然是人人痛惡,但是我們也應該把貪官當人來寫。貪官並不是我們在戲曲舞臺上看到的那種抹著白臉的小丑,他們確實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共同的特徵就是貪。但是他們一個個性格鮮明,都是活生生的人,甚至有些貪官還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他一出事,大家都在說,他怎麼可能出事呢?有一些貪官甚至人際關係很好,口碑很好。也就是說很多貪官都具有兩面性。對貪官確實不能是概念化、臉譜化的。我們的文學如果要寫這樣的一種人物,確實要寫出他們的豐富性,要寫他們的心理,寫他們內心的矛盾、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後悔,甚至也可以寫他們的無奈和善良。當然也要寫他們的貪婪,寫他們的愚蠢。
我也說過不能把腐敗的原因完全歸結為體制和社會,我想第一個理由就是說古今中外都有貪腐,都有貪官,都有清官。另外一個就是說,在同樣的體制下,同樣的社會制度裡,有的人貪,有的人就不貪。有的人有比較正確的世界觀,他就可以做到不貪不腐,有的人世界觀比較低劣,人生觀比較扭曲,他就頂不住誘惑,墮入深淵。社會制度方面確實有它的原因,制度的不嚴密,制度設計的缺陷,但是個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不一樣,也導致在同樣的環境下,有些人就是拒腐蝕而不沾,有的人就是自己往深淵裡跳,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莫言在家中接受專訪
我堅信千百萬人的善念,會形成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這種道德力量會使很多醜惡現象得到限制,使很多不正確的東西得到校正
問:確實我們很多人說起不正之風都很痛恨,但是涉及到本人,卻又要把自己置身於外。這種風氣的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久久為功。
莫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而且確實人們都應該有點反思精神,不能光拿眼睛盯著別人,盯著官員,光看到貪腐的這種黑暗面,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把我放到這樣一個位置上,我能不能把握住自己。人實際上經常需要一種外力來觀照自我,借一種外部的正確的向上的精神力量,不斷地校正自己內心的東西,最終達到對自己欲望的克制。優秀文學作品對人就有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人們看到善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最終會戰勝醜惡。我堅信千百萬人的善念,會形成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這種道德力量會使很多醜惡現象得到限制,使很多不正確的東西得到校正。這樣堅持下去,社會的整個風氣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莫言寄語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松樹風格 梅花精神
現在黨中央辦的事情,就是老百姓心裡想的。黨中央對下面各方面的情況是洞若觀火
問:您如何評價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形勢?
莫言:這也是大家現在議論的熱點,人們坐在一起談,話題都轉到這方面來了。反腐敗是一門科學,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十八大以後,這個很明顯。首先懲治的力度加大了。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置的官員數量增多了。這個事實讓大家感受到,現在的反腐敗,用老百姓的話,就是動真格了。大家都感覺到中央對懲治腐敗、預防腐敗,是有著嚴密的設計和周密的部署。再一個,各方面的制度建設、理論研究,很多很多具體的措施,大家也都覺得非常及時、非常有力、非常準確。
總之,十八大以來一系列的重拳出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深得民心,震撼官心,官場風氣確實明顯好轉。官場風氣清正,人心自然就向好的方面轉化。現在黨中央辦的事情,就是老百姓心裡想的。就是我心裡本來有,但是我沒有太想清楚,他一下子出臺了,讓人感到這正是我心裡想說的。過去我們對上面實際上有一種不太正確的認識,認為下面在矇騙上面,上面不了解下面到底什麼情況,不了解腐敗的方式、腐敗的關節。十八大以後一系列的動作,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一系列反腐敗政策的落實,讓我們感覺到黨中央對下面各方面的情況是洞若觀火,非常了解。我想這對普通的黨員,對老百姓來講就有了底氣。
毫無疑問,忠厚、勤奮、善良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構成了我們的家風
問:請您談談家風對一個人成長成才的影響?家風對於社會風氣、黨風政風的影響?
莫言:實際上家家都有家風,每個家庭裡面都有自己的一些追求、希望和一些道德的標準。父母長輩實際上也都是在用自己的行為給後代做榜樣。我們中國人的家風,很大一部分就是從傳統文化繼承過來的。我們春節看家家戶戶的對聯就知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毫無疑問,忠厚、勤奮、善良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構成了我們的家風,然後由無數個家風構成了整個社會的風氣,也就是我們的民風。這個根我覺得一直沒有斷過。現在應該傳承我們傳統文化最寶貴的這一部分,然後與時俱進。應該把教育子女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在社會風氣不太好的情況下,引導自己的子女向最優秀的那部分看齊。(採訪整理:景延安 韓亞棟 李放)
採訪札記:腳踩堅實大地講好中國故事
一部電影《紅高粱》讓中國人認識了莫言,一項諾貝爾文學獎讓全世界知道了莫言。
莫言自稱「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故事講得好,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正是通過他的一個個精彩故事,讓世界各地的人越來越多地了解了中國。
京城一個冬日午後,我們如約在莫言簡樸的家中開始了對話。從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的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從糾正「四風」到反對腐敗,從樹立良好家風到實現中國夢……莫言的思想通過一個個故事傳遞:作家一定要腳踩堅實大地,紮根人民之中,必須跟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艱苦,跟老百姓打成一片。
「故鄉是我的創作源泉。」自從莫言在《秋水》中第一次舉起「高密東北鄉」的文學標識之後,「高密東北鄉」便隨著他的一部部作品走出了山東,走出了中國,登上了世界舞臺。正如莫言所說:「我能不斷地寫作,沒有枯竭之感,農村生活二十年給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那二十年裡,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小說中的人物確實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土生土長起來的。我不了解很多種人,但我了解農民。」莫言告訴我們,現在還經常回老家,自己時刻關注家鄉的發展變化,關注鄉親們的精神狀態,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這樣才能寫出鮮活的人物。
本身就十分關注現實,加上軍隊和政法機關工作的經歷,莫言對腐敗深惡痛絕,也有著自己獨到和深入的思考。他對當前中央反腐力度之大,感到振奮:「反腐敗是一場偉大的戰役。」他說,作家不應該迴避一些敏感、尖銳、複雜的問題,應該直面它。作家要寫好反腐題材的作品,也必須深入生活、深入思考,要從人性的角度分析腐敗問題。
獲得諾獎之後,莫言仍然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平靜的心態。他說:「我這樣的作家要想獲得新生,寫出超越自己的作品,只能自己救自己,撲下身子,沉入到生活的底下。我永遠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不要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寫出好作品,我認為這是一個作家對社會最好的發言、最好的回報。」
採訪莫言的時間幾次推遲,因為頻繁的社會活動。莫言說:「一些活動儘管與我的寫作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對社會有好處,我當然願意做。現在確實忙、累,但有一些事情該做還是要做。」
講中國故事的莫言,本身就是一則中國故事。(景延安)
(圖片攝影 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