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易經》的爭論:二點理由足以論證,到底是科學還是迷信?

2020-09-07 行者劉三

祖傳老相士

01

周易也就是易經,眾所周知,在我們傳統文化裡頭,是五經之首,地位很崇高。

這本書對於一般人來說,因為難讀難懂,故而透著幾分神秘感。

正因為這個地位,以至於不少大學都開設了這門解讀周易的課程,有的還設置為博士生專業。

佔卜算卦這種事,登堂入室,美其名曰預測學,成了科學研究之學科門類了。

怎麼來看待這種所謂周易或者周易研究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類文明進化到今天,所謂哲學著作、特別是哲學原典,必須回答以下問題:

人是什麼?人從哪裡來的?又到哪裡去?世界是什麼?宇宙是什麼?生與死是什麼關係?物質與精神是什麼關係?

存在與意識是什麼關係?人為什麼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人的生存理念是為了客體、還是為了主體?

什麼是理性?理性是從哪裡來的?什麼是邏輯?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規律?規律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現象?什麼是必然性?什麼是偶然性?

為什麼可以判定登堂入室盜竊的人有罪,卻不可以判定闖入菜園子吃菜的牛羊有罪?等等。

應該說,這些哲學的根本問題,周易裡基本上都沒有明確的說法,或者說就沒有涉及到這些問題。

陰陽標誌

02

歷代學者推崇的天人合一,是中國最早、最重要的哲學。

可是在周易裡也是語焉不詳。就是讀上幾十年周易也懵懂迷茫:天人合一到底是什麼?

歷代關於天人合一的解釋,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說天與人要和諧;有說人與天是統一的,人間的一切都是天的意志體現……

究其實,天人合一什麼意思也沒有,連廢話都不如。廢話起碼意思明確,不過是人人都知道的意思罷了。

但天人合一被解釋兩千多年了,至今沒有定論。作為一種概念的天人合一,沒有明確的意義,還叫概念嗎?

作為一種哲學的天人合一,實際上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還叫哲學嗎?

不少人推崇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哲學,天人合一到底哲學在哪裡?千百年來誰也未說清楚!

究其實,概念模糊是中國文化的普遍現象,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可悲的是,歷代中國文人把模糊概念當寶貝,把說不清的糊塗問題當學問。似乎掌握的糊塗問題越多,越是有學問。

把明白的問題說糊塗了,把明顯的事理說模糊了,便成了大學問了。把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人類無法知道的問題說糊塗了,變成了神乎其神的玄學了,便是最大的學問家。

例如《道德經》裡的「道」是什麼?老子說了半天其實什麼也沒有說明白,不過是故弄玄虛了半天。

後人卻對這個什麼也不是的空洞概念敬若神明。這不僅是拿著模糊概念當學問,而是拿著模糊概念當神靈了。

傳統文化裡類似這種拿著模糊概念當寶貝的現象比比皆是,這裡就不多說了。

讀經小憩的美女

03

還是回到天人合一上。天就是天,主要就是環繞地球的大氣層。天與人怎麼可以合到一起呢?

非要把天與人合成一個連自己都說不明白的概念,目的只能是自欺欺人。

如果人間的一切是天的意志體現,那就不是天人合一,而是「以天壓人」了,哪裡還有什麼天人和睦相處呢?

可以肯定的是:標榜天道天理、天人合一之類迷糊概念的《周易》,在哲學意義上幾乎等於什麼也沒說。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至今有人推崇周易是中國文化裡的哲學經典。你若問他從何談起?他除了像歷代文化學者解釋天人合一那樣,說了一通自己也不明白的糊塗話外,什麼哲學問題也沒有解答。

至於說周易是科學著作,那更是不靠譜了。

不要說周易裡沒有科學,就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裡面,都很少有科學的影子。

早在1949年之前,任鴻雋、竺可楨、馮友蘭等科學家和哲學家,就已經反覆斷言過「中國古代無科學」。

古老的易經

任鴻雋、竺可楨、馮友蘭等人說中國古代無科學,只是個事實判斷。還不是科學理論之論證。這裡我可以提供一些科學理論方面的簡單論證:

一、所有的科學定律都是用數學計算出來的;所有的科學定律又是可以用數學方式予以表達的。所以德國著名的數學家高斯有言「數學是科學的皇后」。

這個說法不必舉例,中學生都知道。但中國古代沒有完整的數學,只有簡單的算術。

《九章算術》直到晚清仍然是中國數學的最高水平。但《九章算術》裡連平面幾何都沒有。沒有數學哪來的科學?至於周易裡的數學,是連加減乘除都不完全的算術。

二、科學研究需要邏輯思維。但中國文化裡沒有邏輯學,作為「五經之首」的周易也沒講到邏輯學。

中國人不會邏輯思維。不會邏輯思維不是中國人天生的智商有問題,而是中國文化、中國教育扼殺了人的邏輯思維的潛能。

邏輯思維的起點是凡事問「為什麼」。於是才有了邏輯推理與因果律。但中國文化與中國教育向人們灌輸的是:凡事問「是什麼」,不必、也不應該問「為什麼」。

但是,大家都知道,比較真實單純的兒童,最大的特點就是問不完的「為什麼」。這是人的基本天性。

中國的兒童讀書讀到大學畢業,反而不會問「為什麼」了。這是中國文化與中國教育扼殺人的天性所造成的殘酷後果。

如果說周易是「五經之首」;那麼可以斷言的是,恰恰是「五經之首」所主導的中國文化,扼殺了人的邏輯思維的可能!

如此看來,周易怎麼會是講科學的書呢?

懷揣易經的年輕人

04

在周易這部書裡,要哲學沒有;要科學沒有;要數學沒有;要邏輯學沒有;要文學藝術沒有;要經濟學更沒有……

這樣一部「什麼都沒有」的書,怎麼就成了「中國的百科全書」呢?

歷代文人因為孔聖人推重周易,都被周易如此這般的自我介紹給唬住了:「周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

稍有點理性、有點科學頭腦的人,看了周易的這種「自我介紹」,都不能不疑問:

如果周易有這等「本事」,中國人早已什麼規律也掌握了,早已有了可以推動生產力進步與發展的科學了,不至於在落後的農業文明社會裡長期停滯不前。

所以我敢斷言這些突然冒出來的周易專家沒有一個上學時學過周易。

那些半路出家的周易專家,哪來的底氣說周易是部百科全書、是部科學著作,說周易的佔卜算卦是科學呢?

著名學者高亨在他的幾部專著比如《高亨周易九講》、《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等,反覆強調過,周易就是一部古代算卦的書。

周易的價值主要體現了遠古時中國人的佔卜文化。佔卜文化是那個時期中國人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研究周易可以了解遠古時期中國人的生活。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遠古時期的人認為:周易裡講的佔卜方法切合了天地萬物與人間變化的所有規律。所以佔卜可以預知這種變化中出現的吉兇利害現象。

人生中所謂的避害、趨利,避兇、趨吉,避免災禍、避免不測就是這樣實現的。古人的這種想法與做法可以理解。但沒有任何科學道理。世界上所有的現象,都有其內在的必然性與外在的偶然性。內在的必然性可以通過科學分析、科學判斷發現其必然性的因果關係,從而預知「因」與「果」。

但偶然性是人類無法做出提前分析與判斷的,這種偶然性卻偏偏是改寫歷史的決定性因素。所以通過佔卜達到預知的目的,只是沒有科學的遠古時代人類的一廂情願。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普遍認為佔卜算卦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蒙昧文化現象。

從最簡單的常識出發,如果佔卜算卦是科學、有用處、能管用,長期被周易主宰文化的中國歷史上,中國人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苦難與不幸了。

因為佔卜算卦的中心目的就是為了逢兇化吉、避害趨利,難道把佔卜算卦換成一句冠冕堂皇的預測學,就能變成科學了?這顯然是無法成立的。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非常精要的從易經開始梳理,將我們傳統的哲學觀念,使之系統而條理,且常有精闢獨到之論,令人大有所獲。

此書一出版,便廣受學界好評,幾十年過去,已成經典。下面這個版本是中華書局出版,很好的正版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下方「看一個看」了解和購買。開卷必有益也。

相關焦點

  • 備受爭議的《易經》被認可嗎?《易經》是科學還是迷信呢?
    《易經》是中國漢族歷史最悠久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那麼《易經》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易經》最初用於佔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等各方面。《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大道至簡,真正的大道絕不複雜,也不神秘,就是陰陽二氣的轉化。人也一樣,境界越高,生活和生命就越簡單。
  • 《易經》究竟是不是迷信?後世爭論三千年,9年前有人給出答案
    世間萬物都有其固定的規律,如今現代科學正在孜孜不倦的探求這些規律,提示人們不要破壞自然界平衡。其實早在數千年前,中國古典哲學中就已經在強調順從自然規律的重要性。其中先秦著作《易經》就是一部講究順應自然規律,以淳樸之心相對的著作。
  • 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百家講壇》傅佩榮曾經說過:《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需要一些解釋。從《易經》的原始材料來看,這是一本古老的職業書籍。但是,根據孔子及其後代的研究經驗編寫的關於「 《易經》」的評論充分體現了「充分彰顯」。由於佔用率是對未來的預測,因此它常常被誤解,許多人將其視為迷信或佔星術。首先,讓我們假設這種類型的入住人數實際上可以預測未來。
  • 位列六經之首的《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智慧?如今終於被證實!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佔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而正是因為《易經》具有"神奇預測功能",才使它在人們的思想認識裡走向兩個極端,甚至走在「風口浪尖「上,那就是「迷信」與「科學智慧」的判定。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易經》由於其傳統的佔卜功能和廣闊而微妙的預測思想,那些不了解細節的人將《易經》視為一本深刻而神秘的古代書籍。有些人以《易經》的名義練習迷信,因為許多人因為神秘而無法理解迷信。這加劇了我們普通百姓對《易經》的誤解。有些人甚至將易經與迷信聯繫起來,並認為易經是迷信。
  • 經典話題討論:佔星和塔羅是迷信還是科學?(第一部分)
    關於這個經典話題,佔星和塔羅是迷信還是科學,你可以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他。目前,有兩大類情況下首先是科學主義學派,他們不會相信佔星和塔羅牌,他們具有超強的抵抗力,只要科學技術不能解釋,與科學理論不符的就是迷信;二是神秘主義,他們什麼都上癮了,他們必須利用星座來安排他們的生活,他們不知道。事實上這兩個派系是非常極端的。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我們甚至開始思考我們的宇宙為什麼存在,我們的意志從哪裡而來;生命、時間,甚至是數字到底都是什麼,這樣的終極哲學問題,恐怕現今的科學還不能給出準確解釋,但卻阻擋不了我們因為好奇心而思考。當古希臘的哲學家們開始研究這些問題時,早在遠古時代的華夏大地,我們的祖先竟然已經給出了一套玄而又玄的哲學體系。
  • 批評易經是要被罵的,迷信土壤深厚
    最終的結果就是鬼氣重重、陰風陣陣,「劣幣驅逐良幣」,讓迷信泛濫、科學精神遠遁,這無益於民族的進步。」雖然在發表之前已經有了被罵的心理準備,但易經愛好者數量之多,其維護信仰心態之烈,對批判者攻擊之猛,還是讓人大吃一驚。對此,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孫正凡對我說,在這片迷信深厚的土地上,發生這一切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是有人批評了易經,必定遭受猛烈的人身攻擊。
  • 風水學到底是科學還是迷信?
    作為一名資深職業風水師,執業生涯中面對最多的疑問,大概就是關於風水學是科學還是迷信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其實不單純是一個關於風水學的問題,它還涉及到風水師這個行業的執業態度,跟學術的傳承。這裡用一篇文章,給大家做一些分享。首先,什麼是科學?
  • 易指標:古老易經與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碰撞與融合
    見過高檔茶室裡用周易為人消災解難的,見過天橋上、廟宇旁為人卜算前程的,你見過用古老的易經來推測大盤走勢的麼?尤其是當這種預測不是來自走街串巷的江湖術士,而是來自大牌券商、知名機構的職業分析師之手,你是信還是不信呢?
  • 是迷信還是科學?
    周易預測到底準不準?它是迷信還是科學?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對周易預測的現狀分析一下。現在搞周易預測的人很多,從本質上來講,是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應用,傳播和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大派:一、學術派。二、江湖派。三、靈異派。一、學術派。
  • 《易經》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易經》也稱《周易》,約形成與西周初年,原本是佔用的工具書。這種人類文明軸心期的經典,正如其他文化元典一樣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其中寄寓著深刻的哲學原理的思維方法,使得《周易》生發所影響了整個中國文化。所以孔子說、五十歲以後讀《易經》,就可以少犯錯誤了、他重視的是理性的智慧、他很少談到性和命。孔子說:「始作《易經》者、其有憂患乎?」人生是離不開憂患的。《周易》時代的先民、面臨著板其險惡的生存環境、他們要有足夠的智慧生存和發展。
  • 中國傳統預測學是科學還是迷信?
    中國傳統預測學是科學還是迷信? 大家好,我是西安祈福堂周易預測師丁吉虎,今天講下中國傳統預測學和科學與迷信的關係。這個問題爭執已久,如果盲目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從預測學的原理、實踐和歷史原因出發進行討論,或許可以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
  • 傅佩榮:《易經》佔卦到底是不是迷信? 思想食堂
    ,甚至是封建迷信。李約瑟博士是生物化學家和科技史專家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也非常推崇《易經》,他還曾為英文版的《易經》作序。要了解《易經》佔卦是不是迷信,我們得先來談談什麼是迷信。
  • 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易經六十四卦的驚人數學結構
    古老的中國《易經》是最早的文獻之一,讀起來宛如一部經典,闡釋人生時節的智慧。這張美麗的人類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合,包含了四種古老的文明奧秘系統,也就是早期的科學──四種了解生命韻律和流動、了解宇宙,以及人類內在本質的不同途徑。
  • 是科學還是迷信?陰陽八卦背後蘊藏的文化和奧秘
    太極八卦圖八卦與科學在揭開八卦圖的謎底之前,筆者想先講幾個故事,讓各位看看中國古老的陰陽八卦思想的神奇之處那麼,古老而又神秘的太極八卦圖是怎麼來的呢?它到底蘊含了怎樣的奧秘,為何能如此神奇?起源和影響八卦思想,是中國古代先民原始的天文學知識與農業生產、人生哲學相互結合後產生的。
  • 「佔星術」到底靠不靠譜?看看科學怎麼解釋
    「佔星術」被現代人類普遍認為是迷信,但如果深挖其歷史,你就會發現這一門技術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被考古界確認為地球最古老文明的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隨後像古希臘、古羅馬等各古文明擴散。而且對於天體運動與佔卜預測之間的關係也僅僅保留了簡單的因果關係公式,並不知道這種因果關係背後隱藏著怎樣所以然的論證。也正因為如此,到了科學革命之後,佔星術開始受到廣泛的質疑,因為沒有人能夠證明為什麼天體運行與佔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因而「佔星術」也被普遍判定為迷信。
  • 易經預測的科學本質
    但利用易經進行預測時,我們所獲取的信息,比如卦象、天幹地支,以及五行生剋制化關係等等,都是我們不能理解、也不能用西方科學解釋的,所以人們對易經預測或者覺得高深莫測,或者覺得荒謬怪誕,甚至斥之為封建迷信。
  • 易經預測的科學本質
    易經預測的科學本質預測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預測。預測的本質,就是在事物尚未發生之時,根據已有的信息對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最終結果做出判斷,並據此做出決策,指導我們的行為。但利用易經進行預測時,我們所獲取的信息,比如卦象、天幹地支,以及五行生剋制化關係等等,都是我們不能理解、也不能用西方科學解釋的,所以人們對易經預測或者覺得高深莫測,或者覺得荒謬怪誕,甚至斥之為封建迷信。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兩者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
  • 易經是迷信?星座是迷信?
    關於《易經》《易經》從雛形到今天,有據可查已有2500年。保守估計最晚形成於夏末,距今已3600年之久。其理論以陰陽五行為基礎,來闡釋世界萬事萬物的形成及其發展規律。一.陰陽是什麼?世界上,萬事萬物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