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老相士
周易也就是易經,眾所周知,在我們傳統文化裡頭,是五經之首,地位很崇高。
這本書對於一般人來說,因為難讀難懂,故而透著幾分神秘感。
正因為這個地位,以至於不少大學都開設了這門解讀周易的課程,有的還設置為博士生專業。
佔卜算卦這種事,登堂入室,美其名曰預測學,成了科學研究之學科門類了。
怎麼來看待這種所謂周易或者周易研究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類文明進化到今天,所謂哲學著作、特別是哲學原典,必須回答以下問題:
人是什麼?人從哪裡來的?又到哪裡去?世界是什麼?宇宙是什麼?生與死是什麼關係?物質與精神是什麼關係?
存在與意識是什麼關係?人為什麼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人的生存理念是為了客體、還是為了主體?
什麼是理性?理性是從哪裡來的?什麼是邏輯?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規律?規律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現象?什麼是必然性?什麼是偶然性?
為什麼可以判定登堂入室盜竊的人有罪,卻不可以判定闖入菜園子吃菜的牛羊有罪?等等。
應該說,這些哲學的根本問題,周易裡基本上都沒有明確的說法,或者說就沒有涉及到這些問題。
陰陽標誌
歷代學者推崇的天人合一,是中國最早、最重要的哲學。
可是在周易裡也是語焉不詳。就是讀上幾十年周易也懵懂迷茫:天人合一到底是什麼?
歷代關於天人合一的解釋,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說天與人要和諧;有說人與天是統一的,人間的一切都是天的意志體現……
究其實,天人合一什麼意思也沒有,連廢話都不如。廢話起碼意思明確,不過是人人都知道的意思罷了。
但天人合一被解釋兩千多年了,至今沒有定論。作為一種概念的天人合一,沒有明確的意義,還叫概念嗎?
作為一種哲學的天人合一,實際上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還叫哲學嗎?
不少人推崇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哲學,天人合一到底哲學在哪裡?千百年來誰也未說清楚!
究其實,概念模糊是中國文化的普遍現象,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可悲的是,歷代中國文人把模糊概念當寶貝,把說不清的糊塗問題當學問。似乎掌握的糊塗問題越多,越是有學問。
把明白的問題說糊塗了,把明顯的事理說模糊了,便成了大學問了。把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人類無法知道的問題說糊塗了,變成了神乎其神的玄學了,便是最大的學問家。
例如《道德經》裡的「道」是什麼?老子說了半天其實什麼也沒有說明白,不過是故弄玄虛了半天。
後人卻對這個什麼也不是的空洞概念敬若神明。這不僅是拿著模糊概念當學問,而是拿著模糊概念當神靈了。
傳統文化裡類似這種拿著模糊概念當寶貝的現象比比皆是,這裡就不多說了。
讀經小憩的美女
還是回到天人合一上。天就是天,主要就是環繞地球的大氣層。天與人怎麼可以合到一起呢?
非要把天與人合成一個連自己都說不明白的概念,目的只能是自欺欺人。
如果人間的一切是天的意志體現,那就不是天人合一,而是「以天壓人」了,哪裡還有什麼天人和睦相處呢?
可以肯定的是:標榜天道天理、天人合一之類迷糊概念的《周易》,在哲學意義上幾乎等於什麼也沒說。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至今有人推崇周易是中國文化裡的哲學經典。你若問他從何談起?他除了像歷代文化學者解釋天人合一那樣,說了一通自己也不明白的糊塗話外,什麼哲學問題也沒有解答。
至於說周易是科學著作,那更是不靠譜了。
不要說周易裡沒有科學,就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裡面,都很少有科學的影子。
早在1949年之前,任鴻雋、竺可楨、馮友蘭等科學家和哲學家,就已經反覆斷言過「中國古代無科學」。
古老的易經
任鴻雋、竺可楨、馮友蘭等人說中國古代無科學,只是個事實判斷。還不是科學理論之論證。這裡我可以提供一些科學理論方面的簡單論證:
一、所有的科學定律都是用數學計算出來的;所有的科學定律又是可以用數學方式予以表達的。所以德國著名的數學家高斯有言「數學是科學的皇后」。
這個說法不必舉例,中學生都知道。但中國古代沒有完整的數學,只有簡單的算術。
《九章算術》直到晚清仍然是中國數學的最高水平。但《九章算術》裡連平面幾何都沒有。沒有數學哪來的科學?至於周易裡的數學,是連加減乘除都不完全的算術。
二、科學研究需要邏輯思維。但中國文化裡沒有邏輯學,作為「五經之首」的周易也沒講到邏輯學。
中國人不會邏輯思維。不會邏輯思維不是中國人天生的智商有問題,而是中國文化、中國教育扼殺了人的邏輯思維的潛能。
邏輯思維的起點是凡事問「為什麼」。於是才有了邏輯推理與因果律。但中國文化與中國教育向人們灌輸的是:凡事問「是什麼」,不必、也不應該問「為什麼」。
但是,大家都知道,比較真實單純的兒童,最大的特點就是問不完的「為什麼」。這是人的基本天性。
中國的兒童讀書讀到大學畢業,反而不會問「為什麼」了。這是中國文化與中國教育扼殺人的天性所造成的殘酷後果。
如果說周易是「五經之首」;那麼可以斷言的是,恰恰是「五經之首」所主導的中國文化,扼殺了人的邏輯思維的可能!
如此看來,周易怎麼會是講科學的書呢?
懷揣易經的年輕人
在周易這部書裡,要哲學沒有;要科學沒有;要數學沒有;要邏輯學沒有;要文學藝術沒有;要經濟學更沒有……
這樣一部「什麼都沒有」的書,怎麼就成了「中國的百科全書」呢?
歷代文人因為孔聖人推重周易,都被周易如此這般的自我介紹給唬住了:「周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
稍有點理性、有點科學頭腦的人,看了周易的這種「自我介紹」,都不能不疑問:
如果周易有這等「本事」,中國人早已什麼規律也掌握了,早已有了可以推動生產力進步與發展的科學了,不至於在落後的農業文明社會裡長期停滯不前。
所以我敢斷言這些突然冒出來的周易專家沒有一個上學時學過周易。
那些半路出家的周易專家,哪來的底氣說周易是部百科全書、是部科學著作,說周易的佔卜算卦是科學呢?
著名學者高亨在他的幾部專著比如《高亨周易九講》、《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等,反覆強調過,周易就是一部古代算卦的書。
周易的價值主要體現了遠古時中國人的佔卜文化。佔卜文化是那個時期中國人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研究周易可以了解遠古時期中國人的生活。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遠古時期的人認為:周易裡講的佔卜方法切合了天地萬物與人間變化的所有規律。所以佔卜可以預知這種變化中出現的吉兇利害現象。
人生中所謂的避害、趨利,避兇、趨吉,避免災禍、避免不測就是這樣實現的。古人的這種想法與做法可以理解。但沒有任何科學道理。世界上所有的現象,都有其內在的必然性與外在的偶然性。內在的必然性可以通過科學分析、科學判斷發現其必然性的因果關係,從而預知「因」與「果」。
但偶然性是人類無法做出提前分析與判斷的,這種偶然性卻偏偏是改寫歷史的決定性因素。所以通過佔卜達到預知的目的,只是沒有科學的遠古時代人類的一廂情願。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普遍認為佔卜算卦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蒙昧文化現象。
從最簡單的常識出發,如果佔卜算卦是科學、有用處、能管用,長期被周易主宰文化的中國歷史上,中國人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苦難與不幸了。
因為佔卜算卦的中心目的就是為了逢兇化吉、避害趨利,難道把佔卜算卦換成一句冠冕堂皇的預測學,就能變成科學了?這顯然是無法成立的。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非常精要的從易經開始梳理,將我們傳統的哲學觀念,使之系統而條理,且常有精闢獨到之論,令人大有所獲。
此書一出版,便廣受學界好評,幾十年過去,已成經典。下面這個版本是中華書局出版,很好的正版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下方「看一個看」了解和購買。開卷必有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