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中國經濟】2020年就業數字折射出中國社會經濟的活力與潛力

2021-01-20 北方網

央視網消息:剛剛過去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度打亂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節奏,也讓很多人面臨著就業壓力。壓力之下,如何穩住就業這個最大的基本盤?大數據為您一一作答。

下降41%! 在2020年一季度末,勞務輸出大省河南外出務工人數同比大幅下降。

基於中國聯通大數據,我們勾畫出一張反映河南省外出務工人員流出的氣泡地圖。畫面上,氣泡越大,表示流向務工地的人數越多。和2019年比,2020年春節後,河南流向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等傳統「打工地「的人數明顯減少。

人員流動不暢、用工需求減少,疫情讓農民工成為受衝擊最大的群體。保就業!一系列助企紓困幫扶政策相繼落地,農民工就業的蓄水池穩了起來。

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疫情後,幾十萬次專車、幾百列專列、幾百次包機,將農民工「點對點」輸送到務工崗位上。到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農民工外出務工總量達到1.79億人,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97.9%。

外出務工通道恢復暢通,留在家門口就業的通道也在變化。大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河南本地就業的人變多了,同比增幅高達30%。

國家通過「五個一批」措施,全力拓寬農民工家門口就業渠道。截至2020年12月初,全國有1800多萬返鄉留鄉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隨著鄉村產業的豐富,就業崗位也有新變化。無人機飛手、電商銷售員、農業經理人,越來越多的新職業出現在鄉村。

疫情之下,就業有壓力,但仍有新機會。 

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問診,這些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構成了今天的「三新經濟」。國家信息中心分析全網招聘信息發現,「三新經濟」領域的招聘量在過去兩年佔總量的比例一路上升,2020年3月達到頂點,佔比7.9%,和2019年比上升2.5個百分點。其中,直播帶貨拉動了不少招聘需求。春節後,全網招聘人數同比下降三成,直播類相關招聘卻增長133%。不僅如此,「帶貨主播」還在2020年有了新稱謂——網際網路營銷師,成為國家認定的新職業。

2020年前11個月,全國新增城鎮就業1099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就業目標。時代在變,多元化的就業方式、層出不窮的新職業不斷打破傳統就業觀,折射出中國社會經濟的活力與潛力。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點亮激發創新活力,數字經濟賦能中國發展
    中國網評論員 戚易斌11月23日至24日,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烏鎮舉行,吸引了世界網際網路界的目光。千年古鎮已成為世界觀察網際網路創新的窗口,向整個人類社會展示著「一切皆有可能」的數位化未來。
  • 到2025年,數字經濟領域將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到數字經濟中...
    孫成坤說,雖然最近網約車司機的流動性較大,但他加入的很多微信司機群都是滿員狀態。裡面不只有全職司機,還有兼職司機,網約車平臺幫他們解決了就業或提升了家庭收入。從學歷上看,司機裡也有不少大學畢業生。「有文化才玩得轉這個軟體,要不然接單、搶單、派單這些能把人繞暈了。我也是孩子先教我怎麼弄,然後自己慢慢熟悉的。」孫成坤說。  何為數字經濟?
  • 【「數」說烏蘭察布】發展數字經濟 插上騰飛翅膀
    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數字中國建設的新趨勢、新要求,依託獨特優勢,以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牢牢把住數字經濟發展的脈搏,奮勇拼搏、乘勢而上。 這些優勢既有先天稟賦,也有後天培育,二者的良好結合,孕育出烏蘭察布吸引大數據企業投資的深厚「沃土」。以「數」為媒 引來數字經濟「金鳳凰」2020年6月15日,阿里巴巴烏蘭察布數據中心舉行開園儀式。
  • 展望2020年中國經濟:新舊年代間的轉換
    2020年,既是本世紀20年代的肇基之年,也是中國經濟新舊年代的轉換之年。而年代之變,不僅蘊含經濟主脈的革故鼎新,更將催動投資格局的別開生面。展望2020年,一方面,「高增速」年代餘音漸遠,經濟增長趨於平淡而平穩。鈍化的庫存周期與韌化的地產周期形成對衝,加之政策周期的歷史性蛻變,中國經濟的年度增速預計將略有下降,季度增速或將走出「緩V型」路徑。
  • 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回顧及2021年市場前景預測
    數字經濟是以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位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一、2020年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回顧(1)政策近年來,國家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 餘永定:我不相信任何關於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的計算
    過去的10個月消費增長率是-5.9%,這是非常差的數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在中國我們沒有最終消費的季度數字,所以我們就只能用一些估算或者替代,這個替代稱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數字並不是非常準確,只能大致替代,但是我們沒有其他可靠的數據,所以只能用這個替代最終消費。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反彈趨勢很強勁。
  • 扛住疫情經濟雙壓力,2020中國讓世界驚嘆的背後,原來是這四個字……
    二、市場支柱不能倒在如今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之下,市場主體的活力顯得尤為重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市場主體除了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等個體之外,最重要的必然是大大小小的各種企業。對於個人而言,企業是我們工作、掙錢、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
  • 疫情之下如何穩住就業基本盤 大數據給出了答案→
    剛剛過去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度打亂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節奏也讓很多人面臨著就業壓力壓力之下如何穩住就業這個最大的基本盤?大數據為您一一作答下降41%!在2020年一季度末,勞務輸出大省河南外出務工人數同比大幅下降。 基於中國聯通大數據,我們勾畫出一張反映河南省外出務工人員流出的氣泡地圖。氣泡越大,表示流向務工地的人數越多。和上一年比,2020年春節後,河南流向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等傳統「打工地」的人數明顯減少。 人員流動不暢,用工需求減少,疫情讓農民工成為受衝擊最大的群體。
  • 北大學者:4是中國經濟吉利數 傳統數字命理學有誤
    據報導,分析認為,外界近期對中國債務水平不斷上升以及投資回報率出現下降的擔憂可能有些過度,中國經濟將在2014年恢復強勁增長。   以下是部分文章摘選:   在中國,數字「4」不吉利,因為發音聽起來有點像「死」,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手機號碼裡有數字4。
  • ...數字經濟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新基建藍皮書》首發: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撰寫的《新基建藍皮書》5日在廣西南寧首發。藍皮書指出,數字經濟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中國經濟逆風破浪,喜看最美「微笑曲線」
    即將收官的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即將邁上100萬億元新臺階。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
  • 快狗打車參與數字平臺經濟促就業助脫貧行動 為就業增長提供動力
    在近日啟動的「數字平臺經濟促就業助脫貧行動」中,到家集團作為6家平臺經濟企業之一參與其中。行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以「平臺經濟促就業、脫貧增收奔小康」為主題,旨在依託數字平臺經濟企業,努力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集中向貧困地區提供就業及脫貧增收支持。
  •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有多大?日本1970VS中國2009
    近年來,「中國崩潰論」、「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論述不絕於耳,也從來不缺市場,十年前發出這種聲音,現在看來固然可笑,但是在當前中國經濟處於「增速換擋」的關鍵期,這種論述卻啟發我們來思考,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潛力到底在哪裡。
  • 【財經翻譯官】祝賀中國經濟,「你轉正了」!
    雖然0.7%數值不大,但放眼全球橫向來看,據IMF此前預測,發達經濟體今年將衰退5.8%,其中美國經濟將衰退4.3%,歐元區經濟衰退8.3%,英國經濟衰退9.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衰退3.3%,其中印度經濟將萎縮10.3%。IMF認為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三季度數據的轉正正是對這一預測的有力支撐。
  • 中信證券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再展宏圖
    1)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9%,似乎「過高」的增速主要是由於2020年較低基數所致,如果將2020-2021年平均起來看,兩年的幾何平均增速約為5.4%,基本符合中國當前的潛在增長水平,也比較好地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2)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來自消費和製造業投資。
  • 【資訊】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1、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信通院白皮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構成,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圖表:數字經濟內涵
  • 外媒:中國現在的經濟是什麼樣?請看數字
    《歐洲時報》援引德國《時代周刊》的文章指出,中國現在的經濟是什麼樣?40多年前,鄧小平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農民可以為自己而耕種,讓外國投資者的資本可以從中國南方的自貿區進入中國;40年後的今天,數千萬農民脫離了貧困,村莊成為現代化的大城市,高科技列車在大都市之間來回奔波。
  • 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越來越多指標「轉正」,是特殊之年中國經濟交出亮眼答卷的一個縮影——經濟逐季改善,全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兌現承諾,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保障民生,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深化改革開放,海南自貿港建設啟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功籤署……這份中國答卷有多珍貴?
  • 「2020搜狐財經峰會」順利舉行 專家看好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
    中證網訊(記者 王舒嫄)11月26日,「2020搜狐財經峰會」在京舉行。黃奇帆、賀鏗、魏建國、劉元春、姚洋等專家出席,峰會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主題,就「雙循環經濟格局」、「十四五」開局之年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三 上海年均增速超過20%
    全球數字經濟排名(來自上海社科院報告) 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發布了數字經濟藍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