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統治者熱衷於徵戰,他們總是想通過武力降服新的國家。在滅亡南宋、統一中國以後,忽必烈就把進軍的矛頭指向了東面的日本,西南面的佔城、安南、緬甸,以及南海外面的爪哇。
成吉思汗的時候,蒙古已經徵伐高麗。一二三二年,高麗國王已向窩闊臺稱臣。從忽必烈即位起,高麗政事實際上處於蒙元的控制之下。高麗成了元朝進攻日本的基地。
一二六五年,忽必烈從高麗人趙彝等人處得知,隔著大海,東方有個日本國。一二六六年至一二六九年間,忽必烈先後派遣兵部侍郎黑的、禮部侍郎殷弘等出使日本,中間高麗也派使者進行溝通,但日本始終不予理睬。一二七一年,元朝的國信使趙良弼在高麗通事的導送下到達日本太宰府,日本才遣彌四郎朝見忽必烈。兩年後(一二七三),趙良弼再次出使日本,也到了太宰府。忽必烈向日本致國書,表面上說是「通問給好,以相親睦」,實際上是要求日本歸順臣服,日本不予答覆。這樣,忽必烈決定以兵戎相見。
第一次進攻日本在一二七四年。這年,由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率舟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人攻入日本,但只是擄掠一番,軍事上沒有取得什麼勝利就返回了。在徵伐南宋期間,元軍無暇東顧。一二七五年,又派禮部侍郎杜世忠等為國信使去日本,日本也不理睬。到了一二八0年,杜世忠等被日本殺死,這時南宋也已經平定,忽必烈於是決定大舉徵日。
第二次進攻日本在一二八一年。這年年初設置日本行省,命坷刺罕為右丞相、范文虎為右丞,與忻都、洪茶丘等一起進軍。適逢阿刺罕病卒,改由阿塔海為統帥。當時,在江南趕製了大量海船,組成了一支十萬大軍。這年七月,這支海上遠徵軍開到了平壺島海面,遇到颶風,全軍登上了九龍山。颶風擊碎船隻,將帥們挑選堅固的好船逃走,留下來的十萬軍隊只有一個百戶充臨時指揮。日軍乘機進擊,元軍大半戰死。有二三萬人當了俘虜,日本方面把其中的蒙古人、高麗人和漢人都殺了,而留下原屬南宋的新附軍做奴隸。
一二八三年,忽必烈又要徵日本,命阿塔侮為日本行省丞相,以高麗國王王睶和阿塔海一起主持其事。但是,在江南諸省募水手造海船,弄得勞民傷財,民不聊生,福建等地人民因而發動起義。同時,從一二八四年起,佔城、安南方面的戰事十分吃緊。這樣,忽必烈才在一二八六年決定罷徵日本。
元時,今天的越南地方南北有兩個國家,北方是安南(別稱交趾),南方是佔城。忽必烈在一二六一年封陳光昺為安南國王,這樣安南成了蒙元的藩屬。但是後來元朝任命的達魯花赤凌駕於國王之上,安南統治者是十分反感的。一二八O年,佔城也向元朝奉表歸降。但一二八二年時佔城王子補的掌權,元朝派往暹國、馬八兒國的使臣乘船經過佔城,都被他抓去。於是,忽必烈命佔城行省唆都率軍徵討。
一二八三年,唆都攻破佔城國都,但不能將它徹底徵服。第二年,忽必烈先命阿塔海率海軍增援。後又命鎮南王脫歡率陸軍配合唆都進討。脫歡的軍隊假道安南,一路上劫掠騷擾,激起了安南的反抗。一二八五年,脫歡、唆都等率領的元軍困於安南,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僅脫歡隻身逃回。一二八七年,忽必烈再命脫歡進軍。脫歡先是十七戰告捷,深入安南國境,當時安南國王陳日烜棄城逃到海上。第二年,脫歡在海上追尋陳日烜,沒有蹤跡。到了春夏季節,瘴病大作,元軍又病又敝,遭到安南軍隊反擊,幾乎又全軍覆沒,還是脫歡個人逃了回來。在這種情況下,元廷只好同安南遣使修好,僅在名義上維持了宗主與藩屬的關係。一二九三年時由於當時安南國王陳日燇拒絕入朝,元軍又一度徵伐,但仍然勞而無功。一二九四年忽必烈死後,終於罷徵安南。
在西南方面,徵緬的戰事前後也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正是忽必烈興建元朝的時候,緬國的勢力也強盛起來,緬王聯合建昌金齒諸部處在與元朝對立的地位。一二七三年,元廷遣使招緬王人朝,沒有結果。一二七七年,緬軍犯雲南邊境,雙方發生衝突。一二八O年,雲南都元帥納速刺丁上奏說:「緬國輿地形勢都已在我的眼中,現在四川已經平定,請增加兵力徵討緬國。」從此,忽必烈調兵遣將,積極進行準備。 一二八三年,諸王相吾答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等攻人緬境,先拔江頭城,又拔太公城。第二年,建都金齒等西南十二部向元軍投降。一二八七年,元軍平定緬國,緬國與元朝建立了朝貢關係。一二九七年,元成宗正式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王,緬國成為元朝的藩屬。
但是,西南的戰事並未停止。一三00年,由於緬王被其弟殺死,元廷發兵徵討。從一三0一年起,元軍又大肆徵伐八百媳婦(今雲南南端和泰國北境)。雲南行省左丞劉深徵發苛急,又激起土官宋隆濟和蛇節的武裝反抗。劉深的軍隊在前去八百媳婦途中,就已死去十之七八。元廷又派劉國傑調動四川、雲南、湖廣的軍隊赴陣。在湖南、湖北,為了運送軍糧,徵發的丁夫達二十餘萬。「哭聲震動湖南北」,民心騷動。第二年,劉深因喪師而被處死,劉國傑終於把宋隆濟、蛇節鎮壓下去。
在西南用兵期間,元朝在南海上又一度出徵爪哇。平定南宋以後,元廷不斷派使者與南海許多國家建立了聯繫。爪哇原來也和元朝通好,但後來元朝的使者在爪哇被黥刺面部,忽必烈便決定發兵徵討。一二九二年,由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率福建、江西、湖廣三省兵二萬、船千艘遠徵爪哇。軍至杜並足後水陸並進。爪哇王土罕必闍耶表示向元軍歸順,葛郎王哈只葛當進行對抗,但在元軍進攻下也被迫投降。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等支持了土罕必闍耶,但是當他們撤走後,土罕必闍耶立即反叛了。所以這次遠徵實際上也是勞師費財,無功而還。
上面這些徵戰都只不過是忽必烈及其後裔的窮兵黷武武而已。這些非正義的對外戰爭最後都不得不逐個終止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