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記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意思是說,肝是「將軍」,是「統帥」,負責謀慮、思考;同時管理身體各部門的運作。
一個肝臟健康的人,身體各個循環,都會正常運轉。
因此人們也常說,百病之源,根在肝臟!可見肝臟的重要性。
肝臟不好的人,身體4處會「亮紅燈」,佔1個,最好也檢查一下
1、眼有血絲
如果一個人,眼睛裡,布滿了紅血絲,並伴有視力模糊,那麼這個人十有八九是肝火旺盛。
另外,肝火旺盛還會出現口乾、口苦、口臭、晚上睡眠質量差、煩躁等症狀。
如果這些情況同時出現,很可能就是肝火旺盛所致。
2、手掌變化
通常,肝臟受損,或是有肝病的人,觀察自己的手掌,會發現在大拇指和小拇指之間的皮膚,是呈紅色斑點或者斑塊狀的。
用手指按壓時,顏色會變蒼白,鬆開手指,便立刻恢復。
這也是肝臟受損的一種典型表現,我們稱之為「肝掌」。
3、眠多夢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皆有神志。
心藏神,肝藏魂。人臥血歸於肝。睡眠時心神和肝魂得到血液的濡養,人體就能進入深度睡眠。
如果心神和肝魂得不到血液的濡養,便會躁動,繼而出現多夢、甚至失眠的情況。
4、面有肝斑
中醫認為「肝主藏血」,一旦肝臟受損,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通,出現氣血不足、血脈堵塞等問題,面部就會發暗,甚至發黑。
長此以往,體內毒素會沉積在臉部,形成黃褐斑,又被稱為「肝斑」。
日常3個習慣,會導致肝臟「病變」,儘量遠離!
1、酗酒
我們都知道,喝酒傷身;其實,每天喝點小酒,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日日酒不離手,過量飲酒,則是對身體的「不負責」!
要知道,酒是公認的肝臟的「敵人」,一旦攝入過量,過頻,很容易導致「酒精肝」。
而肝臟發生病變,通常都是由酒精肝開始的。
2、久視
每天盯著電腦,玩手機等電子產品,常常會有眼睛乾澀、視物不清、渾身疲倦、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肝」,肝通目;
若肝血不足,易使兩目乾澀,視物昏花。
3、亂用藥
是藥三分毒。
生病吃藥,是常理。
像有些病,如感冒,能不吃藥,就能自愈的疾病,這種情況,儘量不吃或少吃。
藥物服用過多,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同時還可能會引起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養護肝臟健康, 記住三個一!
一、一套養肝飲食
1、多吃綠色食物
中醫講,綠色入肝經。
也就是說,日常多吃綠色的食物,有利於肝氣的循環和代謝,促進肝臟排毒,還能夠消除疲勞、舒緩肝鬱。
例如:西蘭花、菠菜、茼蒿、青蘋果、油菜等。
2、多喝養肝茶
蒲公英,入肝經,擅長排肝毒,跟乳薊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含有的甾醇類物質,能夠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經常泡上一杯蒲公英茶,排肝毒,防肝損,保護肝臟健康,十分有益。
3、多優質蛋白
養護肝臟健康,應儘量選擇優質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這類食物是肝臟的最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輕肝臟的負擔。
這是因為,優質的蛋白質就像肝臟的「維修工」,能起到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二、一系列養肝動作
1、浴手
通過浴手動作,不僅可以調節全身氣血運行,還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手部的局部症狀。
做法:心靜神凝,意守丹田,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一般做3-5分鐘即可。
2、敲肝膽經
經常敲擊肝經、膽經,可以助肝疏洩、清肝瀉火,是不錯的護肝方法。
做法:從膝關節內上方開始,四拍,敲至腹股溝;轉至膽經,從環跳穴開始,四拍,敲至膝關節外上方,慢慢收回。
3、按穴位
肝,肝臟也。俞,輸也。
肝俞,名意指肝臟的水溼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位置: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常按此穴,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等功效。
三、一份養肝心情
中醫講,肝喜條達,條達就是通順的意思,心情舒暢則氣暢,這樣肝臟的功能才能旺盛。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儘量保持好心情,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暢。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