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加油!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煤炭限量、電價較高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煤化工企業如何走出困境、謀求生存與發展?在4月28日河南心連心集團召開的河南省煤化工企業座談會上,企業代表再次呼籲政府相關部門調整產業政策,給予企業良好的經營環境。同時,煤化工企業也要拓展思路,謀求新策,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共渡難關。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衛輝市豫北化工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所屬單位等15企業代表認為,今年以來,煤化工企業克服疫情期間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積極復工生產,較好的滿足了春耕市場的供應。但是,由於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企業面臨的煤炭限量、電價居高不下、現金流不足、搬遷改造難度大等問題仍是制約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問題。受此影響,河南好的煤化工企業負荷率在85%左右,部分中小企業負荷率只有40%,個別企業繼續停產。
為此,這些企業再次呼籲,期盼政府審慎制定煤炭減量化政策、延緩固定床間歇式煤氣化爐淘汰時間或取消淘汰單套裝置30萬噸/年以下合成氨政策、降低企業貸款門檻、給煤化工企業享受國家優惠電價政策,以幫助煤化工企業走出困境,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河南省石化協會常務副會長蘇東
鑑於上述情況,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蘇東在《河南省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思考》中說,河南是傳統煤化工產業大省,對促進河南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但與現代煤化工的要求相比,河南煤化工行業仍存在產業布局分散、環保壓力大、成本優勢不突出等一些突出問題。
「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以東石化、西煤化為依託,拉開『兩個翅膀』,抓住發展契機,發揮產業基礎優勢,加快轉型、升級和發展的步伐,做好基礎原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準備。」蘇東說。
許多企業代表表示,要積極主動作為,不能坐在原地等「死」,逆勢而為,危中尋機,在困難情況下顯出英雄本色,求得生存與發展。
河南省石化協會秘書長楊奇申主持會議
河南省石化協會秘書長楊奇申和一些企業代表認為,鑑於當前形勢和有關政策,煤化工企業要邊生產邊改造。結合不同企業實際,抓好基礎改造、搬遷改造和智能化改造,築牢行業根基。特別是以智能製造為抓手,實現綠色製造過程,進而全面提升化工生產智能化水平。同時,藉助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以行業對標工作為引領,強化技術改造能力,提高行業競爭力。
調整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是與會企業應對當前困難的一項舉措。部分企業認為,目前,普通化肥、甲醇、乙二醇等產品競爭加劇,價格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為改變這種局面,要適時調整不同產品產量,實施差異化管理,降低效益不好的產品產量,加大成本低、效益好的產品產量。同時,延伸甲醇、尼龍56、聚甲醛、煤基乙醇、三聚甲醛等產業鏈條,向中間體和終端發展。
心連心集團總經理張慶金則認為,煤化工企業要走出去闖市場。長期看,固定床間歇式煤氣化爐技術,電耗較高,即便有延緩的可能,但終究有淘汰的時候。為此,要深入研究我國東西部化學品物流通道,結合國內期貨、現貨市場,融入保稅加工園政策,利用西部的能源、價格等優勢,謀劃向西部布局和發展。
「利用期貨市場,先走一步,也是企業可以嘗試的有一項措施。」中原期貨相關負責人建議,企業在困難時期,可以利用資本運營、融資對接等方法,對生產經營進行補充,規避企業風險,求得生存和發展。
與會代表發言
「河南化工產業對煤炭的依賴度較高,煤炭對河南化工產業的直接貢獻率在30%以上,帶動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生物化工等新興產業在60%以上,未來河南的先進化工製造業的基礎仍然離不開煤基化工產業。」蘇東介紹說,河南煤化工企業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打贏藍天保衛戰。同時,選擇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煤電化熱一體化的新型生產過程示範改造,形成園區供熱一體化產業鏈或IGCC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在此基礎上,推廣廢熱鍋爐回收化學反應熱用於發電,實現煤電化熱一體化,真正達到近零排放的目標。
據蘇東介紹,針對煤化工企業反映的有關政策問題,4月初,河南省石化協會向河南省政府書面請示,省政府主要領導已作出批示。目前,河南省工信廳和省石化協會正在共同商議、起草相關文件並徵求相關廳局意見,近期有望出臺相關調整政策,以促進河南石化經濟健康發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