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撰文致信張愛玲 文風矯揉造作引網友譏諷

2021-01-09 觀察者網

近日,蔣方舟致信張愛玲的文章《致 張愛玲小姐》被轉載到微博上(選自《私信@他們》 新星出版社2012年8月),由於文風過於矯揉造作,立刻引來網友譏諷一片。

在文章中,蔣方舟援引張愛玲對生活的描述,「生活像你從前的老女傭」,稱自己的生活如今也變成「這樣一個慢吞吞的老女傭,求之不得的無奈多過躊躇滿志,事與願違的情況多於種瓜得瓜。無論自己抑或是時代,都看不清前路在哪兒,也不知道走哪步會滿盤皆輸的錯。」並表示在自己最後的退守中,「還能讀懂你,我想我也是幸運的」。

在蔣方舟筆下,張愛玲總是面臨「一堆無從選擇的選擇題」,也許是對這樣無奈人生的共鳴,蔣方舟筆調幽怨頹廢,與張愛玲說著各種體己話,「你遇到胡蘭成時23歲,我遇到你時7歲,如今也快23歲了。先是看你的文章,然後研究你的人生,時而背離,時而叛逃,時而萬有引力一般地靠近你的人生。」

如此懂張愛玲,自然也少不了理解她與胡蘭成的關係。雖然知道胡蘭成是「非常醜惡骯髒的人」,但也表示,「如果我事先沒有這種心理防禦,恐怕也很難抗拒胡蘭成的魅。」。「因為你無法把違背社會常理和道德的職責施加給他,他自己有一套標準和與之匹配的語言。……他有自己解釋世界的語言,以及評價萬物的體系。你永遠不能指責他錯了,因為標準是他定的。當你去評價胡蘭成時,就不得不進入他的世界,參照他的標準,使用他的語言。」「胡蘭成的這套標準柔情而委婉,所以讓人容易沉迷不能醒。」

文章在微博轉載開以後,立刻引來譏諷一片,網友們紛紛表示,如果矯情的文風實在讓人受不了。更有專業人士譏諷,「蔣小姐,真會寫稿嗎?」

網友犀利吐槽

除了調侃,有網友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更有些網友直接表達了不滿。

蔣方舟致信張愛玲文章引網友不滿

(全文請點擊下頁)

 

《致 張愛玲小姐》

 張愛玲你好:

那天又想到你,是和人談起胡蘭成。

話頭並不是從胡蘭成而起,而是從一本叫做《在德黑蘭讀〈洛麗塔〉》的書開始。伊朗女學者阿扎西從海外歸來,回到自己的祖國伊朗教授西方文學,她因為不願意戴著面紗上課,辭掉了在德黑蘭大學的教職,邀請了七名女學生,每周四到她家裡貪婪地閱讀英文經典。她為女孩子們選定的閱讀教材有《一千零一夜》、《洛麗塔》、《了不起的蓋茨比》等。

這本書的主題,是講在個人自由受到強烈桎梏的大環境下,如何通過啟蒙自身,來改變所處的世界。而書裡最讓我感興趣的細節,卻是當這些秘密閱讀小組的妙齡少女們讀到亨伯特,忍不住震顫和心動,「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仿佛亨伯特在舌尖所含的是她們的名字。

忽然就想起了胡蘭成,像所有的喜愛你、瘋狂迷戀你的人一樣,我也很討厭胡蘭成,不解你對他的深情。亨伯特和胡蘭成一樣,其實是非常醜惡骯髒的人,內心有永遠也見不得人的一面。

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種奇異的,能操縱女人的能力。魅,祛不了的魅。比如臺灣的朱天文、朱天心兩姐妹,就是很明顯的在胡蘭成語言的操控之中。

不同的是,在對女人永不停息的追求上,亨伯特有種自知的病態,胡蘭成卻視其為天下最正當、最美的事業。

胡蘭成在給人的信裡寫:

「乃至在路上見跛足的或乞丐的婦人,我都設想我可以娶她為妻。此是年輕人的感情,如大海水,願意填補地上的不平。因由此感情,故山川草木以及女學生,皆映輝成鮮潤的了。」

我看了,得比舊文人「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毛病還要令人憎惡,因為除了風流,還有一種臨幸天下的濫愛,自視為上帝、「文人中心主義」——我生氣,也是因為對他有先入為主的意見,知道他和你的故事,所以在讀這封信的時候,腦海裡總有他顧盼生姿的樣子。

如果我事先沒有這種心理防禦,恐怕也很難抗拒胡蘭成的魅。

因為你無法把違背社會常理和道德的職責施加給他,他自己有一套標準和與之匹配的語言。比如他在《今生今世》裡寫:「前一晌我看了電影沛麗,沛麗是一隻小慄鼠,洪荒世界裡雷火焚林,山洪暴發,大雪封山,生命只是個殘酷。它隨時隨地會遇上敵人,被貂追逐,佯死得遁,而於春花春水春枝下,雌雄相向立起,以前腳相戲擊為對舞,萬死餘生中得此一刻思無邪的戀愛,仍四面都是危險,叫人看著真要傷心淚下。眾生無明,縱有好處,越見得它是委屈。文明是先要沒有委屈。」

他把整個文明的概念,落在一隻驚惶的老鼠上。把那些龐大的詞彙,都濃縮成一個楚楚的「委屈」。雖然我們明知道文明是個龐大複雜的概念,絕不是輕巧的「不委屈」幾個字,但是卻不知不覺接受了胡蘭成的說法。他有自己解釋世界的語言,以及評價萬物的體系。你永遠不能指責他錯了,因為標準是他定的。當你去評價胡蘭成時,就不得不進入他的世界,參照他的標準,使用他的語言。

胡蘭成的這套標準柔情而委婉,所以讓人容易沉迷不能醒。

阿城也把胡蘭成的《今生今世》借給陳丹青,他在胡的文章中看出了殺氣。殺氣是藏在一團圓融溫柔的香氣中吧。連阿城也只找出了一處破綻,說他「兵家寫散文:細節雖豐惟關鍵處語焉不詳」。

最喜歡你的書,並不是你二十幾歲才華橫溢期寫的小說,而是一本沒寫完的《異鄉記》。這本書只有三萬多字,記錄了1946年你從上海到溫州尋訪胡蘭成的見聞。

看得人心驚肉跳,尤其是看你平淡地敘述出自己不那麼體面的經歷:「請女傭帶我到解手的地方,原來就在樓梯底下一個陰暗的角落裡,放著一隻高腳馬桶。我伸手鉗起那黑膩膩的木蓋,勉強使自己坐下去,正好面對著廚房,全然沒有一點掩護。風颼颼的,此地就是過道,人來人往,我也不確定是不是應當對他們點頭微笑。」

《圍城》裡也寫到過知識分子逃難的狼狽,但是下筆要克制保留很多,錢鍾書嘴角總有一抹嘲弄的笑,要與這鄉間的生活拉開距離。不像你誠實得近乎殘忍,幾乎漫不經心地橫刀對自己剖腹,露出慘澹與不堪來。

你流產(抑或是墮胎)過,《小團圓》裡寫自己直視著抽水馬桶裡的男胎兒,肌肉上一層淡淡血水,大大的雙眼突出。這一幕簡直恐怖到了極點,如同排洩物一樣的胎兒被衝入排水道,性、虐殺、暴力擁擠在一段讓人心碎的記憶中,你卻有耐心細細地回憶和描摹這畫面。

你對自己狠,也不饒過別人。《殷寶灩送花樓會》寫的是傅雷的故事。傅雷愛上了學生的妹妹,一個美貌的女高音。而妻子朱梅馥善良浩蕩如菩薩,包容憐惜丈夫一切的暴戾乖張。傅雷和女學生相戀過,最後沒能在一起。女學生把故事告訴了你,大概也期待你能寫成個如泣如訴的悲歌,豈料在你眼裡,他們的愛情並不是唐傳奇,甚至不算是一段世說新語,而不過又是一段自欺欺人。雖然傅雷在你動筆這篇小說幾個月前,才剛寫過文章,誇讚你為「文壇最美的收穫」,可是你並沒有領情,筆下的傅雷不是唐璜,而是個神經質的虐待狂。

評論家柯靈曾經寫過著名的《遙寄張愛玲》來懷念你,滿懷深情懷念你的才華。在《小團圓》裡,你卻毫不留情地寫了當初是怎樣被他在公車上調戲的:「真擠。這家西點店出名的,蛋糕上奶油特別多,照這樣要擠成漿糊了。荀樺(原型為柯靈)乘著擁擠,忽然用膝蓋夾緊了她兩隻腿……就在這一剎那間,她震了一震,從他膝蓋上嘗到坐老虎櫈的滋味。

她擔憂到了站他會一同下車,擺脫不了他。她自己也不大認識路,不要被他發現了那住址。幸而他只笑著點點頭,沒跟著下車。剛才沒什麼麼,甚至於不過是再點醒她一下:漢奸妻,人人可戲。」

你總是把人想像得比真實更壞一些,或者說,你眼光毒辣,發現了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沒有發現的猥瑣心思,並且不憚寫出來,不管那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意,或是有恩。

對胡適先生,你卻是少有地留了情面。那時你們都在美國,離開了國內被人追捧、與人熱絡的環境,而都非常孤獨寂寞。胡適先生的處境大概比你好些,也幫了你許多。你當時住在救世軍辦的宿舍裡,性質和待遇就和收容所差不多。

胡適先生來看你,兩人往黑漆空洞的客廳裡去,胡適先生直贊這地方很好。坐了一會兒,一路出來四面看看,仍然滿口說好,分明是沒話找話。

你送他到臺階外,天冷,你沒穿大衣,卻也和胡適先生在涼風中站了許久。那是你們最後一次見面。你刻薄的筆力並沒有捅破和揭穿什麼,即使內心清明,最後仍然尊稱胡適先生為「偶像」。

對親人和至交,你甚至都沒有那麼友善。你後來和好友炎櫻斷交,幾乎老死不相往來。在後來的通信裡,炎櫻問你為什麼莫名其妙不再理她,你說:我不喜歡一個人和我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個死人一樣。你的弟弟張子靜,你在《童言無忌》裡說他「實在秀美可愛」,聽到別人說他種種不成器,你則比誰都氣憤。他後來向你尋求救濟,你卻分文不給,以至於他也寫書訴述你的冷漠。

「任是無情也動人」——不相干的人恐怕會這樣說你,相干的人則只覺得無情。你卻說自己「所有人都同情」。我想到有人曾經問徐梵澄先生,說魯迅為什麼這麼刻薄,這麼好罵?徐梵澄先生說:「因為他厚道。厚道是正,一遇到邪,未免不能容,當然罵起來了。」

角度不同,冷暖自知吧。平常事物,你比別人更早看到更深一層的苦難,急急別過臉去,人說你無情,其實是同情至深。

你遇到胡蘭成時23歲,我遇到你時7歲,如今也快23歲了。先是看你的文章,然後研究你的人生,時而背離,時而叛逃,時而萬有引力一般地靠近你的人生。

你說生活像你從前的老女傭,叫她找一樣東西,她總要慢條斯理從大抽屜裡取出一個花格子小手巾包,去掉了別針,打開來輕輕掀著看了一遍,照舊包好,放還原處,又拿出個白竹布包,用一條元色舊鞋口滾條捆上的,打開來看過沒有,又收起來;把所有的包裹都檢查點過,她對這些東西是這樣的親切──全是她收的,她找不到就誰都不要想找得到。

你被時代推著走,只能從後往前推測人生的結局怎樣才能美滿些:若沒有爆發戰爭,若留在了大陸,若沒有逃到美國,若晚年回到香港??全是一堆無從選擇的選擇題。

如今,我的生活也成了這樣一個慢吞吞的老女傭,求之不得的無奈多過躊躇滿志,事與願違的情況多於種瓜得瓜。無論自己抑或是時代,都看不清前路在哪兒,也不知道走哪步會滿盤皆輸的錯。這時總想起你的話來:「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到底還能讀懂《紅樓夢》」。這是文學僅剩的安慰,以及最後的退守。還能讀懂你,我想我也是幸運的。

相關焦點

  • 韓寒轉行成「老司機」,蔣方舟泯然眾人,「揠苗助長」不靈了嗎
    而幼年成名的蔣方舟,寫作水平越來越不行,成了空有盛名的花架子,是「揠苗助長」式的成功方法不靈了嗎?曾經的「天才少女」作為曾經的「天才少女」的蔣方舟,她有多麼拉仇恨呢?據她媽媽講7歲開始寫作,9歲寫出散文集《打開天窗》,後來被清華大學降了60分破格錄取。成為中國少年作協主席,一畢業就入職《新周刊》,任職副主編。妥妥的天才少女。
  • 人民日報刊文:一些領導幹部用典故總有點矯揉造作
    更有甚者,有人將網絡上網友編的假典當作文史典故引用,引發了媒體的批評。典故雖小,反映的卻是領導幹部的學風和作風。  在寫文章、講話中人們往往喜歡用典故來強化表達力,增強溝通效果。典用好了,形象恰當,反映出人的人文素養,對於實際工作的指導也有積極意義;典用錯了,反映出文化素養不夠,還會顯現思維能力的缺陷。所以,用典雖小,其用甚大。
  • 生命密碼解讀:才女蔣方舟的起點——被嚇大的童年
    蔣方舟拒絕討好型人格昨天探討了賈乃亮討好型人格的成因,「討好型人格」這個詞,不由讓我想到清華才女蔣方舟。賈乃亮的童年故事網上沒有清楚的資料,相比之下,蔣方舟的童年影像就特別清晰了,這個孩子是被「嚇大」的。
  • 張愛玲妥妥學霸?國文不及格不說,靠英文寫作在美根本無法謀生!
    在胡蘭成《今生今世》的記述裡,張愛玲時常為他補習西洋文學,"她講給我聽蕭伯納,赫克斯萊,桑茂忒芒,及勞倫斯的作品」。1940年代,聞名上海灘時的張愛玲她這位薄倖的前夫哥,只讀了一年高中,英文幾乎一竅不通,有妻如此,那是很崇拜且得意的。
  •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紅粉佳人張愛玲的結局怎樣?
    張愛玲,中國文學界的才女,在筆墨紙硯的世界裡揮灑自如,但是,在現實世界裡,她不能恰到好處的處理人際關係。所以,晚年孤獨寂寞。尤其是結束了跟胡蘭成傷筋動骨愛情後,張愛玲的生命之火暗淡了許多。後來,張愛玲遠赴美國定居,直到1995年在洛杉磯的公寓內獨自死去。今天,我來講講張愛玲的晚年生活。
  • 蔣方舟攜新書做客格力地產無界文化:我們在"南十字星"相遇
    而對於蔣方舟而言,她將2020以及過去與未來的記憶都鎖在了《和唯一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的人一起散步》這本書中。12月19日,格力地產"2020無界文學季"系列活動之創作者現場——特邀作家蔣方舟攜新書《和唯一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的人一起散步》抵達無界,與大家一起聊聊在這個文學與現實的邊界愈來愈模糊的時代中,文學寫作如何重新獲得了觀察和描述世界的距離。
  • 青島有座「新冠高架」,網友建議改名吧,看著難受!官方回應了
    近日,位於山東青島的「新冠高架橋」因名字引熱議。2月18日,一網友致信青島市政府信箱稱,「新冠疫情影響嚴重,老百姓對『新冠』非常厭惡,家住青島市北區新冠高架路附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通行『新冠』高架路,心裡感覺總不得勁。我們堅信『武漢』必將戰勝『新冠』,為此建議青島市將『新冠』高架路更名為『武漢』高架路,以表示武漢必勝,中國必勝的信心。」
  • 劉川鄂談「張愛玲的愛情和她筆下的愛情」
    1985年,劉川鄂在讀碩士時讀到豎排影印本的《傳奇》《流言》,由此被張愛玲深深吸引。碩士論文,題目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張愛玲」。1990年代初,他寫了張愛玲傳記,成《亂世才女張愛玲》一書,也許不太令人滿意;1995年再寫,終於寫成,由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被稱為《小團圓》出版以前最好的張愛玲傳記。
  • 蔣方舟母女共同走進清北網校大師課 直播分享寫作技巧
    6月17日晚,青年作家蔣方舟及其母親尚愛蘭在清北網校大師公開課上,圍繞「如何找到生活當中的寫作題材」以及「如何寫好媽媽」,為學生生動講解了一堂作文課。這是母女倆首次共同坐客直播課程。  直播最開始,蔣方舟首先分享了自己在七歲時寫的一篇文章《乞丐》。她表示,放學路上遇到乞丐這件事看著是無聊的,但就是值得一寫。即便當自己獨自在斑馬線上行走時,也會覺得旁邊的汽車聲像鋼琴聲。
  • 《奇葩大會》選手言論引爭議 高曉松點讚蔡康永反駁
    蔣方舟《奇葩大會》吐槽李誕 高曉松蔡康永對嗆  天津北方網訊:由愛奇藝出品、米未承制的《奇葩大會》第二季每周六晚8:00正在愛奇藝全網獨家熱播,上期節目中,青山與野生動物的故事及網紅考研老師張雪峰的分享引發網友熱議
  • 教育漫話:矯揉造作的弊端
    本人相信,矯揉造作不是兒童從小就有的毛病,也不是未經教導的天性的產物;這是一種莠草,但不是生長在荒蕪的野地上,而是生長在花園的苗地裡,是由於園丁疏於管理或是缺乏照顧的能力才導致其滋長蔓延。一個人之所以表現得矯揉造作,必定起因於管理與教導,以及不能沒有教養的感覺;矯揉造作極力改正本性中的缺點,總是具有一個動人的、令人愉悅的目的,儘管這個目的永遠難以達到;它越是想裝出一副優雅的外表,離優雅的實質便越遠。有鑑於此,我們更加要予以提防,因為它正是教育的過失;這種教育誠然是一種誤入歧途的教育,但年輕人由於自己的失誤,或是由於周圍人群行為不端,他們每每容易受到這種教育的傷害。
  • 夢見張愛玲
    那是2000年3月10日凌晨做的夢,背景完全是模糊的,不知何地,人物卻特別的清晰明確——我夢見了張愛玲。  記得夢裡,去見張愛玲,準備為她的幾篇文章做一系列訪談。  張愛玲語氣肯定,對自己所寫的幾篇新作品表示很滿意。  她告訴我,主事者問她,系列訪談選誰與她合作較好?她毫不猶豫點了我的名字:「彥明吧!」聽了受寵若驚,感謝她給我機會。
  • 百年尋她芳蹤|張愛玲用五句話寫儘自己的一生
    ——《天才夢》對於張愛玲來說,家或許是「一襲爬滿了蚤子的華麗的袍」。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麥根路一幢沒落貴族的府邸。這裡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家。與張愛玲同時代的作家,沒有誰的家世比她更顯赫。祖父張佩綸,光緒年間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清流黨」的主要人物;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女兒。
  • 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
    讀《傾城之戀》有感: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傾城之戀》就是張愛玲的「孩子」象一面鏡子,我們看到的白流蘇、範柳原,包括文中白公館的眾人,甚至是徐太太,都能看到張愛玲的痕跡,無處不在。
  • 《半生緣》——張愛玲的戀愛觀
    《半生緣》——張愛玲的戀愛觀有許多婚姻都是相愛的人不能結合,能結合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張愛玲的小說不管結局是好是壞總有一種悲涼的感覺,就像風來了又走,心滿了又空。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中國現代女作家。1920年,出生於上海。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胡蘭成對張愛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這段感情最終沒有走到最後。
  • 漢字故事:矯揉造作,不是撒嬌的「嬌」
    但是這樣也會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後果,那就是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讓人看不到內在的深度,只能看到一種不自然。這樣說起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矯揉造作」這個詞語,有多少人覺得它應該是寫作「嬌揉造作」呢?很多人往往就一不注意寫成了「嬌」字,看起來感覺這個詞-下子跟女性脫離不了關係。好吧,就算「嬌柔」這個詞出現的次數實在不少,這也不意味著它同樣會出現在成語中啊!」
  • ...叫潑潑子 「姐姐圈」的狠角色白百何詮釋什麼叫不會矯揉造作
    白百何為什麼叫潑潑子 「姐姐圈」的狠角色白百何詮釋什麼叫不會矯揉造作時間:2020-05-09 12:30   來源:發星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百何為什麼叫潑潑子 姐姐圈的狠角色白百何詮釋什麼叫不會矯揉造作 最近熱度最高的綜藝肯定屬於乘風破浪的姐姐了,雖然還沒播出,但是話題度絲毫不比現在播出的低
  • 身為閨秀,卻不會矯揉造作的4星座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那些身為閨秀,卻不會矯揉造作的4星座。水瓶座水瓶座的女生,她們是非常富有才氣的,品行也是非常的高雅,所以這樣的她們,自然受盡了萬眾的矚目。但儘管如此,她們的內心依然保持著最初的美好,在為人處事上,也是非常的大方。從來不會在外人面前,故意的扭捏作態,也不會為了展現自己,而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