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一些領導幹部用典故總有點矯揉造作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劉偉見

  近些年出現的學者或官員用錯典故而引發的笑話不少。有的將「罄竹難書」用作褒義詞,有的將「漸漸入港」用在形容事情已經到位上。更有甚者,有人將網絡上網友編的假典當作文史典故引用,引發了媒體的批評。典故雖小,反映的卻是領導幹部的學風和作風。

  在寫文章、講話中人們往往喜歡用典故來強化表達力,增強溝通效果。典用好了,形象恰當,反映出人的人文素養,對於實際工作的指導也有積極意義;典用錯了,反映出文化素養不夠,還會顯現思維能力的缺陷。所以,用典雖小,其用甚大。對領導幹部而言,手握國家權力,言關民生休戚,一言不正,四方聽之,其用典不可不慎。

  典的本質是歷史智慧和民間智慧的提煉,這種智慧可以補益現實,啟發現實。即用典是為了說明和解決問題的,不是為了好聽或好看。明此,可以克服領導幹部用典的兩種心理偏差:一是不敢用典,即擔心出錯,用典不恰,所以講話寫文章從來都是套話、白話,永遠沒錯,也永遠沒味兒。二是過度用典,即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和博識,引經據典過多,往往又顯得華而不實。

  用典是平時學養積累出來的,不是為了講話找出來的,或者設計出來的。我們看到有的領導幹部講話中用典,信手拈來,自然而然,平白貼切,事理相融。讓我們感覺到貼切舒服,極富啟發,心悅誠服。而有的領導幹部用典,總有點矯揉造作,削足適履。或者與其文風、口語很不相恰,是「查找」出來的典,而不是「流淌」出來的典。所以,用典應當完全服從於表達的需要:用也可,不用也可的典故,則不用。總之要自然而恰當。

  那麼,領導幹部怎麼用對典,用好典呢?

  首先是功夫在平時。最近人民日報海外版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之江新語》的用典,宏富而多彩,讀來貼切、妥當。這反映出他平時的閱讀量和學習量是很大的。習總書記提出領導幹部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這是新時期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內在需求。所以,把學習常態化、端正學習態度是領導幹部用對典的前提。領導幹部要明白典的通識,不要認為只有中國傳統文化才有典,典是經過實踐和學術提煉的一般性哲理的概括,既有中國傳統之典,也有西方文化之典,還有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新典。平時功夫下得足,可以信手拈來,相得益彰。功夫下得不夠,就會發生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對於民間的、國外的、古人的語言中有用的東西,不肯下苦工學,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

  其次要與實踐相融。章太炎先生認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風。古人將徒有形式而無實際作用的空文叫「具文」。維根斯坦說過,人的語言方式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古人曾言,「言不苟造,論不虛生」,即語言與觀點要有實際的來源。用典要與具體的工作實踐相聯繫。在隋唐之際,針對當時的「競一字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李諤曾經寫過一篇《上隋高祖革文華書》。可見古人也主張不能與實踐脫離,虛泛的文風反映出實踐的蒼白。這對領導幹部而言,與實踐相融是用典的意義所在。

  第三,要學會靈活用典。所謂靈活用典就是用活典不用死典,引明典不引暗典,去濫典品經典,化典義證新意。有的典故深澀難懂,言者懵懵,聽者昏昏,是所謂死典,而有的典故內涵深刻,指向明晰,是所謂活典。在用典時為了說明事理是明典,含沙射影、指桑罵槐是暗典。領導幹部應當襟懷坦蕩,以理服人。靈活用典還要避免濫用典故,就像背詩就背「春眠不覺曉」一樣,濫典是不用自明的,所以活用經典,不落俗套也很重要。但用典也不是一定要嚴絲合縫,因為用典本身就是借喻,所以用典時既可以借典喻事,妙化典義,也不妨借事喻典,讓聽者或讀者在明白典的原意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的典意,這就更凸顯了用典的現實意義。

  (作者系北京社會科學院國學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矯揉造作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矯揉造作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矯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成語釋義:矯:使彎曲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現得極不自然。成語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黛玉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近 義 詞:裝模作樣、裝腔作勢反 義 詞:天真爛漫成語用法: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 習總還用過哪些典故?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啥意思?習總書記用過哪些典故? 那麼,除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習總書記用過哪些典故?人民日報出版社首發《習近平用典》,集納被引用的古代典籍中治國理政經典名句。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歷次重要講話,不難發現,總書記的講話中常常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妙語如珠。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那些治世名句寄意深遠,無不彰顯著中華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
  • 領導幹部要帶頭抵制拜金、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領導幹部要帶頭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 人民日報將於1月25日發表題為《艱苦奮鬥 勤儉節約——四論在領導幹部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的評論員文章,文章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帶頭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 人民日報評論員:從諫如流,自覺接受監督
    「領導幹部踐行『三嚴三實』,靠自身努力,也靠黨和人民監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領導幹部「從諫如流,自覺接受監督」,為持續開展作風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   從嚴治黨成效如何,群眾感受最真切、最有發言權;領導幹部作風怎樣,身邊的同志看得最清楚、最有評判權。
  • 領導幹部辦酒收禮絕不是「不收白不收」
    (據2013年7月30日《人民日報》) 從延伸報導來看,嶽樹旺本人對組織的處理還算服氣,但也有一些人為他感到惋惜,甚至叫屈。他們認為,嫁女兒、辦喜酒這是人之常情,別人來隨禮,既不是嶽樹旺組織的,也不能由他阻止。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過於天真。試想一下,哪一個平頭百姓嫁女兒不想風風光光,不想大操大辦,但真正操辦起來的能有幾個?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沒有領導幹部的特殊身份。
  • 漢字故事:矯揉造作,不是撒嬌的「嬌」
    在傳統的文學發展中,人們似乎有一些崇尚含蓄、高雅之美,在用詞,取義上面都十分的字斟句酌,極力不落俗套。但是這樣也會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後果,那就是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讓人看不到內在的深度,只能看到一種不自然。
  • 人民日報:用「緊日子」換取老百姓「好日子」
    節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黨政機關堅持過、帶頭過緊日子,把更多資金用在支持高質量發展和民生事業上,正是要讓有限財力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民生效益。用「緊日子」換取「好日子」,用「三公」經費的「減法」助力民生福祉的「加法」,樸素的辯證法,彰顯出深厚的為民情懷。
  • 了解體制內:多大的「官」算「領導幹部」?
    於是,就產生了「擔任非領導職務的領導幹部」這樣看似矛盾的表述。­  有沒有法規文件對「領導幹部」的含義直接予以明確?­  從上述文件可知,「領導幹部」中間還包括非中共黨員領導幹部。­  那麼,什麼是「黨員領導幹部」?­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推動「兩部黨內法規」的學習和宣傳,中央紀委法規室對一些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新時代領導幹部增強創新思維能力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要求
    (三)立足於世界現代化進程的一般規律  考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和美國等一些大國現代化發展的過程,會發現其中存在著一些規律性現象。自15世紀開始,人類社會進入到大航海時代,遠洋活動促進了各大洲之間的溝通,並隨之形成了眾多新的貿易路線。
  • 【學習】領導幹部口頭禪不可小覷
    其實不然,領導幹部的口頭禪關乎形象和影響,絕不可小覷。何謂口頭禪?通常來講,指的是某人或某類人口頭習慣說的一些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話。宋人王楙《野客叢書》詩云:「平生不做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菜根譚》前集中說:「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如口頭禪。」口頭禪在某種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品行或心理。
  • 黨報刊文:安倍惟恐天下不亂 鐵了心要攪亂亞洲
    黨報刊文:安倍惟恐天下不亂 鐵了心要攪亂亞洲 2014-05-29 05:27:4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鄧永勝 > 2014年05月29日 05: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身為閨秀,卻不會矯揉造作的4星座
    一些品行優良,才貌雙全的女孩子,她們雖然受盡萬人寵愛,卻從來不會故作扭捏,反而美的清新自然,清純脫俗。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那些身為閨秀,卻不會矯揉造作的4星座。水瓶座水瓶座的女生,她們是非常富有才氣的,品行也是非常的高雅,所以這樣的她們,自然受盡了萬眾的矚目。
  • 人民日報:節日,再多一些文化如何
    我想,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多增添一些文化的內容和情趣。   我們總在喊節日的文化內涵在消失,可如何挽留,或是如何增加?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挽留和增加的責任,因為過節是每個人的事,只有通過每個人的行動才能提升節日的文化含量。   現在大家都喜歡練練毛筆字,還喜歡當眾揮毫,開辦展覽,四處發表,而我更覺得,書法愛好首先應該融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裡。
  • 領導幹部口頭禪不可小覷!
    領導幹部在講話中,有口頭禪現象並不鮮見。有人認為口頭禪是習慣用語,不值得大驚小怪。其實不然,領導幹部的口頭禪關乎形象和影響,絕不可小覷。  何謂口頭禪?通常來講,指的是某人或某類人口頭習慣說的一些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話。宋人王楙《野客叢書》詩云:「平生不做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 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
    《習近平用典》典故釋義作者楊立新特選取出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典故10則,分為天下、信念、為政、篤行、任賢、敬民、勸學、辯證、創新、立德十個方面,讓我們一起學習!  【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習近平指出基層實踐是培養鍛鍊幹部的「練兵場」,地方尤其是基層一線是領導幹部了解實際、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領導幹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到地方和基層一線工作,同基層幹部和群眾一起摸爬滾打,對於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增長領導才幹、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至關重要。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練幹部的品質,考驗幹部的毅力。幹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紮實了,後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 人民日報:官員仕途與政府績效應加重民意權重
    人民日報:官員仕途與政府績效應加重民意權重 2008年07月16日 06:25 來源:人民日報 發表評論 但在一些時候一些地方,選拔誰、怎麼選、誰來評,這類「黨務工作」常常由有關部門「閉門決定」,公眾知道「結果」即行,不必公開「過程」。  這就難怪,當「帶病提拔」、「任上腐敗」現象屢屢發生,當貪官、庸官、太平官不斷出現,「內部操作」不免有「黑箱」之嫌。輿論要求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 教育漫話:矯揉造作的弊端
    本人相信,矯揉造作不是兒童從小就有的毛病,也不是未經教導的天性的產物;這是一種莠草,但不是生長在荒蕪的野地上,而是生長在花園的苗地裡,是由於園丁疏於管理或是缺乏照顧的能力才導致其滋長蔓延。一個人之所以表現得矯揉造作,必定起因於管理與教導,以及不能沒有教養的感覺;矯揉造作極力改正本性中的缺點,總是具有一個動人的、令人愉悅的目的,儘管這個目的永遠難以達到;它越是想裝出一副優雅的外表,離優雅的實質便越遠。有鑑於此,我們更加要予以提防,因為它正是教育的過失;這種教育誠然是一種誤入歧途的教育,但年輕人由於自己的失誤,或是由於周圍人群行為不端,他們每每容易受到這種教育的傷害。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困難是成長的「維他命」
    對黨員領導幹部而言,困難是自身成長的「維他命」,挑戰是提升本領的「蛋白質」。沒有經歷過讓人撓頭的事情,沒有經過突發情況、複雜環境的鍛鍊,很難成為合格的領導幹部。馬廄裡養不出千裡馬,不願意下水就永遠學不會遊泳。如果只想著當太平官,只有坐而論道的「認識論」,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那就始終與實際隔了一層,也無法增長才幹、磨礪心志、鍛造品格。
  • 人民日報刊文: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來源:人民日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關於建立新中國的一些檔案文獻回顧王 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開啟了偉大的新徵程。
  • 一起品讀這些成語背後唯美的文學典故
    一起品讀這些成語背後唯美的文學典故 2020-07-20 14: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