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認為天地間萬物都是由五種因素組成:木、火、土、金、水

2021-01-10 成都美食微攻略

其次,除了錢幣之外,由中國而至的帶有漢字的物品如銅鏡,中藥材,以及絲綢等物品,這些物品上帶有的漢字也被視為一種裝飾性的中國圖畫而已。正如文字起源就是由圖畫乃至圖畫文字發展而來的一樣。漢字原本具有各自的讀音和含義,這些刻在中華物品上的漢字的讀音和含義在當時的日本人眼中看來毫無釋義的必要,只是具有中國舶來品的特徵而已。

二、朝貢體系下傳達的取信功能的漢字――漢委奴國王金印

在「漢字文化圈」或者「中華文化圈」中,當然是以中國為中心,就對其周邊國家實施冊封和朝貢制度。即以中國為中心,周邊國家被中國冊封為王,這些被稱為「王」的國家承認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權威性;而周邊的被冊封國家則通過獲得中國皇帝的認可來維護和擴大本國的疆域和政治的安穩,同時以向中國朝貢的形式履行自己作為藩屬國的義務。中國通過頒布詔書和「印綬」的形式來向周邊國家實施冊封體制,而被冊封國也會使用所賜予的印章。

1784年2月在日本福岡縣博多灣出土了一枚金制蛇鈕,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個字的一方金印。此印的發現,與《後漢書?東夷傳》中「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的記載一致,多數學者認為「委」是「倭」的通假字,後來證實「漢委奴國王」金印就是後漢光武帝賜給倭奴國的金印。

「金印上銘刻的「漢」字右下角多出來一個「火」字。 「漢」字右下角刻畫成「火」字是偶然的嗎?日本出版的漢字圖錄《朝華字鑑》,沒有發現同樣的寫法。上海博物館藏的「漢匈奴破虜長」、「漢歸歸義氐佰長」(繁體)印,它們上面也刻有這個字。就是要使「火」字出現在印章上。為什麼要出現「火」字呢?因為漢是火德之國。中國古人認為天地間萬物都是由五種因素組成:木、火、土、金、水。漢代剛成立時,有時候說是水德,有時候說是土德,可是慢慢地就規定為火德,東漢一成立就認為自己是火德之國。 [2]

相關焦點

  • 你知道金、木、水、火、土,那麼你知道五行學說到底起源於何時?
    五行的由來,天地未分之時呈現混沌狀態,天地乾坤混在一起,還沒有日月星辰的生成,沒有白天黑天之分,沒有春夏秋冬四季,沒有風雨雷電,沒有草木山川,沒有人禽蟲獸,總之什麼都沒有。這時一股靈氣在裡面盤結運行,於是從太易之中生出水,從太初之中生出火,從太始之中生出木,從太素之中生出金,從太極之中生出土。金、木、水、火、土就是這樣生將出來,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五行。這五種自然元素相生相剋,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什麼實際意義?都代表什麼?
    對於五行,大多人都知道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也知道相生相剋的道理。可是古人在五行上花了這麼多心思去研究它,但研究這些究竟是為了什麼?它並不像春秋戰國就流傳下來的「九九乘法歌訣」那麼實用,卻又感覺滲透了方方面面,在中醫中講究五行,在風水、卜卦中也涉及到了五行。
  • 「金、木、水、火、土」五種遁術的代表人物都是誰?水遁最具爭議
    導讀:在《火影忍者》中的五種基礎遁術是「火、土、水、雷、風」,但是這次要說的卻是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如果參考五行的定義,它們五種遁術的代表人物都是誰呢?水遁最具爭議。文/小鳴人五種基礎遁術在《火影忍者》中是老生常談的,但是它們並不代表「五行」。五行具體指「金、木、水、火、土」,相比五種基礎查克拉少了「雷、風」,多出了「金、木」。
  • 五行「金、木、水、火、土」到底代表了什麼?有什麼實際意義?
    對於五行,大多人都知道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也知道相生相剋的道理。可是古人在五行上花了這麼多心思去研究它,但研究這些究竟是為了什麼?它並不像春秋戰國就流傳下來的「九九乘法歌訣」那麼實用,卻又感覺滲透了方方面面,在中醫中講究五行,在風水、卜卦中也涉及到了五行。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講講到底五行都可以代表什麼?有什麼意義?
  • 白娘子對金、木、水、火、土的熟練操控,誰敢說不是博導級別的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基本概念,宇宙萬物由這些元素組成,並隨著這五種元素的運行變化而構成萬事萬物間的聯繫。五行初始含義定型之後,又衍生出相生相剋、對應幹支節氣、中醫八卦等系統,這些都能借五行來演示其基本動態過程。修煉成仙,具備法力,道行的深淺可能就是對這五種元素的操縱能力的高低。白娘子的修煉已經到什麼地步?
  • 中國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指的是五大行星嗎?
    五行是中國最原始的系統論,古代的哲學家一般用五行來解釋萬物之間的關係以及萬物是如何形成的。在《黃帝內經·藏氣法時論》中就有關於金木水火土的記載:「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這裡的金木水火土對應的是人體不同部位。除此以外,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在中醫、命運等方面,也有著一席之地的。那麼這五行又是如何對應五大行星的呢?
  • 中國算命術之從五行看性格喜好(上)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元素金、木、水、火、土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五行觀念,是中國算命術中最為關鍵核心理論,但它們在使用時卻並不是孤立的,在很大程度上要和一年的春、夏、秋、冬四時以及方位的東、南、西、北、中五方緊密結合起來。
  • 五行以「火土」為用神的朋友,還有2天就「美」啦!
    相信宇宙觀的朋友,都能相信在整個宇宙的大觀世界中,所有現象與物質都是由五種「氣」組成的,這五種「氣」在中華源遠的道家文化中,稱之為「五行」之氣,亦為「金、木、水、火、土」。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大家可能常把這「五行之氣」當作五種物質,認為金就是金銀器或者金屬之類,木就是樹木有關的物質;這種理解,我們不能講都錯,但可以說是片面的。「金木水火土」在宇宙觀中都是代名詞,代表著可見與不可見的物質之五種元神,可以這樣概括的說,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質,無論是可見的還是不可見的,都是由這五種物質的相互作用而來,用民間算命的俗語講就是「五行"生克制化。
  • 古人認為五行元素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
    你有沒有想過水、金、火、木、土、天、海、冥王星這些大行星、矮行星還有小行星的名字背後到底有什麼規律呢?今天和大家來聊的是怎麼給行星起名字。說到行星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太陽系的大行星,尤其是金、木、水、火、土。為啥叫金木水火土呢?
  • 最詳細的解讀 金水木火土五行對五臟 就這麼簡單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佔卜等方面。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
  • 陰陽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你太小看古人了。是運動規律!
    今天「陰陽」和「五行」早就深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無論是形而上的「道」還是形而下的「器」,裡面都充斥著陰陽的辯證和五行的生克。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五月土星見於中天,表示長夏溼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皆以此為中點,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時氣候變化,皆從地面上觀測出來的,土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三、五行是什麼《洪範九疇》裡面說的五行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這個順序跟我們今天講的順序不一樣,現在咱們各種典籍裡面一般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
  •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這五種基本顏色,是怎麼來的嗎?
    中國古人對色彩的重視,要遠遠大於現代人。從社會層面來看,我國古代長期以來形成了以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為「正色」的色彩體系。這五種正色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五種「底色」。它們源自中國傳統的五行觀念。「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理論之一,也是一套複雜的系統。
  • 周易預測中的五行學說——金水木火土
    「五行者,往來於天地之間而無窮」。什麼是五行呢?它是構成事物的五種元素和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種動能。這五種元素分別是金水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這五種物質元素在天地之間,始終不停息地變化、消長和運動,所以稱之為「五行」。五行的說法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賜洪範九疇」。九疇的第一項就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五行陰陽辯證和平衡--生辰八字中缺金、木、水、火、土怎麼辦?
    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尚書-洪範》,是商朝舊臣箕子向周武王解釋天地之大法時其中的第一大法:「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箕子不僅說明了五行的名稱,還解釋了五行的作用和與五味的對應關係。
  • 「五行」與中國傳統文化
    五行與中國傳統文化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五行學說肇始於夏商之際,完善於春秋戰國,影響持續至當今社會。它雖隸屬於中國古代自然哲學的範疇,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卻廣泛地滲透到中國的社會制度、思想文化、自然科學與語言文字等各個領域。
  • 看懂了陰陽五行,就領悟了中國人的天地人生!
    四季的變化,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陰陽二氣消長的結果。 從陰陽的概念,古人又引發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不是五種類物質,而是五種能量及其運動方式。 1 木的特性是「曲直」 木代表了生發,生長。所以具有生發生長、柔和舒暢性質的事物都歸屬於木。就像溫柔而有生命力的春天一樣。所以木又代表春天,代表顏色就是青色,象徵萬物生長的力量。
  • 「五行」與中國傳統文化(組圖)
    五行與中國傳統文化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五行學說肇始於夏商之際,完善於春秋戰國,影響持續至當今社會。   古人認為,萬物由五種相關的基本物質構成,這就是五行     最早記載「五行」學說的是夏商時期的《尚書·洪範》,其上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革,最早出現在金文,用刀剝獸皮之意。後指剝下的獸皮。如馬革裹屍、皮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