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正氣不足時,印堂首先展示
看看你的印堂是什麼顏色
印堂在兩眉之間,被人體最熱的督脈經過,又被次熱的足太陽膀胱經包裹。
足太陽膀胱脈主一身之表。當有風寒邪氣進攻的時候,它首當其衝、抵禦外邪。
所以當正氣不足時,印堂首先展示,最後向兩側眉毛上方乃至整個顏面擴散。(所謂臉色不好就是從印堂蔓延的)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言:「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意思是,眼神和面部的顏色、光澤,都是我們五臟六腑精氣的表現。全身氣血的盛衰,都可以通過面部的色澤變化顯露出來。
所以,如果要從人的面部觀察他的氣血狀況,肯定先看印堂。
印堂是人體大光明穴,這光澤是督脈、膀胱經陽氣狀況的反映,明亮的代表陽氣充盈,淡白色則表示陰血潤澤。
明亮、淡白色的印堂就是陽氣、血氣充足的象徵
正常健康的人當然應該是明亮、潤澤、含蓄的淡白色,就像鵝的羽毛一樣,白而光澤。
印堂潤澤的人一般是氣血充足,身體素質過硬。
1、印堂上最忌諱出現暗黑氣、黑斑:
這說明體內正氣不足,氣血瘀滯不通,邪氣過重,那一定是督脈或膀胱經出現了不夠熱(陽虛)或過冷(陰實)的問題。
2、如果是印堂沒有光亮,且發暗、呈蒼白色的,是血虛和陽虛。(皮膚是白中透著枯槁):
一是陰血虛弱,頭面部的血氣不足,印堂變白。
二是自身陽氣不足、體質氣虛,氣虛後血液運行不到,印堂就會發白。
所以北方民間有句諺語:「印堂發白,小病全來」,中醫也有「肺氣不足,印堂蒼白」的說法。
秋冬季是身體虛弱的人,出現印堂見白的高峰期,常有些小感冒、小風寒的毛病。
如果是老師、歌手,主持人,這種說話太多的職業耗氣、傷氣,都容易肺氣虛,印堂的氣色也比較暗淡。
3、印堂發青、變暗,是愛生氣的人:
這種青色是一種淡淡的青,而且沒什麼光澤的暗青色。
常見於心情鬱悶、經常生氣,有一股氣在胸口憋著上不來的人。
4、印堂呈鮮紅色,是火氣太足:
過度發亮、發紅說明火氣太旺,因為身體有熱以後,血管就會擴張,血液會增多,所以這個部位會變得特別紅。
印堂蒼白、發暗,無光亮的人
艾灸印堂補充陽氣、通經絡
印堂發白&無光亮的人,大多是陰血虛弱或陽氣不足,快速疏通氣血、補充陽氣的最好辦法,就是艾灸印堂。
直接往頭部注入陽氣,開掛式的提升能量,也是拯救膚色暗沉,延緩衰老的小秘竅。
【準確取穴】
印堂穴很好找,位於臉部正面,左右眉間正中央就是印堂穴。👇
【灸法】
採用懸灸法。點燃艾條置於印堂上方2釐米處,停留灸,然後再從印堂一直灸到鼻梁上部,在這兩點之間來回懸灸。
最好是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雙眉間跳動的酥麻感,就像有輕微電流通過大腦,灸後腦子運轉會變快,並且精力充沛。
堅持艾灸,臉部的氣色會提升得很快,漸漸就會變得白裡透紅,膚質乾淨、細膩。
印堂發青、有川字紋的人,
按摩+刮痧雙管齊下
首先要把心中的怨氣化解,不然堵在胸口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印堂上也很容易長出惱人的「川字紋」。
可畢竟生活不易,每個人偶爾都會嘆氣,要學會把負面情緒排走才是上策。
先喝杯解憂的三花茶吧
▼
【做法】
玫瑰花10克、臘梅花10克、合歡花10克。
玫瑰花,調和肝脾,性質溫和;臘梅花,解毒、理氣開鬱;合歡花,解鬱安神、滋陰補陽。
三花茶也不宜久煮,久煮花香味就散沒了。把水煮開後再放入三花,煮3分鐘即可。
按摩印堂,誰按誰快樂
▼
我的習慣是,生完氣憋屈的時候,就用手指按摩印堂,把堵在腦子的不安統統揉散開。
按摩完的那種爽快,真的是即時性的,誰按誰快樂、誰揉誰舒暢。
【按摩方法】按摩時將食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較強的力點按3-5分鐘。
以印堂為中心刮痧,隱藏的淤堵全走開
▼
①從印堂→額頭:印堂是起點,從下往上柔刮到額頭頂端,反覆三次,能疏通膀胱經的淤堵。
▲如果感到有阻滯感,可以多刮幾遍。
②從印堂→太陽穴→耳後→脖子:眉骨上下都要刮。
這個比較漫長的路線,先由印堂穴出發,沿著眉骨上方/下方刮到太陽穴,再刮到耳後順著耳背一直刮到脖子。這一套動作行雲流水,可以重複3-4次。
▲從印堂穴出發刮到太陽穴再到耳後、脖子上。
耳後刮痧的路線,正是膽經循行路線,這條線也是淋巴排毒線,這樣刮到肩頭有助於把臉部的濁物順著膽經、淋巴排出。
記得刮之前塗點精油,有黑眼圈、眼袋的人,還能淡化黑眼圈、消除水腫祛眼袋。
印堂發紅、火氣太重的人,
刮痧瀉熱為主
印堂發紅的人,體內的火氣很旺盛,不建議在這個時候去艾灸印堂。
肝火旺的人越用艾灸,會加重上火的現象,導致臉上冒痘。
尤其是虛煩失眠、壓力大的人,有火氣旺盛的苗頭,這個時候需要清肝瀉火,下狠手去刮痧瀉熱,引火下行才對。
推肝經+刮血海瀉火
▼
推肝經除了可以打通肝經,還可以瀉肝火,像口渴、小便黃、舌紅苔黃、眼乾眼屎多……都可以得到緩解。
【位置】肝經和膽經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內側,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
【方法】每天睡覺之前把雙腿彎曲打開,先從左腿開始,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
先左後右,反覆推上50遍,就可以暢通肝經。也可以用刮痧板來刮肝經,尤其這個血海的穴位可以多刮幾下,排肝毒很好。
心靜氣沉金剛坐,
把印堂的火氣引下來
▼
印堂發紅的原因是,腎水制不住火,虛火在上焦、頭面部飄著。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打坐來調息,引火歸元。
金剛坐,是打坐調息最基礎的入門動作,比起單盤、雙盤,這個姿勢更加坐得住。
除了膝蓋有傷的夥伴外,男女老幼都能輕鬆做。
堅持金剛坐,不僅能夠引血下行,整個脊柱會自然而然的挺直,拉伸背部的經絡,讓全身氣血更暢通。
【動作很簡單】
1、提前準備好柔軟的坐墊或者瑜伽墊,雙腿跪坐,把屁股放在腳跟處;
2、背部自然挺直,雙手垂放或握住,放在大腿上;
3、緩慢呼吸,堅持5-10分鐘。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延長。
一開始跪坐的時候,很多人會不適應,每次可以坐2、3分鐘休息一下,再繼續堅持,一邊刷劇一邊坐更爽。
金剛坐20分鐘左右,腳底會有股火辣的力量噴湧而出,那是軀體的麻痺感,也是氣血引到腳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