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媽媽的名片:性格溫和開朗,出身名門。畢業於本地大學金融專業,從事銀行外幣業務多年,後離職移民加拿大,生育男童兩名。
加拿大媽媽的兩個男孩子,大的小學五年級了,小的與我女兒同年級。我們是在孩子上小班的時候認識的。那是夏天,我坐在學校的石凳上看孩子們玩,走來一個很瘦的女人,戴著一副普通的黑邊眼鏡。她問我,你天天都在這呀。我說,是啊。
於是她就朝石凳看了看,我便往右邊挪了挪,她就在石凳邊上坐了下來。
因為她凡事必稱加拿大,我們就叫她加拿大媽。
比如,春天日光很好又很無聊的時候,她會從家裡拿來幾瓶指甲油,問我們塗不塗。我們都搖頭。她就邊塗邊說,我在這邊要找這個指甲水和洗甲水,找了好多地方,都沒有,這是在加拿大買的,也才十幾歐元,折合人民幣才一兩百元,這邊恁是要好幾百。還有啊,這個洗甲水到處都找不到,要麼就得去指甲店做指甲,服務員才給你洗,要麼就是沒有。我們都表示,是啊,現在就是這樣的,沒有人肯為人民服務了,哪怕是舉手之勞,都要引出很多潛在的消費。
夏天剛來的時候,她手上拿著兩條男孩的淺色短褲說,要去找裁縫把腰帶改大一點,太緊了。我們就會趕緊說,你還改什麼啊,再買兩條新的啊。她回答,在這邊買的都是很薄的短褲,我在加拿大買的T恤和褲子都比較厚,現在穿剛好。我們點頭稱,那倒是。
秋天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把自行車拿出來了,看著他們在不大的地盤上橫衝直撞,我們幾個媽媽都有點擔心。一聊起來,我們就知道了在加拿大騎自行車是要戴頭盔和護膝的,就像學輪滑一樣,要保護好膝蓋和手肘。我在想,講的可真有道理,這麼硬的地板,一摔,還真是很有危險性的。我大概等我女兒下次騎的時候,一定要給她戴上,可我眼前又閃過一個畫面,我們小時候,好像騎的都是載重單車,從一個小坡上下來,不用剎車,衝它幾個來回,愛的就是那個驚險和刺激。童年不就是伴著這些「驚心動魄」的回憶而顯得很精彩嗎?
我總是能從她那學到一些知識。比如加拿大的醫生很好,都是預約制的,有一次她病得實在難受了,去看醫生,結果醫生建議她只是多喝點白開水,藥要等化驗結果出來再開。沒想到,第二天,她的嗓子奇蹟般好了!
冬天加拿大媽總是走得最早,因為她家的阿姨很早就做好了飯,如果不回去吃,阿姨就會不做青菜而是留著等她回家自己炒,而加拿大媽是最不喜歡做菜的,所以得早點走。她站起來巡視一下四周,大聲地喊著:「託馬斯,託馬斯。」一個小小的瘦瘦的男孩從人群裡探出身來。
我想,於她而言,加拿大是夢,更是理想。
(長沙晚報 作者:何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