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言:「知其雄,守其雌。」俗話說,過剛則折,亢龍有悔,所以老子教導我們,在深知什麼是雄強的同時,卻要安處雌柔的位置。
因為自成陰陽,雌雄同體才是做人的極致,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大都擁有一個偉大的靈魂,他不僅具有本性別的獨有色彩,又能巧妙運用異性別的鮮明特質。
真正的高手就是這樣,往往具有雙性心理,且洞察力與反應力極其敏銳,不僅擁有自己性格的優勢,也可以運用另一性別的優勢,高手性非異也,自成陰陽。
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講了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最初的人是球形的,一半是男一半是女,男女背靠背粘合在一起,球形人體力和智慧超凡,因此常有非分之想,欲與諸神比高低。
宙斯擔心球形人冒犯神靈,便令諸神將其劈成了兩半,於是少了一半女人滋潤的男人,雖然巍峨如山,鐵骨錚錚中卻缺了一種似水柔情;而少了一半男人支撐的女人,雖然溫柔婀娜,娉婷婉轉中卻缺了一種俠氣英姿。
所以,柏拉圖說:「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半,不止是另一個異性個體,還有另一半異性特質。」
其實,男女兩性之所以能互相吸引,無非就是天地間陰陽能量溝通與協調的一種方式,最終以達到陰陽平衡。所以男女交往與相互吸引,其實也是源自於天地間能量平衡的需要。
所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普通人很難克制住這種由於自身陰陽能量不平衡,進而追求能量平衡的深層次的驅動力,然後就會產生各種欲望。
而一旦人們不能滿足這種欲望,或者缺乏與異性的交往,亦或是求不得等,就會升起莫名其妙的難受感以及諸多痛苦,這世間眾生凡夫皆是如此。
但是,世上也有一種人不會向外尋求這種能量的協調,而是通過內求的方式達到陰陽能量的平衡,那就是開悟的聖人。
然而,開悟者並非不需要那一半能量,而是因為,開悟者知道自我本身就是陰陽合和而成,並不需要向外尋找那另一半異性能量。只要回歸到本性上,自身就是最完美的陰陽合體。
但是,還在迷惑的眾生,卻不知道自己本身既是陰陽合和之體,只從表象上看到了男女、雌雄之別。所以,通過結婚配偶,男女、雌雄整天生活在一起,表象上找到了另一半異性能量,
可是,為什麼他們還是永不滿足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因為他們並沒有找到真正的另一半「陽中之陰」和「陰中之陽」的能量。
正如《道德經》所言:「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實,芸芸眾生即是《道德經》所講的弱者,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皆是受業力的驅使,以及天地之間陰陽能量平衡的驅動,依道而生,為道所使,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更無法擺脫陰陽的束縛,甚至反向駕馭天地能量,故為「弱者」。
而開悟者其實是反其道而行之,因為他們已經悟透了生命的真相,本性中本來就俱足生命的全部能量,那一半能量就是「陽中之陰」和「陰中之陽」。他們通過修煉向內找,使內在的另一半能量在修煉中甦醒,併合二為一。
其實,我們人類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身是我」,為了肉體的享受不顧一切。一個人之所以遭受著巨大的痛苦,是因為他擁有一個身體。如果沒有身體,他還能遭受什麼呢?當一個人在乎自己的身體超越了他自己的精神的時候,他就會變成這個軀體,並且放縱了其精神之道。
然而,真正偉大的人,都是追求精神之道,活出了靈魂的人,他們會首先在內在證悟出雌雄同體,陰陽太極的圓滿自性,進而就可以在外在隨緣顯化出,不同性別所具有各自性格特徵,隨方就圓,剛柔並濟,知雄守雌,自成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