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
「文化」一詞,在漢語中的出現可追溯至《周易》,《周易》中有「人文化成」一語,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文化」字樣。《周易》之賁卦的《彖辭》記載:「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什麼是文化呢?
「這個定義真是不容易下。因為這類抽象名詞,都是各家學者各從其所抽之象而異其概念,所以往往發生聚訟。何況『文化』這個概念,原是很晚出的,從翁特(Wundt) 和立卡兒特 (Rickert) 以後,才算成立,他的定義,只怕還沒有討論到徹底哩。」(梁啓超全集:第七冊:北京出版社,1999.第4060頁。)
梁啓超在《什麼是文化》中徑提出了自己的定義:,「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之共業也」(梁啓超全集:第七冊:北京出版社,1999.第4060頁。)
梁漱溟有自己的看法:
「文化是什麼東西呢?不過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樣法罷了。」(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修訂版,商務印書館,1999.第32頁)了解了這句話,未必洞見文化的本質,因為你理解的「生活」,未必是梁漱溟先生理解的「生活」,梁漱溟認為:
生活又是什麼呢?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Will)——此所謂「意欲」與叔本華所謂「意欲」略相近——和那不斷的滿足與不滿足罷了。(同上)
我們看的視頻以梁漱溟的文化概念為參照進行了講述,視頻見下面:
一堂別樣的傳統文化課
我們可以參看
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點擊下面連結,看《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介紹和相關原文:
震古爍今、東西文化論爭的經典文本,附《人生的三路向》威麒拉杆箱裡的寶貝
學習傳統文化,構建精神家園,培育文化自覺。
費孝通在耄耋之年,還不斷呼籲「文化自覺」,什麼是「文化自覺」, 費孝通認為「文化自覺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 群言出版社2010年版, 第195頁。)
是的,我們要有「文化自覺」,對生活在其中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
這就需要了解我國殷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
殷商
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