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個倭寇攻打南京城?1555年的明朝海防有多脆弱?

2021-01-09 騰訊網

輕輕的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的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跟著小編一起去探索藏在歷史裡的秘密吧!

公元1555年,中國南方發生了一起令天下大震的戰事,有人攻打南京!

南京,這可是當時全國政治地位第二的城市,屬於南方第一大都會,也是大明王朝的「副都」。這個地方被攻打當然是大事,那攻打它的是誰呢?並不是什么正規軍,而是倭寇,而這支倭寇,只有53人(一說72人)。

這恐怕就很令人無語了,倭寇肯定是在沿海登陸,這麼一支53人的隊伍,是怎麼打到南京城下的!?

明朝繪製的倭寇和海賊

對於這一仗,明朝史書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嘉靖三十四年(1555)六月七日,這支倭寇登陸浙江紹興上虞縣,上岸後一路橫掃打劫,遇到小的村鎮甚至縣城就進行攻打,對官兵進行截殺。結果一路打到南京,氣焰達到頂峰。

《明史》對這一件事情的記載是這樣的:

「倭紅衣黃蓋,率眾犯大安德門,及夾岡,乃趨秣陵關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陽、宜興。聞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進,抵無錫,駐惠山。一晝夜奔百八十餘裡,抵滸墅。為官軍所圍,追及於楊林橋,殲之。是役也,賊不過六七十人,而經行數千裡,殺戮戰傷者幾四千人,歷八十餘日始滅,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明史.日本傳》

而一些具體的文獻記錄更詳細:六月,這支倭寇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爵溪所城登陸,之後攻擊會稽,佔領了一座居民樓,紹興知府劉錫,所千戶徐子懿分別率兵包圍敵樓,但敵人趁夜突襲,趁夜色製作木筏由東河突圍而出,還殺害了返鄉的御史錢鯨。之後橫行杭州府並劫掠於潛、昌化二縣,杭州府城一陣恐慌。

之後倭寇西進,打到淳安縣,百餘人只剩六十多人,再繼續打出浙江,到徽州府歙縣,徽州守衛關隘的500名官兵見到倭寇竟然全部逃竄,倭寇在南直隸一路劫掠,打到寧國府涇縣時,再度擊敗知縣丘時庸的隊伍;倭寇進軍到南陵縣,縣丞莫逞派三百人防守關隘分界山,這支隊伍見到倭寇來襲同樣全部逃竄,南陵縣也被劫掠。

附近的建陽衛指揮繆印、太平府當塗縣丞陳一道、太平府知事郭樟率領部隊來援。但戰局是這樣的:「印等引弓射之,賊悉手接其矢,諸軍相顧愕貽,遂俱潰」。倭寇竟然能用手來接過明軍射出的箭矢,這種戰力使得明軍受到極大震懾,結果一觸即潰,唯獨陳一道率領的蕪湖的驍勇兵士堅守國土,與倭寇作戰,但卻全部犧牲。

倭寇接著北上到太平府蕪湖縣,此地市民與倭寇進行了激烈巷戰,取得一定戰果,「各商民義勇登屋以瓦石灰礶擊之,賊多傷者,遂奔去,各商兵下屋生縛二倭,斬首十級。」於是倭寇剩下的50多人改攻擊太平府城,駐紮在太平府的江都御史史褒善派出鄉兵對戰倭寇,結果被打得大敗。明軍慌忙斬斷護城河橋以作防守,這才使得倭寇放棄攻打府城。而是往北攻擊,北部正是南京應天府!

外圍江寧鎮率先受到攻擊,明軍死亡三百餘人,大敗,倭寇直逼南京城!倭寇首領「衣紅乘馬,張黃蓋整眾犯大安德門」。

當然,南京畢竟是大型要塞,城防堅固,最後由於南京防禦部隊動用火器狙擊,加之倭寇在城內所遣間諜被抓獲,倭寇放棄攻城,而是南下到達秣陵關。上千明軍望風逃竄,倭寇一路劫掠,溧水縣、溧陽縣都受創,因聽聞官兵從太湖登岸來援,倭寇竟然一夜進軍一百八十裡,到達蘇州府滸墅關,被趕來救援的巡撫應天都御史曹邦輔率官兵圍困,最終這支倭寇只剩下五十三人!

明軍經過血戰,付出極大傷亡後,終於全殲這支倭寇。

關於攻打南京的倭寇數量,時人記載不一,有稱「五十三人」,有稱「六七十人」,有稱「七十二人」,考慮到「五十三人」說的提出者鄭若曾在抗倭總督胡宗憲幕中,準確率應該更高。

總共百餘人的隊伍,橫掃今日浙、皖、蘇三省,在剩五十三人的時候,竟然還敢攻打南京。這應該是日本軍隊歷史上首次攻打中國的大型城市,這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對這個戰況,大家恐怕有兩個疑問,第一,倭寇戰力為何如此強悍?第二,明軍戰鬥力為何如此之差?

當然,此事給明朝的震動是很大的,嘉靖帝命張時徹、南京兵部侍郎陳洙皆罷官回鄉,而沿途各個州府長官的功過,也被一一處理。最終處罰兵部尚書一人,兵部侍郎一人,知府三人,府通判一人,府推官一人,府知事一人,知縣三人,縣丞一人,衛所軍官四十六人,合計處罰文武官員共五十八人。震動整個官場,可見當時明朝中央的震怒。

倭寇戰力強悍是很正常的,這些倭寇屬於「真倭」,即真正的日本兵,當時日本恰逢戰國亂世,這些倭寇很可能都是精銳的武士浪人;而明朝軍隊戰力之差則頗為令人無語,當時明朝已經進入中後期,軍備有些廢弛,而且由於東南沿海本並不是傳統的戰局,衛所懈怠很正常。所謂「京師軍士雖有二十餘萬,南京官軍雖有五萬之上,然多有名無實,況騎射之未精,什物之未備」。

當然,這並不是說明軍的戰鬥力就一定低下,四十年後的壬辰戰爭中,明軍的強大戰力還是大大的震懾了日本,只不過在嘉靖時期,海防已經到了非整頓不可的時候,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戚繼光橫空出世了。

在歷史的肩膀上承載著太多過往的苦澀與豪情,下期再和小編一起回憶那令人感慨唏噓的歷史吧!

相關焦點

  • 1555年,區區100多倭寇,為何就敢攻打大明的南京?
    公元1555年,在大明帝國的江南地區,發生了這樣一件聳人聽聞的大事情:一股不過100人規模的倭寇,在這個帝國的腹心地區流竄了八十多天,甚至還試圖攻打大明的第二都城——南京,截止這股倭寇被消滅的時候,他們已經殺死殺傷中國軍民4000餘人。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更是發生了一件令人舉世震驚的事情!
    明朝初年一艘艘朝貢船,從遙遠的日本駛來,在寧波港停泊靠岸,隨船而來的是島國的土產和「日本國王臣××」的恭順,隨船而去的是中國的絲綿、銅錢和大陸文明,可是來來往往的朝貢船頭上始終籠罩著一層烏云:海上的倭寇。
  • 都知道蒙古曾東徵日本,可你聽過元朝的倭寇之亂比明朝都兇嗎?
    甚至明朝還鬧出了大倭亂。那么元朝呢?元朝的水師能夠控制中國傳統海域嗎?元朝初年確實有一段海軍強盛的時期。由於與南宋的作戰以及滅宋過程中吸納了南宋歸附的水軍,元朝繼承了南宋王朝的海軍優勢。元曾經跨海攻克佔城國(後來因為越南戰場的慘敗撤出佔城),也曾經遠航爪哇島攻打信訶沙裡王國(雖然在陸戰中被人反殺了),這都證明元王朝的海軍實力是可觀的。
  • 平海衛大捷:明朝三大抗倭名將聯手,2300倭寇灰飛煙滅!
    心灰意冷的戚繼光,打算辭職回老家,幸虧好友汪道昆寫信勸慰道: 「 臣子荷國厚恩,無 以有己。胡公往,即不得盡如夙所期,顧惡忍坐視閩赤子之荼毒?浙之行,義不可止也 」, 戚繼光才打消這個念頭。此時,倭寇在福建攻城略地,燒殺搶掠,活動十分猖獗。福建巡撫遊震得多次請求趙炳然派戚家軍入閩支援,都被回絕。
  • 萬曆皇帝對戰豐臣秀吉,太陽之子為何會敗給三十三年不上朝的昏君
    由於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雖然戰爭已經平息,各大諸侯也被豐臣秀吉一一剪除,但是在國內卻出現了內部矛盾,戰國時期的日本各諸侯勢力為了戰爭豢養的大批武士社會地位都比較高,而且專職戰爭從來不從事農業生產,甚至在當時的國內社會形成了幾十個農民勞動所得才能養起一個武士的尷尬局面!
  • 為何說清軍是明朝養大的?當你看完明朝的操作,你還恨的起來嗎
    明朝末年有上億的人口,上百萬軍隊,還有號稱天下第一的神機營(火槍部隊),為何卻幹不過人數不到20萬,裝備著大刀長矛的八旗軍呢?除了明朝自身的腐敗之外,經濟是一大因素,而支撐清軍南下的財富正好來自明朝。最後的結果是,在打了幾十年之後,隆慶以妥協的方式開放了海禁,從此「倭寇」一去不返。但隆慶之後,又有幾個皇帝斷斷續續地實施了海禁,其中就包括那位剛愎自用的崇禎。一個在明朝粉絲眼裡火器天下第一的大帝國,居然幾十年如一日地被走私集團搞得不得安靜,這不值得反思嗎?如果沿海的老百姓有一口飯吃,誰會去做海盜呢?
  •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甘於奉獻精忠報國,抗擊倭寇,留下經典詩篇
    我想倭寇一詞大家也是耳熟能詳的,倭寇主要是指在我國沿海地區以日本為首的海盜集團,他們主要以漁民的形式偷盜我國的自然資源和人民財產,倭寇也是最早出現於我國宋朝時期,並在明代達到了偷盜的高潮。近幾百年來我國沿海海患從未中斷,那麼倭寇到底是一些什麼人呢?
  • 中國古代有哪些名人屬鼠?杜甫魏徵朱棣都是鼠年出生
    那麼,中國古代有哪些名人是鼠年出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首先向我們走來的是唐朝名臣魏徵。魏徵生於580年,屬鼠。照說,鼠年出生的人,應該比較聰明、機智,而且有那麼一絲狡詐的意味。但是魏徵不是這樣,按照大多數人的觀點,他不但不聰明,而且很傻——因為他老是和領導作對。
  • 1274年元世祖派蒙古高麗聯軍進攻日本,結局如何?
    其嚴謹可與日本大河劇相媲美,在看完影片後,不禁讚嘆電影打鬥場面的精彩,或許幾百年前的倭寇正是這麼騷擾明朝的。讚嘆之餘,我對倭寇的產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普通大眾一提起倭寇就會想到倭寇騷擾我國起於明朝中期,其實不然倭寇早在元朝時便已經為禍中國了。那么元朝的倭寇是如何興起的?本期話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元朝倭寇的起源和其興起的原因。其實元朝倭寇興起與當時政局,氣候變化以及自然災害有關。
  • 明朝末年山海關一戰,如何改變了三個王朝和中國的命運
    1644年的一場大戰,給統治了中國將近300年的大明王朝畫上了句號,不久,清軍入關逐漸掌握了全中國。這一戰在歷史上被稱為山海關之戰,發生在一六四四年四月十八日到二十二日,歷時四天,決定了明清兩朝的命運。山海關的名字來源於明朝大將劉伯溫,他說: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朱元璋大筆一揮,就此定下了山海關的名字。
  • 崇禎死後20年,康熙殺了一個叫張煌言的人,從此,明朝徹底結束
    張煌言死後,有書生為他做了一篇《兵部左侍郎張公傳》,文中寫道: 「自丙戌至甲辰,蓋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 意思是,張煌言從清軍入關時開始抗清,在艱難困苦中和清廷鬥爭了19年,張煌言的死,意味著明朝徹底結束了。 這是把張煌言的死當作明朝滅亡的標誌。
  • 「北鬥」貫穿南京城另有玄機?
    「北鬥」貫穿南京城驚人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南京城裡的「北鬥」為何特別多?  ◎中山大道的北鬥七星圖是怎樣形成的?  ◎明孝陵和明城牆的「北鬥」又是怎麼回事?  一個巨大的「北鬥」貫穿了南京城?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這個費解之謎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高松在地圖上將白天經過的七個點標出來,再將各點連成一線,就有了他的這個發現。
  • 豐臣秀吉敢於侵略明朝到底是愣頭青,還是真有實力?
    豐臣秀吉敢於侵略明朝到底是愣頭青,還是真有實力?萬曆朝鮮戰爭爆發以前,日本實際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可不僅光是侵略明朝這麼簡單。用他原話說,「儘量把大明納入版圖之內」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目標,然後等著朝鮮和明朝全被日本納入版圖之後他再坐鎮寧波府,「尊聖意,佔領天竺印度」。
  • 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前二十年就建議清廷加強海防建設,為何還是輸?
    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而1874年的時候日本發動牡丹社事件,意圖侵略臺灣,在多種因素的情況下,並沒有得逞,隨即李鴻章上奏《海防籌議折》,洋洋灑灑上萬字,全面論述中國建設近代海防的必要性,並且還給出了具體的建設方案。
  • 南京城的「小秘密」
    2019-12-29 13:45圖文來源:南京發布微信 前不久小布發起了一個投票 2.3萬人參與,竟然有1萬多人認為玄武湖以前用來 養!
  • 朱元璋攻打元朝,北京突然出現紅霧,劉伯溫預言7個字,果然應驗
    原標題:朱元璋攻打元朝,北京突然出現紅霧,劉伯溫預言7個字,果然應驗 在中國歷史上,「秦漢」、「隋唐」、「元明」這三個時期非常相似。秦、隋、元是三個非常強勢的帝國, 其滅亡的方式都是因為農民起義,而後,漢、唐、明三個大一統王朝取而代之。秦朝滅亡時,秦三世子嬰被項羽所殺。
  • 南京:歷史上有三個輝煌期,目前處於近600年穀底
    江蘇省省會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六合、高淳等地開始修建城池;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國後次年,在秦淮河口修築城池,這是南京主城區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國佔領此地後,在石頭山即今清涼山修築城池並設置金陵邑,南京主城區內開始有了獨立行政建制,在中國版圖上有了屬於自己的標記。
  • 中國海防榮獲金牛最具投資價值獎,中國重工榮獲金牛投資者關係管理獎
    2020-11-25 12:22:53 來源: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