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2018年自然災害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

2021-01-21 未來網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59%、78%和34%。

  未來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張冰清)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近日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對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億人次受災,總的看,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

截圖自應急管理部官方微信公眾號。

  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共造成589人死亡,46人失蹤,524.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9.7萬間房屋倒塌,23.1萬間嚴重損壞,120.8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0814.3千公頃,其中絕收258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644.6億元。

  其中,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59%、78%和34%。

  具體來看,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災害損失在時空分布上相對集中

  從時間上看,洪澇、颱風、風雹等自然災害集中在6-8月發生,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佔全年總數的69%、84%和67%;

  從區域上看,災情嚴重的省份集中在內蒙古、山東、廣東、四川、雲南和甘肅等6個省(區),上述省份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合計佔全國總數的49%、63%和53%;從人員傷亡上看,西部地區佔比較高,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西部地區325人死亡(含失蹤),佔全國總數的53%。

  二、洪澇災害呈現「北增南減」態勢

  2018年我國共出現39次強降水天氣過程,西北、華北、內蒙古以及黑龍江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3-8成,內蒙古、黑龍江、甘肅、陝西、青海、新疆等北方省(區)洪澇和地質災害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重,受災人口、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39%、19%和40%。金沙江、雅魯藏布江相繼發生4次嚴重山體滑坡堰塞湖災害,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災害影響較大,歷史罕見。據統計,洪澇和地質災害共造成全國3526.2萬人次受災,338人死亡,42人失蹤,142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6.4萬間房屋倒塌,13.9萬間嚴重損壞,65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1060.5億元。

  三、颱風登陸個數明顯偏多

  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共有10個颱風登陸,較常年(7個)偏多3個。「安比」、「摩羯」、「溫比亞」在一個月內相繼登陸華東並深入內陸影響華北、東北等地,歷史罕見。據統計,颱風災害共造成全國3260.6萬人次受災,80人死亡,3人失蹤,366.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4萬間房屋倒塌,4.3萬間房屋嚴重損壞,16.2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697.3億元。總的看,颱風災害與過去5年均值基本持平,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農作物受災面積增加25%和79%,死亡失蹤人數和倒塌房屋數量減少36%和42%。

  四、低溫雨雪冰凍和旱災發生時段相對集中

  2018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主要集中在1月、4月初和12月下旬。總的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偏重發生,共造成全國2495.3萬人次受災,23人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3412.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34億元。旱災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發生,該時段東北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3-8成,氣溫偏高1-2℃,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省(區)農作物受到一定影響。總的看,旱災偏輕發生,共造成7711.8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55.3億元。

  五、地震活動下半年相對較強

  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16次5級以上地震,上半年地震活動相對平靜,下半年8-10月連續發生10次5級以上地震,為近年同期高值水平。其中,9月8日雲南墨江縣5.9級地震是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震級最高、災情最重的地震,造成2000餘間房屋倒塌,3.4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據統計,地震災害共造成5000餘間房屋倒塌,3.1萬間房屋嚴重損壞,10.8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9億元。總的看,地震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未造成人員死亡失蹤,各項災情指標均為近5年以來最低值。

作者:張冰清 編輯:辛欣

相關焦點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儲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政治工作部、紅十字會總會、國鐵集團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
    在遭遇嚴峻汛情背景下,洪澇災情呈現 「三升、兩降」特點:受災人次、緊急轉移安置人次和直接經濟損失較近5年均值分別上升23%、62%和59%,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分別下降53%和47%。此外,由於降雨頻率高、強度大、範圍廣,導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較往年偏多,主要以中小型為主,西南地區地質災害災情較重,損失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 應急管理部:10月全國自然災害共造成45.7萬人次受災
    中新網11月3日電 應急管理部3日在官網通報2020年10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據介紹,10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以颱風、洪澇和地質災害為主,風雹、地震、低溫冷凍和雪災也有發生。
  • 為何2018年中國自然災害損失大幅下降? 官方回應
    年全國自然災害損失大幅下降,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近5年來平均值分別下降60%、78%和34%。對此,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22日表示,究其原因是「人努力」和「天幫忙」。資料圖:應急管理部牽頭派出的聯合工作組展開金沙江堰塞湖搶險救災工作。 鍾欣 攝  22日,國新辦就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改革和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有記者問到,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在去年損失下降幅度非常大,是因為什麼呢,是去年的自然災害少呢,還是因為採取的措施得當?
  • 不想回首的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會商結果出爐
    近日,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其他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2019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發布:我國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排名上升
    光明日報北京5月8日電(記者姚亞奇)在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2019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由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等單位完成,對2019年全球和中國自然災害、近30年全球自然災害及中國災害在全球和亞洲的排名情況等進行了分析評估。
  • 民政部:8月全國各類自然災害共致84人死亡6人失蹤
    綜合來看,與2011-2015年同期均值相比,8月份全國災情總體偏輕,因災死亡失蹤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倒塌房屋數量均偏輕7成以上。  2016年8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北方部分省份夏伏旱影響突出。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
  • 防災減災日是哪天幾月幾日 5月12日是什麼日子
    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是近年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我國是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何提高災害防治能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2018年雲南洪澇地質災害頻發 因災死亡失蹤85人
    圖為2018年雲南自然災害資料圖。雲南省減災委辦公室提供中新網昆明1月18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8日從雲南省減災委辦公室獲悉,2018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雲南省16個州(市)122個縣(市、區)482.82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及失蹤85人,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1.54億元。圖為2018年雲南自然災害資料圖。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發布,災害防治該怎麼做?
    中國歷來自然災害頻發。位於北半球中緯度環球自然災害帶與環太平洋災害帶交匯處,使得我國災害種類豐富、地域分布面廣;另外,受不穩定季風氣候影響,極易發生氣象、水文等自然災害。近日,應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 2020年12月應急管理大事記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國試點推進視頻會在京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普查辦)在京組織召開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國試點推進視頻會。202012.03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1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11月份,我國自然災害災情總體偏輕,以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洪澇、乾旱、森林火災、風雹、颱風、地質災害等也有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30.4萬人次受災,2100餘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900餘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45億元。
  • 應急管理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推出綜合應急能力多項舉措
    央視網消息:針對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今年應急管理部將出臺深入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意見措施,推出綜合應急能力的多項舉措。
  •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預警」8月16日應急管理部發布全國自然...
    應急管理部8月16日12時發布未來三日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提示:預計16-18日,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主雨帶維持在四川盆地至華北、東北一帶,部分地區洪澇地質災害風險持續加大,需重點關注長江上遊、黃河中遊汛情。
  • 貴州2020年因自然災害死亡失蹤54人 直接經濟損失90.53億元
    2020年全省自然災害情況進行會商分析。經核定,2020年,貴州省內多地遭受不同程度洪澇和地質、風雹、低溫冷凍等自然災害,尤其以正安縣「6·12」、桐梓縣「6·22」、三都縣「6·24」、習水縣「7·6」洪澇災害,松桃縣甘龍鎮、黔西縣中坪鎮「7·8」山體滑坡災害,岑鞏縣、江口縣「5·4」風雹等災害造成的損失重、影響大。
  • 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玉普在天津逝世 14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玉普在天津逝世 14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應急管理部首任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普逝世 享年64歲。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12月9日,應急管理部發布訃告:應急管理部部長、黨委副書記王玉普,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8日10時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64歲。據悉,王玉普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 應急管理部通報四類生產安全高風險項目企業
    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臨近年底,各地區生產經營活動集中,極易出現趕工期、搶進度和突擊生產、超負荷運轉等問題,安全生產形勢嚴峻複雜。為加強年底安全風險防範,進一步明確安全監管和風險防控重點,根據典型事故特點和事故企業存在的突出共性問題,應急管理部日前通報了四類生產安全高風險項目企業。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光明網訊(記者 李政葳)應急管理部近日公布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記者了解到,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應急管理部批宜賓爆炸事故:企業利慾薰心無法無天
    「7·12」」重大爆炸著火事故為近年來死亡最多化工事故   應急管理部17日在四川宜賓市召開「7·12」重大爆炸著火事故現場會,剖析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據了解,現已初步查明事故企業宜賓恆達科技有限公司嚴重違法違規,且根本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及能力;地方政府安全紅線意識不牢、職能部門監管不嚴格,客觀上縱容了企業的違法行為。那麼,事故企業究竟是如何越過法律底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