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公土星探測器墜毀前珍貴照片:飛行13年,再見不易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張土星的近距離照片,在這個視角裡,土星表面的條紋正被陽光照亮。這張照片由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而在幾個小時後,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大氣層並墜毀,結束了對土星13年的非凡探索。

卡西尼號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中,白色小圈顯示了飛船幾小時後將進入土星大氣層的位置,拍攝下這張照片的時候,卡西尼距離土星大約634000公裡。

卡西尼號飛船於2017年9月15日結束了它的任務。NASA為了它不會干擾到可能存在生命的土星衛星,於是選擇使它高速墜入土星大氣並燒毀,它的墜毀是2017年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大事件。

卡西尼號探索宇宙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時間,它給人類發回了許多卓越的照片,讓科學家們能夠有機會詳細研究土星和它的許多衛星,更是傳回了許多驚人的事實,比如土衛二上不僅存在海洋,還存在羽狀噴流,之後科學家們宣布,土衛二上可能已經擁有了生命存在的所有條件。

比如這張,土星似乎沐浴在陽光中的新月,投影打在土星獨特的環結構上,每個環的特色都看得一清二楚,卡西尼號從大約110萬公裡的地方拍下了這張非同凡響的照片,同時,還有六顆衛星躲在這幅驚人的照片中。

最終,卡西尼號燃料耗盡,選擇在土星大氣層中墜毀,在墜毀前,它仍然記錄下了土星大氣層的樣子,NASA回溯了它傳回的數據,並且確認了它落在了土星的什麼位置。科學家們一直是卡西尼號的整個旅程的一部分,和它說再見並不容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成像團隊副主任Elizabeth Turtle說:「習慣於每天從土星系統接收新圖像,觀看新景點,觀察新變化,這麼些年它帶來了許多驚喜。幸運的是,我們能在卡西尼號的眼睛看到它。」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悲傷自毀:卡西尼號探測器今日墜入土星
    第一個打入土星內部的人類探測器卡西尼號今天將和我們告別了。1997年10月15日它發射升空,走了7年,才到達土星,然後圍著土星工作了13年。根據推測,北京時間9月15日19時54分左右,將是超齡服役的卡西尼號的最後時刻,我們將再也接收不到來自卡西尼的信號。
  • 卡西尼號探測器開始最後任務 1個月後將墜入土星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于洋)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卡西尼開始了在土星周邊最後5圈的探測」,BBC報導稱,由歐洲宇航局和美國宇航局聯合發射的「卡西尼」號無人探測器即將在9月燃料耗盡,墜入土星。
  • 「卡西尼號」任務結束後,為何安排它墜毀土星?答案讓人害怕
    為了對未知的宇宙進行探索,科學家們發射了許多探測器,這其中就有「卡西尼號」探測器。「卡西尼號」是NASA和歐空局合作發射的探測器,它是歷史上第四個抵達土星的探測器。但是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卡西尼號」應該算是第一個土星的探測器,因為在它之前的三個探測器(先鋒11,旅行者一、二號)只是從土星身旁略過,根本沒有對土星進行仔細的觀察研究,只有「卡西尼號」一直環繞土星系統,進行了詳細的科學研究。
  • 機場驚現「1985年墜毀客機」飛行蹤跡...
    本文來源:環球網轉載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東京成田機場近日發生一起「詭異」事件:當地時間8月5日深夜,據航班信息網站顯示,東京成田機場上空竟然驚現一架曾在35年前墜毀的客機的飛行蹤跡1985年8月12日,「JL123」客機墜毀現場照片 圖源:時事通訊社日媒還注意到,這架飛機的遇難日,正好就在距離這起「詭異事件」發生的一星期之後。
  • 飛行225億公裡,旅行者1號最後拍攝的照片,為什麼讓人深思?
    為了更深入的探索宇宙,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截止到目前為止,距離我們地球最遠的一個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225億公裡。 對此很多人都很好奇在旅行者1號的43年飛行時間內,為地球傳回了無數張精彩的照片,做出不不少的貢獻,為什麼是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讓人類感到深思呢?
  • 「旅行者1號」已飛行外太陽系,拍攝是最後一張照片,讓人深思
    「旅行者1號」在1977年飛行外太陽系人類登上月球,飛離外太陽系的旅程早在1977年就已經開啟,在這年的九月五號,正是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一天,被命名為「旅行者1號」的行星探測器背負著全球艱巨的使命,飛到外太陽系。
  • 飛行225億公裡,最遠人造物最後拍的一張照片,為何讓人類深思?
    過去數十年來,人類發射了大量的太空探測器,飛往其他星球,並且在上面登陸,甚至還有人類踏上了其他星球的表面。同時,也有無人探測器飛向了太空深處。更為重要的是,趕上了176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太陽系四大巨行星排列天象。於是,在那一年,美國宇航局(NASA)相繼發射了旅行者2號和旅行者1號,前去探測四大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探測完木星之後,旅行者1號繼續探測土星。在土星的衛星大家族中,土衛六非常特殊,擁有稠密的大氣層,類似於四十多億年前的原始地球。
  • 土星上的一天有多長?利用土星環這個「地震儀」,這一謎團終被解開
    這一發現只是卡西尼號在2017年9月任務結束後的最新發現。在土星的許多軌道上,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詳細地觀察了土星環。加州大學聖塔分校(UC Santa)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教授、卡西尼號研究小組成員傑內森·福特尼(Jnathan Fortney)說,「20年後,在卡西尼號任務的最後幾年,科學家們分析了任務數據,在馬克的預測位置發現了土星環上的特徵。」
  • 天文小知識:探索土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它
    1979年九月一日:先驅者11號是第一個到達土星的探測飛船。先驅者11號的許多發現包括土星的F環和一個新發現的衛星。1980年和1981年:在1980年飛越土星時,旅行者1號揭露了由成千上萬的環組成的土星環的複雜結構。
  • 44年飛行225億公裡,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而在那之後NASA也發射了多顆星際探測器,首要目標是探測四顆遠日行星,初級認為完成後,四顆探測器將繼續向深空飛行,目標是飛出太陽系。旅行者一號的驚鴻一瞥1977年9月5日從卡納維拉爾角基地發射升空,在成功發射後的三年內就完成了對旅行者二號的趕超、穿過小行星帶、探測「木星系」以及「土星系」,最後由於飛行軌道原因不得不放棄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任務,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只能等著緊隨其後的旅行者二號來完成。
  • 卡西尼即將完成土星的探測任務
    卡西尼項目科學家Linda Spilker在卡西尼項目上工作將近三十年了,土星也公轉了整整一周。
  • [圖]在卡西尼號墜入土星之前 回顧其捕捉的一些精彩瞬間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探測器花了七年時間飛行近22億英裡到達土星附近。2004年後它開始拍攝土星、土星環及許多土星衛星的一些驚人圖片。
  • NASA決定拓展在火星和土星的飛行任務
    朱諾任務於2011年啟動,原計劃2021年7月停止運行,但現在將持續到2025年9月或其壽命結束,以先到者為準。朱諾號不僅將繼續觀測這顆氣態巨星,還將觀測這顆行星的光環和衛星,包括木衛三、木衛二和木衛一的「近距離飛行」。 研究人員此前表示,作為太陽系第六大衛星的木衛二擁有一個「可以居住」的海洋。
  • 卡西尼號墜入土星 航拍20年精美大圖鑑賞
    卡西尼號飛船,是美國宇航局研製的行星際探測器,從1997年10月15日發射至2012年10月,這顆行星際探測器的飛行距離已超過38億英裡(約合61億公裡),足以環繞地球15.2萬次,已向地球傳回大約444GB科學觀測數據,其中包括30萬多幅照片。今年是卡西尼號飛船升空20周年。
  • NASA發現墜毀「飛碟」,曾派出直升機追蹤,如今公開它的身份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近日,NASA在官網上公布了一張墜毀的「飛碟」照片,在介紹中表示,這個「飛碟」發現的地點是在猶他州的沙漠之中,不過,對於這個「外太空來客」,NASA卻並沒有表示它和外星文明有關,那麼
  • 旅行者1號飛行了223億公裡,拍的最後一張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旅行者1號飛行了223億公裡,拍的最後一張照片,為何令人深思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宇宙是一個浩瀚而且神秘的存在,從古至今,我們對宇宙的探索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宇宙當中的星辰,在我們的文獻當中,存在著大量的記錄,對於天文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受限於科技水平的發展,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局限在理論可能上面
  • 飛行228億公裡後,旅行者1號最後拍下的一張照片,為何讓人害怕?
    在1977年,旅行者1號比旅行者2號出發大約晚了16天,但它依然在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的加速下,在木星附近超過了1號,然後匆匆路過土星後,就在土星引力彈弓的轉向下,轉到了於黃道面角度比較大的方向,飛向了銀心方向。太陽分層頂的範圍大約在180億公裡的位置,但探測器達到這個位置時,檢測到宇宙高能射線在持續的增加,而太陽風粒子出現停滯,且在不斷地降低。
  • 奔火路上的三個火星探測器現狀報告
    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三個探測器截至目前的飛行情況。 1 截至9月11日9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
  • NASA公布土星颶風震撼照片 酷似玫瑰層層疊覆
    土星北極的颶風酷似玫瑰據外國媒體4月3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天公布的一張驚豔美圖吸引了海量眼球。乍一看,像是一朵正在盛開的玫瑰,周圍還有「綠葉」包裹;而實際上,它是「卡西尼」探測器拍攝到的土星北極上的颶風景觀。根據NASA測量的數據,該颶風的風眼直徑長達1250英裡(約合2011公裡),比地球颶風風眼大20倍。橫流風力達時速330英裡(約合530公裡),威力驚人。「當我們看到這個圖像時不禁愣住了,因為這太像地球上的颶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