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全球進入「氣候緊急...

2021-01-08 前瞻網

中國新冠滅活疫苗在巴林獲批上市:有效率86%,能100%預防中重度新冠肺炎

據巴林國家衛生監管局官方消息,在G42 Healthcare(中國國藥集團在中東和北非的獨家經銷商)提交了上市所需相關文件後,巴林國家衛生監管局已正式批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在巴林王國註冊上市。數據表明,該疫苗有效率為86%,中和抗體血清轉化率為99%,能100%預防中度和重度的新冠肺炎病例。

輝瑞新冠疫苗在美國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當地時間12月11日,美國FDA批准輝瑞與 BioNTech 聯合開發新冠疫苗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用於 16 歲以上人群。該疫苗為 mRNA 疫苗,分兩針接種,首批接種人群為醫療衛生工作者以及長期療養院的住院者、工作者。FDA 聲明還建議,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史的人群不宜接種。輝瑞疫苗是美國批准通過的首個新冠疫苗,此前已在英國、加拿大及其他國家獲得批准。

昆士蘭大學新冠疫苗引發HIV假陽性,將放棄II期臨床試驗

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中發現,接受了疫苗接種的一些被試出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假陽性檢測結果。受這一事件影響,昆士蘭大學和合作生產商澳大利亞全球生物技術公司 CSL 決定放棄II期臨床試驗。I期臨床試驗將繼續進行。

安徽合肥投產新冠病毒滅活口罩,可重複使用60次

近日,一款可滅活新冠病毒口罩在安徽合肥投產。這款口罩在外形上和普通口罩並無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這款口罩是橙紅色的,這是因為它使用的無紡布中含有活性金屬銅離子。實驗證明,銅離子可以殺滅空氣中附著的細菌或者病毒,一隻新冠病毒滅活口罩可以反覆使用60次。

如何判斷心臟健康?60秒內爬完4層樓!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的《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報告》已經出爐,全球最新十大死因中,心臟病系頭號殺手。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時刻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變得尤為重要。12月12日,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ESC)2020年度「最佳影像學(EACVI)」科學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不到一分鐘內能爬上4層樓表明你的心臟健康狀況良好。

首次利用人類細胞重建完整胸腺

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概念驗證研究,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研究人員成功利用人類幹細胞和生物工程支架重建了人類胸腺,向培養可移植用的人工胸腺邁出重要一步。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從人類供體中提取胸腺上皮細胞和胸腺間質細胞,培養出數十億個胸腺幹細胞群落;從大鼠胸腺中去除細胞,獲得胸腺的結構支架。

人類記憶中特有神經「指紋」解碼

雖然人類大腦的一般結構和組織是普遍的,但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可通過大腦活動觀察並量化人們重新構想常見情景之間的差異,這些獨特的神經系統特徵最終可用於理解、研究甚至改善諸如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

連發《自然》、《科學》!葉軍團隊製作超冷分子氣體的電開關

北京時間12月10日和12月11日,兩份世界頂級科學期刊先後在線發表了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IST)物理學家葉軍在超冷分子領域的新成果。這次的兩篇論文雖然與原子鐘沒有直接關聯,但卻是基於葉軍團隊在超冷原子/分子領域的長期積累取得的突破。

我國專家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治療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團隊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上取得新進展,發現以「節拍化療」方式使用化療藥卡培他濱進行維持治療,可顯著提高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無疾病生存率。相關研究日前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

新研究:一種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

一個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遊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相關論文已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澳研究發現熱帶珊瑚礁魚類壽命可達80歲以上

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相關論文發表於新一期德國《珊瑚礁》雜誌上。

新研究發現植物吸碳量比人類想像的要少

近日發表於《科學》的最新研究根據衛星記錄分析發現,二氧化碳施肥效應的下降速度比計算機模型預測的要快。這意味著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預測的要少,因此,要想限制全球變暖,人類需要更大幅度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上。李是我國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果樹之一,世界上共有19~40個李種,其中有些是種間雜交種,存在著其他果樹所沒有的更為豐富的多樣性。

食蟹猴患上帕金森病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併集中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人類以外的動物上觀察到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案例。相關研究成果12月10日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首個甜瓜矮化基因及調控機制獲揭示

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楊路明團隊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瓜類作物株型改良和輕簡化高效生產,已在瓜類作物上定位克隆到多個控制株型與側枝分化的優異基因。團隊近日在《園藝研究》發表論文,該研究揭示了首個甜瓜矮化基因及其調控甜瓜莖蔓發育的分子機制。

人為火災比自然山火更具破壞性

據《科學》報導,現在,一項對加利福尼亞州數百處野火的高解析度衛星數據分析顯示,與被閃電點燃的山火相比,人為引起的山火蔓延得更快,燒毀的樹木也更多。研究小組報告說,人類引發的山火通常每天蔓延約1.83公裡,而閃電引發的山火每天蔓延0.83公裡,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多。

毒蛇「咬」走了印度人的優質生活

近日,在美國熱帶醫學和衛生學會上,科學家分享了印度毒蛇咬傷倖存者人數的初步估算數據,並證實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蛇咬傷死亡發生在印度,這表明需要加大對預防蛇咬傷措施的投資。蛇咬傷對印度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研究揭示三類咖啡原種資源的基因組遺傳分化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咖啡資源育種研究團隊、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石濤聯合在植物分子生物學領期刊Plant Molecular Biology上發表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三類咖啡原種資源的基因組遺傳分化。

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

據教育部預測,2021 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 900 萬人,達到 909 萬人,2022 年畢業生將超過 1000 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衝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 9 月 1 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

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

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4.14萬人,增長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6.09萬人,增長11.73%。1978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

清華:博士生每年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在「完善育人體系,把好教育培養過程關」方面,清華大學設立博士生國際化培養基金,近兩年來每年資助 2500 萬元,為 900 餘名博士生赴國外一流大學訪學研修和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提供支持。同時,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 5.1 萬元。

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 230 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 150 牛發動機點火,約 22 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後續,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在月地轉移過程中進行中途軌道修正,並擇機實施軌道器和返回器的分離。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正式退役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退役儀式在實驗站現場舉行。至此,這個自2003年開始,經過4年醞釀、4年建設和9年運行取數的中微子實驗裝置,實現了原定科學目標,完成了科學使命,正式退役。

國家癌症中心:我國腫瘤登記體系已覆蓋5.98億人口

從12日召開的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上獲悉,我國已建立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腫瘤登記體系,2020年腫瘤登記工作區縣達到1152個,覆蓋5.98億人口,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4億覆蓋人口。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報告,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已經從10年前的30.9%上升到目前的40.5%。

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成立

12月13日,在國家科學技術部農村科技司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國內外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據悉,智庫聯盟是以服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宗旨,以研究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為主題。

中國降低碳排放設定新目標:到2030年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據新華社、《人民日報》報導,12 月 12 日,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到 2030 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 25% 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 2005 年增加 60 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14日將在南半球上演

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將於北京時間12月14日至15日凌晨在南半球震撼上演,吸引全球的目光。天文專家表示,此次日全食我國不可見,有興趣的公眾可藉助網際網路等渠道了解此次「天狗吞日」的盛況。

「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在12月13日舉行的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人類表型組分論壇上,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成立。聯合中心由復旦大學牽頭髮起,哈薩克斯坦、加納、新加坡等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家高校與科研機構參與。未來3-5年內,聯合中心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夥伴機構設立5家分中心。

研究發現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7%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1日發布報告說,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該組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期間人們乘汽車和飛機旅行減少,在疫情結束後預計排放量會回升。

聯合國秘書長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致辭,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古特雷斯表示,《巴黎協定》已達成5周年,世界仍未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目前二氧化碳水平已處於創紀錄高位,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2攝氏度。如果不做出改變,氣溫升幅在本世紀可能達到災難性的3攝氏度以上。

「阿耳忒彌斯3號」欲建月球大本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一份長達188頁的報告,概述了其2024年開始的「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其中包括進一步闡釋地球—月球系統的撞擊歷史等,以揭開籠罩在「月亮女神」頭上的「神秘面紗」。美國媒體在報導中指出,「阿耳忒彌斯」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在月球建立一個「阿耳忒彌斯大本營」。

國際空間站首次收穫新鮮蘿蔔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最近拔出了在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研究人員稱,這一成果為較長期月球和火星之旅的食物生產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日本批准銷售基因編輯西紅柿 最早2022上市

日本厚生勞動省11日通過其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這種基因編輯西紅柿由日本筑波大學和企業共同研發,含有比天然品種多4至5倍的γ-氨基丁酸。

67項!中國電子學會重量級科技獎項獲獎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2020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 中國電子信息科技創新團隊獎獎勵公告》。經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和公示,2020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授獎項目1項,一等獎授獎項目24項,二等獎授獎項目19項,三等獎授獎項目23項;2020中國電子信息科技創新團隊獎空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學術頭條: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新冠病毒通過鼻子進入...
    這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由中山大學負責設計,衛星發射升空後可實時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海冰融化情況,並實現全球數據共享。教育部再提擴招科研助理 招聘人數將作為「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教育部下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穩定和擴大就業,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
  • 2003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開始 落戶政策將積極放寬
    人大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樊丁老師分析:明年人大的畢業生也將增加10%,而在北京地區所有高校中,明年淨增畢業生2.3萬人,增幅高達26%。      今天,記者從國家人事部獲悉,2003年中央和國家機關計劃招考公務員5400人,結果報考比例高達20比1,其中絕大部分為應屆大學畢業生。
  • 學術頭條:韓國首次成功為新冠患者移植雙肺,銀河系發現旋轉最快的...
    陝西理工大學發布的招生簡章顯示,2021年將招收600人。對比2020年招生簡章,擴招180人。深圳大學今年四月就宣布研究生招生指標有所增加,21年也將繼續延續擴招趨勢。2020擴招增幅達到41.8%,已明確將繼續擴招部分專業。教育部:畢業生就業數據不得摻水造假教育部近日又印發通知,決定嚴格核查各地上報的就業數據。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在體外實驗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在蝙蝠細胞內,病毒與宿主達成長期共存狀態:蝙蝠細胞會保持天然的抗病毒響應,同時病毒迅速產生特定的基因突變,從而實現了對蝙蝠細胞的適應性。因此,這種蝙蝠可以在長期數月的時間內持續感染MERS而不患病。
  • 學術頭條:高精度3D列印僅需數秒,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日本...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
  • 河南高校25年來首次斬獲一等獎,實現「零」突破
    鄭州大學4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成果質量、獲獎等級和獲獎數量較以往相比有了實質性突破和較大提升。其中,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餘麗教授的著作《網際網路國際政治學》榮獲一等獎,這是該獎項自1995年評選以來,河南高校首次獲得一等獎,同時也實現了鄭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鄭永扣教授的著作《共產黨員理想信念論》、歷史學院張倩紅教授的著作《猶太史研究新維度—國家形態·歷史觀念·集體記憶》榮獲二等獎;法學院苗連營教授的論文"稅收法定視域中的地方稅收立法權"榮獲三等獎。
  • 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公布,有些人已是就業贏家!
    2018屆畢業生,又到了求職或是考試的關鍵時期!今年畢業生人數有多少?就業市場有什麼最新動向?哪些工作比較熱門?又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 創新高!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眼下,各高校大型校園雙選會已經陸續啟動,2018年就業大幕拉開。
  • 學術頭條:2020高考明日啟幕,WHO稱有效新冠疫苗或年底出現,「天玥...
    《自然》:過去30年,南極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3倍多一項新研究指出,自1989年以來,南極極地的變暖程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研究指出,這一增暖期主要是由自然熱帶氣候變率驅動的,並可能隨著溫室氣體的增加而加劇。相關成果6月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南極氣候表現出地球上一些規模最大的區域氣溫趨勢。
  • 學術頭條:母親抑鬱使後代抑鬱機率增加70%,2100年海岸洪水威脅20%...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對於網友的建議,河南省教育廳也進行回應,並提出合併之後種種弊端,對這種建議進行了婉拒,並表示目前高等教育發展已進入大眾化,逐漸向普及化發展,高等學校發展從規模向內涵轉變,原則上不支持高校合併、貪大求全,並要求規範辦學,逐步情況高校跨地區辦學、異地辦學等。將省內辦學質量較好的高校合併整合,不利於提高河南學子入學機會,也不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可考慮在科研合作、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
  • 學術頭條:4名輝瑞疫苗志願者出現面癱,天問一號春節將被火星捕獲...
    這項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自然》:今年人造物體質量首超活生物量12月10日,一項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的研究指出,2020年或標誌著人造物體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過去100年,建築、道路、機器等人造物體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平均而言,地球上每個人每周都會產生相當於其體重的人為質量。
  • 海南2020年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動大力吸引高校畢業生來瓊就業創業
    海南2020年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動大力吸引高校畢業生來瓊就業創業——念好「招」字經 做實「留」字功海南日報記者 金昌波「海南自貿港發展潛力巨大,必然為人才發展帶來更多機會,這堅定了我留在海南發展的決心。」
  • 2020年高校畢業生求職研究|新一輪內卷即將到來了嗎?
    2020年秋招形式有多難 2020屆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同時,隨著海外疫情形勢嚴重,許多高質量的留學生調整在留學國家就業的計劃,轉向國內就業市場。此外,除同屆畢業生和大量歸國留學生外,2021屆的國內外畢業生也開始加入求職大軍。
  • 首批95 後應屆畢業生租房滿三月 過半數房租 2000 元以下
    伴隨首批 00 後正式進入大學,首批 95 後應屆畢業生也成為了「老叔叔老阿姨」,如今首批 95 後進入社會已經滿三個月,他們租住環境、態度如何也引發社會關注。近日,國內最大的長租公寓平臺自如發布了《2018 年應屆畢業生租房報告》,對申請海燕計劃並搬進自如的 50000+畢業生步入社會後的租房情況進行了調查。
  • 2019新詞上榜,「氣候緊急事件」不容小覷
    據統計,此前「氣候緊急事件」的使用增加了100倍, 比起2018年的年度詞彙:「毒」(toxic),「氣候緊急事件」似乎更能凸顯出人類世界對於環境的關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近年來環境問題的越發嚴重和治理環境的刻不容緩。
  • 中國曆年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人數統計表,2019年畢業生達歷史新高
    高考指高等教育入學考試,1952年開始實行,1965年進入文革時期而中斷,到1977年恢復並沿用至今,現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自學考試和成人高考三種形式,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考試。建國初期1949年的高等學校畢業生為2.1萬,到恢復高考的第二年畢業生為16.5萬,如今的高校畢業生已經達到834萬,畢業生人數是建國時的397倍,是恢復高考起始時的50倍。
  • 學術頭條:美國14歲中學生研究新冠獲獎,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
    浙江公布新冠疫苗定價:一針200元,已開放緊急接種登記10 月 20 日,浙江省紹興市開放秋冬季新冠疫苗緊急接種登記,接種程序為接種 2 劑次,間隔 14-28 天,推薦間隔但有趣的是,不論兒歌的語言是蘇格蘭蓋爾語還是西部納瓦特爾語,嬰兒都能進入放鬆狀態。減少廢水中細菌的耐藥性據一項《環境健康展望》上的研究,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快速檢測的方法(SELECT),能預測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最低抗生素濃度。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字節跳動將訴諸美國法院,華為手機出貨量全球第...
    我們將全力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確保法治不被摒棄,我們的公司和用戶獲得公正的對待。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給予我們公正的對待,我們將訴諸美國法院。餘承東: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表示,如果沒有美國限制,華為手機出貨量去年就能趕超三星,全球遙遙領先。
  • ...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工作,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有什麼具體...
    ,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強化宏觀政策指導,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各級事業單位吸引、留住、用好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助力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現結合實際,就全面做好2020年全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大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力度 (一)提高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計劃比例。
  • 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  11月17日,以「我敢闖、我會創」為大會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開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631萬人報名參賽。
  • 石家莊高校畢業生公共招聘網8月16日正式上線運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建設的石家莊高校畢業生公共招聘網已達到線上運行技術要求,將於8月16日正式啟動運行。同時舉辦「2020年石家莊市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