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個APP,動動手指就能賺錢?近日,白領陳小姐告訴記者,她發現了一款能賺錢的APP,每天下午玩2小時,一個月掙了近千元。記者體驗發現,陳小姐說的這款APP就是領任務,下載各類商家的軟體進行體驗,使用軟體的同時商家會給用戶酬勞,實則用來傳播自己的廣告。而且這種能賺錢的手機軟體並不少,但在下載做任務時,不少卻需要註冊並綁定銀行卡。這樣的手機賺錢軟體真的靠譜嗎?記者進行了採訪。
記者體驗
動動手指3分鐘賺2.8元
在該款APP的攻略視頻中,其自稱是「一款能讓手機免費賺錢的APP」,操作大體分為簡單的三步:「下載」「領任務」「完成後提現」。
記者看到,這款軟體有多個任務,包括「限時任務」「雙倍任務」「專屬任務」「收徒任務」等。
記者按操作領取了一個旅遊APP的任務,按要求在APP商店中下載並體驗了3分鐘,記者就獲得了1.7元,加上作為新手系統自動獎勵的1.1元,相當於短短3分鐘就收益2.8元。粗略計算,10個任務,半小時就能收益28元。「平時也比較忙,就每天下午3點左右領幾個任務,因為這個時段發布的任務比較多,沒幾天就賺了100多元,反正也是玩手機,就當放鬆一下。」陳小姐說。
「還有一個收徒任務,就是你通過發連結推薦別人加入,成為你的徒弟,他做任務賺的錢你也能獲得等額的收益,就相當於有人在幫你賺錢。」記者剛剛體驗所下載的APP正是陳小姐連結過來的「收徒任務」,的確,在陳小姐的收益顯示上已有記者剛剛體驗收益的2.8元。
問題多多
下載多致手機卡 有些還要綁卡
雖然收益很可觀,陳小姐卻告訴記者,「其實也有不少問題,比如,我下載了十幾個任務APP後,手機就提示內存不足了。還有些軟體,需要註冊手機號並綁定銀行卡帳號,感覺不太安全。」
不少玩過這款APP的網友也吐槽,雖然做任務是3分鐘即可完成,但領取任務到下載任務的操作卻遠不止3分鐘,如「複製軟體名稱——APP商店下載——下載任務軟體」,這個前期的步驟就要五六分鐘,若遇到網速不好,可能要更久,這個過程讓人疲勞。
記者也發現,另一款軟體不僅要求下載,體驗時還需要用手機號註冊,還有些軟體甚至讓用戶綁定銀行卡帳號,報酬比一般的任務稍高,約3元多。「一般這種的,我下載了但不一定體驗,還是擔心銀行卡被盜。」陳小姐說。
通過搜索,記者發現,同類能夠「賺錢」的軟體很多,下載使用的用戶也很多。
專家提醒
個人信息洩露 不知不覺可能被「監控」
此類軟體到底有無風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與軟體學院的網絡安全專家沈劍教授表示,只要使用軟體提交了私密的個人信息,就存在被洩露的風險,尤其像安卓平臺這種開放性的平臺,信息洩露的風險也更大。
他還告訴記者,這種風險包括兩種,一種是公司後臺人員能夠看到所有的數據,若對方伺服器被黑,用戶的個人信息就會洩露。還有一種是用戶的數據被洩露給他人或其他公司,通過現在的大數據分析或雲端分析,用戶的位置信息、個人喜好、投資信息,甚至行為模式都會被掌握,「也就是別人就能知道你在哪兒,在幹什麼,這種情況很可怕。」
沈劍建議,儘量不要隨意提交或上傳自己的個人信息。
「師傅」可能會承擔相應責任
有網友質疑該款賺錢軟體中的「收徒」是否涉嫌傳銷?對此,記者採訪了江蘇維世德律師事務所的徐金波律師。他表示,「傳銷」的核心是一種精神上的控制,是層層組織對個人的控制,與普通的民事行為不同,而這種「收徒」只是一種普通的民事行為。
雖然目前沒有法律禁止該行為的規定,但徐金波認為,使用這種軟體存在一定風險。「若收『徒』過程中給『徒弟』的連結中存在虛假信息造成不利後果,那麼,『收徒之人』可能就要承擔相應責任。」
對此,他還進行了解釋:「『師傅』給『徒弟』連結,抽取『徒弟』的提成,本質上是一種『分包』的行為,即收取了相應的提成,就要對連結本身的真實性承擔相應的責任,若對下面承攬勞務的人造成了損害,那責任就要由『師傅』承擔。」「當然這種責任主要是一種經濟賠償的責任,要看具體審判的原因、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