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軟體需謹慎 警方提醒會洩露個人信息

2020-11-25 大蘇網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流行,一些不法分子已經將目光瞄上了這些手機軟體,通過它們植入病毒,侵入公眾的手機,然後獲取個人信息。昨天,江蘇省公安廳官方網站發布防範提示,提醒廣大市民警惕手機病毒。微信上熱傳的「測前世」有可能洩露個人信息,而下載陌生簡訊推薦的APP,則可能染上病毒。

「測前世」套的是個人信息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一條「測前世」的信息特別流行。這是一個輪盤,只要填入真實姓名、性別的信息,輪盤就會開始轉動,最終停在皇帝、將軍、土匪等選項上。除了這種「測前世」的信息外,還有類似的「測測你五年後的生活狀態」「測一測你未來的身價」等信息,其操作模式同出一轍。

這些測試靠譜嗎?江蘇警方表示,其實這些信息都是有某種後臺伺服器的,點開頁面、寫下姓名,你的微信號和姓名就在他們的資料庫裡關聯好了。接下來如果你又做了一個「測手機號碼吉兇」的測試,那麼資料庫中就又有了你的手機號碼。這樣一步一步的,你的個人信息就慢慢被人竊取了。

「當這個資料庫越做越大,你的一舉一動也就被監控其中。」民警說,這些信息如果到了不法分子手中,最簡單的侵害就是你將成為垃圾廣告的被侵襲者。「所以,遇到類似的信息,還是繞道算了。」

「殺熟」病毒專找親人號碼

「嘿,我發現一個神奇的APP,特別好用」這樣一條簡訊可能很多人都收到過,你點擊那個連結下載了嗎?如果你沒有下載,那就萬幸。

江蘇警方介紹,這個APP其實是一個名為「殺熟」的病毒。一旦有人誤點連結,手機就會自動下載一個由「殺熟」手機病毒偽裝,名為「北極熊」的手機應用。該病毒會讀取手機內的通訊錄信息,搜索「爸」「媽」「老公」「爺」「奶」「伯」等關鍵字,一旦匹配,就向含有關鍵字的聯繫人發送詐騙簡訊。

「因為它專門盜取親屬信息,所以被稱為『殺熟』病毒。」民警說,中招後,你的家人將在不知不覺中面臨安全風險。「不排除有電信詐騙分子獲得這些電話號碼後,群發詐騙信息。」民警說。

針對「殺熟」病毒,警方提醒,謹慎對待簡訊中的可疑連結;在保存親人號碼的時候儘量使用真實姓名,避免「爸」「媽」等稱謂,這樣既不會被病毒利用,手機丟失後也不會被不法分子惡意利用。另外,警方也建議大家給手機裝上攔截垃圾簡訊的軟體,並安裝手機殺毒軟體,定期殺毒。「其實,不僅是『殺熟』病毒,還有其他很多吸費、耗流量的惡意軟體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傳播,所以遇到陌生簡訊中的連結,千萬不要點。」民警說。(陶維洲)

相關焦點

  • 微信算命遊戲走紅 警方提醒當心隱私洩密被騙
    微信算命遊戲走紅 警方提醒當心隱私洩密被騙「測算基因看你開什麼車?」「測試你是女神or女神經?」近來,不少海口市民熱衷在微信、易信等即時交流軟體上玩各種「算命」小遊戲。貧富、婚姻甚至生死都可以通過這些小軟體「推測」出來,令不少「拇指族」趨之若鶩,瘋狂轉發。
  • 會賺錢軟體不靠譜 導致個人信息洩露
    記者體驗發現,陳小姐說的這款APP就是領任務,下載各類商家的軟體進行體驗,使用軟體的同時商家會給用戶酬勞,實則用來傳播自己的廣告。而且這種能賺錢的手機軟體並不少,但在下載做任務時,不少卻需要註冊並綁定銀行卡。這樣的手機賺錢軟體真的靠譜嗎?記者進行了採訪。
  • 【警方提醒】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
    這次,帶你分析星座、性格測試背後的真相精準「避」坑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測測你今天的星座運勢」「你的性格更像男生還是女生」「新年運勢」「未來的你擁有多少資產」03要求你輸入真實姓名、生日、手機號和身份證等個人信息
  • 網絡「算命」遊戲 小心洩露個人信息
    網絡「算命」遊戲 小心洩露個人信息 來源:紅網 作者:劉慧 編輯:吳若蘭 實習生 劉恩權 2016-02-26 08:53:42
  • 當心微信「算命遊戲」 算來算去別掉「坑裡」
    近日,在我市不少微信圈子裡都出現了來自警方的一份提示:最近微信圈內出現了各種讓人輸入名字的算命和測身價等遊戲。警方建議大家要提高警惕,在網絡安全事件頻發的當下,這一提示很快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那麼,參與這類微信圈遊戲真會洩露個人信息甚至導致銀行卡遭遇盜刷嗎?
  • 搜尋引擎輕易查個人信息 上傳身份證照片需謹慎
    搜尋引擎輕易查個人信息 上傳身份證照片需謹慎 2016-09-13  提醒  上傳個人信息要特別謹慎  記者在一些搜尋引擎裡輸入「手持身份證」等關鍵字,可以看到不少人拿著身份證的照片,部分照片上所顯示的身份信息清晰可辨。包括持證人的姓名、戶口所在地、出生日期以及身份證號。  雖然不少照片裡的身份證信息進行了模糊化處理,但是仍有一部分照片讓人看起來觸目驚心。
  • 微信中的陷阱:算命遊戲洩露信息 驚天秘密是謠言
    算命遊戲可能洩露個人信息  4月,微信朋友圈悄然流行起一系列「算命」小遊戲:打開連結,就會出現一個輪盤,只要填寫自己的真實姓名、出生年月等個人信息,就可以測算「前世今生」「出軌率」「五年後的生活狀態」等。
  • AI算命同手不同運?依靠大數據有隨機性指紋信息或洩露
    曾在小巷中擺攤的算命先生,如今,披上人工智慧的外衣,搖身變為高科技的「AI算命」產品。然而,記者了解到,此類「AI算命」並不科學,測算結果依靠大數據,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且在使用此類「AI算命」軟體的過程中,極有可能洩露自己的面部信息或指紋信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 上傳身份證照片需格外謹慎 搜尋引擎可以輕易查到個人信息
    我們的信息正在「裸奔」   「當心,你在一些網站實名認證時留下的持有身份證的照片可以通過搜尋引擎輕易查到。」近日,讀者劉先生發現,在朋友圈裡流傳著這樣一條信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一個搜尋引擎裡輸入了幾個關鍵字,果然找到了一堆手持身份證的真人照。「我們的一些個人信息就這樣在網絡上裸奔,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那可真是太可怕了。」為此,劉先生十分擔心。
  • 注意啦丨在微信上玩「新年籤」 小心洩露隱私
    抽籤遊戲雖好玩 小心個人信息洩露為何「新年籤」會如此受歡迎?心理諮詢師表示,每到跨年,就有一大波人喜歡發「心靈雞湯」,比如「2015,請對我好一點」、「新的一年,新的自己」等。並非只有情感脆弱、缺乏理性的人需要「雞湯」,其實人人都有「雞湯情結」。「轉運」、「奮鬥」這樣的新年籤會讓人充滿正能量。
  • 【網警提醒】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
    這次,帶你分析星座、性格測試背後的真相精準「避」坑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測測你今天的星座運勢」「你的性格更像男生還是女生」「新年運勢」「未來的你擁有多少資產03要求你輸入真實姓名、生日、手機號和身份證等個人信息
  • ...中介洩露500多萬條個人信息,都是小區業主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
    剛買了房子,就有裝修公司來聯繫究竟是誰洩露了你的個人信息?近日,江蘇無錫警方破獲一起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涉案公民個人信息達500多萬條裝潢行業人員倒賣業主信息一人手握50餘萬條2020年3月19日,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惠山分局錢橋派出所的民警在工作中獲得線索,一家裝潢公司營銷人員李某在網絡聊天群內買賣無錫多個小區業主的個人信息,內容涉及樓盤名稱
  • 4.68億個人信息洩露:2 塊錢就可以查你的身份證,還能帶照片!
    01 2 元查任意身份證那麼突然有一天,有一個陌生人告訴你,他可以隨時調出你的身份證信息,並且還可以拿到你的身份證上對應的照片,以及身份證正反面照。會不會覺得挺恐怖的,隱私就這麼輕易的被洩露了!當然還有更恐怖的,只要你願意付費  2 元/條,我可以幫你查全國任何人的身份證信息,是不是太牛 X 了!
  • 微信「算命」測「前世今生」 市民個人信息被盜
    原標題:微信「算命」測「前世今生」 市民個人信息被盜   天津北方網訊:「一個手機小遊戲,輸入自己的名字,就能『算』出來『前世今生』,但隨後垃圾簡訊不斷襲來,這是意外『收穫』嗎?」王女士抱怨說。
  • 星座佔卜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洩露
    星座佔卜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洩露時間:2020-09-13 00: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星座佔卜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洩露 duang!duang!duang! 網絡安全知識乾貨 又!來!了!
  • 起底AI看手相行業:小心個人隱私洩露!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AI面相、手相測試的背後因涉嫌洩露個人隱私問題而備受關注,相關公號此前就曾被警方提醒有洩露隱私風險。在微博上,有網友貼出算命結果直呼「準得可怕!」,也有微博大V@面相吧表示「還智能AI看相?老鐵你都多大了長點腦子吧!」知乎網上有網友提出理性問題:AI看相的項目方表示不會披露個人信息,但用戶又稱這不是在看面相而是在盜取你的面部相片。
  • 手機算命遊戲流行朋友圈 輸入姓名電話小心洩露隱私
  • #淨網2020# 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
    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這類測試真能未卜先知?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生活中你是否參加、轉發過各種星座、性格類測試?星座測試趣味足,個人信息易洩露要求你輸入真實姓名、生日、手機號和身份證等個人信息
  • 微信左右腦測試實為竊取信息已被停用 警方提醒不要輕易授權
    圖自北京青年報 據北京晨報10月31日報導,對此,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的官方微博「首都網警」發文稱,這個小程序的測試結果是隨機的,所謂的測試其實是一個謊言,用於竊取用戶信息。 警方提示 網友當心隱私洩露 如是測試到底有什麼目的?網友猜測種種,有人在微博上向首都網警詢問「這個程序是不是釣魚軟體?」
  • 手機掃碼測「面相」,這樣都能算命?存在信息洩露風險!
    近日,「面相算命」在網絡上流行開來。網友稱在掃碼進入應用界面後,可以上傳個人照片並進行「面相測試」。手機測面相本來就是挺懸乎的事兒,這「面相測試」不僅要獲得用戶信息,還存在多個收費環節,而且能招募下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